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夏家店聚落遗址

夏家店聚落遗址位于赤峰街东15公里英金河北岸临河一带的小山岗下。196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夏家店村首次发现。该遗址中有两种文化性质的堆积。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物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次之,还有少量的红陶和黑陶。陶质坚硬,火候较高,陶色较纯。器形有尊、钵、罐、鬲、、盆、鼎、瓮、圈足器、纺轮等。

石器,有打制的窄顶宽刃石锄,磨制的长方形石铲、石刀、石杵、石球等。其它还有骨镞、骨匕、骨针、骨锥、卜骨、骨管、蚌饰等。还有狗、羊、鹿、牛等兽骨。

夏家店聚落遗址

“夏家店上层文化”遗物有:陶器,陶质疏松粗糙,火候较低,红陶较多,褐陶次之。器物表面多经压磨,显出光泽,器表有纹饰的较少,器形有鬲、、罐、豆、钵、纺轮、陶坠等,均为手工制作。

石器数量较多,大多经过打制成形,再磨制加工。器形多为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锤、石刀、盘状、环状器、杵、臼、石坠、磨石和石范等。

其它有三棱锥形骨镞、骨锥、骨匕、骨针、针管、穿孔骨器、骨珠、卜骨、角器、蚌器等。还有狗、猪、羊、牛、马、鸡等骨骼,其中猪、狗为最多。

夏家店聚落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存。由于这两种文化同处一个遗址之中,而文化面貌又截然不同,所以考古界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赤峰地区出现最早的青铜文明,其年代相当于夏、商—西周中期。

“夏家店上层文化”在赤峰地区也可以称“东胡文化”,其年代上限当在春秋以前,下限应在以燕秦为代表的战国文化到达这里之前。

赤峰市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类型之间的发展序列提供了极好的相对层位和实物资料。

郑州发现距今5300年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命名“河洛古国”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沈翔/图

5月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在郑州举行“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发布会”。发布会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据悉,为持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双槐树遗址连续进行了考古工作,近来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丰城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看看是你老家吗?

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近日,市文物局接到报告,淘沙镇村民进行苗木种植时发现不少人工打磨的石器工具和陶片,市文物局一行随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古代器物发现地处于淘沙镇罗家村附近金桥水库东北端西岸,此处高约八十至一百米,山顶上是约100余平方米的平台,文物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发现,随地可见大量或完整、或破碎的经人工打磨处理的箭簇、石刀、石斧等,形制与良渚文化类似,现场还有不少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纺轮。

市文物局 局长 赖洪生:这个就是经过人工打磨的一个石刀的一个碎片。

据了解,在水库建成前,其旁边一直有村庄,周边地势平坦广阔,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此次文物的发现也意味着五六千年以来,此处一直有人栖息生活。我市因毗邻赣江流域,人文历史悠久,这也是第二次在我市境内发现新石器时代器物,此次发现对当地开展更早的人文考古研究意义重大。

市文物局 局长 赖洪生:根据我们现场勘探的结果,目前我们在这个地方找到了10来件经过打磨的石器,通过这些器物我们初步断定这是一个新石器晚期的一个文化遗存。这个发现第一个对我们探寻丰城最早的这个县城富城的县治所在地有一定的意义,第二个丰富了我们抚河流域先秦文化的考古资料,第三个就是对我们丰城河东地区秀市、淘沙、桥东、菏湖整个这一片的新石器遗址的考古资料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料。

经现场勘查,所发现的器物不仅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纺轮,宋代时期的琉璃残器,周围还有不少散落破碎的宋代墓志碑残片、明代墓砖和清代完整墓碑等,此地究竟为何能出土多个不同年代器物,还待进一步考证。

市文物局 局长 赖洪生: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平台,因为它的面积不大,大概就是一百五十平米,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平台所出土的一些器物,我们初步判断这应该是这个新石器晚期时期的一个祭祀平台,周边的这么一些台地,有没有人类在这里居住,是人类的一个居住遗址,这可能还要进一步的考古调查。

▍文章来源:中国丰城app

张家川县圪垯川遗址发掘考古再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

张家川县圪垯川遗址发掘考古再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 天水日报 作者:高宏梅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来源:天水日报

□ 高宏梅

5月31日,笔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两个月的圪垯川遗址挖掘考古工作中,再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所在台地南部为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址,面积约16000平方米,台地北部为历史时期居住区和墓葬区,面积约11000平方米。

圪垯川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乡闫家村东北约1.5公里处。为配合S25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庄浪至天水段工程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3月至4月对圪垯川遗址进行了勘探,勘探面积8万平方米,勘探确认各类遗迹共306处,包括墓葬、灰坑、窑址、房址和灶址等。考古勘探结果和地表采集遗物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很长,文化内涵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为全面保护和深度揭示该遗址的价值内涵,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开展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发掘面积为27000平方米。

笔者了解到,2021年3月底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从目前已发现并清理的遗迹单位分布情况判断,遗址所在台地南部为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址,面积约16000平方米,台地北部为历史时期居住区和墓葬区,面积约11000平方米。新石器时代聚落址内发现了仰韶文化至马家窑文化的灰坑、墓葬、房址、灶址和窑址等各类遗迹。历史时期居住区和墓葬区内发现了汉代、宋代和明代墓葬,从发掘确认墓葬的墓道填土及部分其他遗迹出土的灰陶片和陶瓦判断,墓葬所在区域的局部为汉代居住区。

目前,发掘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大量遗迹还在持续清理,遗址内不同时期各类遗存的布局特征、形制特点和文化时代等重要信息还需进一步清理确认。

据悉,该项目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配合省内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最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也是继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之后在陇西黄土高原地区针对仰韶文化聚落址的又一次大规模发掘。该遗址文化年代延续时间长、发掘清理面积大,通过聚落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方法,可以全面揭示该遗址的聚落形态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同时,由于该遗址与大地湾遗址同属清水河流域,两个遗址的相对距离也较近,通过聚落形态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深入揭示陇西黄土高原地区仰韶文化至马家窑文化的聚落发展演变历程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转载自每日甘肃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8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