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地球海洋生物神秘事件

1997年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使得“尼莫点”更加的神秘?

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而人类至今还有很多发现了却无法解释原因的神秘事件,这些事件一直困扰这科学家们,同时,也让人们对于各种神秘事件开始纷纷猜测。1997年,在地球最荒芜的海域尼莫点出现的巨大怪声,一度引发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和人们的纷纷猜测。

地球上最荒芜的海域——尼莫点

地球海洋生物神秘事件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了地球表面积的多半部分。深邃的海洋和广阔的宇宙一样,还有很多神秘莫测的未知事物等待着人类的探索和研究。由于环境的限制,在海洋中,还有百分之九十多的区域人类仍然无法涉足。就在太平洋海域上,就有这样一片非常荒芜的海域,它的名字被称为“尼莫点”。尼莫点是位于南太平洋中,由三个岛屿围绕形成的一个海域。“尼莫”在拉丁语中的含义就是“没有人”的意思,而尼莫点也是距离陆地最遥远的地点,最近的陆地距离尼莫点也要两千六百多公里。

1997年尼莫点出现巨大怪声

在1997年,科学家们就探测到了一个巨大的声波,而这个声波比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蓝鲸所发出的声音还要大。因此,这个巨大的声波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经过最后的确定,科学家们认定这个声音是从尼莫点处发出的。而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尼莫点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这里的微生物极少,非常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也因此,那里鲜有什么动物。而如果要发出这样巨大的声波,这个生物的体积估计和两个蓝鲸的体积一样大了。

尼莫点巨声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尼莫点其实是地球上一个规模非常大的航天垃圾“存放场”。很多国家的航天发射器在完成太空任务以后,都会将航天器上的不需要的部件散落在这个海域附近。在2008年,科学家们再次探测到和1997年非常相似的巨大声波。而当时,2008年的南极发生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活动,因此,科学家们由此也猜测,尼莫点的巨大声波,可能和南极极地的地震有关。不过,这个巨声仍然没有完全解开神秘的面纱,还有很多需要科学家们去探索和证实的事情。

神秘事件致2.5亿年前海洋含氧量剧烈波动,96%生物随之灭绝

2.52亿年前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之前,地球海洋中的含氧量曾经发生过剧烈波动。

地球 历史 上已知出现过5次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有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生物突然灭绝。它就像一堵墙,隔开了古生代和中生代。

对于导致这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科学家有很多种说法,流行的观点认为与当时地球上的火山突然大规模喷发有关。火山的喷发引发了严重的温室效应,海洋含氧量下跌,最终引发了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但是最近佛罗里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发生在二叠纪末期的生物灭绝,还与一种奇怪的现象可能有关联。他们发现在灭绝事件发生之前,地球海洋的含氧量曾经突然猛增,然后再慢慢回落。

通常认为,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确实与海洋含氧量的减少有关,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意识到二叠纪海洋含氧量下跌之前,还发生过含氧量的猛增。虽然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大约只有几万年。就地质学而言,这真的只是一瞬。

目前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时海洋含氧量的猛增。但是短时内的剧烈波动,显然给生命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当时,火山喷发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导致当时地球的海洋在此后的几百万年内变得相当不宜居。

为了寻找当时地球海洋或大气含氧量有关的证据,研究人员对岩层中的铊同位素进行了测量。它间接地为我们提供了与当时海洋含氧量有关的信息。研究人员计划针对发生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其他灭绝事件,进行相似的研究,以确定在当时大气或海洋中,氧的含量是否也发生过剧烈的波动。

这一研究对当今地球的气候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有所启示。与地球演化史上发生过的海洋含氧量变化周期相比,当今海洋含氧量在人类影响下发生的变化时间更短,幅度却更大。

怪事频发的马里亚纳海沟,里面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

在地球上,马里亚纳海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区域,该海沟最深处可以达到11千米,完全是地球上最黑暗,最恶劣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但是对于马里亚纳海沟来说,隐藏着不少秘密是大家热议最多的,同时也是地质学家们不断探索研究最多的区域。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下面有什么神秘事件。

第一个秘密——深海龙鱼的发现

在科学发现的几大神秘物种之中,深海龙鱼可以说是最具有特点的一个生物,从公布的数据上来看,该生物并有没有鳞片,有一个大头,有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所以是最恐怖的生物之一, 它被称为凶恶的捕食者。最奇怪的就是这个生物有一个发光器钓饵长在下颌。不断闪烁,前后摆动。这就是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一般生物哪里有这些情况,可以说没有的。

一般情况而言,深海龙鱼长约6英寸(15厘米),喜欢在栖息深及5000英尺(1524米)之间游弋,这就是它的基本情况,这也是我们说得其中一个秘密,深海龙鱼的发现,长相奇怪,有点令人不适。

第二个秘密——与人类有关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中的最深点,不太可能出现与人类相关的秘密,但是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海沟深度达11000米的区域,科学家们发现了“塑料”垃圾的污染,这真的是太可怕了。这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地球最深处的塑料垃圾。这让我们想到了环境生态系统的危机感,其中垃圾包含了最为普通的自橡胶、金属、木头、布匹等材料。

而整个塑料垃圾多达89%都是用过一次即被扔掉的塑料制品,比如塑料瓶和一次性塑料用品。而它们的分解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科学研究表明,需要耗费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降解,所以只要人类不进行环境的保护,长期的污染将会持续发展,这样也将对海洋其他生物产生威胁,海洋生物威胁了,那么人类也会再次被波及到,因为我们在食用海洋生物。

第三个秘密——海沟危机

马里亚纳海沟我们也经常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引发地震问题的出现,很多人说马里亚纳海沟可能会导致日本沉没,但是个人查询了一下,这个结论并没有在什么科研机构看到。按照常规的科学理论来说,不太可能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海沟危机确实存在。但是并不意味着会有这么强的波动,所以很多时候大家真的是想太多了。

如果海沟产生了地震,导致日本出现沉没,那么周边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同样会波及到,那得出现多强的地震才会引发这么强的波动,所以这完全是“不科学”的问题,确实日本气象厅经常说海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至今科学界都是没办法精确预测地震的,所以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知道,但是可以明确的说,不太可能出现这么强的“波动”。

同时大家还对如果出现日本沉没问题,人去哪里?很多人说可能移居到我国,这基本都是自己想法吧,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们不能随便说。海沟危机存在,但是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夸张,本身来说马里亚纳海沟也是全球主要板块区域,产生地震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所以综合情况而言,确实马里亚纳海沟存在一些惊人的秘密的,但是都是属于常规的情况,所以无论是一些奇怪的生物发现,还是人类的塑料垃圾的深入,以及海沟危机问题,都没有什么秘密是无法进行说明解释的。

频频拍摄到尼斯湖水怪,水怪真的存在吗?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吗?

尼斯湖水怪之谜,一直是众多神秘事件中最让人揪心的。

当许多疑似尼斯湖水怪照片公布时,全世界都期待能目睹这样的庞然大物,然而,当科学团队兴致盎然前去调查,结果是无功而返。

在2019年,当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之时,一对夫妻在湖水中拍到了黑铯巨大的头和脖子。

扑朔迷离的神秘事件,至今没有给人们一个准确答复,但对尼斯湖水怪的猜测仍在继续。

根据1934年拍摄的水怪近照,很多人认为这种生物是已经灭绝的蛇颈龙。

蛇颈龙真的是尼斯湖水怪吗?那么就要先从什么是蛇颈龙开始。

什么是蛇颈龙?

蛇颈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是恐龙时代的标志之一,但并不是属于恐龙总目。

根据已有的化石,认为蛇颈龙在三叠纪晚期进化,并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大灭绝中幸存下来,但在到白垩纪末灭绝。

蛇颈龙体长约15米,有长长的脖子,头和脖子占身体体长的一半,有多达70多块颈椎骨,比其他任何脊椎动物都多,是一流的游泳好手。

但它的身体却像乌龟,如同一个长长的脖子穿过一个乌龟壳,长相有些滑稽。

在早期,很多科学家认为,拥有如此长的脖子,绝对能让蛇颈龙称霸海洋。

但事实上,根据越来越多被发现的蛇颈龙化石,作为短暂的霸主,蛇颈龙绝对是幸运的。

首先,有着长脖子,却不能弯曲,非常僵硬,就连向上伸直都困难。

科学家认为,它们长脖子小脑袋的设置,有助于它们能够在浑浊的水中偷偷接近毫无戒心的鱼,但是总归弊大于利,脖子越长,越容易成为鱼龙攻击的目标;

其次,蛇颈龙尽管牙齿锋利,但并不适合撕咬;

科学家曾利用化石重构了蛇颈龙头部模型,发现这样的牙齿非常适合以游水动物为食,闭合的牙齿有利于将食物中的颗粒过滤掉。

不仅如此,在一些化石中,还发现,它们还以贝壳螃蟹等海底动物为食物,也就是说,它们会潜入海底觅食。

因此当发现化石中的胃石时,人们自然而然认为石头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潜入水中,或者帮助消化贝壳类的食物。

这样的饮食习惯,确实和凶猛巨兽沾不到边。

和一般爬行动物不同的是,蛇颈龙被认为是胎生的。

蛇颈龙是爬行动物,因此,普遍认为它们也是卵生生物,直到1987年发现的化石,才打破这样的观念。

当清理这个化石时,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成年雌性,而且腹部有一个胎儿,由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蛇颈龙吞噬了幼小的同类,因此,科学家认为蛇颈龙可能是没有脐带的卵胎生。

蛇颈龙真的是尼斯湖水怪吗?

小编认为,这样的答案有些牵强。

蛇颈龙在白垩纪末,和恐龙一起走向了灭绝,距今至少几千万年的时间,而尼斯湖出现不到1.2万年,显然两者的时间线无法匹配,而且蛇颈龙脖子由于天生的骨骼结构,导致无法正常直立,和拍摄到的尼斯湖水怪近照有差异;

尼斯湖并不是适合它生存。

寒冷的环境,不适合蛇颈龙这样的冷血生物,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用来保持体温,食物也不够;

最重要的是作为爬行动物,蛇颈龙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此若真的存在尼斯湖中,它可能会一天露出脑袋好几次,如此频繁,或许人们早就可以用现代科技给它来个超清晰影像了。

因此很多人认为,水怪或是巨型鳗鱼,或是大象,又或者是进化版本的“蛇颈龙”。

究竟是什么?只要一日没有实锤,就无法定论,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吧!

科学家在南极发现化石蛋,距今6800万年,它“母亲”到底是谁?

地球上有很多充满了危险气息,神秘又未知的地方,就像百慕大三角、堪察加半岛、印尼的爪哇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敢踏足之地。拿百慕大三角来说,这里就有很多人神秘失踪了,听起来实在是令人感到十分毛骨悚然。

而除了这些地方之外,地球的南北两个极端也是人类不敢轻易踏足的,一个是它们环境异常寒冷,还有就是,我们经常能听闻从那里传出的神秘事件。就例如“地心人”,人们认为,“地心人”是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地心附近的物种,它们拥有着比人类更高级的文明,而南北两极正是它们来到地面的神秘通道,它们经常会从这出入口出来,观察地球、观察人类。

可以说,人们对于南北两极这堪称地球“最后一片净土”的区域是既好奇又向往。这不,科学家们在南极考察的时候,就曾意外发现了一个距离现今6800万年前的一颗化石,它究竟是什么呢?背后又隐藏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在2011年的时候,智利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一块化石,这块化石就像一颗泄了气的足球,关于这块化石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们就此着手展开了研究。

然而研究多年一直没有任何进展,答案还无人能知,直到2018年的时候,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位科学家卢卡斯勒让格勒才意识到,这应该是一颗蛋,而且是一颗被放了气的蛋。

这颗蛋的尺寸大约有28厘米18厘米,就代表这颗蛋的原主人一定是一个巨型的生物,或许是有恐龙般大小,所以大家把它和恐龙联系在一起,因为恐龙在6500万年前才灭绝,这个6800万年前的化石或许和它有关。

随后科学家研究又得出,这是一个软壳蛋。对于鸟类、部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来说,它们的蛋都包含了一块内膜或者是羊膜,这层膜可以防止胚胎变干,所以它们也被称为了羊膜动物。

然而,在一些羊膜动物里,像蜥蜴、乌龟、蛇等动物,它们产下的卵是软壳蛋,而有一些鸟类则是会产出高度钙化的硬壳蛋。

对于硬壳蛋来说,它们钙化后就更能抵御环境压力,这有助于幼崽成功繁殖。所以一般都认为,恐龙下的蛋就是硬壳蛋,因为恐龙的体型比较大,需要更坚硬的保护。因此,就有人认为,这是软壳的,并不是一个恐龙蛋。而且可能是海蛇或者海蜥的卵。还有人猜测,它或许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远古海洋生物的蛋,或许和远古巨型鲨鱼有着联系。

然而6000多万年前的 历史 实在是太遥远了,而且地球在这数千万年的演化来看,都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人们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但都无法去证实。如若真想一探究竟,还得经过不断的研究,再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或许才能解答这一疑问。

海底深处惊现大批神秘之物,究竟是怎么回事?

海底惊现大批神秘之物,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些生物是因为海底火山的喷发而大量出现的,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便是一些生活在海底更深处的生物通过大量的迁徙从而使得一大批的神秘生物出现在人们能够探测到的范围内。人类虽然现在进入了高科技的时代,但是距离能够探索地球的全部奥秘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区都被海洋覆盖,所以海洋的大部分面貌还隐藏在神秘之中。

海底有着数量众多的火山,而且这些火山的喷发十分频繁。每当火山喷发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类从未发现过的物质或微小生物随火山灰一同喷发出来。往往这些生物都隐藏在海底火山的深处,只有当火山喷发时才会大量的将之携带出来,当这些物质出现在了人类可以监测观察到的范围内时,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海底会突然出现大批的神秘之物。

海底火山喷发说是其中的一个假设,而另一个说法便是这些生物是从更深的海底大量迁徙到一个较浅的区域被人们观察到的。人类一直以来都对海洋充满了好奇,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对海洋进行探索,但时至今日,我们仅仅只是了解到了海洋浅层区域的一小部分秘密。

海洋一些较深处的地区虽然依旧没有人类探索过的痕迹,但是却是生机勃勃。各种从未出现过人类眼中的生物比比皆是,它们有些时候会因为天敌,食物以及生存空间等问题向更浅层的海域迁徙,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足够的食物或生存空间。整个族群的迁移自然是一次数量巨大的迁徙,所以便有了我们能够观察到的海底突然出现了大批神秘生物的报告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kuaixun/3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