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奋斗百年路

奋斗百年路

百团大战:极大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1940年8月,八路军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以正太铁路为重点,105个团、20多万人参与,向日军堡垒密布的2500公里交通干线发起破袭战。

战役简述

1940年,为了将华北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侵华日军决定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囚笼政策”,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粉碎“囚笼政策”,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下,以正太铁路为重点,105个团、20多万人参与,向日军堡垒密布的2500公里交通干线发起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铁路交通;9月22日至10月初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0月上旬到次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针对这段历史时曾写道:“经过长时间筹划,朱德和彭德怀在1940年8月初发布最后命令,对日军展开百团大战……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厮杀了5个多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仅前三个半月,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悠悠八十一载,弥漫的硝烟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消散,震天的喊杀声、枪炮声早已不闻,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百团大战纪念馆和纪念碑,成了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天吸引着游客到这里重温这段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那场光耀千秋的伟大战役。

当年百团大战历史老照片。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是阳泉市区的最高峰,也曾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狮脑山顶峰矗立着一座形如一把锋利刺刀的纪念碑,这就是百团大战纪念碑的主碑,纪念着那场名震中外、以其光辉一页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的著名战役,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抗击外敌的革命精神。

2月25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距阳泉市中心10公里的狮脑山。蓝天白云下,狮脑山顶,百团大战纪念碑、纪念馆巍峨而壮丽。早春的暖阳,让游客们无比惬意。陪着儿子前来游玩的阳泉市民刘先生,已记不清多少次来到过这里:“庄严肃穆的纪念碑、纪念馆让我们不能忘却那场伟大战役,感恩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解放,抗击外敌入侵而浴血奋战、甚至捐躯的先烈们,也让我们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站在狮脑山顶,俯瞰阳泉市区,有风从耳畔吹过,从中仿佛能听到当年将士们的喊杀声……

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20多万人

1940年,在华北敌后,日本军国主义为将华北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决议巩固其在华北的占领,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囚笼政策”,连续“扫荡”,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摧残和破坏。

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遏制国民党内部的妥协投降逆流,振奋国人信心,影响全国战局,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1940年7月22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向晋察冀军区、第120师和第129师下达了预备命令,并上报中央军委。

“八路军总部命令规定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一、彻底破坏正太铁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拔除沿线若干据点,较长时间截断正太线交通,打击敌之‘囚笼政策’,开展正太沿线两侧工作,争取华北战局的有利发展;二、打破敌人进犯西安之企图,振奋抗日军民,影响全国战局,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原计划出动22个团的兵力。战役开始后,参战部队增加到105个团、20多万人。此后,国内外将这次战役统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石玮说。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晋察冀军区部队在聂荣臻的指挥下,出动了39个团的兵力,以15个团分三路纵队破坏阳泉至石家庄之间的正太铁路,其他部队则分头向北宁路,津浦路(德州以北)、平汉路(正定以北)、平古路等线实行破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129师和晋冀鲁豫军区共出动了46个团的兵力,以15个主力团和炮兵团分三路进攻阳泉至榆次间的正太铁路,其余分别进攻元氏以南,安阳以北的平汉路、德石路、太谷至临汾间的同浦路、平遥至壶关的白晋路等。贺龙、关向应指挥下的第120师和晋西北所属部队共出动了20个团,破击同浦路大同至阳曲段和汾离公路。

军民齐上阵截断正太铁路交通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彼时,阳泉位于正太铁路中段,是日军的重要据点。狮脑山是阳泉市区的制高点,扼正太铁路的咽喉,易守难攻,可居高临下对正太铁路进行控制。

八路军129师实施对正太铁路西段敌各据点的攻击和破路,先以385旅14团扼制狮脑山,严防阳泉日军片山旅团司令部抽调兵力伏击破路部队。8月20日晚,200多公里的正太线上,同时响起了雷鸣般的爆炸声。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八路军攻克了燕子沟、桑掌、狼峪、上湖等车站和据点。日军纠集一切可能的兵力,并武装了在阳泉的日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强攻狮脑山。守山的第129师385旅14团和769团,在旅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凭险阻击,奋勇拼搏,与敌人血战七个昼夜,有力地保障了破路部队和民兵的安全。

交通破袭战是百团大战的重要一环。当时,参战部队和民兵及当地百姓,冒着敌机的低空扫射,对正太线西段展开大规模破坏,车站、桥梁、水塔、涵洞、路基被炸毁,铁轨、枕木、线杆被拆毁,电线被割断。

随后,第129师又进行了冶西战斗和卷峪沟战斗。

在20天的战斗中,第129师在正太沿线全歼日军片山旅团德江、原田两个大队,基本歼灭斋滕、铃木、永墅3个大队。德石路、平汉路、白晋路也被冀南军区部队和民兵彻底破坏,并焚毁了安阳机场上的3架敌机。决死三纵队在潞城、微子镇、黄碾进行破击,纵队政委董天知英勇殉国。第120师及决死二、四纵队重点破击阳曲附近的同蒲路,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并强袭了忻静公路上的重要据点康家会,全歼守敌。

第一阶段作战持续了20天,到9月10日胜利完成全部预定计划任务。

敌人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目的是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其中主要的战斗有太行区的榆(社)辽(县)之役、晋察冀的涞(源)灵(丘)之役、冀中的任(丘)河(间)之役等。

9月23日,八路军发起榆辽战役。当晚,第129师386旅在陈赓的指挥下攻入了榆社城,将敌人全部逼入东关据点。在攻克榆社的同时,八路军还攻克了榆社线上的管头小岭底和石匣据点,将这条伸向太行腹心的公路全部破坏,消灭了片山旅团池边大队的3个中队。

9月22日,晋察冀北岳军区发起涞(源)灵(丘)战役。涞、灵地区是敌进占北岳区腹地,封锁八路军北面的前沿阵地。此役为时12天,大小战斗136次,攻占日军据点15处,毙伤俘敌2147人。

第一、二两个阶段的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华北敌人陷于大混乱局面,伪军、伪组织甚为动摇,沦陷区人心振奋。为了扭转局势,敌人经过一两个月的准备,集结兵力十几万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以坦克开路,于10月初开始向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并自吹为“百万大战”。这样,百团大战转入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中心任务是反“扫荡”。各地八路军军民以正规军和游击队相结合,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转战于崇山峻岭之间,到处打击敌人。“扫荡”太行区的敌人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扫荡”晋察冀平西、北岳和晋西北、大青山、冀中、冀南等地之敌,也都遭到了大体相同的下场。在此期间,苏、鲁、皖、豫境内的八路军自战役第二阶段开始,也向各自境内的敌交通线和据点进行了袭击,配合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

作战过程中,在广阔的战线上,在各种困难条件下,面对武器精良、补给充足的敌人,华北抗日军民英勇进击,顽强拼搏。战役的前三个半月,共进行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俘日军281人,俘伪军18407人,共拔除日伪军据点2993个,缴获步马枪54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及其他大量武器装备;破坏铁路948里,公路3000里,车站、桥梁、隧道、水塔260余处,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0年9月5日,毛泽东看到战报后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

朱德曾评价:“百团大战是具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的伟大战役,它加强了同胞的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使敌人困难实现其威胁利诱之阴谋。”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总结此次战役: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它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1941年初,日军又将第17师、第33师由华中调往华北,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各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是全面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一页,可谓光耀千秋。

战斗的号角声在这里依然嘹亮飞扬——山西晚报记者探访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碑

纪念碑全貌

百团大战纪念馆简介

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位于阳泉市区西南部的狮脑山公园顶峰。纪念碑于198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奠基,1986年4月5日正式动工兴建,1987年6月30日建成。纪念碑主碑正面镌刻着彭真同志题词:“战绩辉煌、永垂史册”。1997年7月,百团大战纪念馆(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2020年,百团大战纪念馆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基地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是整个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

纪念馆外部形体设计以“基石”为核心设计理念。

纪念馆和纪念碑

从阳泉市区出发,驾车沿着蜿蜒的狮脑山旅游公路一路上行至山顶,就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和纪念馆前。

高耸的百团大战纪念碑位于狮脑山之巅,在这里可以俯瞰阳泉市区。在阳泉市区的大多数地方,也能看到这座独具特色的丰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建筑群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的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有1座副碑。主碑和3座副碑以及2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正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铁路拉开序幕。

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代表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形如军旗的3座副碑,象征着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和晋察冀军区;3座副碑之间相距105米,寓意着参加战役的105个团。由三角形的平台往下,从主碑到第一座题字碑之间形成3个阶梯,寓意着百团大战的三个阶段。再往下沿东西两侧设有4个烽火台,由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百团大战纪念碑的整个建筑是在82个设计方案中选择了最佳方案,针对狮脑山的复杂地形,为确保质量,在三角形纪念碑基础底下,每角埋进两台320吨重的液压千斤顶,一台电子预测重量平衡仪,使雄伟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稳如泰山,至今已屹立34个春秋。

走近相隔400米的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馆外部形体设计以“基石”为核心设计理念,暗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坚不可摧的基石,托起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脊梁。进入刚刚经过第三次重新布展的纪念馆内,“百团大战光耀千秋”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组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的雕像展现在山西晚报记者眼前,这组群雕以狮脑山战斗、正太铁路破袭战、娘子关战斗等为依托,生动再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激烈战斗场景。

纪念馆内部空间在主题色调上以灰色、红色、金色为主,整个展览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恢弘大气厚重庄严”。馆内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展览分序厅、前言、号角吹响、“运筹帷幄战略布阵”“百团出击破袭交通”“乘胜追击攻坚据点”、英雄合击反敌“扫荡”“辉煌战绩永载史册”、百团大战大事记、从百团大战中走出来的开国将帅、尾厅和结束语等几部分。全馆总计展陈文字5.5万字、图片展板402张、文字展板161张、文物228件。

狮脑山血战七昼夜

作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血战了七个昼夜的狮脑山战斗彪炳史册。

阳泉地处正太铁路中段,横跨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狮脑山主峰是阳泉市区的屋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控制了狮脑山就等于卡住了正太铁路的咽喉。

距离百团大战纪念馆不远处的山顶,至今保留着狮脑山战斗中八路军385旅旅长陈锡联的指挥所遗址。

对于狮脑山战斗的意义,百团大战纪念碑上这样记载:“狮脑山乃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主战场之一。奉命扼守狮脑山阵地的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和14团,浴血奋战,重创敌军,出色完成掩护破袭战之任务,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旅长陈锡联带领769团和14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狮脑山。21日凌晨,日军从桃河河滩向狮脑山发起猛烈攻击,遭到八路军14团迫击炮的猛烈阻击,日军把兵力分散开来,又遭到八路军密集炮火的压制,最后日军被压到山下面,被迫撤回了阳泉。当日下午,日军又调集150多人,从狮脑山右侧的西峪峰准备偷袭我军。陈锡联正好在后山侦查地形时发现了敌人,于是命令战士们马上投入战斗。这场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共毙伤日军100多人,日军中队长中岛也被击毙,日军只能仓皇撤离。22日凌晨,日军又调集200多人,以更加强烈的炮火掩护步兵集团冲锋,向狮脑山再次发起进攻,他们快进攻到山头时,八路军端着刺刀跳出战壕和他们进行激烈的白刃战,最后,又把他们打回了山下。战斗开始两天,接连惨败,气急败坏的日军调集在阳泉的600多个日本侨民全部武装起来,以猛烈的炮火出击,还使用了毒气弹,出动20多架飞机,对狮脑山阵地发起了又一轮猛烈攻击。

至8月26日,为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日军决战,769团和14团主动撤出狮脑山。此战共击毙击伤日军400余人,为百团大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狮脑山战斗是百团大战第一场大规模战斗,“目的是牵制日军,掩护破袭正太铁路的军民。”陈锡联回忆录中记载。

作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要战斗,彭德怀曾赞扬“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

拆下的铁轨制成手榴弹

山西晚报记者曾采访过当年参加百团大战的抗战老兵王段玉。百团大战开始后,时年17岁的王段玉作为平定县武工队的队员,也参与其中。“当时上级下达给我们的命令是‘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这也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王段玉说。

每次行动前,王段玉和战友先找到焊接口有缝隙的铁轨,卸下螺丝后,再把整条铁轨拆下来。“拆铁轨时想尽了各种办法,用撬棍撬、地雷炸、点火烧。卸下来的铁轨拉到后方的兵工厂炼钢,造手榴弹、地雷,枕木就地烧毁。挖起的铁轨实在没法运走的,就用枕木点着熊熊大火把铁轨烧红弄弯,让敌人不能再继续使用。很快,正太铁路就陷于瘫痪。”王段玉回忆道。

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的20天时间,一到晚上,正太铁路沿线全是枕木燃烧的火光,白天烟雾弥漫,被日军视为命脉的“钢铁封锁线”瘫痪了。

如今,在百团大战纪念馆里,一张陈列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当年抗战军民破袭铁路的场面,还有一幅场景生动详实还原了当时扒铁轨的场景。馆内还保存着几枚八路军使用的手榴弹,这些手榴弹均产自黄崖洞兵工厂,其中大部分就是由拆下来的铁轨制造的。

据不完全统计,百团大战中,阳泉境内直接参战民兵有7400多人次,支前群众达20万人之多,足见人心所向、军民情深。许多铁路沿线的民众、民兵和铁路员工,也参与到破路行动中。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此役称为“挖心战”。

聂荣臻在回答《抗敌报》记者提问时曾说:“百团大战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如今,百团大战纪念馆和纪念碑所在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已成为当地百姓和八方宾客红色旅游、郊游踏青、登高望远的景区。这里,春天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秋来天高云淡,冬日银装素裹。远去的号角声并没有消逝,它一直在这座英雄之城回响,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狮脑山!狮脑山!永不忘却的纪念

纪念馆内群雕再现狮脑山战斗、正太铁路破袭战、娘子关战斗场面。

纪念馆部分场景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总结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高耸入云的百团大战纪念碑。

纪念馆内生动再现正太铁路破袭战。

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是全面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一页,可谓光耀千秋。

当年百团大战老照片。

昔日战场的狮脑山,如今是百团大战纪念馆和纪念碑所在的森林公园。这里,阳光明媚,风穿林间,早春风声犹在诉说这场伟大战役的丰功伟绩。山西晚报记者在纪念馆内外采访,一次次强烈感受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作为抗日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功绩。战斗号角声并未消逝,直至今日,依旧激励国人,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奋勇前进!

百团大战部署图。

采写|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丽芳

部分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闫婷

Hash:e214efc8bd6d1bb162ff5a55657b3d05af6cf27f

声明:此文由 山西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8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