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是中国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故居始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

中文名:萧红故居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呼兰区造纸路二道街204号

萧红故居

气候条件: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 周二至周日 8:30-16:30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3500 m

著名景点:萧红塑像、满族民居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长:一小时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丨访萧红故居 品黑土文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印”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东方红,太阳升……”是歌曲《东方红》中的第一句歌词,巧合的是,“东方红”和“太阳升”也是黑龙江两个火车站的名字,绵延的铁路线仿佛把我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从“东方红”出发,一路西行,直抵“太阳升”,经虎头要塞、跨万顷良田,品味北国冰城的厚重、感受铁人精神的洗礼,追随共产党人的初心足迹,探寻龙江百年发展脉搏。

第十七站 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坐落于呼兰河畔,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也是她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地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为萧红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1931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萧红逃离家庭来到哈尔滨,困窘间的萧红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1933年4月18日,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是她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1933年5月21日,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之后,她又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

1934年11月30日,在上海内山书店,萧红见到了敬仰已久的鲁迅先生,这是萧红文学创作道路的新起点。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容光书局出版,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从而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1938年1月,萧红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2月下旬,随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40年春,萧红抵达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她坚持创作,写了小说《后花园》《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曾被茅盾先生誉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故于香港,年仅31岁。在10年的创作历程中,萧红为后人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不朽篇章,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左翼女作家,1986年萧红诞辰75周年之际,经过修复的萧红故居对外开放。萧红故居是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是中原四合院建筑群与东北地方传统民宅形式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物价值。萧红故居对研究萧红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轨迹以及30年代北方人民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

萧红纪念馆与萧红故居毗邻而建,是国内首座以纪念萧红为主题的大型展馆,2011年6月9日正式对外开馆。萧红纪念馆内藏有许多珍贵资料,比如鲁迅写给萧红与萧军信函的复印件等,为萧红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萧红的一生波折传奇。她反对包办婚姻,一生追求思想和个性解放,是当时女性自我解放的榜样;她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面对困难和坎坷,不向命运低头;九一八事变后,她用文字揭露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萧红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追随初心足迹

探寻发展脉搏

出发!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在看就点在看吧

红六军团后代代表到嘉禾参观萧克将军故居

9月27日上午,红六军团后代部分代表一行三十多人到嘉禾县参观萧克将军故居。

“萧大哥,我们到您家里来喝酒了……”刚到萧克将军故居门口,几位60多岁的红六军团后代代表立即手机视频连线了远在北京的萧克将军之子萧星华少将,激动地向他报告情况。

红六军团后代合影留念

红六军团后代们向萧克将军之子萧星华少将报告情况

大家在萧克故居门口合影后,跟随着嘉禾讲解人员的脚步,有序地参观了萧克将军故居。期间,不断有人高兴地指出故居内萧克将军在任红六军团军团长期间与战友留影中自己父辈的身影,还先后在影像前指点着自己的父亲请工作人员拍照留念。

参观萧克将军故居

红六军团后代们找到父辈照片

据悉,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被优势之敌压迫到闽赣边境。中央书记处及中央军委决定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扩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与萧克、王震3人组织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17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17师政委。

1934年8月,红六军团由遂川的横石出发,踏上西进征途,途经藻林、左安、高坪等地,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到达湖南桂东县寨前圩,从寨前越过郴宜公路,绕道桂阳,占领新田县城,后从白果市绕过敌15师转而南下,到达嘉禾县城以西地区,迅速进至江华、道县之间,攻下湘桂交界之永安关,进入广西全县、文市,在全县以南的界首渡过湘江,经越城岭进占西延县城。9月,红六军团迂回转移,占领通道县城,渡渠水,西入贵州,走到锦屏、黎平,进入苗、侗两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攻入老黄平县城旧州。随后红六军团遂率部东去,在当地老猎户引导下进入一条人迹罕见的夹沟,脱离了贵州、广西和湖南敌军的围追堵截。

合影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酉阳南腰界向湘西龙山、永顺、保靖、桑植地区开进,占领永顺县城。11月下旬,两军团从实际出发、见机行动,不久取得了十万坪胜利,攻占大庸,后逼近沅陵,调动了追击中央红军的敌人,同时也为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内,红二、六军团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边区,攻下慈利城,打垮陈渠珍和蒋介石派来的独立第34旅,包围常德,打乱了蒋介石在湘黔地区追堵截击中央红军的行动。这段时期是红二、六军团发展最快的时期,军队扩大了一倍,常常有兄弟同参军、姐妹齐入伍的感人事迹。其中萧克夫人蹇先佛就是在打到慈利时参军的,她哥哥姐姐都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姐姐先任是湘西一个女红军,哥哥先为1928年秋参加红军,历任警卫营长、游击梯队参谋长、特委巡视员等职,1931年不幸牺牲。红军到慈利时,先佛不满20岁,弟弟先超仅16岁,他们知道哥哥牺牲的消息,但还是毅然地加入了红军。

通讯员:肖苏利 彭锋 李媛媛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欧阳飞

内蒙古红色地名故事(九)——贾力更故居

红色地名——贾力更故居

贾力更烈士故居,是抗日英雄贾力更同志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故得名。贾力更烈士故居,位于察素齐镇把什村,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故居属清代建筑,坐北面南,有正房间,其建筑形制为两坡正脊,筒板瓦盖顶。正房东屋为贾力更烈士生平事迹及文物陈列展。院内建有东西房各三间,为生活用房和接待室。贾力更烈士半身大理石雕像安放院落中央。贾力更(1907-1941),原名康富成,蒙古名巴音巴图,1907年5月出生在这处民居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贾力更曾在这里开展农民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这里领导蒙汉群众,进行了艰苦的武装斗争,并向延安输送了70多名革命年。1941年4月,贾力更与姚喆前往延安汇报工作,同时带领了一批青年前往延安学习,途中与日军遭遇,为掩护同行青年不幸牺牲,牺牲时年仅34岁。

供稿|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76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