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磁州窑

磁州窑系泛指以磁州窑为中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和化妆土剔刻花装饰瓷器的民间窑场。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有代表性的窑厂主要有以下几个。

磁州窑

1.修武当阳峪窑

位于河南修武县城西北22公里、太行山南麓的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20世纪30年代,在焦作煤矿任职的英国人R.w.Swallow曾调查过当阳峪窑址;20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窑址发现了一通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碑文说明了创建窑神庙的原因及其与耀州窑的关系。及其该窑产品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黑釉、褐釉、绞胎、绞釉、三彩、绿釉等较为少见,造型有碗、盘、钵、罐、灯、壶、花瓶、瓷枕等。白底釉下彩绘划花是当阳峪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纹饰流利洒脱而为人们所赞誉,又以强烈的黑白对比而独具一格,装饰之美居“磁州窑系”诸窑同类产品之上。当阳峪窑还以绞胎、绞釉称奇。宋金“釉下绞彩”瓷以当阳峪窑一带的产品最为丰富、精美,具有天然不琢、变化莫测的图案效果,造型有玉壶春瓶、花口瓶、带座瓶、碗、盘、炉、盒、罐、水注、水盂等。陈万里1954年在《论当阳峪窑》一文中曾指出:“我以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中,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外,没有一处足以与当阳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终逊当阳一筹。”日本的小山富士夫也说“在北宋,没有像修武窑那样富有变化,纹样优秀、色彩丰富的窑”。根据当地人士考察,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柏山窑、西王封窑、狮涧窑等应属一个窑群。由于对当阳峪窑址一直缺少系统的考古发掘,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2.鹤壁集窑

位于河南鹤壁市北10公里的鹤壁集西部,处于羑(you)河两岸陈家、曹家、龙家、李家、邓家之间的广阔地带,面积84万平方米。当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修柏灵桥碑记》载:“邑西山下有五色土焉,可以陶,经火烧,晶莹发亮,邑西之人,借以养生者,不啻数万家。”1952年陈万里先生发表《调查平原河北二省古瓷窑报告》首次披露了鹤壁集窑。

该窑创始于唐,经五代、北宋、金,终于元。唐至五代产品主要有白釉碗、注子、黑釉瓶、白釉凸弦纹罐等。入宋以后烧制品种较多,有磁州窑类型的白地黑花,白釉刻花、划花、剔花,褐釉划花及加彩器等,题材内容丰富,有婴戏、人物、龙凤、喜鹊、鸳鸯、雁、鹤、鱼、鸭、鹿等,构图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器表或器内还书、刻、印有姓氏、诗文、吉祥语等各种题款。白底绘黑花多加褐彩,与磁州、当阳峪、扒村等窑大同小异。鹤壁集窑址中一种褐黄釉折沿大盆发现较多,盆里施褐黄釉,外施黑釉,器里刻划游鹅、莲花荷叶、草间奔兔等纹饰,在纹内敷一层薄薄的白化妆土,然后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拖出褐黄色纹样,具有特殊风格,而不见于其他瓷窑。鹤壁集窑还烧制定窑风格的印花白瓷,黑釉瓷、钧瓷等。除生活用器外,鹤壁集窑址还出土有俑、马、羊、狗、猴、鸭、龟、狮子等小瓷塑及吹哨、铃铛、象棋、围棋、色子。

3.禹州扒村窑

位于河南禹州市西北13公里的浅井乡扒村,窑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北起扒村村北高地下,横跨扒村河,南到花果岗坳,总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1950年陈万里先生来禹州调查时发现扒村窑,在《禹州之行》一文中公布后,一些专家多次来此考察,民国《禹县志>山志》载有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张克己为东张镇(今扒村)柏灵翁庙撰写的碑记:“所居之民皆以烧造瓷器为业,乃所谓凝土以为器者,其所由来远矣。是镇金国末年最为繁荣,人稠物充,几有万室,市井骈阗,不减城邑。逮壬辰(1232年)兵烬之余,百不存一>>”

扒村窑流传器物很多,以白底黑花装饰为主,其次翠青底绘黑花、白釉、黑釉、宋三彩、红绿彩等时有发现。窑址采集到的标本有白釉、白底刻花、白底黑花、褐底黑花、绿釉黑花、黄釉黑花、白底划花、绿釉划花、黄釉划花、绞胎、绞釉、绞釉画花、孔雀蓝釉、黑釉刻花、黑釉酱彩、黑釉堆线、绿釉、黄釉、宋三彩、红绿彩、钧瓷、青瓷等,碗、盆居多,其次为瓶、枕、盘、壶、罐、炉、盅和人物塑像及各种动物玩具。一种折沿大盆在遗址里散布较多,又见于距此不远的白沙宋墓壁画。此大盆既可供妇女梳洗,又可供厨房洗菜洗碗,用途多种多样,需求量自然很大,为扒村窑的特色器型。扒村窑瓷器胎质疏松,釉面不甚结实,容易发生小疵或失亮、剥落现象。白地黑花瓷器釉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达到了白如雪、黑如铁的程度,装饰构图严谨而繁密,喜用花草、莲瓣、水藻、婴戏、鸟兽等纹样,笔调粗放简练,在似与不似之间,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有的精品绘画生动独特,在瓷器上表现出写意水墨画风格,为磁州窑系的新亮点。黑釉留白“正八”款龙纹瓶仅在扒村窑产品中有发现,绞釉、绞釉上加画花也是其独到之处。不少品种都与临近诸窑有密切关系,白地黑花、白底划花近似鹤壁窑、新密窑、磁州窑,黑釉凸弦纹近似鲁山窑、鹤壁窑、磁州窑,宋三彩、红绿彩近似登封窑、磁州窑。

禹州城内北隅的钧台窑和禹州市西南25公里神垕(hou)镇窑也烧造磁州窑风格瓷器。1974年钧台窑发掘出土大量白地黑花瓷器,也有白瓷、白釉刻花、宋三彩、宋加彩、绞胎、绞釉器等。2001年禹州神重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掘中,在相当于蒙古到元前期的地层中发现大量白底黑花器,造型有碗、盆、罐等,另有一些红绿彩器。神垕镇北乾明山真武庙《祈雨感应之记》碑和明嘉靖《钧州志》有“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的记载。《大明会典》关于禹州烧贡瓷的记载,和近年来民间人士采集的标本都表明,直到明代中期神垕窑还大量烧造白地黑花等磁州窑风格瓷器。

4.登封曲河窑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东南35华里的告城镇曲河村,发现于1961年3月。窑址散布在曲河村内及村北的山坡地上,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曲河村东一小庙内有清光绪二十一年《重修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堂碑记》载:“地名曲河,面水势也,其中风景物色,宋以前渺无可稽。尝就里人偶拾遗物,质诸文献通考,而知当有宋时环设,商贾云集,号邑巨镇,金元两代亦归淹没。”

曲河在北宋时为登封名镇之一,其南临颍河,西环石淙河,北靠风山,附近盛产瓷土原料,有瓷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窑址发现有白釉、绿釉、白釉褐彩、白釉珍珠地、白釉刻花、白釉黑花、三彩、黄釉、青釉等品种,造型有碗、盘、壶、罐、碟、盒、杯、盂、枕等。根据地层叠压和瓷片堆积可推断曲河窑址始于晚唐,兴盛于北宋,衰落在元明。曲河窑的代表品种要算珍珠地划花装饰。珍珠地划花创始于新密西关窑,曲河窑对它有了改进与发展。其珍珠地划花瓶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橄榄形,口底大小相若,瓶身细长,腹部较广;一种为小口、长身造型,瓶高在40厘米以上,近底部胎体厚重,下部划不规则莲瓣纹,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划缠枝花卉纹。这类瓶的标本在窑址散布很多。

曲河窑的剔花柳斗杯也有一定特色,有两种不同装饰,一为白釉,一为白赭二者相问,前者为先剔刻后上化妆土及釉,后者先上化妆土,然后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制作工序先后不同,产生两种不同的装饰效果。登封曲河窑作为河南唐宋时期一处规模较大的制瓷窑场,主要还是满足民间需求,但民间消费者的需求不尽相同,像珍珠地划花、剔花瓷器属于高档瓷器。

曲河窑的代表品种要算珍珠地划花装饰。珍珠地划花创始于新密西关窑,曲河窑对它有了改进与发展。其珍珠地划花瓶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橄榄形,口底大小相若,瓶身细长,腹部较广;一种为小口、长身造型,瓶高在40厘米以上,近底部胎体厚重,下部划不规则莲瓣纹,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划缠枝花卉纹。这类瓶的标本在窑址散布很多。

曲河窑的剔花柳斗杯也有一定特色,有两种不同装饰,一为白釉,一为白赭二者相问,前者为先剔刻后上化妆土及釉,后者先上化妆土,然后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制作工序先后不同,产生两种不同的装饰效果。登封曲河窑作为河南唐宋时期一处规模较大的制瓷窑场,主要还是满足民间需求,但民间消费者的需求不尽相同,像珍珠地划花、剔花瓷器属于高档瓷器。

5.新密西关窑、窑沟窑

西关窑位于新密老县城西关公路桥两侧的河沟两岸,窑址长约1000米,宽约2000米。发现于1963年,同年冯先铭先生来此进行复查。发现的标本以白釉为主,黑釉、黄釉、珍珠地刻划花次之,青釉较少。从窑址残片及窑具特征推断,烧造年代在唐末至宋初。西关窑于晚唐五代首先把唐代金银器上的錾花装饰运用到瓷器上,形成珍珠地划花装饰,器型有珍珠地划卷枝纹花草纹碗、卷枝纹腰形圆枕、卧鹿纹珍珠地瓜形枕等。珍珠地划花工艺被稍晚的登封曲河窑发扬光大,在磁州窑、扒村窑、鲁山窑等也有发现。

窑沟窑位于新密东南18公里淆水河南岸的窑沟村,东起窑沟,西至大路沟,南到黑石坡,北达大庙岭,均有遗迹分布,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堆积层以大沟西岸的黄庄南沟最为集中,窑沟村一地曾现13座残窑。窑沟窑1961年冬被发现。烧造品种主要是白瓷,其次是黑瓷、白底绘黑花、珍珠地划花,宋三彩也有发现,造型主要有碗、盆、罐、注子,其次是盘、瓶、灯、枕等。从采集的标本看,该窑创烧于五代,北宋时期为盛烧阶段。其珍珠地划花直接继承了西关窑的工艺,白地黑花装饰则明显受磁州窑的影响,和临近的禹州扒村窑的绘画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与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也有共同点。花卉装饰有其自身的独特风格,有菊花、牡丹、莲花、蔓卓、忍冬、梅花等,还有的以鱼藻纹或蝴蝶作映衬,以弦纹、宽带纹和花边图案衬托,有的碗心或枕面书写姓氏、吉祥语、酒令等文字。近年来窑沟窑出土大量白地黑花瓷器标本,有大盆、梅瓶、花口瓶等,瓶身绘折枝花鸟和草叶纹,并有“王大”“范小三”等窑工名记。盆大者直径40厘米左右,饰以鱼纹、草叶纹,除白釉微黄、黑彩发暗外,形制和数量可与扒村窑同类产品比肩。

6.山西介休窑

位于山西省介休县洪山镇,是上世纪50年代山西省最早发现的一处古瓷窑址。洪山镇附近源神庙内的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源神庙碑阴题名有“瓷窑税务任韬”“前瓷窑税务武忠”字样。据调查,该窑创烧于北宋,历经金、元、明、清数代。早期以烧白瓷为主,中期开始烧制具有定窑及磁州窑风格的瓷器,窑址遗存的瓷片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褐彩,造型有盘、碗、罐、盖碗、盆、洗等。其釉下彩绘多画折枝叶纹,纹饰外罩透明玻璃釉,胎上敷有洁白的化妆土。其白底红花与磁州窑、当阳峪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划花装饰极为相似,但色彩更加鲜艳漂亮,为介休窑的绝佳作品。介休窑金代黑酱釉碗有细线条印花,青黄釉印花大盘上装饰有孩童荡舟于莲池的纹饰。金代黑釉剔花产品多以卷草、鱼莲为装饰,造型有瓶、壶、坛等。山西省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窑址还有位于霍州陈村一带、创于金盛于元的霍窑,位于长治八义镇、在金代以烧造白釉红绿彩闻名的长治窑。

7.山东淄博窑

原名博山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磁村、坡地、华严寺一带。近代《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中曾记载。上世纪7D年代调查,1976年山东省发掘了磁村窑址,证明磁村窑创始于唐而终于元。磁村窑唐代时烧造黑釉,宋以后烧造白瓷,装饰技法有剔花、划花等,造型有碗、盘、瓶、罐、盏托等。金元时期仍以白釉占多数,黑釉占有一定比例,装饰除剔花、划花外,出现了篦划、绞胎、黑釉凸线、白底黑花、白釉红绿彩等新品种。磁村窑产品中的黑釉凸白线纹器(当地人称之为粉杠),是金代瓷器中最富特色的品种之一,这种装饰与河南鹤壁窑、新密窑、登封窑同类产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白线纹多呈黄色,线条较细,器内壁一般无釉或半釉,而磁村窑的这类产品白线纹色白而粗,器内满釉。磁村窑还烧造一种加彩器,过去称之为“宋加彩”,现在统称红绿彩,磁州窑和河南、山西的不少窑址均有烧造,磁村窑的红绿彩雕塑人像栩栩如生,艺术造诣很高。

8.安徽萧县窑

位于安徽省萧县白土镇,又称萧窑。1960年被发现。调查表明萧县窑创于唐代,碗形、釉色与寿州窑相似。窑址出土白瓷有明显的定窑遗风,黑白釉瓷则有磁州窑风格,还有白釉黑花、黄釉等。器物多为白釉,造型主要是碗,另有枕、双耳罐以及马、牛、鸡、蛙小件瓷塑动物等,应为宋金时期产品。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在萧县白土镇窑址征集到一件白瓷瓶,瓶身刻“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花瓶一对供养本镇南寺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字样,说明萧县窑的下限应为金代。皇统元年为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是年宋金双方议和,南疆划淮水为界。《清波杂志》记载金代以仿定瓷为主要特色的宿州窑和泗州窑在萧县窑的南面与东南面,与萧县窑接壤并存。靖康之变以后中原地区窑工大量南逃,金代萧县窑、宿州窑和泗州窑具有定窑和磁州窑产品的风格,应是南逃窑工将中原制瓷工艺传播过去的结果。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右上角将喜欢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

考古学・磁州窑 磁州窑

磁州窑白地黑花钓鱼瓷枕(宋代)

“张家造”瓷片(宋代)

双凤瓷罐,良乡元代窖藏出土

磁州窑

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以烧造白地釉下黑(褐)花瓷器为主。窑址分布在河北邯郸市的观台镇、东艾口村和磁县冶子村一带的漳河两岸,以观台镇窑址为代表,故又称之为观台窑。始于北宋中期,元代以后衰落。故宫博物院曾先后两次调查过观台窑址,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做过发掘。

窑炉与窑具

在观台窑址中发现金元时期窑炉 2 座,一座是用耐火砖砌成的平面呈长方形的窑炉,另一座是比较简单的就地挖成的土窑,平面也呈长方形,后壁有 3 个烟囟。出土的窑具有匣钵、垫饼、陶拍和陶印模等。

各时期的产品

观台窑烧制品种极为丰富,其中以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酱花瓷器为其主要特征。装饰花纹的技法,既有刻花、划花,又有剔花、印花,还有精致的珍珠地划花和釉上加红、绿彩绘的多种装饰技法。北宋时期,烧制民间日常生活用的盘、碗、壶、瓶、罐、洗与盆等器物,花纹多用花卉、鸟兽、婴戏和民间传说故事等。瓷枕也是北宋时磁州窑的著名产品,枕面或画小儿垂钓,或画花鸟,或题诗句,着墨不多,却极传神。在东艾口村窑址中发现了专烧瓷枕的窑址,出土有“张家造”戳记的瓷枕。在传世的磁州窑瓷枕中,还有“张家枕”、“刘家造”、“李家造”等戳记,而以“张家造”瓷枕数量最多。

观台金代遗址中出土器物仍以白釉黑花瓷器居多,胎质轻薄,白釉多泛青色,器形有碗、盘、盆、罐、碟、托盏、酒盅、枕头等多种,还大量烧制黄、绿釉器皿,器形有方形双耳花瓶,兽面衔环圆花瓶、三足香炉等。元代磁州窑主要产品仍以白地黑花与褐花瓷器为主,烧制的大罐较为精致,罐身绘龙凤纹饰,还大量烧制天蓝色釉的钧窑瓷器。

磁州窑的影响

磁州窑的瓷器是当时最为畅销的民用瓷器,因而北方各地民间窑场多行仿制,形成了所谓磁州窑系。它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山西 3 省,而以河南为最多,如河南的鹤壁集窑址,修武的当阳峪窑址,禹县的扒村窑,河北邯郸的彭城镇窑,山西的介休窑等,都以烧造磁州窑式瓷器而著称。江西吉州窑也受磁州窑的影响而烧制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褐花瓷(见吉州窑址)。

参考书目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观台窑址发掘报告,《文物》1959 年 6 期。

李辉柄:磁州窑遗址调查,《文物》1964 年 8 期。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扩展:

邯郸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因古属磁州而得名,历史上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瓷窑。窑址分布于峰峰矿区及磁县。磁州窑始烧于北齐,宋金鼎盛,元代衰落。1958、1987年两次发掘,发现窑址14处,以中心窑场磁县观台镇遗址保存最为完整。出土大量各代瓷器、窑具等。烧制瓷器除黑白釉、白釉黑花瓷外,还有青瓷。1996年11月,磁州窑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峰峰境内现存馒头窑40余座,作坊50余条。其中有三处比较集中的重点保护区,即:盐店窑遗址、富田窑遗址、陶瓷五厂渣堆。磁县境内各窑址实施挂牌保护。

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 1999年峰峰矿区区政府为了保护好磁州窑遗址,投资120余万元,从盐店窑遗址内搬出两个公司,拆掉一个饮料厂,划出4500平方米的地方交给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重新确权划出四至,建立盐店遗址博物馆。馆内现存馒头窑两座,作坊6条。1999年6月至8月,邯郸市文研所结合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在盐店窑遗址进行首次发掘,挖出元代窑址一座、清代窑址一座、料池一处、上万片瓷片,同时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又投资50万元在省市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对发掘的元代窑址进行了原地保护,建起馒头形保护棚,并在四周拉起围墙,对环境进行整治绿化,成立了盐店遗址博物馆。

➤磁州窑盐店遗址

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 位于彭城镇西南角富田村。该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磁州窑窑址群。2002年以来,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把富田遗址博物馆做为建设商贸旅游区的重点项目,现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富田遗址有元、明、清、民国瓷窑7座,作坊4条,料池1处,其中有两个馒头窑的窑顶已崩毁,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长150米。原为富田村瓷厂占用,2000年峰峰矿区区政府投资把富田村瓷厂迁出,进行杂草清理、地面平整绿化、建起围墙和仿古形门楼、办公室,成立了富田窑遗址博物馆。馆内有工作洞多座,还有与陶瓷制作配套的料池、碾槽等遗址。

➤磁州窑富田遗址

陶瓷五厂渣堆 保存比较完整。渣堆之上现为彭城小学做为操场占用,面积有2万平方米,高10多米。2000年以后,因附近居民建房在渣堆边缘四周挖坑取渣,面积越来越小。

➤烧制原材料

新华社石家庄2021年5月20日电,记者从邯郸市峰峰矿区政府获悉,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峰峰矿区磁州窑遗址加固保护项目已全面启动。此次修缮工程总投资约218万元,项目工期为90天,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

峰峰矿区磁州窑遗址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磁州窑黑白对比鲜明的装饰艺术,独树一帜的制瓷技艺,对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峰峰矿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历史久远,在风雨雪等自然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下,遗址的现存部分窑洞、作坊等附属遗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和残损,给文物价值造成一定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在文物保护专家建议下,峰峰矿区决定对磁州窑遗址开展抢救性修缮,降低自然侵蚀的风险,改善磁州窑遗存的风貌及周边环境,保持磁州窑遗址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截至目前,施工单位正对岳家窑厂、田家洞、黄家窑等馒头窑开展洞体加固、墙面恢复等修复工程,占作他用的部分窑洞正在进行清理恢复,已完成总工程进度的30%。在文物专家全程参与下,坚持将文物遗存的本体保护加固放在首位,采取“抢险加固为主、安全保护为辅”的原则,有序推进修缮工程

千年窑火延续至今,创造出东方陶瓷神话---磁州窑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是中国瓷器历史赋予彭城崇高的敬意,在彭城以北20公里的地方,是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也就是后来的“磁山文化”,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深厚的古陶瓷文化成就,造就了磁州窑在民窑体系中的代表性地位。

磁州窑特点:

不可小觑的地位——草野之间 代有遗才

草野之间,代有遗才。磁州窑便是被“官窑”遗忘的一颗明珠,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瓷器史上“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中彭城便是指磁州窑。因磁州窑所有产品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众多品类风格清新,不受任何束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不可小觑的艺术价值——人间瓷画 继往开来

磁州窑巧妙利用化妆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化妆土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并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黑与白 诗性与市井文化的结合

磁州窑器物宋元以来,诗文写在黑白瓷器上,以白当黑,装饰的虚实由黑白来互补。简单的黑白,时尚而经典,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磁州窑的画工不是从临摹画谱入手的,而是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为切入口,直接取材于乡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宋元时期田野生活的再现。尤其是自然小景和动物写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处见功夫,质朴感人,生动传神。

磁州窑历代陶瓷纹饰的演变

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花褐彩、青花、五彩,为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按照时间顺序和艺术特点,我们把磁州窑纹饰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磁州窑装饰艺术

绘画

磁州窑不比御制官窑为上层阶级服务,他们从真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清新的灵感与题材,用黑彩在白釉底上自由挥洒书画,犹如在宣纸质地的瓷胎渗化墨色,成了纯粹黑白相间的中国书画艺术。

书法

磁州窑以各种装饰技巧对书法了艺术进行创新。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磁州窑书法装饰中出现了一种适宜生产工艺的书体,这种字没有一丝士大夫的书卷气,然而却质朴可爱。

诗词

磁州窑装饰艺术别具一格,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诗词、歌赋。 其继承唐代长沙的铜官窑书写诗词的特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色,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装饰风格。

磁州窑装饰手法

剔花

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剔花之所以在北方地区流行,是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

绘划花、白地黑花

绘划花是金代最为盛行的装饰艺术,在黑彩上刻划出筋脉,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也减少了工艺程序,从而提高产量。宋代到金代,再到元代,工艺上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铁绣花

磁州窑系独创的装饰技法,以点褐彩为主,绚丽多姿,精彩纷呈。《陶雅》说:“紫黑之釉,满现星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含铁的釉料经高温烧成时析出晶体,在紫黑色釉面上呈现色如铁绣的花草纹,故名。

故事小讲堂:

邯郸磁州窑传奇故事——窑神庙闹鬼

作为“磁州窑系”“始祖”窑场之一的彭城,千年窑火延续至今,创造出东方陶瓷神话。

千百年来,彭城的窑火不仅烧出了难以数计的陶瓷精品,也衍生出绚丽多彩的磁州窑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含着陶瓷行业博大精深的技术和艺术成就,也蕴藏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凄美传说。

据说,义井镇的陶瓷业很有个年代了。窑场每逢点火烧窑,都要到村头窑神庙里上供敬神,第二天,窑工们就可把供品大吃一顿,这叫“打平伙”。可是,不知啥时候,窑神里闹起了“鬼”,只要上了供以后,不隔夜好多供品就没有了。信神的人说。这是窑神显灵。但也有的窑工不怎么信,怀疑有人偷供品。有个平时胆子大点的年轻窑工,自告奋勇愿意夜里去庙里“卧底”捉偷供人。

谁知第二天,老爷儿上来一杆子高,也没见那年轻窑工出来。众人进去,看见他已昏死在庙门后边。人们七手八脚救醒了他,他却起身就往外跑。直到有人追上死死拽住他,他才口齿不清地说出了经过。

头天傍黑,年轻窑工进了庙里发怵,出外走罢,自已夸下海口,怕惹人笑话,只好硬着头皮留在庙内。他不敢进大殿,藏在了庙门后边。心里打算:要是真有鬼,就一跑突然听见门外象刮进一阵风,随着跑进一个黑影,直奔大殿。

在昏黄的蜡烛光下,他见那黑影披头散发不象个人样。年轻窑工的头发梢都竖了起来。他想往门外跑,可腿不听使唤。正在这时,那黑影又扭身向外跑来。年轻窑工这会儿看得更清了,原来是个披头散发的白面鬼。他只觉得头“嗡”的一下,就瘫昏在庙门后边了。

自打这,窑神庙闹“鬼”的事越传越远,当地窑工也不敢单身进庙。上供敬神时,多是成群搭伙的去。有的窑场干脆在窑门口摆开桌子上供,不愿意到庙里来。可是时间不长,这“鬼”又闹到了窑场上。夜里,窑场不是这儿“哗啦”,就是那儿“扑通”,煞是吓人!第二天再看,不是这儿瓷架倒了,就是那儿供桌翻了,闹得人尽惶惶。有点手艺的窑工纷纷辞活不干,到别处谋生路去了。本来,义井窑场因交通地理、水源条件都不及彭城,买卖瓷货的市面也比不上彭城热闹;经这一闹鬼,窑场停火的停火,关门的关门,义井陶瓷业也就越来越没有先红火了。

有天,一个山西人挑着行李来到义井镇,说他精通瓷场活路,是来找活干的。这人在义井转悠了一天,也没人用他。这人很是纳闷,心想:这怎多瓷场,就容不下我一个干活的?可他不知道,窑场的生意不好,谁愿雇人白吃饭?傍黑,山西人转到村头,想找个地方住。有人半开玩笑说:“这庙里刚刚有人上了供,吃有吃的,住有住的。你要敢在庙里睡一夜,明天我给你找活儿。”山西人不知咋回事,心说:只要有活儿就行。抬腿脚就想进庙,有好心的人劝阻他:“庙里闹‘鬼’闹得正凶,千万别住。”偏巧这山西人胆子大,不怎么信神迷鬼。再说,他自已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不住庙住哪?就挑着行李进了庙。

大殿里蜡烛通明,供桌上摆着各种供品。山西人一天没吃东西,早饿得前心贴后心。他见里外无人,扯着衣襟角拣了一衣兜儿供品,走到后殿角就吃了起来。吃喝罢了,由于一天的奔走,他靠着墙角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到了后半夜,山西人让尿憋醒。他睁开眼想要起来,猛地看到供桌前有个黑人影。难道是“鬼”?山西人就着隐约的残烛光仔细看去,只见那“鬼”披头散发,脸白的吓人,三分象人,七分象“鬼”,正大把抓着供桌上的供品往怀里搂。山西人虽然走南闯北了大半辈子,可从没遇过这个阵势,心跳得砰砰响。他定定神,伸手去摸得行理棍子。不料棍子滑了一下,“骨碌碌”发出了响声。那“鬼”听见,向桌上又抓了一把,蓦地向外就跑,把供桌碰翻了。山西人急忙摸到棍子,向外追去。

山西人跑出庙门,见那“鬼”在月光下跑得飞快,向正东鼓山那边一阵风似地逃走了。山西人见“鬼”害怕的跑了,胆子也大了,决心弄个水落石出,就不远不近地跑了上去。跑了五六里,已进了鼓山,那“鬼”在一个山弯一捌 就不见了。山西人伸着脖子,四下寻找也没看到“鬼”的影子。这时东方渐渐亮了,周围也渐渐看得清楚了。不一会儿,他拐过一个崖头发现下边有个小山洞。他胡乱在山坡上抓了一把枯枝干草,点着,就举着火,掂着棍子进了山洞。

走到山洞尽头,忽然发现有一个披头散发、衣裳破旧不堪的妇女,非常害怕地蜷曲在洞角。山西人慢慢走近,和气地问她是哪里人,干啥的?她才哭啼啼诉说了原因。

这女的是村里一个窑工的妻子,因窑场生意不好,丈夫脾气暴躁,动不动拿她出气,不是骂,就是打。她忍受不了,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再没敢回家。白天好藏在山洞里不露面,夜里饿极了,就跑到窑神庙去偷供品吃。后来她又偷了窑场。由于她不熟悉窑场的路,夜里又慌里慌张,难免碰倒窑器等,发出“稀里咣啷”的声响,夜里传得远,怪吓人的。她因为长时间不见阳光,脸色十分苍白。就这样,窑神庙闹“披发白面鬼”的事,就越说越玄乎,越闹越大了。

天大亮后,村里人到后庙里去看,见供桌也翻了,人也没了,只剩下行理卷扔在殿角。一个个吓得大气儿不敢出,溜出了庙门,七嘴八舌地说:这山西人准是死了!正议论着,只见那个山西人领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回来了。大家围住一瞧,啊,原来是本村早就不见了的那家媳妇,都很惊呀。一五一十说了事情的经过,众人这才明白了闹“鬼”的缘由。

有好事的早去通知那妇女家里来领人。那个窑工跑来,见自已的老婆还在,很感激山西人,就让他在自已的窑场干活。自从发生这事以后,义井村民都家家和睦,窑工们再不打骂自已的老婆了。

山西人有了活,在窑场干得很卖力气。他在外闯荡时间长,见得世面多,经验丰富,就劝当地窑场烧别的瓷货,尽量不和彭城瓷器货打对家。窑工们觉得有理,得用当地丰富的黑瓷土,终于烧出了砂锅、砂壶等砂货。用这些砂货烧水煮饭,色道好,不转味,很受老百姓的喜爱。这里还专门烧制民用的撞瓶、插壶等瓷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逐渐使义井陶瓷又兴旺发展起来,成为“磁州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说,义井镇的砂货瓷器,在明朝的时候,还被郑和带出国,飘洋过海,周游世界哩。

磁州窑越来越多的藏家关注

当同时代官窑瓷器身价已破亿之时,多数磁州窑的拍品仍然还在数千、上万元的范围徘徊。尽管对磁州窑而言,这种身价略显不公,但却为广大藏家提供了更多获得精品古瓷的机会。

谁在撑起磁州窑的价值空间

尽管对磁州窑而言,这种身价略显不公,但却为广大藏家提供了更多获得精品古瓷的机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一窥这个民用瓷窑的“磁”力究竟有多大。

磁州窑收藏何去何从

其一,廉价古瓷,更需“防伪”;其二,除了要学会辨别真伪外,还应注意不同朝代、器型对磁州窑整体价格的影响。其三,现代磁州窑产品同样“磁”力强大。

我是澳门东方典藏黄经理,有藏品需要交易或拍卖请联系我。

我的电话是:15521001961

微信号:15521001961

我的QQ号:646144988

珠海公司地址:珠海市拱北水湾路121号竹林酒店3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07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