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毕齐格图岩画

毕齐格图,蒙语即有字的地方,坐落在乌兰哈达苏木东南部丘陵地带一条小峡谷中。峡谷自西向东延伸,峡谷一带清泉常流,怪石瞬峋,石壁多系黑色花岗岩,坚硬光滑。岩画在小峡谷的尽头,由于南壁坡度低缓,且受西北风的剥蚀,石质松散,而北壁陡峭,岩画多凿刻在北壁岩石上。岩画有牛、马、猪、狗、人像等,线条粗犷、形象,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岩画中也有不同时期凿刻的薰文、藏文、印度文佛号“阿弥陀佛”等。

毕齐格图岩画

南阳“岩石文”(岩画)试读: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

南阳大地浅山丘陵区存在大量的远古岩石文(岩画),是智慧的先人遗存的信息密码。近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南阳岩石文遗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判、认真解读,已撰写八篇岩石文试读文章,并从2020年1月起陆续在南阳晚报,河南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刊发、转发。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天文学专家孙小淳,带领专家团队于2020年11月、12月,先后两次对南阳岩石文(岩画)中的 “圆盘状星象图”深入考察研究,经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后认定:该类遗迹应为古代天文星象图,尤其是谢庄岩画遗迹中的天文学内容丰富,是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其年代虽尚难确定,但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

孙小淳团队的认定对南阳岩石文(岩画)的研究有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对目前发现的类似孙小淳团队认定的天文台、日晷类岩石文进行了分类,发现这类“圆盘状星象图”50多处。

一、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大致分布

目前,梳理出的“圆盘状星象图”主要分布在卧龙区的谢庄、潦河坡、安皋,鸭河工区的杨寨、孟山、高嘴坡,南召县的石门,方城县的清河、古庄店、小史店、杨楼,唐河县的祁仪、马振抚、湖阳等地,包括驻马店市的泌阳县春水镇周边。

这些“圆盘状星象图”均磨刻在较大的岩石上。一般直径2.6米左右,最大直径5米多,每个区域的这类“星象图”之间,相距约10公里,周边还分布有其他形态的岩石文。

二、南阳为何遗存大量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

南阳之所以遗存大量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笔者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南召关庄星象图满天星

首先,南阳是远古神话的集中发源地。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夸父追日神话等。

盘古开天辟地。南阳桐柏县与驻马店泌阳县(历史上曾归南阳管辖)两县交界陈庄乡境内有盘古山,传说此山就是远古创世大神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

《三五历纪》“未有天地之始,混沌如鸡子”“清轻者为天,浊重者为地。中和气者为人。”

天地山河虽非人力所创,但这个传说故事体现人类通过劳动改变万物改变现状的自强不息精神——盘古带领先民从混沌鸿蒙走向文明的肇始期,逐渐去掉一些动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多一些关心帮助部落人群的人文思想。

夸父追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士生信,信生夸父……应龙己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耕父神与丰山。《山海经中次十一经》: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冷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唐河板仓疑似日晷

文中的耕父神是原始农业时期,民众对能观天授时, 并掌握耕种收割技能的部落首领的尊称,后世代代当作神灵敬拜。结合丰山南约3公里的黄山遗址发掘出土的几位大王拥有玉钺,分析推断南阳作为炎帝部落的首都或王城是很有可能的,耕父神可能就是神农部落首领炎帝。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从上述文献记载里可以看到——

夸父是与黄帝、蚩尤同时代的人物,夸父部落加入蚩尤九黎部落联盟,共同反对黄帝部落。涿鹿之战,夸父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所杀。

弃其杖,化为邓林。邓州的林扒镇,古时称邓林镇,史书记载,邓林就应在今邓州市境内。

邓字造字之初是双手捧五谷敬天之意。邓州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北方的粟黍和南方的稻都能在此种植丰收,是五谷丰登、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种植的地方。邓林不是树林,是古人认为的极少能种植多种农作物并取得丰收的福地。

这些神话传说说明一个问题:南阳在远古就是一个文明相对昌盛之地。

二是,南阳是炎帝、黄帝早期会盟之地。《史记黄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司马迁对传说黄帝踪迹进行实地考察,非常慎重写《黄帝本纪》作为首篇。历史逐渐证明,《史记》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易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从遗址考古上看,仰韶文化,南到邓州、淅川南部的河南省与湖北省的交界处。屈家岭文化北到黄河南岸,南阳分布甚多,与仰韶文化层交织叠压。

方城一里坡圆盘

推测神农部落后期的首领烈山氏姜榆罔炎帝时期,由于气候变化,蚩尤部落的侵扰,被迫向北侵犯黄帝部落,爆发了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的大规模战争,战争发生地就应在南阳。最终两大首领结盟。据张建国、蓝成云等文化学者研究,炎帝与黄帝结盟地,就在南阳市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上。

第三是考古发现。南召小空山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场所,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南召小空山遗址、淅川茂堂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南阳理工学院孙保瑞教授收藏有数千件打制石器, 尤其在南召小空山遗址周围捡到的阿舍利石斧,是旧石器的标志性工具,在旧石器时代南阳人类文明已走在同时代的前列。

太子岗遗址、黄山遗址、小张庄遗址都有8000年前裴里岗文化层;黄山遗址发掘出7000年前的独玉加工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玉作坊;八里桥和仓房遗址有仰韶文化层和屈家岭文化层多层相互叠压分布,说明中原的仰韶文化与南方的屈家岭文化两大不同文化部落在南阳发生交流融合。

6500年前遗址,如淅川仓房和邓州东八里桥遗址都出土有陶器、独山玉器。

4000年前的人类遗址遍布南阳。黄山遗址、八里桥遗址等,已发掘的史前遗址文化层清晰,深度有6米之多。从8000年前裴里岗文化、仰韶早中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到4000年左右二里头夏文化连绵不断。

第四个原因是南阳古代封国林立。尧的儿子丹朱被封在淅川的丹水,四岳之一的吕氏封吕国,仲康之子封于邓地,夏时少康王的次子曲列封于方城八里桥的缯国……

从以上简单罗列可以看出,从50万年前南召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原史,南阳一直是人类活动的宜居地。

第五个原因是,南阳的地理枢纽位置。南阳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开阔、直达荆襄,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四季分明,藏风纳气,是古人天文观测的理想地和原始农业适宜地。

南阳是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远古时期,人类随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迁徙,气候变暖往北部迁,气候变冷向南迁徙,南阳盆地就成了南北部落迁徙的必经地、宜居地。北方粟黍和南方的稻均能在南阳种植,南阳是盆地同时又有丘陵和大量的浅山区,这样的地理地貌也让这里成为部落族群栖息的最佳场所,也成为东西部落迁徙的理想之地。大量岩石文在这里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南阳岩石文(岩画)记录了什么

南阳岩石文是远古文明的一部天书,目前试读的仅是冰山一角,但已取得一批可喜成果。

生殖崇拜研究。南阳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先民在岩石上雕琢的生殖崇拜图腾。这些男根女阴是先民祈求多生子女、部落兴旺的图腾。

在南召县石门乡等地发现远古蚕形图腾,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蚕文化崇拜的蚕图腾,是先民的蚕神,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可能:南阳是人类华夏民族最早养蚕、抽丝并制成丝织品之地。

发现远古文字。目前,已从南阳岩石文中解读出50多个字, “人”“天”“文”“玄”等20多个甲骨文都在岩石文中找到对应的字。所以我们说,岩石文是甲骨文的根,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是研究甲骨文的活基地,从岩石文到泥陶文到甲骨文,文字的形态、寓意、刻写方式都可能承续起来。

南阳岩石文的研究,对甲骨文的研究、释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现石刻的太极图、太极龙。研究认为太极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龙。

在南召县石门乡发现中国最早的“王宫”。“王宫”周围设有政治区、教育区、玉骨器加工区、天文历算区等不同的功能区,是王的政治中心,也是王分封仪式地,合符之地。

发现一批具有天文观测功能的星象图、岩画天文台、日晷。岩画天文台、日晷上,不仅雕刻有星象图,还具有祭祀等功能。

至今,南阳岩石文已得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先秦史学会等专家、学者认可。

四、对柳树沟“星象盘”的试读

鸭河工区柳树沟星象盘(拓片)

柳树沟“星象盘”是目前发现的众多“星象盘”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这里从其所处地貌、星象功能等角度进行一个试读。

试读的“星象盘”位于鸭河工区柳树沟斜坡岩石上。它与周边最高的一块岩石(蒸馍石)相距约50米,岩石因独立突起,上部似球形,当地群众称其为蒸馍石,其上刻有多个凹穴,一旁有类似“日”“月”的打磨凹穴。试读的“星象盘”东约50米又有一直径2.8米的圆盘, 圆盘正中间有一直径15厘米的圆形打磨孔,深20厘米,上圆下方,应为日晷。

试读的“星象盘”直径2.6米,依斜坡地形打磨掉30至40厘米的岩石,圆盘边缘低于周边5至15厘米,目前看虽不平整但刻磨光滑。靠近圆盘外壁周围刻有四组凹穴图案,分布于东北、东方、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左下方还有双排六连穴两组,左上方有双排五连穴一组和双排十一连的凹穴一组,圆盘南部有两条刻线相距41厘米,打磨的平行线横贯东西端壁, 一条向西延伸, 其间有大小不等散在凹穴。大盘以外上部右侧有一组双排七连凹穴,右侧中部刻数量不等凹穴,左侧亦有散在凹穴,圆盘中间亦有其他分散凹穴。大盘下部有数组凹陷图案,突出有三组,自左向右排列。

星象盘的外壁,推测是象征黄道,即太阳运行的轨道,它是古人最易发现最明显且不可回避的天体运行轨迹。

鸭河工区柳树沟日晷盘

四个方位近外壁的四组凹穴代表四象,四象是在黄道附近与太阳一起运行的四组恒星天体,后人称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每象有七宿共二十八宿,是古人观天象得到完善时空观,能够较准确定时节、定方位,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古人开始对星象的观测,应是依太阳月亮、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商参昴星、二十八宿等次序,上古原始农耕初期观天者只能对天上最明亮如心宿2,昴星、北极星、北斗七星等星观测,该图星象已有数个亮星,说明观测水平已大幅提高。

左上一组五联穴、左下有二组六联凹穴,是中原岩石文最常见的图形。星象盘应系记录特殊重要事件,如天盘是记录某一年的夏至或冬至的天象图,或多部落共推的新王上位时,部落认为吉祥的天象图。李建恒认为,双排六连穴是古代农耕社会的图式历法,每个凹穴代表一个节气点。

中间两条类似平行线的浅沟横贯大圆盘,应是代表天上的银河。

中心的凹穴虽不是圆的正中心,但它与盘外正南的刻画纵线在一条直线上,是该盘的正南正北向,应代表北极星。

汉代的二十八宿图的中间也是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北极星与黄道中心形成一个中轴,率北斗七星并带动二十八宿及其他众星,周而复始运转的状态。

天文历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上古时代王权的合理合法性的最重要基础。上古部落从渔猎、采集走向从农耕为主的原始农业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时间,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古人对时间的确立最重要可能也是唯一途径只能从天上寻找。农耕文明只能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产生,像黄河长江流域,播种的时间最长只有10天左右,种早、种晚都面临减产或绝收。所以,古人面对苍茫天际观日月星辰斗转星移,发现一些天体的运行规律,以此指导部落民众播种、收获。

鸭河工区柳树沟蒸馍石

《太乙金镜式经》:“昔煫人氏仰视斗极而定方名,东西南北也。”煫人氏依靠观测北斗星辨东南西北,并制立历法,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标志着观天定历走进人类的生活。煫人氏也是钻木取火发明者,不仅是当时部落的大首领,也被后人尊为三皇之一。

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中原地区的古人常年都可以观测到其活动轨迹,斗柄运行轨迹可以对应方位及四时,但一年的天数只是大概,方位和四时不准确,必须引入其他恒星作为观察对象,二十八宿中亮度最高、最便于观察的是大火星(心星2)。对它的观测所制定的历法,也就是历史上的大火历。随着农业发展,人们对时间的准确度要求更高,为了更准确观测天象,就需引入测量星座的稳定坐标系统,最易想到的最方便的就是以地平面作为坐标系,以每次日出或者日没入地平面的周期为依据而制定历法,观测每天太阳刚要升出时恰好位于地平面之上刚刚出现的恒星,并观测每天太阳落入地平面后在同一方向跟随太阳落入地平面的恒星,利用地平面为坐标系观测日出、日没位于黄道附近的恒星活动规律。因日出或日落在地平面以下,仍有晨光或余晖,对恒星的亮度要求很高,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中最亮的恒星,对大火星的观测,从而认识苍龙系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通过参星的观测进而对白虎象系的奎、娄、胃、昴、毕、参、觜七宿的规律认识,逐渐掌握四象二十八宿的规律。

双排六连穴道

上古时代王权重要的基础是观天授时,教化百姓,观天制定立法权掌握在帝王手中或直系血缘儿孙手中。

《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大,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尧典不长,但大部分叙述尧派大臣到四方观天授时,说明观天是当时帝王最重要的事情。

《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文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尧说:舜,天文历法你一定要亲自操作实践,把测日影的表控制在手中,掌握中正治理天下。

星象盘东50米的圆盘,直径2.8米,圆盘中间高,周边低,盘壁的边缘最低,其上有成对六联凹穴和四联凹穴,中心的大凹穴,直径15厘米,深达20厘米,上圆下方,这个盘是测日影的日晷。在远古时代,测量日影是一项严肃、神秘、神圣的工作,是由部落首领或王亲自掌控,要么与自己有直系血缘的贵族成员去掌控。它的程序步骤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日晷中间所立木杆上面还要刻上文字符号以示王权。结合唐河县祁仪镇板仓村小山的大盘中心大凹穴周边有四个小凹穴,两两对称分布东西南北,若对称两两连线呈垂直状,试读四个凹穴,分别代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季的重要节点,日晷中心凹穴也是上圆下方,测日是通过白天测日影来实现的。

蒸馍石上有成对和散在的凹穴,在北侧石壁上,有类似日月刻画符号,推测其上凹穴也是刻画的星象图。蒸馍石与日晷、星象盘共同构成以星象盘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白天测日影,晚上在蒸馍石上观星辰,把特殊时间的天象刻到星象盘上,定期由王召集各部落祭祀上天,并对臣民授时和教化。

五、对岩石文年代的推断

岩石文(岩画)的年代确认,是国际上一个公认难题。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其上记录的事件背景年代,间接地推测出大致的年代。

笔者在2011年曾经提出,中原岩书岩画与黄帝炎帝蚩尤三个5000年左右的人文始祖有关。

当时由于气候变热,雨水多,非常潮湿,荆棘茂盛,无田可种,蚩尤部落打败炎帝,炎帝被迫北上侵占黄帝部落的南疆——南阳,并在南阳建立“王都”,观象授时,记载重大事件的岩石文就应在那个时代出现。后,蚩尤部落强力崛起, 并最终成为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对炎帝挤压,炎帝无奈, 一次次向北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最终与黄帝部落结盟。蚩尤在涿鹿之战被杀后,原来的部落联盟自动解散。后,颛顼帝把天象观测权收归颛顼帝一人,或其直系血缘的儿孙去执行。南阳的观象台,记录天象的大盘,可能是那个时期的文化成果。

六、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的特点及其文明探源价值

南阳发现的远古“星象图”具有以下特点。

时间悠久。目前史学界在洛阳嵩山发现有西周早期观星台;山西陶寺遗址发现的天文观测台最早为尧帝时期。南阳发现的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

数量大分布广。目前发现的“圆盘状星象图”已有50多处,散布于方城、鸭河工区、南召、卧龙区、唐河等地。

独立成体系。对柳树沟“圆盘状星象图”体系分析,有日晷功能、天文功能、祭祠功能,自成体系。

“星象图”周围刻画图案不是简单的日月人等符号,而是立象以尽意,其意可解,能表达先民的意思。

星象图在南阳大量出现,说明远古时代的南阳应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推测为远古时期“王城”所在,结合前文分析,极有可能是炎帝或黄帝部落的中心。

观天授时是古代王权最主要的活动,南阳出现这么多“星象图”足以说明南阳是华夏文明的源起地,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价值。正如学部委员宋镇豪题“中国南阳,文明先声”“南阳原史,文明之光”。

(来源:南阳日报)

苍山岩画:隐秘的历史图谱

在滇西,在大理的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山头看水头,水头看坝头,坝头看城头。这句俗话说的是:要从深山下到坝子里,选择溪谷河流往下走,你一定会去到坝子里头;你要去城镇,可以选择一个河口顺水而行,最终会来到繁华的城镇里头。这是何等精辟的地方知识,多么智慧的民间表达。

这种智慧的民间表达背后,正好透露了我们先民从远古走来的行进线路和方向。大理的点苍山不仅巍峨峻美,还有它神秘博大的一面。点苍山像一部无字史书,以它深藏隐秘的方式将我们先民的历史一一记载。

1994年10月的一天,人们在漾濞县金牛村山坡岩壁上发现一组岩画。这组岩画的位置就在当年吴金鼎先生曾经考古发掘过的苍山马龙遗址背面西坡上。岩画在一块独立的巨大岩石上,画壁面朝南,掩蔽在松林与灌木丛中。在岩壁的右上方绘有几条铁锈色的牛,有一牛头两角较长,成倒八字形弯曲状,与祥云县出土的青铜乳峰牛造型相似。

有一条如牛般庞大的动物,被一根粗绳拴住,俨然饲养在木栅栏中。木棚栏用横、竖短线组成一个圏。下方画有一间干栏式木构架的四方顶草屋,有六根柱子,很像傣族的单层干栏茅屋。最让人称奇的是采摘果实的场面。

画面突出的位置有一棵大树,硕果累累。有人摘果,有人拾果树干很直,树根叉开,枝干粗短,每一个枝头有个果实,左侧7枝7果,右侧9果。还有一些不与树枝相连且小的圆点散落,大概是落地的果实。树下有若干人,有动态感,像在捡拾果实,树尖上攀爬有一人摘果。

在采摘果实场面下方,用点线画成的一个不规则圆圈,圈内画有若干人呈劳作状,人形大小不一,有行走状,有攀登状,有的似两人合作劳动状,共十多人。有若干人在圈里,人形动态感强,有躺着的,有跪着的,有走着的,有叠压在一起的,看起来混乱不清。大概描绘的是人们在劳作、娱乐、嬉戏、交媾的情形。

岩画描绘的场景不禁让我们想到人类学家经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一一生产。生产,既包含人类为了生存而劳作的生产,也包括人类为了延传后代而交媾繁殖的自身生产。

大理先民童稚时代的涂鸦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幼稚,他们给后人留下的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他们是认真的,是怀着敬畏之心、怀着崇敬之情歌颂生活,在为整个部族从蒙昧开始走向光明而欢呼,载歌载舞。岩画告诉我们,史前时代的大理先民学会驯化动物,并且能够利用畜力的情形;告诉我们,史前时代的大理先民从自然采摘到学会栽培而收获。

看似每一次的小小跨越,其实都是伟大的升华。岩画中的牛头形象,岩画中的采摘果实场景,岩画山下的村庄,名叫金牛村,漾濞自古就是核桃之乡。世间难有这样的巧合,岩画在告诉我们人类历史长河中偶然里的必然。

云南睿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力作《朝山朝山》,这部题材重大、故事感人、拍摄团队一流、制作精美的大型古装历史微电影近期也将上线,这部影片根据徐霞客与静闻法师相约朝觐鸡足山的故事改编,敬请期待!《朝山朝山》的预告片已经新鲜出炉,小编马不停蹄的赶快呈上,让大家先一饱眼福!

《朝山朝山》图片 ( 石惠芬摄)

END

资料来源:《文化大理综合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图文“十日并出”岩画亮相宁夏中卫

从1974年发现宁夏中卫香山石马沟岩画以来,在我四十五年的寻找岩画生涯中,攀山找岩画最险的是中卫冰沟火炬峰!最难找的是中卫冰沟火炬峰!最神秘莫测的还是中卫冰沟火炬峰!

周兴华:揭秘宁夏中卫冰沟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

我回想自己找岩画的历程:在一个小小的奇异山峰上第一次反复寻找岩画而竟无所见的唯有冰沟火炬峰!在一个小小的奇异山峰上反复观察岩画而数不清岩画数目的唯有冰沟火炬峰!在一个小小的奇异山峰上反复自拍或请朋友多次帮拍岩画、辨晰岩画的唯有冰沟火炬峰!在一个小小的奇异山峰上最终找到10多个太阳神岩画的也唯有冰沟火炬峰!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四尖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岩画峰尖

2017年5月9日上午9时,我约闫老弟到冰沟考察文物古迹。冰沟位于香山西麓的黄河边,是西入黄河的一条大山洪沟,沟底开阔深远,清泉成溪,一年三季流水潺潺,冬季冰封如银色飘带。两岸奇峰险峻,山色多变。青石嶙峋,石质坚硬,这种岩石上是很难凿刻岩画的,一般也没有岩画。

我们的车驶过冰沟的一个青石嶙峋的石峡时,突然,一座奇峰迎面高耸,傲然独立,卓尔不群,挡住了来往车辆,冰沟也只能避其锋芒环流而过。凝视山峰奇象,势如火炬,我随口称其为火炬峰。

火炬峰立于冰沟正中,根基三面平坦,一面临水;山峰拔地而起,峰体壁直;峰尖由东西排列的四块直立山石组成,石壁高低错落,西向岩壁乌黑平坦,犹如四块天然画板。整个山体石色青苍,块块平面,如同画布,特招人喜爱。

四十五年寻找岩画的经验告诉我,这座山峰应该是个凿刻岩画的好山峰!我好高兴,认为此峰必有岩画。我们二人停车寻觅,想不到围绕山峰寻觅半天,竟然一无所见。我气的骂了句:这里不刻岩画,亏待了这个好山峰!原始人对不起这个好山峰!

探秘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

原始人难道真对不起宁夏中卫冰沟的这个好山峰?

火炬峰上找不到岩画,心情极为不爽。随后,我们在冰沟考察了多座古窑洞。当天下午四点,我们原路返回。四点二十五分,车过火炬峰,我又忍不住骂了起来:“这么好的山峰,原始人不刻岩画是真对不起它!“停车!再找!”我喊了起来。

车又停了,我们俩人围绕火炬峰重新搜寻。阎老弟找着找着就转到山后去寻找了,我仍在火炬峰西面石壁上反复寻找。突然,在一块很高的方形青石上发现了一匹大马,敲凿痕迹氧化后呈褐色,敲凿连线清析可辨,这肯定是史前岩画!我激动地呼叫起来:“找到了!找到了!快来看!”我不停地大声喊着,一边又一遍,不知多少遍。阎老弟过来了,一看:“就是!就是!”他也叫了起来。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第一幅岩画面世

我俩开始测量这幅马岩画的数据。这下,难住了我们!岩画位置悬在半山,很高,山峰壁立,无踩脚、抓手、攀登之处,我无法靠近岩画。空旷的山野里无人帮助,我俩望着岩画干着急,在火炬峰下转来转去不停。我无意间看到了山下的一叢笈笈草,猛然灵机一动,想到拔一根高高的笈笈草杆子,高举笈笈草杆子比量岩画马,盯住岩画马与笈笈草杆子的契合位置,再拿下笈笈草杆子,用卷尺量笈笈草杆子的契合位置,岩画马的身高就出来了。岩画马的身长怎样量?把笈笈草杆子折成直角比量岩画马找契合位置,量笈笈草杆子的契合位置,岩画马的身长也就出来了。有趣的是,在用笈笈草杆子反复比量岩画马的过程中,竟然在大岩画马的前边又发现了一匹小岩画马,大马、小马相向而立,堪称岩画“母子马”。山沟中有风,笈笈草杆子也不好拨弄。这样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取了个约数,这匹马不小。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第二幅岩画面世

岩画测量结束后,又观察火炬峰这两幅岩画的遗存环境。火炬峰位于冰沟西岸山脚下,山脚下的台地上遗存有一个石砌圈场遗址。火炬峰西山坡高处有岩洞、土洞、岩棚。岩洞、土洞、岩棚前均有石块垒砌的墙体遗迹,棚内、洞内有火烟遗迹,里面可以窝居歇息。岩棚可以避风、避雨、遮阳。火炬峰附近黄土高坡上还有红陶片、彩陶片,石器、居落遗址等。从整体环境看,火炬峰附近应是古人类的活动遗址,从原始社会到历史时期一直有人类在冰沟生产生活,因为此沟泉流不断,汇入黄河,人们依山徬水而居。

冰沟火炬峰岩画这次仅发现了两幅。但是,这两幅岩画意义重大,其一,说明史前时期黄河岸边的冰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他们留下的岩画印记便是证明。其二,火炬峰既然有二幅岩画,说明也可能还有岩画,鼓励我们继续寻找。

2017年以来,为了这个“继续寻找”,我多次出入冰沟。功夫不负苦心人,仅火炬峰上从二幅岩画一直找到约三十幅岩画。我特别兴奋的是在火炬峰的一个岩面上找到了10多个圆圈形图案。在岩画研究中,许多岩画专家将圆圈形图案视为最古老的原始太阳神岩画。

周兴华:寻找宁夏中卫冰沟岩画

周兴华: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尖岩画

周兴华:辨识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为了搞清冰沟火炬峰上的太阳神岩画,这些年来,我在火炬峰上寻找过六七次,不放过每一块岩石,反复地仔细搜寻。甚至拉来活动梯子,也是靠不近岩画,只能望峰兴叹。

周兴华:辨识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最后两次是2019年3月,在小姚、小李等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帮助下,手攀、脚踩、人扶,像壁虎一样的靠近岩画,清点一个,拍照一个,现已确定火炬峰上有10多个太阳神岩画。

周兴华:辨识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太阳神岩画位于火炬峰上部,距地约5米以上,居高临水,阳光普照。其中一块长、宽约120厘米的岩面上,竟然敲凿有10多个太阳神岩画。太阳神岩画图像为单圆圈或多重圆圈,中间有点或无点。一般认为,此类太阳图形在岩画中属最古老、最原始的太阳神。在众多太阳神岩画的左下角,还有一个高约30厘米、宽约13厘米的奇人岩画:岩画人物双腿站立,身首后倾,仰面向天,似有诉求。各种资料显示,原始人类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能给人带来吉凶祸福,对它们既崇拜,又恐惧。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世界各族先民均有之。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冰沟火炬峰太阳神岩画的发现,为探索古代文献记载的神话传说与史前岩画的关系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中国《山海经大荒南经》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这乎!”《楚辞•天问》说:“羿焉弹日?乌焉解羽?”王逸注引《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弈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淮南子本经训》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书尧典》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竹书纪年》载:“(夏)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徙。”我国的甲骨文、《尚书》《周礼》《史记》都有崇拜祭祀日、月、星辰的记载。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墨西哥的原始部落都崇拜太阳。近现代的鄂伦春人、景颇族人也崇拜太阳、月亮和北斗星。岩画中有单圆圈或多重圆圈的太阳神,有带芒线的太阳神,有拟人化的太阳神,有向太阳跪拜祈祷的拜日图等。所以,太阳神是原始人类信仰、崇拜、敬畏的对象。

火炬峰除太阳神岩画外,还有对马岩画、群羊岩画、狐狸岩画等。《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崇吾之山(今宁夏中卫香山)是炎帝、黄帝的“搏兽之丘”,即说今宁夏中卫香山(崇吾之山)是炎帝、黄帝族群采集、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史载黄帝族群从西北走向东南,此为历史研究的共识。《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的槐江之山(嘉峪关祁连山西部)“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 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这就是说,河西走廊是 “黄帝之花园”,亦即黄帝族系的乐园,有神英招管理。神英招的形象是“马身而人面, 虎文而鸟翼”,香山岩画中多有虎、马岩画,其中马岩画有骑人和不骑人的,这或许是神英招的传说?宁夏中卫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香山岩画中具象动物居多,均产生于史前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卫香山岩画总计已发现了23个岩画点,岩画分布广泛。香山岩画的陆续发现证明,宁夏中卫香山地区远古时代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符合《山海经西次三经》的记载。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动物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动物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动物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动物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动物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动物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动物岩画

火炬峰岩画的载体为青色岩石。青色岩石质地坚硬,很难凿刻岩画。发现的岩画多为麻点敲凿,质朴苍老,敲凿痕迹与岩面几为一色,很难辨晰。在质地坚硬的青色岩石上凿刻岩画,古人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比青色岩石更为坚硬的坚锐石器工具,敲破图像轮廓线条的青色石皮,显现图像各部分的线条,以麻点形成岩画,如中卫冰沟火炬峰岩画、中卫香山寺口子岩画、石马湾岩画等。第二种是用比青色岩石更为坚硬的石器工具擦破岩画图像整体的青色石皮,显现出岩画图像,无沟槽痕迹,如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香山石马沟岩画等。

刻制岩画是原始人类生产、生活与原始信仰的必需。岩画凿刻与原始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紧密相关。从火炬峰岩画的凿刻看,在坚硬岩石上凿刻岩画既便如此艰难困苦,史前人类还是想方设法,坚持不懈地敲凿岩画,这说明凿刻岩画是他们生产、生活与原始信仰的实用手段与特殊技艺。三十多年前,我在寺口子青石上找岩画,如同现在我在冰沟找岩画一样艰难,当年耗时费力,仅找到了一只小山羊岩画。这说明,原始人类对凿刻岩画的环境、山峰、石头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石质坚硬的,岩面虽好,因敲凿岩画特别艰难,其上凿刻的岩画就非常稀少。石质宜于凿刻的,只要能凿刻岩画,他们就多敲凿一些。

上述事例说明,古人对凿刻岩画的资源分布、周边环境、山形地貌、岩石质地、岩面位置等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综合条件不符合,既便岩面适宜凿刻岩画,古人也不凿刻;综合条件符合,既便岩面不适宜凿刻岩画,古人也要凿刻,哪怕凿刻一个也行。香山质地坚硬的青色岩石上发现的极少数岩画就是明证。

岩画是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文化发祥地的史前档案,是重建人类史前史的珍稀史料,是见证人类共同命运的活化石。保护、利用好这份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造福于现代社会和人类,传承于后代,是我们当代人的职责与义务。破坏岩画等文物古迹,无疑是自毁瑰宝,自灭家产,应引以为鉴。

终于找到宁夏中卫冰沟火炬峰太阳岩画

宁夏中卫冰沟古人居留岩棚

宁夏中卫冰沟古人居留岩洞

宁夏中卫冰沟古人岩棚火烟熏痕

来源:宁夏周兴华

说明:周兴华系中卫天天网顾问

18195599111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8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