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昭西陵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该陵坐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前东侧建有制作祭品的神厨库。

昭西陵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死,遗命将其葬在孝陵附近,按祖制家法,孝庄文皇后与皇太极合葬,入葬盛京(沈阳)昭陵既不想破坏祖制,又不愿意违背祖母遗嘱,只得在东陵建暂安奉殿,并将祖母生前喜爱的寝宫--紫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庑殿顶的殿堂拆运到清陵建暂安奉殿,以停放棺椁,终康熙一朝,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文皇后葬入地宫。

同清代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建筑规制非常独特:一、其它陵园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隆恩殿是庑殿顶。二、其它陵寝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地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三、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三孔拱桥。

孝庄文皇后是葬在东陵内辈分最高的人。后世子孙对她非常尊重。每次皇帝到东陵,都要先到这里拜祭,然后再去其它陵园。

地址: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

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之同治帝惠陵、定东陵、昭西陵

同治帝惠陵清东陵最后一座帝陵。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才定址、定名,开始兴建。其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碑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老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

同治帝惠陵1

同治帝惠陵2

定东陵为咸丰帝的皇后陵。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分葬着两个人:普祥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皇后、后来的慈安皇太后;菩兰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两陵规制在顺治帝皇后孝东陵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用料讲究,质量优良,在皇陵中堪称上乘。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入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隆恩殿、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均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历时13年,至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全工告竣。重修后的慈禧陵,特别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构件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油饰彩绘全部贴金等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下马石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谥号碑亭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殿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寝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下马石与井亭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2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外景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凤上龙下”丹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双凤一龙”栏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盘玉柱与黄花梨木梁架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和玺”彩画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五蝠捧寿”与“万字不到头”砖雕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配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寝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祭台与五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2

在清东陵大红门外,还有一座陵寝,就是著名的孝庄皇后的昭西陵。清康熙二十六年(1637年)孝庄皇后崩逝。按祖制,应将她葬入沈阳的昭陵与皇太极合葬,但孝庄皇后遗嘱在东陵安厝。康熙帝既不愿破坏祖制,也不想违背祖母遗愿,于是将孝庄皇后生前喜爱的寝宫拆运到河北遵化,建了一座临时殡宫,称“暂安奉殿”。康熙帝一直未能解决孝庄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帝即位后,以“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入安,子孙蕃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为理由,认为暂安奉殿所在之地就是风水宝地,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寝,按与沈阳皇太极昭陵的位置,称昭西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颇有特色。一是因为该陵远离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故增建了神道碑亭,首开皇后陵建神道碑亭的先例。二是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而其他后陵均为歇山顶。三是有内外二道围墙,其他后陵只有一道。四是陵寝门建在隆恩殿两旁,三座门建在隆恩殿之前,而其他后陵则把三座门作为陵寝门建在隆恩殿的后面。四是昭西陵无沟河桥梁、砂山。

昭西陵(孝庄)谥号碑亭

昭西陵(孝庄)隆恩门

昭西陵(孝庄)三座门

昭西陵(孝庄)隆恩殿

昭西陵(孝庄)祭台与五供、明楼、宝城

昭西陵(孝庄)庙号碑

西汉帝陵解密:严格的昭穆制度,使西汉的两位名帝无法入葬于祖陵

西汉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朝代,“汉民族”的称谓也是从这个王朝而来,而且,封建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基本上也都是完成于西汉时期,其中也包括古代的丧葬制度。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之后,四海之内已无人能够与刘邦争锋,在各路诸侯的拥立下,刘邦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汉王朝,并定都于长安。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选定长安西面的咸阳原作为皇家陵园。今陕西省咸阳当地仍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充分说明了今天咸阳市境内的咸阳原最大的特点——皇家陵园密布。

西汉的皇帝们在大肆修建长安宫殿的同时,也在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先后在位的11位皇帝,都是在即位一年之后,就开始修建陵园的,其所耗资的财政竟然惊人的达到了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

西汉继承了秦朝陵寝制度并有所发展。其陵园呈方形,只有一重城,陵墓居陵园中央,坐西朝东。

据《汉旧仪》及《皇览》等书记载,西汉帝陵一般占地7顷,墓冢高12丈,地下墓室深13丈,墓室为方形,通向地面有4门,4门设置弓箭等暗器,以防被盗掘。文献中的这种记载,已有不少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因此,西汉帝陵的基本模式可以这样简单描述:墓冢呈复斗形,上小下大,沉稳庄重,一派肃穆景象;地下墓室四方中央各有一门,称羡门;4门通往地面有4条道路,称羡道;4条羡道又向墓冢四周延伸出4条道路,直通四周围墙正中的司马门,门外有巍峨的双阕。

在这片黄土深厚的咸阳原之上,共有9位西汉的皇帝陵园建于此,其分布顺序自东向西依次为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哀帝刘欣的义陵、汉元帝刘奭的渭陵、汉平帝刘衎的康陵、汉成帝刘骜的延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而西汉的另外两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的霸陵、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却是建在了长安的郊外,这里面有什么缘故呢?使得这两位皇帝没有和自己的祖父们葬在一起?

原来,西汉帝陵的分布形式,是严格按照汉代的昭穆制度而修建的。

所谓“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据《周礼春官 小余伯》记载:“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曰:“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简单说来,就是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 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

这样,西汉的11个皇帝的昭穆序列为:高祖、景帝、昭帝、宣帝、成帝为昭位;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平帝为穆位。

依照昭穆制度,葬区中间为祖位,然后左昭右穆依次排开。由于汉惠帝、汉文帝都是汉高祖刘邦之子,均属穆位,而汉惠帝先葬于高祖长陵之右,那么汉文帝只好再另辟陵区了。

汉宣帝为汉昭帝堂孙,按辈分,昭帝以下应为其子、侄一辈为帝者入葬。而汉宣帝却是“孙辈”,与汉昭帝昭穆序列相同,祖孙一体,也就不能进入同一陵区了。

最后补充一下,简单说说汉文帝和汉宣帝为什么会被称为名帝:汉文帝和其子汉景帝联手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至于汉宣帝,他的功绩更大,当年汉武帝穷兵黩武,几乎耗尽了国力才打败匈奴,但是没等他过世,匈奴人就又回来了。而汉宣帝却是多管齐下,在他在位的第23年,即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正式称臣,从此结束了汉匈之间近二百年的战争。

本文参考文献:《正说中国三百五十帝》、《中华考古事典》

孝庄的昭西陵居然被盗过!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影视剧照

导读:雍正三年(1725),距离皇太极与孝庄皇后成亲已经有一百年的时间了,两个人早已驾鹤归西,但是,孝庄的陵寝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雍正思虑再三,决定在暂安奉殿起陵,让曾祖母早日入土为安。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前曾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故去后,她的儿子皇九子福临成为满清贵胄政治斗争的获利者,登上了皇位,是为顺治帝。顺治继位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尊为皇太后,随顺治来到了紫禁城。

孝庄是清初政坛上一位睿智的女政治家,她能在风云诡谲的宫廷斗争中立而不倒,帮助儿子顺治坐稳了皇位。谁知儿子却是一位痴情天子,虽然他与董鄂妃只有四年的因缘,但却成为彼此一生的牵挂。董鄂妃和顺治帝在顺治十七年和顺治十八年相继去世,临终前,顺治本想将皇位传给岁数稍大的兄辈,但遭到了皇太后的反对,最终仅有八岁的玄烨继承了大统,是为康熙帝。

康熙帝幼年继位,孝庄用自己的心血抚育着自己的孙儿,努力将他培养成一代英主。康熙也不负众望,成为一统寰宇的非凡帝王。康熙二十六年(1687),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临终前对孙儿康熙说:因昭陵地宫封闭已久,不忍心惊动先帝亡灵,她更愿意陪在儿孙身边,可在孝陵附近找一处将其安葬。

但是,清东陵的主陵是孝陵,孝陵在整个陵区是位置最为尊贵的,孝庄作为长辈选任何一处都不妥,如果将其葬回沈阳昭陵,显然又违背了祖母的意愿。所以,康熙只能在清东陵大红门外左侧建一处暂安奉殿来暂时安置孝庄的棺椁。雍正继位后,才正式决定在暂安奉殿建陵,将孝庄就地安葬,陵寝名为昭西陵。这样,昭西陵与沈阳的昭陵形成了一个体系,位于东陵风水墙外,不属于清东陵。

1931年4月,清东陵再次发生盗案,这一次,孝庄的昭西陵也外能幸免,盗匪进入了昭西陵的地宫之中,将随葬品盗出,甚至连棺盖都被抬走了。幸好,孝庄的遗骨还都在棺内,这能说明一个问题,孝庄是用的土葬而并非火葬。这与康熙继位之后对丧葬制度的变革有很大的关系。满清入关之前,火葬一直是普遍的丧葬形式,入关之后的最初二十年也都还保留着火葬旧俗,比如说孝陵里的顺治、孝康皇后和董鄂妃都是火葬的。康熙继位后,逐渐改革的丧葬制度,由火葬改为土葬,这也与汉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16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