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巴陵全鱼席

巴陵全鱼席

未尝巴陵全鱼席,不算真正到岳阳;登上君山不食鱼,人生少得三分意。"鱼米乡的人特别器重鱼,民间就不"无鱼不成席"的说法。洞庭乡请客--桌桌(绰绰)有余(鱼)。正规的酒席上冷盘有鱼,热炒有鱼,大菜更少不得鱼,后来竟有了整席皆鱼的"巴陵全鱼席。"据说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路经巴陵,游过君山,品尝了民间厨师以鱼为主料烹制的筵席,赞不绝口,御赐了"巴陵全鱼席"这个名字。

"巴陵全鱼席"是以洞庭湖所产17种鲜鱼为原料,采取煎、蒸、炸、焖、熘等多种工艺,佐以江南风味的各种调料精制而成的大小20余道鱼肴。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红煨洞庭金龟"、"叉油网烧鳜鱼"、"翠竹粉蒸鳜鱼"、"鸡汁君山银针鱼片"等,全席菜肴一盘一格,真是个八百里洞庭特产聚一桌,三千里湖湘风味在其中。

随着君山金龟的濒临灭绝,"巴陵全鱼席"的首席菜"红煨洞庭金龟"如今已成为历史,翠竹粉蒸鳜鱼随之取代了它的地位。厨师在饪制这道菜时很有讲究,首先将鲜鱼宰杀,去掉内脏、头部和骨刺,取净肉半斤,剁成八块见方的砣状,以绍兴酒、精盐、酱油、葱结调味,然后人锅放青油旺火清炸,后即迅速捞起,佐之以生姜、核桃仁、白莲米等,再置于一个精致的斑竹筒之中,上蒸笼旺火蒸熟,这样饪制出来的竹筒蒸鱼,鱼味带有竹香,浓醇甘美。其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色斑斓多姿,赏心悦目;其香浓醇厚美,风味隽永;其味鲜嫩适口,回味绵绵。品尝"竹筒鱼"畅谈"二妃"的故事,别有一番情趣。

君山人吃鱼花样多,同一种鱼由于刀法不同,制作方法不同,顷刻间变成不同花色不同风味的多种佳肴。一条草鱼去掉头、尾、骨、刺,分成两片,用刀在肉片上切成许多菱形,然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卷成焦黄的"麦穗",再浇上鲜红的茄酱,就成了又香又甜,引人馋涎欲滴的"麦穗鱼"了。一条红鲤鱼去鳞后,在皮上割好些小口,嵌以白色鱼丸,经油炸捞出,在肚内塞上火腿、香肠、香菇、鲜肉丁等几种佐料,放到笼子里蒸熟,便成为"八宝珍珠鱼"。一条四斤以上的鲢鱼,分头、肉、骨、脏单独煮制,或以烧、溜、炊、炖为一组,或以蒸、煎、炸、烩为一组,做成色、香、味各各不同的四种菜,那就叫君山四绝了。至于"清蒸水鱼"、"松鼠鳜鱼"、"怀胎鲫鱼"、"红烧乌龟"、"铁板鱼"、"葱煎鳊鱼"、"糖醋全鱼"、"?t鱼奶汤"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香气袭人,且营养价值极高。一饱口福,或滋阴补肾,或润肺生津,强身壮骨,延年益寿;而"瓦块鲤鱼"、"香酥鲫鱼"、"冰冻鱼胶"、"黄闷鲩鱼"、"油炸青鱼",其色其香味均为上乘。还有"龙女斗珠"、"金凤藏?quot;、"蝴碟飘海"等等,那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是艺术中的珍品了。难怪人说"登上君山不食鱼,人生少得三分意"了。

全国最大!巴中这座红军烈士陵园不简单

明天(9月30日)

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

我们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缅怀英雄烈士

在巴中,有这样一个烈士陵园

它是 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是 唯一一处红军为红军烈士建造的陵园

也是四川8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之一

还是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这就是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有何特别之处?

民政哥带你一探究竟

↓↓↓

陵园为何而建?

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为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广大红军将士,始建“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

陵园在哪里?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境内,距通江县城42公里。

陵园规模有多大?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该陵园占地面积达1800亩,其中核心墓区达350亩,共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

陵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从1934年修建红军烈士墓, 到2012年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建、修缮,数十年来,陵园经过多次维护和整修。

1934年7月,始建“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

1951年,通江县人民政府恢复了“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

198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更名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

2002年4月,为纪念红军入川70周年,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该烈士陵园进行修整。

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011年7月—2012年4月,巴中市和通江县举全力,完成陵园扩建、总医院旧址群和王坪新村的修缮。

2013年1月被评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4.2平方公里。该景区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等。现已接待海内外游客700余万人次。

近年来陵园接待多少游客?

2012年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更加庄严、肃穆、安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干部群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培养民族精神重要基地。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些年来,陵园的游客接待数量逐年上涨,现已接待海内外游客700余万人次。

2012-2019年接待游客数

(单位:万人次)

陵园的重点区域有哪些?

01 红军烈士集墓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驻通江县王坪村后,因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缺医少药,成千上万的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而光荣牺牲。

最初将烈士一人一墓就地安葬,随着反“六路围攻”战事愈加激烈,转送总医院的红军伤亡人数也逐渐增多。

初期,总医院对牺牲的烈士还能一人一棺一墓,到后期,则只能满足二至三人一匣(木匣子),甚至数十人集中掩埋。

后来由于战事紧张牺牲的烈士愈来愈多,红军只好采取软埋,一穴多人,甚至只能挖大坑集中埋葬,共安葬7800余名红军烈士。

02 无名烈士纪念园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战斗的两年多时间里,历经的大小战斗数百次,牺牲的红军将士遍布川陕苏区的山山岭岭,通江就有53处散葬烈士墓。

为了能够集中缅怀为革命而献身的红军英烈,经民政部批准,2012年2月,通江县将散葬于全县23个乡镇50处17225名红军烈士的遗骸集中迁葬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新建的无名烈士纪念园中。

整个无名烈士纪念园占地150亩,呈弧扇形分布,整个纪念园庄严震撼。

03 英烈纪念墙

英烈纪念墙,位于无名烈士纪念园顶端,总长102米、高5.9米,墙上刻录了有名字记录的7800多名在通江战斗期间牺牲的红军烈士的姓名。

这些烈士们来自全国12个省(市)、49个县,军职9人、师职42人、团职152人。

04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

新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

馆内陈列主题为“川陕忠魂”。整个展陈由“辉煌征程”、“战地血花”、“铁血丹心”、“丰碑永存”、“将星璀璨”等五个单元组成,陈展面积5600平方米。

更多景区风貌

我们一起来看看

↓↓↓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王坪新村全貌

铁血丹心广场

陵园牌坊

英勇烈士墓碑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贾洪博 审核:尹苒 终审: 黄秋霞

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桩基、墩身建设全部完成

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已完成全部桩基和墩身建设。

日前,在位于南部县富利镇境内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建设现场,两岸及江中的桥墩如雨后春笋高高耸立,全部桩基和墩身建设完成,现场施工场面一派繁忙。施工人员表示:“经过抢工期、抓进度,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建设正按照目标计划有序推进。前些日子暴雨袭击时,好在我们完成了桩基和墩身建设。”

据了解,新建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全线控制性工程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全长1770.82米,为了便于通航,尽量减少水中桥墩,主桥采用高低塔钢箱混合梁斜拉桥。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施工方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整体施工目标任务的55%左右,为上部结构加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上半年,汉巴南铁路南充段完成投资12.5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27亿元,路基完成区间土石方745.35万立方米、站场土石方191.63万立方米,唐家湾特大桥、西河特大桥等68座桥梁建设有序施工,控制性工程嘉陵江特大桥完成全部桩基和墩身,李家沟隧道、大东村隧道等35个隧道建设进度如期推进。(来源:南充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四川巴中祖孙三代义务守护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

义务守护红军烈士陵园的王建刚一家。通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巴中6月28日电 题:四川巴中祖孙三代义务守护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

作者:苗志勇 徐琴 雷艳

“陵园里共安葬25000余名红军将士,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近日,由巴中市委宣传部、巴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敬仰烈士 关爱烈属”媒体采访团跟随川陕苏区纪念馆讲解员走进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陵园缅怀区是景区的核心区域,包括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守陵石、牌坊、英勇烈士纪念碑、烈士集墓和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墙。”据讲解员贾艳介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红军烈士陵园碑林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虽然腿脚不便,却仍要爬上高高的台阶,扫墓、除草、擦拭墓碑。这位老人名叫王建刚,今年69岁,是王坪村村民,他们一家祖孙三代义务守护着这片陵园已经80多年。

王建刚老人为前来瞻仰烈士的人们讲红军故事。通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据王建刚讲,他的父亲王成现当年也是一名红军。1932年末,红四方面军来到通江县,当时王成现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童,但内心十分崇拜红军,一心想加入红军。在多次申请下,王成现参加了儿童团,经常给红军站岗、放哨、送信,给伤员熬药。1935年4月的一天,王成现奉组织指派前往距王坪村70公里外毛浴乡给驻守的红军送信,等他赶回来时,部队已经离开王坪了。没能跟着红军一起走的王成现便留守在王坪村,成为最早的守陵人,一直守护着红军烈士陵园。

1980年,王成现去世后,快30岁的王建刚便继承父亲的遗志,承担起守护烈士陵园的重任。他每天清晨先到陵园打扫后,再去地里做农活。1982年12月的一天,一场吊唁令王建刚记忆深刻。那天,几十名红军老战士来到烈士陵园,列队站在烈士墓碑前,齐声大喊:“兄弟姐妹们,我们来看你们了!”

随后,大家呼唤着战友们的名字,反复擦拭着墓碑,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就像针一样扎进了王建刚的心。看到老兵们眼中流露的深情,王建刚突然明白了父亲让他守护烈士陵园的初心。

随着王建刚的年纪越来越大,加之在他42岁时意外落下残疾,他便将守护烈士陵园的重任交给了儿子王君培。王成现、王建刚、王君培一家人用忠诚默默地守护着陵园。王均培说:“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就在守护这片陵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红军的恩情,我们要一代一代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如今,王建刚成为了陵园里的义务讲解员,他不仅给来访者讲红军故事,还教大家唱红军歌曲。听过他讲解的有干部群众、学生,也有部队官兵,还有革命先烈的后代。

岁月无声流淌,80多年过去了,当地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习俗,人们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要到红军墓前祭拜。

一代又一代,王成现、王建刚、王君培一家三代人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红军烈士陵园,更是进行着一场红色文化的精神接力,守护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美德。(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71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