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懿陵

懿陵坐落在首尔市城北区石串洞天藏山脚下,为朝鲜时代第20代国王景宗(1688-1724)和继妃宣懿王后(1705-1730)的王陵。

景宗是肃宗(1661-1720)的长子,母亲是张禧嫔,但多被称为禧嫔张氏(1659-1701)。肃宗拥有包括仁显王后在内的三位王妃,但年过30却尚未得子,直到1690年将张氏招进宫中,才产下一子,便是日后的景宗。禧嫔张氏利用手段将仁显王后废除,并在景宗14岁的时候使其服用毒药致死。1720年景宗33岁时登上王位,在位的短短4年之间,朝中权贵党争激烈无比,而且在位期间没有留下显赫的功绩。1724年结婚仅6年的景宗便与世长辞,1730年宣懿王后也过世,年仅26岁。在懿陵里,景宗的陵墓位于上方,下方则是宣懿王后的陵墓。虽然国王和王后的陵墓一般呈并列形状,但依据风水地理学说,懿陵呈现的是同原上下陵形式。

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朝鲜王陵的组成部分,陵内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值得游客仔细揣摩。例如,陵内的石像中武人石独特的尾巴模样以及石虎尾巴从后背一直延伸至脖子的造型都是在其他陵墓无法见到的特征。

懿陵

Uireung

必去理由:朝鲜王陵中最具特色的一座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韩国[Korea]

景点所在省、州:首尔特别市 [Seoul Special City]

景点所在城市:城北区 [Seongbuk-gu]

航拍简陵:唐懿宗李漼的陵墓

唐简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山西村,修建在县城西北30公里的虎头山上,为唐朝最后一座依山而建的陵墓。2020年5月5日下午,我第三次来到唐简陵,操作自己的大疆无人机对这里的神道进行了航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1956年8月6日,“懿宗简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简陵与陕西境内的多座唐陵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0月1日,游览完药王山后,我和爸爸开车来到富平,计划寻访这里的唐代帝陵。按照地图的标注,我们先来到简陵,已经看到虎头山,但是没有找到神道;2009年5月29日,再次经过这里时,才发现路边的界桩,原来神道就在眼前。

当年,没有电子导航和无人机等先进科技,唐代帝陵神道上的石刻都比较低矮,所以很难看见,非常容易错过。如今,只要无人机飞上天空,周围的景象一览无余。

无人机从东窑村北侧的田野里升起,简陵神道南端的西乳台和东乳台遗址赫然呈现在眼前。虽然两座乳台仅残存部分夯土台基,但是均被围栏包裹起来,两者之间竖立着文保碑。在乳台北侧大约90米处,原本有一对精美的石翼马,于1991年移至陕西历史博物馆正门前的广场上。

神道南端

西侧乳台

随后,无人机沿着神道的上方,自南向北飞去,地势逐渐抬升。简陵神道位于陵墓的正南侧,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350米。曾经气势恢宏的神道,已消失在层层的耕地里,隐约可以看到几件石刻。

唐简陵和唐贞陵修建于同一时期,形制基本相同。神道上的石刻,原本数量很多,包括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石人和狮子等。如今,放眼望去,神道空空荡荡,没有什么特征。这里仅存西侧的两件仗马和两尊石人,仗马破坏严重,石人头部残缺。

从南向北拍摄

从北向南拍摄

神道北端的尽头是朱雀门遗址,残存有两座夯土阙,东西相距约104米。其中,东阙残高约1.5米,西阙残高约7米。在两阙之间,原本还有一尊石狮子。2013年2月10日,这件石狮子被盗;11天后,此案告破,石狮子被追回,存放至文管所。

简陵所在的虎头山,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一条青石岩山组成,东似虎尾,西像虎头,也被称为“紫金山”。主峰海拔889米,东西两峰如翼,地宫开凿于中峰南麓。

朱雀门遗址

虎头山

唐懿宗李漼(833—873),唐宣宗李忱的长子,为唐朝第18位皇帝。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驾崩之后,他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27岁。次年,以宣宗所制《泰边陲乐曲词》中的“海岳晏咸通”之句,改年号为“咸通”。

懿宗继位以后,整日寻欢作乐,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崇信佛教。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等地先后发生动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下诏,迎奉佛骨,招致群臣的劝谏。但是,懿宗充耳不闻,对大臣们说道:“朕能活着见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了!”

佛骨迎入长安后,唐懿宗又一次病重。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懿宗因病去世,终年41岁。因此,有人感叹道:“佛骨才入于应门,龙已泣于苍野。”

高平陵之变时,已经70岁的司马懿,为何还要起兵造反呢?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懿自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对于曹爽来说,最终放弃了抵抗。

于是,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因此,司马懿赢得了高平陵之变的胜利,从而掌握了曹魏大权。值得注意的是,高平陵之变时,公元179年出生的司马懿,已经70岁了。在古代历史上,这无疑是一个高龄了,也即司马懿原本不用冒险发动兵变的。那么,问题来了,高平陵之变时,已经70岁的司马懿,为何还要起兵造反呢?

首先,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皇帝曹芳。当然,曹爽为了执掌大权,于是上奏天子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因此,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已经官至太傅一职了。虽然相对于司马懿之前的官职,太傅是一个虚职。不过,太傅的地位,却是超过大将军、太尉、尚书令、丞相等官职的。更为关键的是,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已经70岁了。从年龄上来看,司马懿无疑属于高龄了。

但是,尽管如此,司马懿还是毅然决然的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在笔者看来,在70岁的时候,司马懿还要冒险起兵造反,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显然是为了确保司马懿家族的生存和壮大。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在司马懿被升为虚职的太傅之后,曹爽掌握了曹魏大权,也因此逐渐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当然,因为司马懿是托孤大臣,曹爽还是对司马懿颇为防备的。

在此之后,因为伐蜀之败等原因,曹爽的行为不但违背了顾命大臣应有的本分,也使魏国国力衰退,不少有志之士颇感不安,希望太傅主持公道。并州刺史孙礼就去和司马懿抱怨,司马懿安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同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朝政。面对咄咄逼人的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不仅长期忍让,还希望通过装病的手段,以此让对方降低警惕。

不过,对于司马懿来说,显然担心自己真的去世后,大将军曹爽会打压甚至清除司马懿家族。也即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曹爽很可能还有所顾忌,不敢对司马懿家族怎么样。但是,一旦司马懿真的去世,那么,司马昭、司马师等人,很可能就要直面大将军曹爽的攻击了。也即对于野心勃勃的曹爽,很可能无法容得下司马懿家族,司马懿的门生故吏,遍布曹魏的各个地方,这会引起曹爽的忌惮。于是,等到司马懿去世后,曹爽选择对司马懿家族动手,以此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此,从保全家族的角度考虑,司马懿决定放手一搏。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懿不起兵造反的话,那么司马懿家族的兴衰,就不会取决于己方手中了。虽然起兵造反存在巨大的风险,不过,一旦成功的话,司马懿就将掌握主动,而不是被动了。另一方面,曹爽的野心,甚至篡权行为,也迫使司马懿不得不动手了。正始八年(247年),曹爽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对此,曹爽不仅架空了皇帝曹芳,还连郭太后也软禁了,这成为曹爽不臣之心的最好体现了。

在司马懿韬光养晦之后,曹爽纵容他的党羽亲信,比如何晏割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又窃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曹魏官吏都不敢抗逆。而一些开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卢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因此,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的话,曹爽确实有可能篡夺曹芳的皇帝之位。作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显然不愿意这一情况的发生。

最后,曹爽曾经多次与曹羲等出洛阳游玩,他的同乡大司农桓范认为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齐离开,以免一旦有人关闭城门反对他们,他们就不能回到都城洛阳控制大局。不过,曹爽却认为无人再能对他有威胁而不听。但是,曹爽集团的倒行逆施和胡作非为早已经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不满,司马懿虽然称病不上朝,其实暗中开始与太尉蒋济等谋划准备推翻曹爽。因为曹爽逐渐暴露的不臣之心,促使蒋济、高柔、王观等曹魏老臣逐渐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也即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也是这些曹魏老臣的共同意愿。对于司马懿等人来说,长期受到曹魏的恩惠,自然不愿意曹爽持续祸乱朝政下去。虽然司马懿曾经被曹操所压制,甚至被曹操所猜忌。

但是,在曹操去世后,不管是魏文帝曹丕,还是魏明帝曹叡,都非常重用司马懿这位大臣,在曹丕和曹叡临终前,司马懿都是托孤大臣的人选。在此基础上,作为两位曹魏皇帝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有义务、有责任站出来阻止曹爽。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清除掉曹爽及其党羽之后,司马懿也逐渐膨胀起来,甚至同样有了不臣之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在司马懿去世后,不管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都在持续篡夺曹魏的大权,这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取代曹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不仅有大局为重的考虑,或许也有篡权夺位的野心。对此,你怎么看呢?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成了谋朝篡位的奸臣?也许他在清君侧!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由于曹叡的几个儿子都没能活到成年,因此他膝下仅有两个养子,一个是齐王曹芳,当时年仅八岁,一个是秦王曹询,当时年仅九岁。由于这两个养子的年龄都差不多,曹叡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于是他指认了相对出色的曹芳继承大统,并让当年曹丕时代就指认过的托孤大臣司马懿作为曹芳的辅政大臣,与大将军曹爽一同辅佐曹芳执掌曹政。

看上去,曹爽身为内戚执掌军务,司马懿作为外臣帮忙协助内政,应该能保证年纪尚幼的曹芳成长起来,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曹叡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在曹芳登基不久,曹爽就开始剥夺司马懿的权力。曹爽在朝堂之上公然向司马懿发难,他先是用一封诏书将司马懿此前的功绩描绘了一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封诏书的内容在最后急转直下,曹爽称司马懿年纪太大,不适合做执掌内政的太尉,决定改封司马懿为太傅。

要知道太傅虽然是帝王的老师,看似位高权重,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实权可言,不可与太尉同日而语。从这个时候开始,司马懿就暗中筹备,直到公元249年,曹爽兄弟带着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时,身在洛阳的司马懿忽然发动政变,一举控制了洛阳城,最终从曹爽手中夺下了兵权。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司马懿蓄谋已久,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还让他的后代取代曹氏,登基称帝,因此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时就已经是一个谋朝篡位的奸臣了,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其实司马懿发动政变,并不见得就是要谋朝篡位。要知道当时曹爽专擅朝政,兄弟二人掌禁兵,更是树立私党,屡改制度,其权势已经在帝王之上。他们身为曹氏宗亲,竟然将禁军尽数掌握在自己手中,几乎成为了一言定曹芳生死的权臣。不仅如此,曹爽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惜乱起兵祸,出兵征讨蜀汉,不料却被打得大败而归,将国力虚耗。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人制止曹爽的行为,只怕曹爽将成为将来的司马懿,甚至是后来谋朝篡位的司马炎!

笔者认为,在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他固然是为了司马家着想,但细想一下,司马懿何尝不也是在为曹魏政权着想而清君侧,除掉曹爽这个小人,否则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曹魏老臣支持司马懿发动的政变?只不过司马氏后来取代曹氏建立晋朝,或许是司马懿在发动政变时也不曾考虑到的事情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47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