1. 首页 > 娱乐生活

密玉

密玉

河南省新密市是中国著名的密玉产地。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在中国﹐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按色泽不同分绿﹑红﹑白﹑黑四种﹐以深绿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来制作烟嘴﹑手镯等小件。助泉寺玉矿一九六0年曾经发现过一块高一点二八米﹑重一点三五吨的大玉﹐由上海玉雕工人雕刻为“中国登山健儿登上珠穆朗玛峰”工艺品﹐受到中国领导人称赞﹐现被列为国宝﹐保存于上海博物馆。几十年来﹐密玉多用于生产小型玉器和首饰﹐尤其是绿色密玉生产的饰物或艺术品﹐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转载 | 隐藏在玉璇玑中的惊天秘密!

转载 | 隐藏在玉璇玑中的惊天秘密!

何为玉璇玑?璇,美玉也,玑,王者正天文之器,即用作观测天文的玉器。“玉璇玑”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典型的玉器,此类玉器有何用途,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璇玑一词初见于《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成了人们猜测“璇玑”功用的一种依据。

1、玉牙璧,又称“玉璇玑”,它与牙璋一起并称古代东夷民族的艺术瑰宝。牙璧最初生产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或龙山文化早期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距今年代约有5000年。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玉牙璧常常与著名的龙山文化黑陶一起出土,这是龙山文化向辽南地区的传播。就玉牙璧出土的地域而言,它有着十分明显的北方滨海民族特征,因此作者认为,玉牙璧起源于一种原始的渔民实用工具,它最初可能是渔民们用来织网的辅助工具,也就是一种用来切断网绳的多刃刀片。除了玉制的牙璧,原始的牙璧还曾发现有陶制品和蚌壳制品。图⑴ ⑵ ⑶ ⑷ ⑸这5件牙璧,均出土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四平山积石冢。图⑹出土于大连市旅顺区北海王家村遗址。图⑺直径6.5㎝, 厚0.5㎝,1978年大连市长海县吴家村遗址采集,岫岩玉,青绿色。图⑻出土于旅顺郭家村遗址。

2、牙璧曾被当做的古代的天文仪器或者是织布机上的零件,但是它与玉圭一样出身于原始的工具,如果说玉圭的原型是石铲,而牙璧则是一种古老的刀具。中国最原始牙璧的出土地点带有明显的“三海特征”——即海岛、海滨和海湾。辽宁大连的旅顺口和山东的胶州湾都是古老的港口,而大连的长海县本身就是一个群岛。上述地点均出土了许多牙璧,这应该不是偶然的,从形制上看,山东胶州市三里河出土的牙璧最为古老,她可能就是中国牙璧的起源地。图⑴出土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四平山积石冢。图⑵出土于山东省临朐县西朱封龙山文化遗址。图⑶出土于山东省临朐县城南西朱封村龙山文化遗址,淡绿色玉髓质,混有白花点。内孔呈圆形,直径5.5㎝,外径10.8㎝。图⑷出土于山东省五莲县丹土龙山文化遗址,最大齿径22.5㎝,内径17.2㎝,浅灰玉质,带绿色斑点沁。图⑸⑹⑺⑻均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胶州湾出土如此多的、而且是年代最早的牙璧,可谓是中国最古老的渔港。

3、我们不知道牙璧是从何时完成从实用工具到礼器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应不晚于龙山文化的后期。当牙璧中间的穿孔越来越大,而刀刃逐渐消失时,它作为礼器的特征就越来越明显。如同牙璋一样,最初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沿海,突然之间,距今4300年前,牙璧开始出现在陕北的神木石峁遗址。在神木,既出土了龙山文化的牙璧,这与山东半岛以及辽东半岛出土的牙璧几乎完全相同,而后,在神木又出土了夏代早期的牙璧,这种牙璧开始有了夏代牙璧特有的驵牙饰。图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图⑵出土于山东海阳司马台龙山文化遗址,直径14.4、孔径11.4、厚1.05㎝。图⑶⑷出土于陕北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图⑸出土于山东省安丘市雹泉镇老峒峪村,器表墨绿色,局部有沁斑,最大外径 11.8㎝,内径5.8㎝,厚0.6㎝。图⑹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图⑺为河南安阳殷妇好墓出土,但为龙山文化旧物。图⑻为山西下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4、牙璧虽然出身于山东海隅,但是却随着中国古代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全国各地。辽东半岛的牙璧,应是通过古代渔民传播的,或者,这些东北牙璧与尧时“流共工于幽州”的政治事件有关。晋中、晋南地区出现的牙璧,可能与有虞氏向西迁徙有关。陕北神木地区出现的牙璧,则应与有崇氏(夏后氏)向西北的迁徙有关。牙璧与其它古代工具一样,最初应是多用途的,龙山时代生活在山东半岛的“隅夷”,是一个亦农亦渔的民族,他们除了将牙璧用作割断网绳的刀具之外,还有可能用它来割断谷穗或者是麦穗。在中国南方的云南和贵州,苗族、侗族和瑶族人民一直在使用一种非常古老的工具来割取稻穗,这就是著名的苗族“折禾刀”。 “折禾刀”的形状,有牙有刃,与牙璧极为相似,它们最有可能是山东牙璧作为一种古老工具的嫡传。传说苗、瑶各族出身于“九黎”,原籍本在山东,这就是说,牙璧最早出现于苗族的祖先蚩尤所在的年代。传说黄帝曾将蚩尤族之恶者迁之于“有北”,而将其善者留之于邹、鲁,是为邹屠氏。《路史》载帝颛顼娶邹屠氏之女,生下大禹的祖先,但是《路史》并没有说大禹的这位祖先就是鲧。所以,有夏氏一族,也有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后来又生活于蚩尤族故地。图⑴出土于河北省藁城市台西村商墓,直径7.4㎝,但应为龙山时代旧物。图⑵出土于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孔径6.2㎝,中心厚度0.5㎝。图⑶出土于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图⑷⑸⑹为贵州苗族割稻穗时所使用的“折禾刀”,此物是山东牙璧作为一种工具在南方的进化,但仍旧保留着古老的东夷特征。

5、图⑴直径8厘米,1978年山东省藤州市里庄出土。图 ⑵陕西省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玉环以及有齿玉环。藤县里庄出土的这只牙璧,显然已是纯粹的礼器,除了三牙,每两牙之间还有对称的十二个小齿,这种有侧齿的玉器后来成为夏商玉器的典型特征,它们后来纷纷出现在夏商时代的玉刀、玉圭、玉牙璋、玉戚、玉钺和玉戈上。然而在商代的墓葬中,常常出现龙山时代、红山时代以及夏代的旧物,因此,尚不能确定商代是否还在继续制作有齿类的玉器,很有可能大多数有齿类玉器反映的是同一个民族也就是夏民族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形成于夏前时期,流行于整个夏代,而在商代仅仅是保留下前朝的旧物,并没有继续做下去。在晚商至周代初期,只有与夏王朝关系极为密切的古蜀国继承了夏代玉器的特征,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位处西方的周人一直保持着与蜀人的交流,周灭商后,一些夏式玉器如牙璋、牙璧等又纷纷恢复了夏代的旧制。

6、在夏代初期,出现了一种“双角括二齿”的齿形(见图中红圈),它后来成为夏初玉器的典型特征。这种齿形最早出现在陕北的神木石峁,并且在石峁出土牙璧、牙璋、玉戚或者是玉刀上都有体现。 “双角括二齿”的造型,显然具有特殊的宗都意义,它可能与夏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有关。图⑴出土于神木石峁遗址的有齿牙璧。图⑵出土于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春秋莒国墓,直径8.7㎝,孔径4.9㎝,青灰色,沁有黑色和黄褐斑,这应是一件夏代的旧物。 图⑶是出土于神木石峁遗址的牙璋。图⑷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杨家湾遗址,长12㎝,最宽2.8㎝,最厚0.5㎝。它曾被当做玉璜,但这显然是一块牙璧的残片,其形制与神木石峁出土的牙璧一模一样。图⑸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这是一件玉刀,长22㎝,宽8.2㎝,厚0.3㎝。湖北黄陂盘龙城是一个商代早期的城址,它代表商代早期对南方长江中部地区的控制。但是盘龙城出土了很多夏代早期的玉器,这说明在夏代早期这里就是夏王朝在南方的重要都邑。古代汉水又称“夏水”,而汉口又名“夏口”,因此黄陂正是今日武汉市的前身。在龙山时代晚期,位于北方神木石峁的夏王国在江汉地区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盟友,这已经在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早期夏式玉器中得到了体现。也许,夏代早期出现在盘龙城的古代方国,正是石家河人的后代。

7、夏民族在西迁陕北以前,曾经是地道的东夷,因此山东地区多有夏文化的遗存。在商代,曾有缯、杞等夏人后代的封国,或在山东,或在河南。因此,商代虽不复制作夏代的牙璧,但牙璧在商代的一些方国中仍会偶尔出现,而其中古蜀国便是继续制作夏式玉器的典型。图⑴出土于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120号商代晚期墓,直径2.92㎝,孔径0.5㎝,厚0.17~0.5㎝,淡绿色。这只牙璧是商代作品,仿夏制,可能是商代姒姓缯国的遗物。图⑵出土于河南省淮阳市冯唐乡商墓,直径4.5㎝。这是一只饰有三齿的牙璧,这种齿型出现的年代可能在龙山时代,它是四齿(两角括二齿)夏代早期牙璧的前身。图⑶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直径3.35㎝,厚0.5㎝,淡青色。这也是一种龙山文化牙璧的形制,但却是商代的仿制品。图⑷出土于殷墟妇好墓,残片。图⑸中的两件牙璧为德国私藏品。据称出土于安阳,为夏代早期型制。图⑹为山西省博物院藏品,这是一只六齿牙璧,它显然是从四齿牙璧演变而来。在夏朝,年代越靠后,玉器上装饰的细齿就越多。图⑺为四川成都金沙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遗址出土,直径3.8㎝,孔径0.2㎝,墨绿色玉。这是一只仿陕西龙山文化的作品,有四个方形的缺口。

8、到目前为止,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中晚期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尚未发现有牙璧,而在神木石峁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初期遗址中出土的牙璧亦不多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玉器的牙型中识别出它的的年代特征。在神木石峁,已出现了四齿型和多齿形的玉牙璧和玉戚,在二里头,六齿型和多齿型的玉器则更加普遍。黄河流域是史前玉器遭到盗掘和出卖最为惨烈的地区,这大概是因为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中华文明出自于黄河。与此相对比,大批精美的玉牙璧出现在欧美各国的博物馆。在日本人出版的辽宁大连四平山积石冢考古发拙报告中,一次性刊出的中国史前玉牙璧的数量达到9只之多,这个数字超过了中国人自己在该地区发掘到的牙璧的总数。图⑴⑵⑶⑷中的四件牙璧均为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藏品,除第一件为四齿型之外,其余均为六齿型,这些牙璧制作精美,品像完好,应为夏代早中期的作品,至于它们究竟是出土于洛阳,还是出土于陕北,除非得到实物并对其玉质作出分析后方可确定。图⑸和⑹这两件牙璧为美国哈佛大学温索浦所藏之中国古玉,其中图⑸是六联齿型牙璧,而图⑹这件多齿的异形牙璧,在国内尚未发现相似的类型。从牙型上看,图 ⑸和图⑹可能出土于中国东南方,这是极其罕见的战国越式玉牙璧,令人痛心的是,此物在中国本土的收藏可能为零。图⑺是一件五齿有领玉璧,这是夏商两种文化的结合体。直径26.4㎝,孔径5.5㎝,领高2.3㎝,白玉质。它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村遗址。图⑻是一件玉戚,或称“戚璧”,两侧各饰六齿,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遗址。

9、夏民族的祖先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他们亦将昌意的孙子帝颛顼奉为最显赫的祖先。帝颛顼的后代包括最早的吴人,越人,楚人和蜀人,这些都是后来的南方“蛮夷”,他们生活在长江和汉水流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夏人,是鲧和大禹的后代,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在后来建立了夏帝国。帝颛顼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南方人,除了被称为“蛮夷”之外,还被称做“百越”。在夏代中期,夏王少康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世守大禹之陵,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大禹的后代,即通常所说的“越国”。但是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越南北部(交趾)至浙江省的广大地区,在古时均称为“百越”之地,尽管“百越”有着非常复杂的民族构成,它们之间或语言不通、或者习俗相异,但是既然都被称做越(粤),这或者说明他们之间有着遥远的、共同的祖先。图⑴出于河南桐柏县月河遗址春秋养国墓,这是一件在中原地区极为罕见的有齿玉玦,也被称做“越式”玉玦,它为何出现在北方,不得而知。图 ⑵图⑶是两枚石峡文化玉玦,出土于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这两枚越式玉玦上的齿形,都具有龙山时代前夏时期史前玉器的特征,而石峡文化本身,与北方龙山文化的年代相当。图 ⑵ 上的三联齿形,可参见本文第七节之图⑵ 和图⑺ ,图⑶上的犄角齿形,可参见本节的图⑻。这说明夏代的有齿玉器,最早出现在龙山时代,它们有南宗和北宗两种形式,分别代表着夏民族在南方和北方的两个分支,北方的分支即是“夏”,而南方的夏人称做“越”。图⑷也是一件越式玉玦的残片,它出土于广东深圳市大梅沙商代遗址,直径7.2㎝,孔径4㎝,厚0.1㎝。图⑸也是一件花朵饰越式玉玦,直径5.8㎝,厚0.2㎝,它出土于贵州省赫章县的战国墓。图⑹出土于台湾省台东县的俾南新石器晚期遗址,很明显,这是大陆越式玉玦渡海南传。图⑺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战图墓,这是一组带犄角饰的越式玉玦。图⑻是石家河文化带有犄角饰的玉牙璋(局部),它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汪家屋场。到目前为止,犄角饰玉器多见于中国南部,也许这是南方的夏(越)式玉器的普遍特征。

10、南方古老的越式玉器与中原夏式玉器以及西南蜀式玉器的渊源。蜀是夏民族祖先的老家,传说黄帝娶西陵氏女子为妻,是为黄帝正妃嫘祖,嫘祖生黄帝长子玄嚣,次子昌意,黄帝令昌意降居于若水(四川雅安荥经)。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帝颛顼。《山海经》记载老颛顼死后葬于汉水之源附隅之山,其墓有四蛇卫之。颛瑞之世存续三百余年,后代的颛顼曾北迁于陕西渭水河谷,又出渭水入黄河向东迁居于山东少昊氏故地,其中的一位颛顼娶东夷蚩尤族邹屠氏之女为妻,生下大禹的祖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山东,最初的夏人生活在蚩尤族故地。帝子昌意即“崇意”也,其妻“昌仆”即今四川之松潘,松音“从”,松(崧)氏亦即崇氏。故夏民族的前身是崇族,成都古称崇州,崇州市即今日成都市的前身。崇族的一支北迁渭水,故古都西安(户县)亦名为“崇”,秦岭的西段称“终南山”,所谓“终南”,因其横在古崇国之南,亦即“崇南”也。崇、终二字古来通用,有《说文》可证。崇族迁于山东,又名为“重”,即山东重氏也。重氏的一支南下太湖,为祝融氏,由太湖祝融氏繁衍出有虞氏、吴人、楚人。留在山东的重氏,大约就是大禹的祖先有崇氏。有崇氏的名人只剩下鲧,鲧有战功,帝喾高辛氏以宗族女儿赐之,封为崇伯(重伯)。鲧于尧时因治水不力被杀,其后代被迫西迁于陕北,并定居于黄河河套平原达三百年之久,这个在北方历练了三百余年的民族,在神木石峁彻石为城,农、渔、牧并举,繁荣昌盛,赫然为北方大国,这就是的后来南下建立第一个中原帝国的夏后氏。中国南岭以及岭南的百越族,他们与北方的夏族同宗,故其文化中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成份。百越文化是古蜀国(崇)文化的南传,这一点已引起许多当代学者的关注。但春秋战国时代在江苏、浙江的越国是“东越”,为夏后氏的后代,他们与那些生活在广东、广西的远亲,也就是百越或“南越”,分离了二千年之久,相互之间早已不能用语言交流了。

11、有齿玉器在古代的巴蜀、南越和东越地区的传播。图⑴出土于云南曲靖市八塔台春秋墓,直径9.1㎝,孔径5.7㎝。这是一件商代的有领玉璧,但是却雕有南越风格的牙饰,所以它是蜀商文化与南越文化的结合体。图⑵同样出土于云南曲靖市八塔台春秋墓,直径13㎝,孔径5.8㎝。这也是蜀商文化与南越文化的结合体。上述二件器物,代表了四川盆地的古彝(夷)族人,与云、贵两地的南越族之间的渊源。图 ⑶是一块方形的玉玦,但其形状却是四角牙璧制式,此物长7㎝,宽7㎝,孔径1.3㎝,厚0.2㎝,出土于西汉时代的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图⑷是一件西汉时代的谷纹玉牙璧,出土于安微省天长市三角圩西汉墓,直径9.05㎝,孔径4.7㎝,厚4㎝。汉时的牙璧可谓凤毛麟角,汉代牙璧制作可能已失传,但凭传说中的样子去做了。图⑸出土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下湾商周时代墓葬,这可能是闽越的遗物。直径1.95㎝,孔径0.9㎝,厚0.25㎝。周边象齿轮一样的玉璧或玉环形玉器,曾在凌家滩出土过一件,但用途不明。在山西陶寺遗址曾出土过一件青铜齿轮,或许与此类器物有关。图⑹和图⑺均出土于浙江省东阳市前山战国时代的越国贵族墓,这是东越的遗物,不是南越了。图⑹是一件四片组合的有领玉臂环,它同时具有商和东越(南夏)文化的特征。图⑺是一组绿松石玉佩饰中的一件,它上而雕饰的兽形齿,具有强烈的东越文化色彩,而在夏代中晚期的牙璋上,我们也常看到类似的雕饰。古代越国的玉器极其罕见,由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浙江越墓中的玉器大多与中原地区的玉礼器相同,但越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对南越、闽越和东越玉器的分析,我们可以探测到这些地区的越人与中原夏民族之间的渊源:南越诸族是古代巴蜀地区的崇族向南方的迁徙,他们虽与中原的夏民族同祖同源,但是却不同宗。东越人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夏禹的后代?自古以来就充满争议。东越人一直被中原民族称之为蛮夷,这与南方的百越一样。而越人自称是大禹之后,这被怀疑是越人为了抬高自己,谎称有一个出身高贵的祖先。就连在绍兴会稽的大禹陵,也被认为是伪造的,纯属子虚乌有。然而所有的争议,将随着纯粹的越式玉器的出土而走向终结,历史将最终还原古代会稽越人与夏民族同宗的真相。

12、浙江省东阳市前山战国时代越国贵族墓(D 2M1)中出土的玉器。中国夏代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人们至今难以看到夏代玉器的全貌,无论在神木石峁、偃师二里头还是在三星堆遗址,人们看到的夏代玉器极有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齿、牙、角、刺是夏代玉器的普遍特征,“夏后氏之璜”,是古代玉器中的极品,但是三千年来,人们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实。图中的这件玉璜,出土于越国贵族墓,它有两个兽首,而在首脊上饰有奇怪的齿。这是我们见到的唯一的一件越式玉璜,因为越人传承了夏后氏的传统,故所谓的“夏后氏之璜”亦可能形同于此,但比这个还精美得多。在夏代玉器如玉牙璋,玉刀、玉牙璧、玉戚中,我们常看到各种各样的牙饰、角饰,齿饰、兽首饰,这可能源于夏民族对牙和角的崇拜,而此二者均为尖锐之物。在东阳越墓中,越人对牙和角的崇拜得到了完整的诠释,这些牙和角不仅用作对各类玉器的修饰,而且,牙和角还被制成了大量单个的实体,贵族们将这样的玉饰,披挂于全身,也许这就是越人的风格,也是夏代的遗风。由此上而溯到龙山时代,那些生活在山东、广东、四川、陕西和湖北的崇族人,从他们开始,尽管那时夏后氏还没有入主中原,但是对牙和角的崇拜,早就已经在夏前期形成了。

1978年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遗址出土

1976年春,五莲县潮河镇丹土村一村民,在国保单位丹土遗址上耕种土地时发现了一件玉璇玑并上交,随后交到县文物管理部门,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来源:来源于网络

网络转载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源于网络,更多的是为大家传递最新收藏信息之用,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内容仍需浏览者自己核实其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侵权请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郑州近郊游的好地方新密美玉桃源

春天了,找个地方去郊游是必须的!景好人少的新密美玉桃源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自驾方便,道路状况良好,美玉桃源原生态旅游区是世界上唯一以玉石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景区西依嵩岳、北望黄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石头非常的有特色,采玉石的洞现在成了进山的路!风景还真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感觉!挺有韵味。

水库的水很漂亮!

宁静的田园景色、旖旎的玉石文化、浓郁的桃源情结,春天桃花开的时候,这里是个很好的去处。

自驾:走中原西路-西四环,从郑少洛高速西南站上高速,行车30公里到新密西下,出收费站左转,遇到第一个路口(丁字口)右转,到米村镇环岛第3个出口,前行几百米有路标,左转前往美玉桃源(直行前往凤凰山)

摄影师|水榭香茗

进入玉龙第三国的秘密,首先你得找到这种花……

第一次到云杉坪是二十多年前一个雨雾弥漫的夏天,翠绿的雪杉林中云雾缭绕,细雨飘飞中,我看不到玉龙雪山洁白的山峰。

云杉坪就藏在雪山深处,被茂密的杉树包围着,像一座精致而寂静的花园,碧绿的草地上开满了紫色、黄色、白色、粉色、红色等各种各样的小花。

钟爱紫色的我,被云杉坪紫色花的美魅惑、迷醉,云杉坪的紫色花是与神秘和爱情有关的。

纳西语称云杉坪为“吾鲁游翠阁”,意为“玉龙雪山中的殉情之地”。当一对相亲相爱的人不能喜结良缘,相守一生时,就会牵手相约来到纳西族神话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

随着殉情女神柔情似水地召唤,跟着银光闪闪的露珠,唱着优美的情歌,采摘诱人的紫色草乌花,相拥着幸福地吃下一朵朵紫色花瓣,听着殉情女神美妙的歌声……

开美久蜜金

你痛苦的眼睛

来这里看一看草场上的鲜花

你疲惫的双脚

来这里踩一踩如茵的青草

你痛苦的双手

来这里挤牦牛的奶汁

你来吧!到这云彩缭绕的雪峰中来

来这里吃树上的野蜂蜜

来这里饮高山的清泉水

来这里把美丽的鲜花插满你的头

用红光当你的坐骑

用白鹭耕耘山中的地

来吧!你来这美丽的乐园

你来这里织飘飘的清风和白云

在殉情女神勾魂的歌声里,一对相爱的人儿,在紫色花的毒里,走进了“玉龙第三国”,过上了自由相爱,幸福美满的生活。

此时,我站在云杉坪一颗古老而笔直的雪杉树下,看着满地的鲜花,白云和紫雾萦绕着我,林中的鸟语引诱着我,我在纳西族神话中的仙境里,感叹爱情的无畏和美好向往。心想,云杉坪,就是收藏纯美爱情的地方。

第二次走进云杉坪,是在冬天的一场大雪后,云杉坪堆满了厚厚的雪花,这些来自天堂的花朵,凋零在此。那天,我在冰天雪地的云杉坪,想到洛尔迦的两句诗,“每一支歌,都是爱情的遗物,每一缕阳光,都是时间留下的遗物”。

此时,我在想,在丽江,每一滴水都是雪花的遗物。雪是上天投寄给大地的信件,雪是大地上供人参悟的古老箴言。在云杉坪,每一朵紫色花,都是殉情者生命的遗物;每一缕凛冽的寒风,都是殉情者灵魂的浅唱。

多么圣洁的地方啊!让玉龙雪山守护,让雪杉林环抱,让杜鹃花盛开,让天造地设、天荒地老的美景,四处流荡着殉情者甜美的爱情,安放着多少崇尚爱情的纯美灵魂,才能如此冰清玉洁。

今年初春,我又走进云杉坪。一片金黄色的草甸上,牧放着安详的羊群,牧羊女的歌声,随白云飘荡。

抬头看看,透过雪杉林俊秀的树枝,看到那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洁白与翠绿相互交映,这是今天云杉坪素净的风景。

有人静静地坐在木条上,凝望着远处,仿佛看见了一双双殉情后的恋人,在玉龙第三国,男的骑着红虎,身后紧跟着作为猎犬的狐狸,在开满鲜花的国度,用白鹿耕地,成群的儿女,奔跑在林中花海,在女人的歌声里,快乐成长。

在与爱情有关的云杉坪,殉情谷的美诱惑着我的思念,我在寻找一朵花,一朵带毒的紫色花,可春天似乎还在雪山之外,我只等到夏天殉情谷的花都开放的时候,再来。

因为夏天的云杉坪,像极了遗落人间的仙境,美得独一无二,铺天盖地的花朵,把殉情谷装饰成天堂的花园。

于是我写下一首诗,爱着我的你,一定会看到。

亲,真的想你了

在殉情谷的云杉坪

这样的思念带着你最喜欢的颜色

草乌花的紫

才是初春

紫色花还没开

我把自己送到了殉情谷

我的思念带上了草乌花的毒

亲,只有我和你相遇时

这毒,就是一副医治相思的药了

我想把这药永远安顿在心上

想你了,是因为爱

又想你了,是因为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0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