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潭柘寺

AAAA级旅游景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

中文名:潭柘寺

位置:北京门头沟区

创建年代:西晋

总面积:121公顷

类型:佛教场所

开放时间:8:30-16:30

现任主持:释常道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北京

门票价格:55.00元

建议游玩时长:1天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潭柘寺攻略旅游「潭柘寺周边游」

【求潭柘寺一日游攻略】

慕巴士直通车京西潭柘寺漫游记

距离京西30公里的门头沟,有一座千年古寺,它是中国佛教著名的禅宗寺院-潭柘寺。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欣赏到古朴精美的佛教建筑,还能感受西山美丽的自然风景。

潭柘寺里发生了哪些事?

1⃣始建于西晋时期距今1700年,是北京最早的佛教寺庙。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谚语。

2⃣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

3⃣明朝辅佐永乐皇帝夺位的姚广孝,在朱棣夺取天下之后隐居潭柘寺修行。设计师姚广孝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灵感,设计了故宫!

4⃣清朝康熙帝赐名“岫云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好玩么?

必看景观

大雄宝殿

潭柘寺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与故宫太和殿的造型完全一样,都是清朝最高等级的建筑。

千年银杏

走过大雄宝殿,有两棵镇寺千年银杏。东边的是唐代种植乾隆御封的帝王树,1300年的树龄,高30多米。

百年玉兰

京城一绝,植于明代。距今400余年,极其珍贵。寺中的玉兰为紫、白双色,极其罕见。

潭柘寺怎么玩?

参观景点路线推荐(参照路线图)

潭柘寺内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

中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毗卢阁

东路: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太后宫

西路:愣严坛-戒台-观音殿

1、景区大门口

2、步行上山:穿过2号停车场,步行大约600米,到达景区检票口。

3、三号景区检票

4、天王殿-供奉的大肚弥勒佛

5、大雄宝殿

6、毗卢阁-潭柘寺中心线上最大的建筑,阁为两层亭台楼阁式建筑,分左右双层。

门票成人售价:¥50

学生老人:¥25

免票政策:1.2米以下小朋友、军人、残疾朋友。

交通慕巴士京西潭柘寺专线巴士

地铁宣武门G出口-肯德基门口 1小时到达

潭柘寺风景区怎么样?

说起潭柘寺,潭柘寺风景区到底怎么样?慕巴士为您提供潭柘寺2022年最新旅游攻略。为你详细说明潭柘寺风景区怎么样?让游客有一份明确适合自己的选择!

潭柘寺大部分北京人应该都去过,就因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民谚,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

潭柘寺的二乔玉兰堪称京城一绝,植于明代,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极其珍贵。寺中的玉兰为紫、白双色,极其罕见。

潭柘寺必赏景观:大雄宝殿、流杯亭、神石鱼、帝王树、二月兰、毗卢阁等。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如果您正在考虑“潭柘寺景区怎么样?”这个问题,以上回答供您参考。

北京潭柘寺旅游风景区怎么样?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庙宇,坐落在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宝珠峰前,离城九十多里。那里八面环山,九峰拥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窝平原。小平原上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郁绿当中,掩映着寺院红墙。历史悠久的潭柘古刹,在这秀丽的山林中度过了千余年。

据寺志和碑文记载,该寺建于晋代(公元3世纪),名嘉福寺。唐代叫龙泉寺,金代叫大万寿寺,明代又复叫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岫云寺。潭柘寺之名,虽系俗称,却名传遐迩。

寺内有潭柘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飞泉夜雨。寺内之泉终年潺潺,供养着千名僧众,素有"潭柘以泉胜"之赞许。 "潭柘"二字之由来: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龙潭:在行宫东院门外约二里的北山上,有龙潭。沿途有海蟾石,高七丈余,游人可在此歇脚,饱览山中美景。龙潭周围有石栏,中为水池,池边有一龙头,泉水自此流出。游人以铜钱投向龙嘴,中者,主万事如意。因此潭内每日铜钱不绝。

龙潭周围的其他建筑惟存一亭。"文化大革命"前池中水基本干涸。现在,池内新雕一石龙,盘踞池中,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龙潭。柘树:据记载,原来山坡上有"柘树千章"。后来只剩庙前几株,最后也枯死了。近年来又补植新苗,以满足游人之兴。此树周身是宝,根茎能去风利湿,活血舒筋,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柘皮能补肾凉血,药名叫"柘木白皮"。茎叶能治疖子,果实能清热、凉血、活络。柘木可做美观家具。还传说柘皮能治妇女不孕症。

山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木牌坊,额曰"香林净土""翠嶂丹泉"。过牌楼即石桥,桥后为山门。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即二金刚力士。山门内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背面塑韦驮像,威风凛凛,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两侧塑四大天王。

潭柘寺中的铜锅很著名,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和尚们炒菜用之。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较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个小时粥才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这两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殿堂高大,富丽堂皇,为全寺建筑之冠。上檐额"清静壮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海珠轮"是乾隆手笔。殿中塑释伽像,其左为阿难,其右为迦叶。大雄宝殿殿顶之鸱吻,高29米,色彩鲜艳。东边之吻已破碎,在这次修缮中,将百余块碎片拼贴复原。传说鸱吻是龙子之一!在一次风雨之夜,曾跃跃欲飞,僧人忙将它们锁住,并插一剑。今吻上"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所赐。据说这两个殿吻是金、元时遗物。

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斋堂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为三圣堂,供三圣佛。现在这两个建筑均已拆除,只剩下院中四棵引人注目的大树: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娑罗树被围以石栏,称为佛树,已有数百年树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东为帝王树,西为配王树。树名是乾隆所题。

据说清代每一帝王登基,树根都生一新枝,后与主干合拢。宣统登基时,生一幼弱之枝。银杏树为雌雄分株。此院中两株全是雄株,不生果。东侧行宫院内两棵,又均为雌株。中路的最后一层殿宇即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有康熙手书"毗卢阁"之匾额。屋面造型奇特,飞脊前图案是"游龙戏珠",飞脊后图案是"凤戏牡丹"。鸱吻前图案是"降龙戏珠",鸱吻后是" 百鸟朝凤"。

楞严殿是西路最前端的建筑。楞严殿已拆除。殿内原供楞严佛。佛前有玉笛和花瓶。瓶内曾有康熙、乾隆二帝所留芭蕉扇各一柄。今已无。戒台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其形制与戒台寺之戒台相似,只是体积小。台上有释伽牟尼像,像前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观音殿是西路最后一座殿宇。殿前额有乾隆书"莲界慈航"四字。殿内供观音、善才、韦驮天王等。观音像前有忽必烈一家四人塑像。

公主拜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原是一员战将,后出家,每日来此膜拜,十分虔诚,久之,把砖磨透,留下拜砖遗迹。万历二十年(1592)孝定太后将拜砖传入宫中观赏,后送回寺内并厚赐。"文化大革命"中破碎,后整修。龙王殿该殿在观音殿西侧。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是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摔在院中。当时轮廊已不清,经僧人雕修后,才成此样。传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除上述建筑外,西路还有文殊殿、大悲坛、写经室等。

东路是庭院式建筑,清时为行宫院。前部有延庆阁和竹地。竹地内种植名贵翠竹。有"金镶玉"和"玉镶金"之分。中部是财神殿万岁宫和太后宫。后部为方丈院,院内有雌银杏两株,后面是方丈室。流杯亭正名猗犴亭,在方丈院东侧、竹地之北。亭内地面为一巨石,地面水槽呈龙虎形花纹图案。在此饮酒可体会曲水流觞之乐。舍利塔在东路最后,舍利梵文之意为"身骨",指死者火焚后之余烬。塔前两株古松如凤凰起舞,即十景之一的"双凤舞塔"。塔后墙上有金碑,上刻七律一首。潭柘寺平面示意图地藏殿,圆通殿二座殿宇分别在舍利塔之东西。地藏殿东有宝座,是乾隆休息之处。从此殿东北,出门上山去龙潭。山门外左前方是和尚们退休养老之所,称安乐殿,现在是饮食服务区。山门外往南,顺山路而下,有塔院。院中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数十座,风格不同。此处之塔均为寺中地位较高的和尚墓塔。其中最早的一座是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的通理禅师塔。妙严师塔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有关潭柘寺的传说有关潭柘寺的传说很多,西观音洞,该洞亦叫活佛洞,在观音洞南。清同治、光绪年间有高僧因亮,能治病消灾。讲经时有虎听经,后来虎被感化,不食生灵,饿死洞中,该洞1982年进行修缮。洞内有甘泉,泉边有石虎守卫。相传潭柘寺原是一个深潭,内有海眼,潭中有龙居之。华严大师(唐武则天时名僧,住幽州城北,全城都能听见他诵《华严经》的声音,称他为潭柘寺第一代祖师)来此讲经,潭中之龙亦听经,有所感悟,愿舍潭为寺。一夜龙飞走,龙潭成平地。水中涌出两个鸱吻。后来置其于大雄宝殿主脊上。

更多关于北京潭柘寺旅游风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北京6大寺庙踏青礼佛好去处

北京6大寺庙踏青礼佛好去处

清明节是纪念故人的日子,同时也适合拜佛祈福祭奠等活动。北京清明节拜佛好去处有哪些?清明节去走走,祈福纳祥,是出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北京6大寺庙踏青礼佛好去处,供参考。

1、潭柘寺

俗语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建于1700多年前的潭柘寺据说是北京最早的寺庙,而且是皇家敕建御用的寺庙,号称“皇家第一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距京城50公里。四月上中旬,山区公路两侧山花烂漫、群芳竞艳,又赶上天公作美,春风拂面,前来赏花的人们络绎不绝,及至寺内,已有摩肩接踵之势。

祈福:

1、因为烧香灵验而备受皇家恩宠。康熙至光绪200多年间的皇帝,都曾来寺中敬香礼佛,官宦大员们也将潭柘寺作为进香的首选之地,以保官运亨通。

2、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又被回龙、虎踞、捧日、紫翠等九座山峰环护,为风水宝地。

3、每逢春节前后,来这里烧香拜佛的人就会挤满潭柘寺。

祈福指南:

1、木雕漆金的弥勒坐像。位于第一重殿天王殿内,可求工作顺利升迁。

2、“佛头”与“汉白玉观世音坐像”。佛头为元朝早期的石刻,与观世音坐像都位于寺内西观音洞。每日这里香客不断,朝拜可求健康与官运。

3、佛祖释迦牟尼。位于大雄宝殿,宝殿上方有乾隆手书的额匾“福海珠轮”四个大字。

4、拜“石鱼”求平安。位于龙王殿前。据说石鱼是龙宫一宝,鱼身上划分出13个部位代表元朝全国13个地区,哪个地方干旱,用木鱼敲击鱼身相应部位,便可求雨。

2、卧佛寺

又叫“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由于寺内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铜像、卧佛寺由此而得名。卧佛身长5.2米,用铜25000公斤、铸佛用工7000人。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侧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首头部。

据说这是释迦牟尼的纪念像。旁边站着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个弟子。他们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像。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祈福:

1、“卧佛”与“offer”发音相近,因此去卧佛寺烧香请愿在申请出国留学和大学毕业找工作的人中已经流传了很多年。

2、“卧佛寺”与“office”的发音相近,很多为求事业的人来此烧香拜佛。

3、卧佛寺与“留学”的渊源很早就有。去西方取经的玄奘法师算是古代最有名的“留学生”了,而卧佛寺的.前身“兜率寺”就是玄奘归国后大兴庙宇时所建。

祈福指南:

铜卧佛。建于元朝的此尊卧佛位于卧佛殿,相传是释迦牟尼在印度涅槃时的姿势。可为儿孙求得学业事业。

3、红螺寺

位于京郊明珠怀柔县境内,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红螺寺始建于东晋,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因有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当地人称之为“红螺寺”。红螺寺历届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风。寺内环境幽雅,古木参天,经年常青,其中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银杏号称三绝景。

祈福:

1、“男雍和,女红螺”,女子祈福可以选择这儿。另外,红螺寺也是求子灵庙。

2、红螺寺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祖师住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均与红螺寺有缘,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祈福指南:

1、红螺寺尾寺是观音寺,分前后两座,前一座是送子观音庙,可在此求佛降子。

2、红螺寺的文殊菩萨,可求学业。

4、云居寺

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下,它的石经山藏经洞及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我国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九个藏经洞珍藏着浩瀚的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

云居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它特有的幽静环境、奇特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

祈福:

1、云居寺第六层殿大悲殿,供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而观音像左右,是许许多多童子,他们是香客许下求子之愿,愿望实现后还回去的假娃娃。因为娃娃太多,殿外还设置了专门的“娃娃库房”。“童子伴观音”也成了云居寺独特的一道景观。

2、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云居寺的浴佛法会古来有之,值得称奇的是每逢浴佛节,云居寺都会下雨,从未间断。更离奇的是,有时周边晴好,只有云居寺有雨。

5、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祈福: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戒台寺成为多达千人的避难所,很多人都相信,戒台寺的佛爷灵验,可保佑他们躲过劫难。

6、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府邸。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为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庙,享誉世界,这里每天香火极其旺盛,走在院外都可以闻到院中飘出的一阵阵香火味道。走进雍和宫,可以看到这里游人如织,其中大部分是外国游客,各个殿堂香烟缭绕,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更给这座庄严雄伟的院落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靠倚宝珠峰。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北京潭柘寺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阅。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1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2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3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4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四周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范围巨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茂盛,古树名花数目众多,天然环景极为精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跟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20_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始终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幽静,殿、堂、坛、室各具特点,楼、阁、亭、斋风景超常,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洁,肃穆雄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景致幽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建筑有古代化的游览服务设施,履行交通、住宿、餐饮、旅行、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有名的旅游胜地。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5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相关 文章 :

★ 北京的潭柘寺导游词范文

★ 5篇介绍北京潭柘寺的导游词范文

★ 北京潭柘寺导游词范文

★ 2019年5篇北京潭柘寺的导游词

★ 潭柘寺导游词

★ 最全的北京导游词7篇

★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

★ 介绍北京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 北京景点导游词合集大全

房山的这座寺庙竟然起源比潭柘寺还要早!

在北京地区

提到历史悠久的名寺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潭柘寺

而很少有人知道

在我们身边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院

论起源比潭柘寺还要久远

这就是房山区韩村河镇的天开寺

元代香山永安寺住持福硅所撰

《六聘山天开寺重建碑》

这样写到

云天开者,以寺前山谷天然开辟故也

想来天开寺始祖在此开山建寺时

这一带应该是一片世外净土

后来随着寺院繁荣

才逐渐有居民形成村落

故而以寺而得名

天开寺中有院寺碑记

上书

【天开古名刹 规制史于汉

厉晋齐五季 兴废于辽 废于金】

还有一块碑

重修天开寺碑记

上书

【起于后汉 历尽齐五季 兴废南俱在】

通过两个碑刻综合考证

天开寺修建于东汉时期

距现在两千年的历史

汉代以后

南北朝时期

天开寺是存在的

它曾经叫良乡护世寺

因为早期

天开一代一直属于良乡县

直到辽金时期

一直属于良乡县的金山乡

天开寺往西几里地

圣水峪有一座上方山

辽代时天开寺的方丈就在上方山上住

所以上方山又叫上方寺

上方寺所在的山就叫上方山

因此上方山是因为天开寺而得名

如今在天开寺、天开塔遗址

建起了龙门生态园

园内的天开寺、天开塔、龙王庙

念佛堂、娘娘庙、观音洞

都得到复建

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佛教建筑群

虽然天开寺到明代以后逐步衰落

实际上天开寺历史非常悠久

现在来到天开寺

看到红墙碧瓦

还能回忆起那些辉煌的往事

想到天开寺中的稀世国宝

释迦牟尼佛骨舍利

天开寺在元代的六道圣旨

天开寺那些得道高僧们

这些往事们

是房山佛教文化中不可缺失的历史

也是世人不可遗忘的辉煌记忆

图文、视频来源:房山电视台《文化纪事》栏目、房山广电传媒

品荐二手车:010-61378699

奥之旅尊享俱乐部:010-61378680

潭柘寺的前世今生◇ ​尹龙刚

潭柘寺的前世今生

◇尹龙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康熙帝赐名“岫云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如今的潭柘寺景区有上、下塔林,里面有历代高僧陵塔,曲径通幽,佛意盎然。

潭柘寺是佛教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历经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唐武则天时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大唐会昌间,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全国毁佛,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直到五代后唐时期,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幽州地区律宗大盛,禅宗发展缓慢。直到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当时还将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整修。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主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康熙御笔】

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父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元末顺帝对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曾请潭柘寺主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被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潭柘寺1400年的古银杏树】

【潭柘寺二宝之一——大铜锅】

明代从太祖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当时的潭柘寺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潭柘寺戒坛佛像】

【潭柘寺清嘉庆十八罗汉画像】

清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主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潭柘寺出土镀金佛像】

【潭柘山嘉福寺观音足迹】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后代雍正、乾隆亦赐银、匾、法琅等,如今在潭柘寺乾隆皇帝墨宝甚多。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文革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潭柘寺塔林圣境】

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入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尹龙刚,蓝田县白鹿原人,热衷于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研究与实地探访工作。

制作:张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05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