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迳宫遗址

径镇迳宫遗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上径村委下屯村,座西北向东南,原宫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硬山顶土木结构,因年久废毁,于2004年重建。新建镇迳宫于原址稍前移,面宽24米,进深17.23米,占地面积约414平方米,现存有乾隆二拾六年辛巳岁捐修碑刻二方,其中一方残存上半部。上径镇迳宫遗址为地方神庙,迳宫遗址,迳宫遗址简介,迳宫遗址-汕尾市陆河县迳宫遗址旅游指南

行宫、寝宫、中庙,这些炎帝遗址遗迹你去过吗?

在我市

迳宫遗址

炎帝的遗址遗迹有不少

你知道?

你去过吗?

小编今天就带你去逛一逛~

↓↓↓

炎帝行宫

从庄里村西行,过一条小河,就是炎帝行宫所在地故关村。

炎帝行宫,亦名黄花观,相传是炎帝神农氏“遍陟群山,备尝庶草”时的出行休息之所,平日为三太子长住行宫,是一处重要的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庙宇。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明清时多有修葺。正殿门前竖立着一块明成化十一年的石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磐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

行宫建筑规模不大,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耳殿、舞台、二房、圣贤殿、东大门钟楼等,为清代遗构。院内存青石香台,为清光绪年间所置。大门门首石匾上刻有“炎帝行宫”四字。行宫古朴典雅,正殿“西游记”木雕图案和雕花石础堪称雕刻之精品。

炎帝寝宫

炎帝寝宫位于团西村。该村地势西高东低,炎帝庙建于村西的高地上,从东南方拾阶而上可进入。庙内有戏台、正殿、后殿。正殿是炎帝殿,后殿谓之炎帝寝宫,是上党地区典型的“前堂后寝”式的建筑格局。正殿肇建较早,其柱础、石柱均为金元遗物,台基于明清时进行了维修,整个大殿包含了金至清朝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东西耳殿、东西配殿,分别祀奉玄帝、先蚕、高禖、关帝、马王、牛王等诸神。一庙多祀制,可满足百姓多种祭祀需求,在当地民间庙宇中很多。炎帝寝宫内还存有国内唯一的神农炎帝夫妇的古壁画像。

炎帝中庙

炎帝中庙,亦称古中庙,位于中庙村。高平地区祭祀炎帝的庙宇众多。由官方所建,规模较大的有三所,分别是炎帝上庙、炎帝中庙、炎帝下庙。上庙亦称高庙,建在羊头山顶,现仅存遗址;下庙建在高平市市区,已不存在;唯有中庙保存完整,成为一处重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古迹。

中庙村地处羊头山脚下。传说这里山明水秀,夏季凉爽,是炎帝常年处理公务之所。中庙建立于村西北的高地上,建筑规模宏大,创建时间已不可考,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在其中轴线上分列为山门、太子殿、正殿。下院建有舞台、文昌楼、禅房等,其中太子殿最为古老,是我国目前炎帝庙宇保存最早的古建筑。

古中庙现存碑碣十几块,从碑文中可知,中庙为皇帝敕建之庙,地位要高于一般的庙院,是年代最古老、声名远扬的炎帝文化遗存。

来源:晋城新闻网

责编:姬鹏芳 崔依琪

审核:袁建红

宗圣宫遗址: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在西安周至县的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正门之外有一座免费开放的宗圣宫,原是春秋晚期尹喜观星望气的草楼观,老子在此讲述《道德经》,这里因此得名“楼观台”。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将老子李耳追为远祖,并且在全国推广道教。唐武德三年(620年),高祖李渊亲自来楼观拜谒老子,下诏改称楼观为“宗圣宫”,取“宗述先祖圣哲老子”之意。从此以后,唐高祖、太宗、高宗、玄宗多次驾临宗圣宫,使得这里鼎盛一时。

宋金时期,宗圣宫毁于兵火。元世祖推崇道教,这里又兴盛起来。明清两代,道教衰微,殿宇倾颓,“文革”之中,遭到人为破坏,全部殿宇尽毁,仅存古树残碑。近几年,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在这里修建起“中国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宗圣宫遗址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

2018年3月24日,我和家人经过楼观台的时候,在宗圣宫遗址内转了一大圈。这里根据元代的《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图》碑,在宗圣宫遗址东侧,复建起一条新轴线,各类仿唐建筑拔地而起;在真正的历史遗迹上,却未做任何复原建筑,基本按照原貌展示宗圣宫遗址,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相互交融。

从复原的宗圣宫北门进入,自北向南参观一大圈下来,才发现原本的山门在南端,这里才是宗圣宫曾经的正门。与新建的北门相比,这里显得门可罗雀,山门两侧的明代石狮子,高约1.4米,原本位于黑河龙王殿前,乃国家三级文物。

走进山门,一块写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石碑,如同偌大的屏风一样横卧在眼前,表达了楼观台在中国道教领域的崇高地位。这六个大字是由南宋延陵吴琚正书写,元代的时候镌刻,原碑立于说经台。

绕过此碑,迎面出现一座水池,看似普通的水池中,竟然安放着一件元代的石牛。至元戊寅(1278年)三月,镇守长安的皇子安西王,派遣提举段德玉雕刻此牛,放置于不远处的系牛柏下。牛为卧姿,神态安详,比例匀称,象征老子所骑的大青牛。

穿过一座牌坊,在道路的中间,又出现了一只相似的石牛。它的线条粗犷,表面风化严重,年代更加久远,疑为唐代的文物。石牛被安放在台子上,四周被玻璃保护起来,游客从缝隙之中,不断往里面塞钱,也算比较虔诚吧?

漫步宗圣宫遗址,可以看到宋元以来的大量石碑,从南向北,对称分布。它们或者隐藏于树林之中,或者低于现在的地面,但是大多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今,这些石碑均被玻璃罩保护起来,并且在旁边竖立着说明性文字,真是功德无量呀!

1、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之图碑

元世祖至二年(1265年)十月二日所立,碑正面顶部隶书“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之图”十一字,下半部线刻宗圣宫全图,下端刻有石庭玉的题跋,楷书41行,每行10字。碑阴为元贞元年(1295年)镌刻的《古楼观系牛柏记》。

2、宗圣宫铜章石兽铭碑

明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所立,由张鉖撰文,赵尔守书写,碑首阴刻云纹图案,碑额篆书“宗圣宫铜章石兽铭”,碑文正书。碑阴刻有功德主,以及周至县内外500多名信士的姓名。

3、重建五祖七真殿宇碑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所立,夏言撰文,蔡来聘书,碑额上原本写有“天下第一名山”几个大字,可惜如今碑额已经遗失。碑文正书,碑阴刻有“五祖七真”的姓名,此碑在“文革”中遗失,1987年找回立于原处。

4、大元尹宗师碑

元贞元年(1295年)八月十五日所立,贾戫撰文,书者不详,聂志贞立石。碑座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外观呈赑屃状,工艺较为精湛,乃楼观台石雕的佳作。碑额上隶书“大元尹宗师碑”六个大字,碑文正书,碑阴残损。

曾经的宗圣宫遗址坐北朝南,依次分布着紫云楼、三清殿、文始殿等三座主要的大殿。如今,木质结构的大殿早已不复存在,只能看到先后三座空空荡荡的台基。

1、紫云楼

此为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的草楼观所在地。尹喜在此观望天象,观察到有紫气东来,随后前往函谷关迎接老子至此。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改建,元朝时形成壮丽的建筑群,并将此楼改为“紫云衍庆楼”,简称“紫云楼”。

2、三清殿

这里曾经是供奉道教三清祖师的殿堂,包括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所以每个道观必须供奉。此殿为元代建筑,在“文革”时被毁,遗址上现存许多柱础、一对石狮和数块石碑。

在殿前西侧的古柏之下,竖立着一块《义祀感格记碑》。明隆庆六年(1952年)三月初二所立,在“文革”中被砸为数块,内容记载了当年一次大型祭祀活动的缘由和始末。

大殿前方的西侧,东西并立着《奉圣旨给济公据碑》和《同尘红妙真人李尊师道行碑》。前者竖立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初三,记述了朝廷颁布圣旨,要求太平上清宫,归还楼观祖业地事;后者竖立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七月十五日,记述红妙真人李志柔倡导复修楼观台宗圣宫之事。

大殿前方的东侧,东西并立着《重修三清殿碑记》和《大元重修古楼观宗圣宫记碑》。前者竖立于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张几撰文,王三聘篆额,焦零书丹;后者竖立于元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十二日,李鼎撰文,朱象先书,刘道常刊。它是道教全真派主持楼观之后,现存最早且最为详实的文献资料。

在三清殿的后方,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相传它是老子亲手种植,上面系满了各种祈福的彩带。在银杏树后方,一颗枯树之下,竖立着《楼观先师传碑》,它雕刻于元至正三十年(1293年)八月,记述了尹喜等三十五位高道的修行事迹和学术活动。

3、文始殿

在中轴线北侧的尽头,乃供奉尹喜的文始殿遗址。作为老子道德五千言的第一传人,他被道教尊称为“九天仙伯文始先生无上真人”,他著述九篇,号《关尹子》。

殿前东侧的树林之中,竖立着一块《大元重修文始殿碑记》,雕刻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九月十五日,杜道坚撰文并书,孙德彧篆写碑额,碑额的底部浮雕着尹喜的坐像,颇有几分太上老君的神情。

相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子入秦,传道授法,并在楼观著两篇《道德经》;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建陵庙于尹喜结楼之地,西汉以后楼观逐渐形成规模,所以称这里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

西安这处古代遗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遗址上的发现为项羽平反

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水平极高,它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了中华帝国的强大,而跨过千年历史长河之后,它成为先人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见证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帝国的发展,诉说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如今,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它成为人类宫殿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和世界最珍贵的财富之一。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北京故宫并非是最为宏伟与壮观的宫殿,比如著名的阿房宫,北京故宫根本无法与它相比。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用一篇《阿房宫赋》,形象而传神的向世人诉说着阿房宫当年的宏伟与庞大,它就像秦朝一样,辉煌而伟大,宏伟而壮丽,同时又富有争议,以及命运多舛。

公元前356年,是秦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这一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启变法,搅动了春秋战国的风云,同时使得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在秦国国力富强之后,栎阳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秦国王朝中枢的要求,因此秦国国都从栎阳迁到古都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咸阳成为帝国的中心,为了促进咸阳的发展,秦始皇将天下富豪迁到咸阳,并在此地修建帝都,此后不断扩建,而阿房宫,就是帝都中的明珠。

在秦始皇的计划当中,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丈”,(《汉书贾山传》)可以容纳数万人,如此庞大的宫殿,难怪杜牧用“隔离天日”来形容。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秦始皇下令征夫七十余万,从四川等地开采木材和石料,运到周朝故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建造新朝宫,而它就是阿房宫。不过此“阿房”只是这座宫殿的前殿的名字,而由于宫殿一直没有完工,因此暂时取名“阿房宫”。然而仅是阿房宫的前殿,其宏伟壮观的程度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至南山……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足以可见阿房宫前殿的壮丽。

除此以外,阿房宫中的珍宝堆积如山,天下美女尽收宫中,各殿的气候甚至都有所不同,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

不过,就像是秦始皇以及他的秦朝一样,阿房宫的一生也是壮丽而凄凉的。秦始皇一生都在修建阿房宫,但直到他死时,阿房宫仍旧没有建好,甚至有人传说,阿房宫最终毁于项羽手中,是他在攻破咸阳后屠城放火,将阿房宫付之一炬。历史上真正的项羽行事确实霸道残酷,他在攻破咸阳城后,“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杜牧也在他的《阿房宫赋》中不无遗憾的感慨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如此看来,项羽火烧阿房宫似乎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情,不过随着西安阿房宫遗址的出土,专家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据《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中描述,在如今的西安市西郊阿房村里的阿房宫遗址上,考古学家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在遗址上进行勘探,却没有发现阿房宫被火焚烧的痕迹。要知道,即使过去千年,那把大火也一定会留下痕迹,然而在遗址上专家没有发现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证据。不仅如此,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探寻,考古队发现阿房宫遗址仅仅是阿房宫的前殿,阿房宫并没有建成。这一点在史书上也有印证,比如《史记》中记载:“四月,秦二世还至咸阳……’复作阿房宫。”而同年七月陈涉、吴广起义,阿房宫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同样是《史记》中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没有对项羽火烧阿房宫有任何记录,因此项羽可能确实放火焚烧了咸阳宫殿,但他火烧阿房宫却是子虚乌有,毕竟此时阿房宫在渭水以南,距离项羽甚远,且只有前殿,项羽没有焚烧它的必要。而且遗址上并没有任何火烧的痕迹,所以项羽可能是被冤枉了上千年。

不过不管如何,那座“隔离天日”的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宏伟的阿房宫前殿在历史中化作尘埃,这对当时的民众是一件幸事,但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件巨大的损失。阿房宫与秦朝一起,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不过阿房宫遗址的出现,弥补了许多遗憾。在阿房宫遗址上,发现大量古代建筑群,仅仅是前殿,就已经震惊世界,被誉为“天下第一宫”。1961年,阿房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名单当中,且位列世界古建筑第一。

如今,在阿房宫遗址上的考古工作还在继续,相信在西安这座古城当中,这处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宏伟宫殿遗址,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资料:

《阿房宫赋》 杜牧

《汉书贾山传》

《史记》

《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李毓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40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