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位于沁源县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太岳区党委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牺牲于太岳革0据地的先烈,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

陵园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动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园座北向南,可分三个部分。进入园门,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正面是屏风。屏风开左右两门,供行人通行,屏风后小广场北面是纪念堂, 从纪念堂两侧大门入内,院中高耸着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级台阶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层。登阶入亭,居中是烈士纪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刘开基等同志的题词。-同志的题词是“为抗日战争和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两侧建有两座纪念亭。亭的台基低于烈士亭,为四柱四门方型结构。左边的叫“光荣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右边的叫“胜利亭”,是为纪念解放战争胜利的。在胜利亭和光荣亭前面正中处,还建有一座小巧的凉亭。顺着烈士亭内的穿堂往北,便进入烈士陵墓。这里依次安葬着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于沁源的部分烈士遗骨。松柏青翠、绿树成荫、碑石整洁、庄严肃穆。人们经常到此凭吊,缅怀革命先烈。烈士陵园内的陈列馆里,陈列着革命战争时期彭军民在沁源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泰山岳麓小学党员走进岱岳烈士陵园

近日,泰山岳麓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泰安市岱岳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岱岳革命史展览馆,缅怀革命先烈,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岳麓党员一行来到岱岳烈士陵园,首先走进烈士公墓,为烈士们敬献花篮;随后参观了岱岳革命史展览馆,展览馆内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幕幕场景,无一不让党员们感受到抗日武装起义的光辉历程,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的坚韧意志、为民情怀和远大理想。

岱岳烈士陵园

岱岳革命史展览馆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扎实而有意义,让学校全体党员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党员们纷纷表示时刻牢记入党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供稿:泰山岳麓小学

59年!这位长眠我国海拔最高烈士陵园的岳阳籍烈士,找到了家人

年轻烈士59年前在战场牺牲

一封来信让一家人圆了祭扫的心愿

寻亲,去康西瓦

谢宏辉没想过,到康西瓦的愿望就这样实现了。

打记事起,回湘阴石塘镇老家时,父亲谢罗初总会指着墙上的遗照告诉他,那是他的二叔谢孟初,在边境作战中牺牲。

23岁的年轻烈士埋骨他乡,是家人永远的痛。漫长岁月里,去一趟遥远的康西瓦烈士陵园,为谢孟初扫墓,成了谢家人一直未了的心愿。

从湖南湘阴到新疆乌鲁木齐,3500多公里;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地区叶城县,1500多公里;从叶城到康西瓦,430公里……清明前,谢宏辉和七叔谢降平的寻亲路终于成行。

59年过去,烈士从未被忘记。在陵园里,谢降平在墓碑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遗愿

扫墓成为父母的牵挂

3月27日这天,82岁的谢罗初起了个大早,顾不上去医院看痛风肿胀的左手,一心想着赶到湘阴老家石塘镇彭家坝村和兄弟们会合。

谢罗初有六个弟弟,一个妹妹,上世纪60年代,湖南湘阴围湖造田,谢罗初成家时就搬离了石塘镇。

七弟谢降平平常在长沙带外孙,离开老家也有段时间了。兄弟几个他最小,身体还算健康,这次由他作代表,和在天津工作的谢宏辉在乌鲁木齐会合,一块去康西瓦。

第一次去祭扫二弟谢孟初,谢罗初计划着先给父母扫墓,再取些土,让七弟带到二弟墓前,再带着土回来,算是让弟弟回家。

南国的春天寒意不减,在父母墓前,老人泪流满面,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中。

谢罗初念念不忘的,是1959年,自己休完探亲假回广东揭阳部队那天,弟弟送自己出门,他走了很远后,发现弟弟还一直站在原地,便折返把帽子戴到了弟弟头上。

他也没有想到,这是兄弟俩最后一次见面。

很快,弟弟报名参军,北上去了新疆部队,兄弟俩从此一南一北。有时两人会通信,一来一回两个月。

1962年9月,谢孟初来信告诉谢罗初,自己可能会上前线,如果牺牲了,希望哥哥能回家照顾父母。

收到信的谢罗初赶紧回了信,却再也没收到弟弟的回信,很快,他收到谢孟初牺牲的消息,赶回了老家。

随着军人牺牲证明书寄到家里的,还有一双军鞋,一床军褥,还有一件织到一半的毛衣。

弟弟的离世,对家人打击很大。谢罗初记得,那时母亲几次哭晕过去。祖母死活不愿意谢罗初再待在部队,让他退伍回了家。

少小离家又埋骨他乡,是家人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儿女们也经常听到母亲念叨,要是知道康西瓦在哪,自己爬也要爬过去。

那个年代,通联不方便。老家人只知道,谢孟初的墓碑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但连康西瓦的大概位置都不清楚。后来,父母陆续离世,这事就搁置下来。

活到这个岁数,谢罗初没有别的愿望,只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父母遗愿。尤其这两年年纪大了,他总是叮嘱儿子,有机会就要去康西瓦看二叔。

2009年,谢宏辉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但信息不多。直到2019年联系上志愿者杨宝民,才对那个遥远的西部边境熟悉了些。

谢宏辉那时就盘算着要去扫墓,没想到遇上疫情,拖到了今年。在清明前,他请了假,踏上去新疆的路。

寻亲

“以康西瓦的名义”

收到谢宏辉的微信好友申请时,杨宝民第一反应是激动。

在驻疆某部服役20余年后,杨宝民自主择业到了地方。2018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成立,他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其中。

2019年,杨宝民随工作组前往喀喇昆仑边防一线,给边防单位公布优待政策时,第一次走进了康西瓦烈士陵园。

对大多数人来说,康西瓦这个地名是陌生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海拔428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长眠于此的,大多是1962年边境作战中牺牲的烈士。之后陆续有因参与边疆建设而牺牲的烈士安葬在这里,陵园至今有112位英烈墓。

杨宝民发现这里绝大多数烈士牺牲时都非常年轻,而且陵园地处茫茫雪山高原,路途艰辛,少有家人探望。

回到乌鲁木齐后,他将烈士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过去那么长时间,很多烈士信息不全,为他们找到家人,成了杨宝民想要做的事。

他把烈士的信息写成《寻亲,以康西瓦的名义》一文,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很快,文章在网上不断被转发。

他还手写了40封信,按照墓碑上的信息寄了出去。有准确地址的就寄到乡,没有的就寄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

杨宝民也有收到回音。几年时间里,有20来个烈士家属陆续主动联系上杨宝民。

谢宏辉就是其中一个。2019年,同乡徐文清烈士的家属转来杨宝民的信件,谢宏辉按照信里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杨宝民。

陆续找到家属后,杨宝民建了一个微信群“康西瓦烈士亲友团”,很多谜题也就此解开。

和杨宝民一块为烈士寻亲的人还有很多。当年参战牺牲的烈士,有部分葬在叶城县烈士陵园。从2019年接手退役军人工作开始,叶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陈远强便认识了杨宝民,有烈士信息需要改正,陈远强就第一时间安排人跟进。

去年,因为疫情很多人没法到陵园祭扫,陈远强就带着工作人员把陵园墓碑一块块打扫干净,代为祭扫。

他们筹划中的事情还有很多:找到更多的烈士亲属,为碑刻信息错误的烈士更换新墓碑,借助组织力量协调烈士家属分批赴康西瓦陵园祭扫……

墓前

59年的心愿完成了

谢降平不是没想过,这样的路途对64岁的自己来说难免难熬,但他仍没料到,这段路会这么艰辛。

蜿蜒在喀喇昆仑群山之间的新藏公路,平均海拔4500多米,被称为“天路”。

从新藏公路起点叶城县出发,到康西瓦烈士陵园430公里,途中一共要翻越3个达坂(蒙语,山口),其中两个达坂海拔都超过4900米。

从山上往下望,公路仿佛在山腰画出一道波浪线,一路有无数的回头弯道。常年跑新藏线的司机周光年知道这条路的辛苦,雪山达坂险峻、戈壁无人区荒凉、高原缺氧反应强烈……要是到了三个月的雨季,还可能遇上泥石流塌方,会车就更危险。

几人到叶城时,正好遇上暴雪封路,在叶城休息一天后,路面解封,杨宝民第一时间通知叔侄俩出发。

一路上,不少路段都还结冰,封路后等着上路的货车也不少,遇上堵车走走停停,平时7个小时的路途,这天跑了12个小时。

3月29日9时出发,12小时后一行人才抵达距离康西瓦70公里的赛图拉镇。31日9时,西部边境的天刚亮,谢降平简单收拾了下上了车,经过1个小时车程到了康西瓦烈士陵园。

面向喀喇昆仑山脉,高大的烈士纪念碑高耸矗立在雪山上,“保卫祖国边防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海拔4200米的高原气温零下17摄氏度,谢降平顾不得高反不适,穿过纪念碑后,一下就哭倒在二哥墓前,长跪不起。

墓碑上的碑文清晰如新:“谢孟初之墓,七九七八部队战士,湖南湘阴人,一九六二年十月牺牲,南疆军区立。”

谢降平捧着父母照片,流着眼泪向哥哥诉说着二老的思念。谢宏辉捧着全家福,哽咽着给二叔一一介绍着他未曾谋面的亲人们……

临近清明,陆续有人来陵园探望扫墓,途经的军车都会鸣笛三声。叔侄俩扫墓后,也一一走到其他烈士墓前,不少烈士家属都托谢宏辉帮忙看望牺牲的家人。

这个时隔59年的心愿,总算是完成了。

记者手记

清澈的爱 无悔戍边

看着七叔在墓碑前痛哭,我们也瞬时红了眼,这一路,真的太难了。

跟着七叔从湖南出发,一路辗转乌鲁木齐、叶城到康西瓦,去的路上就花了3天。

尤其是新藏线,430公里的路途整整走了12个小时。山上有些路段雪还没化,会车容易堵,走走停停一天都在路上。过达坂时更是难受,上高原没有严重高反,但在海拔4900多米的高点,测了下心跳140,走动都难。

去之前,最担心的是年纪大了的七叔适应不了高反,幸运的是他一路下来身体还好,有时反而照顾我们多些。

那些年轻烈士,他们那时候条件艰难得多,但仍无悔戍边,后来,他们又化作山脉,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

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有块石头上用红色大字写着大家熟悉的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想,这也许是一代代戍边战士无悔付出的原因了。(原载于《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萌

一审:曲找回 二审:谭振华 三审:曾敏学

都昌南山革命烈士陵园,太气派了!

突发事件

都昌县城南山公园入口的右边,正在建设“南山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陵园前的牌楼上“红色记忆”四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陵园的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基本完工,上面是红旗,接着是一个红色五角星,然后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下面是基座。整个陵园建成以后,这里将是人们祭奠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5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