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西册田遗址

西册田遗址,又称法门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许堡乡西册田村西北约2500米处,是一处北魏(4世纪)时期专门烧造皇家建筑材料的陶窑遗址。

中文名:西册田遗址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许堡乡西册田村西北约2500米处

西册田遗址

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

保护级别:山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编号:Ⅴ—5

序列号:Ⅰ—5

所处时代:北魏

八卦田遗址|西湖胜迹玉皇山皇家籍田八卦状

杭州八卦田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东南侧玉皇山南麓,东临南复路,南接虎玉路(陶瓷品市场),西至白云路,占地约150亩。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籍田是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古代帝皇通过神圣仪式活动对农业生产予以重视的场所。

相看八卦田遗址全貌,可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在洞口处往瞭望,山下的八卦田遗址,及遗址公园一览无余:八卦田齐齐整整有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同时,在一年四季中,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

当下,八卦田遗址已定为遗址公园。种植区域分为环核心区、中心区和外围区等三块。环核心区面积很小,只有5亩,是八卦中心的阴阳图,以保留遗址为主,补种一些植物,如四季桂、石楠和红叶李等,主要种植龙井茶、火棘、红叶李以及部分时花,保证常年的基准色调;间隔地播种龙井43号和时花。外围区面积15亩,配置季节性观花植被,春为油芥菜,夏为半支莲,秋为杭白菊,冬为甘蓝类。中心区为主区块,面积25亩,种植8种农作物,根据卦位分种不同品种,包括:籼稻、糯稻、大豆、茄子、绿豆、粟、红辣椒、四季豆等。到了第二年,将换季轮作,种上荞麦、大麦、蚕豆、紫云英、春白菜、土豆、萝卜和小麦,保证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看。

据介绍,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明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直至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基础设施修缮、绿化充实调整及农作物配置和文化陈设展示三部分,工程占地面积为98178㎡。整治后的八卦田遗址公园分为主入口广场区,古遗址保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等“四大板块”。

八卦田又称“八丘田”,最早出现于明代。因在上面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呈八卦状,九宫八格,总面积约90余亩。在八卦田中心,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太极图。传说,这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没出息的皇帝丢掉了汴梁京城,带着一大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们看看西湖这地方风景好,便留下来,在凤凰山脚下建造起宫殿和花苑,仍旧是吃、喝、玩、乐,过着奢侈的生活。杭州的老百姓,见皇帝这样昏庸无道,都大为不满,街上巷尾议论纷纷。风声一传两传,传到皇帝的耳朵进里。他怕老百姓要作乱,心里有点慌,便召集文武百官来商量。文武百官商量来商量去,一时想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

后来,有一个文官想出一个主意:只要皇上开辟一块籍田,说是亲自耕种,百姓就会心服口服了,皇帝立刻飘下一道圣旨:寡人深念民间疾苦,开辟籍田躬耕,与庶民共尝甘苦……过不几天,在玉皇山下,果然开出一块籍田。旁边,整整齐齐地打下八个大桩,坚起八根粗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张起厚厚的牛皮帷幕。——因为皇帝在里面耕田种地,平民百姓是不许偷看的。过了一些日子,牛皮帷幕揭开了。里面共有八丘田地,种着稻、麦、黍、稷、豆……八种庄稼。

在八丘田当中,留着圆圆的一个土墩。老百姓看见皇帝也和他们一样耕田种地,议论就慢慢少下去了。到了庄稼锄草浇肥的季节,皇帝又要出宫来“躬耕籍田”。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张起了牛皮帷幕,方圆十里路上,都有御林军把住,不准老百姓走近。

当时,有个种庄稼的老汉,他不相信皇帝真的会亲自耕田种地。这天,他半夜三更起来,乘着天黑,悄悄避过御林军,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来洞里。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老汉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干活啦,可是牛皮帷幕里却空无一人。一直等到太阳升到三竹竽高,才看见一群人从皇宫里出来,走进牛皮帷幕里去。老汉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嗨!原来是几个太监在那里锄草,皇帝和妃子们却坐在中间的土墩上饮酒取乐哩!老汉憋着一肚皮闷气,好不容易耐到天黑,仍旧悄悄地摸下山来。第二天,他就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形说给别人听。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全城老百姓都知道了。皇帝见自己的把戏已经被人戳穿。以后就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这块整整齐齐的“八卦田”,却一直保留到现在。

当下,在八卦田遗址的周围,还分布着不少历史文化遗迹,譬如国家级文保单位吴汉月墓和天龙寺造像,省级文保单位吴越郊坛遗址,文保点杭县公署171号令碑和南观音洞等,已组成了一条西湖南部重要的旅游线路。

【温馨提醒】

1、在杭州市内,游客可以乘坐公交20/K20路、Y3路、809路到陶瓷品市场站下车,步行数分钟便可找达八卦田遗址公园。

2、想俯瞰八卦田的旅客,可在市内乘坐12/K12路、Y3路、809路,到丝绸博物馆站下车,从玉皇山景区入口上玉皇山上紫来洞,此处是最好的位置。当然,有飞行的旅客除外。

蓝田猿人遗址:陕西历史从这里开始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以及所有介绍陕西通史的书籍里,都是以蓝田猿人开始说起的。可是,有多少陕西人来过蓝田猿人遗址呢?2018年1月2日下午,从河南返回渭南的途中,我再一次来到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

2007年8月,我和家人第一次来到蓝田猿人遗址,每个人还购买了五元的门票。转眼十一年过去,大门前焕然一新,但是大门里的变化并不大。虽然已经免费对外开放,但是依然门可罗雀,那块写错的“兰田猿人遗址”碑,依旧傲然地矗立在那里!

展览厅依山就势,坐落于高台之上,呈“凹”字形的布局,红墙灰瓦,古朴典雅。正门两侧,金文书写的对联,着实让我思考一阵,回来反复查阅资料才弄明白,原来写的是:“人猿共祖原非妄,天地同根信不虚。”

进入展厅之中,迎面就是一尊蓝田猿人的半身像,以及背后一大段毛主席语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看完这段高屋建瓴的语录之后,我们依次欣赏周围展柜中的文物,包括蓝田猿人的头骨和下颌骨、生产工具和动物化石等。结合墙上悬挂的图片和文字,仿佛又上了一堂枯燥的考古学课程……

1、蓝田猿人头骨和下颌骨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蓝田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陈家窝,意外地挖到了一具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和10枚牙齿;1964年,在蓝田县城东16公里的公王岭,又发现了一个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前者距今约65万年,后者距今约100万年,因为她们都发现在蓝田境内,所以统称为“蓝田猿人”。

在简陋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公王岭人的头骨和陈家窝人的下颌骨,因为展牌中没有说它们是复制品,所以应该就是原物吧?但是,我们普遍所说的“蓝田猿人”,一般指公王岭人。因此,复原的头像多参照公王岭人,并且将博物馆也修建在公王岭上。

蓝田人的头骨,眉脊粗壮,额骨低平,头脊骨壁极厚,甚至超过北京人和爪哇人厚度的最大值,说明蓝田猿人比北京人和爪哇人更要古老。

2、生产工具

在公王岭包含人类化石的红色土层中,还发掘出土一些当时人类使用的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石球和大尖状器等。由于出土地层相当,制作技术差别不大,可以把它们看作蓝田猿人的文化遗物。除此之外,在公王岭的化石层里,还发现几处灰烬和炭屑,说明当时的蓝田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3、动物化石

在公王岭出土的42种动物化石,大多数是华北地区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的物种。但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种”特点,比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动物,属于华南及南亚更新世时期的森林性动物。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蓝田的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适合这些动物群生存;当时秦岭山脉没有现在这么高大,并不阻碍南北动物的迁移。

参观完展厅,按照指示牌,绕到展馆的后方。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包就是传说中的“公王岭”。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穿过一扇仿古小门,顺着蜿蜒曲折的台阶,缓步登上山岭的顶部。小路两侧的栏杆上,刻画出大象、鹿和犀牛等动物,它们曾经和蓝田猿人一起生活在这里。

顶上公王岭,一座六角碑亭映入眼帘,正中竖立着蓝田猿人的头像,以及一块纪念碑:“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1979年,这座碑亭和下方的展览厅一起修建起来,所以它们的风格基本一致,成为博物馆的标志。

在碑亭的背后,有一座新生代地层剖面保护厅。这里的铁门一直紧锁,只能透过铁栅栏观望,由于光线较为昏暗,加上临时搭建的脚手架,所以很难看清具体的地层,只能通过旁边的说明牌,简单了解一下:

黄土剖面是“蓝田人”和“公王岭动物群”化石的产地。经科研工作者对剖面地层的划分:包括上新统灞河组(N2),下更新统三门组(Q1)和中更新统的洩湖组上下部的总厚度为62.80米的堆积物,自下而上划分为19个地层。第九层淡黄色粉沙质,含大量零星的钙质结核,有的地方呈板状,“公王岭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即发现于此层。

与人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公王岭动物群”25个属种,层面厚2.3米。这个重点保护剖面,对研究“公王岭直立人”和“公王岭动物群”,提供了有力地质证。

参观到此,整个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的所有内容,基本全部展现在这里了。虽然对她具体生活的年代还有争议,但是蓝田人已经能够完全地直立行走,这是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也是三秦大地上最早的人类。

广西资源县红军长征遗址雷公田寺院观光记

广西资源县有一个著名的红色景点,叫做雷公田寺院,也简称为雷公寺。

雷公田寺院

雷公田寺院现在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上图为文物保护碑。感觉有句话用词不妥当,碑文说寺始建元末宋初。宋代在前,元代在后,应该说宋末元初建寺为妥。

雷公寺位于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雷公寺是桂林市资源县著名的红色景点,相信许多有红色情缘的人们去过这里。上图为景区停车场。

景区停车场处有一个小土地庙与奇石。停车场旁立有一块石碑。

石碑记载开国领袖与夫人来这里住过,也记载了日军入侵资源县时,县长周游逃难到这里办公的历史。

景区入口

入口门额上题有天开福地,两边有一幅楹联

往景区里面走,感觉景区很幽静。到寺院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

猫岳绝景

景区内的住宅

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时有一部分红军经过这里,并在这里住宿,其中有一位伟人住在寺院里,让我们也去看一看。

通往伟人住宿的地方,这是梯级台阶入口。

直通寺院

快到寺院门口了

这是寺院的正门,也有楹联。

在走向寺院的左边也立有一块功德碑

碑是2006年立的,上面刻有雷公田庵院志

旁边还有一块大碑刻,碑上刻有《红军长征过雷公田碑记》与陆定一写的《老山界》

寺旁边的法器

雷公田寺院的住宅

寺里面有许多菩萨与高僧塑像,有大有小

开国领袖与夫人在资源县雷公田寺的长征驻地

这是资源县党史研究教育基地。不过,对开国领袖在这里住过的事,有一位市党史研究室的领导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事有必要进一步的考证。

相传这就是开国领袖夫妇住过的床。

寺院的玉石

这物件看起来像是玉石,挺大的。不知是真是假?为防盗,用钢筋进行了加固。

雷公田寺院,是一个值得来看一看的地方。景区内建设施工的迹象,相信会建设得越来越好的。

蒋廷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93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