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红二师纪念亭

红二师纪念亭位于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村三江口自然村,座西北向东南,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12月。纪念亭是六角柱亭结构,尖钻顶,亭顶饰盖黄色琉璃瓦,地面铺设花岗岩板材,整体平面呈一锁匙状,意为“红二师”开创了激石溪红色革命根据地;亭座至虹梁底高为1.9米,柱高为2.7米,五星徽杆为1.07米,意为“红二师”到达激石溪的时间是1997年10月;亭座配以七级台阶,每级高10厘米,共高70厘米,意为“红二师”创建激石溪革命根据地70周年(1927年—1997年);五星标志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军徽;亭底座为不等角六边形,对角面向南北,意为“红二师”为革命南征北战。

红二师纪念亭

1997年10月7日,南昌起义军1300多人进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激石溪,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该部队在师长董朗的带领下,与当地人民生死与共,坚持武装斗争,为捍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与发动东江暴-动-,作出了卓越贡献。“红二师”纪念亭亭匾、碑文是由时任中共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同志题写。红二师纪念亭建成后,成为我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

红色故事 |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刘伯承曾坐在这把椅子上研究出平汉战役作战计划。记者孙学工 摄

栲栳圈椅

轻轻推门进入位于司令部旧址的“刘伯承办公室”,不大的屋子里,陈列的物品非常简朴:古旧的一桌一椅、煤油灯、摇把电话……

“这是人民缅怀刘帅功绩、了解平汉战役史实的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指着那把看似平常的老式座椅,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文研室副主任李美菊向记者介绍,当地人称它为“栲栳圈椅”。深思熟虑、废寝忘食——1945年10月,刘伯承司令员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研究出平汉战役的作战计划。

1945年10月,刚从上党前线回到司令部驻地河北邯郸涉县赤岸村的刘伯承接到组织平汉战役的命令后,便开始了紧张工作。

大战前夕,刘伯承喜欢安静、独立思考,便迁出司令部大院,单独住在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的家里。为了首长工作方便,张义库便把家中仅有的这把栲栳圈椅搬到刘伯承屋里。这种椅子不仅有倾斜的靠背,而且还有半椭圆形的扶手,坐上去既方便又舒适。刘伯承除了早饭后披上大衣到屋子外边走走外,其他时间则全待在屋里,饭菜也是由警卫员送来。困了,就把双臂放在椅子扶手上,身子向后靠一会儿稍加休息,然后又继续工作。

这段时间他从不接见外人,只有政委邓小平每天前来和他共商军机大事,共同签发有关命令指示。刘伯承坐在这把椅子上,几乎每天都通宵达旦地伏案工作,一连几天都是和衣就寝。就这样足不出屋,一住就是9天,直到完成作战计划才搬回司令部。

邓小平在河北涉县生活、工作时用过的八仙桌。记者武萌 摄

八仙桌

“这张八仙桌为二级文物,是邓小平同志1940年冬到1945年在赤岸村居住时办公所用。”走进“邓小平宿办室”,讲解员樊亚娇“隆重地”向我们介绍那张看似很不起眼、甚至有些地方已经破旧斑驳的八仙桌。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邓小平同志长期在河北涉县战斗、工作、生活。其间,他先后任一二九师政委、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边区经济建设发展,巩固了根据地,比如对敌占区实行贸易开放;从美国引种金皇后玉米和西红柿……

“按劳分配制度也是在太行山上实践过的成功经验,可以说涉县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萌芽地和经济建设的试验地。这张八仙桌见证了邓小平在抗战期间埋头伏案,勤思冥想、运筹帷幄、起草文件、总结交流等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樊亚娇说。

李才清当年营救八路军伤员时用过的碗、勺子、小簸箩。记者韩晓寒 摄

碗、勺子、小簸箩

“一二九师陈列馆,记录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机关转战太行,抗击日寇,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程。这里汇集了数不清的红色文物和红色往事,目所触及、伸手可摸,桩桩件件皆留有刘邓等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跟随杨少琨的脚步,记者来到距司令部旧址不远处的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

“这是李才清当年营救八路军伤员时用过的碗、勺子、小簸箩。”提起这位老人,杨少琨这位“95后”讲解员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李才清是涉县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抗战期间,她帮助八路军掩藏了大批重要物资、救助了50多名伤病员,她的事迹被广为流传。”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转移前,八路军后勤部派人将32驮冀南银行钞票、8箱银器、几驮军用服装和许多药品送到庄子岭。李才清帮着八路军,连夜找地方隐藏:32驮钞票分别藏在山上32个地方,8大箱银器埋在自家驴圈里,军用被服、药品藏在村后的山洞里。

保管物资期间,八路军一些伤病员和行动不便的女同志也陆续来到庄子岭。李才清带着家人,将他们分散隐藏在庄子岭半山腰的山洞中。白天敌人搜山,他们一家人就躲起来。到了晚上,一家人用棉被堵上门窗,烧火做饭。用大锅熬米粥,盛在盆罐里,再趁着夜色,送进各个山洞里。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反扫荡结束,伤病员们离开李才清家时,都是难舍难分,不少人眼含泪水,低声抽泣。女战士董玉磬还扑到李才清怀里,哭成了泪人,说:“您就是我的亲母亲,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抗战胜利后,李才清从没有主动说出她做的这些事。直到抗战胜利40周年,人民日报记者前来采访,她的英雄事迹才广为人知。她也被地方党委和政府授予了“八路军母亲”的光荣称号。

一二九师印刷厂用过的印刷机

印刷机

一个锈迹斑斑、非常简陋的机器引起记者注意。杨少琨介绍:“这可是一级文物。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二九师印刷厂用过的印刷机。”

1942年10月,一二九师印刷厂进驻黄岩村。为完成印刷任务,全厂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使生产逐步走上正轨。当时这里印制了大量印刷品: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科制图股绘制的各种军用作战地图;刘伯承师长翻译的苏军《步兵合同战术》和他的亲笔题字;师政治部编辑的《战场报》及战士文化读本;师政治部“日军反战同盟”编辑的用于对日宣传的《赤旗报》;师政治部美术组创办编辑的《战场画报》;翻印的《论新阶段》《论持久战》等毛泽东著作和整风文件,以及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内部的有关文件……为服务作战、开展工作、组织学习等,这台印刷机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发给姚相的立功奖状。记者韩晓寒 摄

立功奖状

“这张奖状,是1942年姚相侦察敌情受伤被俘后,机警逃离虎口,报警救众立功,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发给他的立功奖状。这也是珍贵的一级文物。”纪念馆工作人员王鑫继续带着记者在馆内“寻宝”。

王鑫介绍了这件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1942年,侵华日军对涉县进行疯狂大“扫荡”。2月3日,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浦化人派涉县原曲村村民姚相到峪里村侦察敌情,姚相不幸被俘,日寇对其严刑拷打、逼供无果后,遂用数十杆刺刀逼其夜间带路偷袭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机关,途中姚相机智跳崖,逃离虎口,并火速潜回高等法院驻地,浦院长听取姚相报告后,连忙电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得到消息后,边区政府领导紧急组织转移,使边区最高行政机关得以安全。

“此奖状表彰了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人民英勇无畏、机智果敢的民族精神。表彰的不只是姚相一人,而是像姚相这样的千千万万个根据地军民,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无私无畏地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也正是有像姚相这样的千千万万个英雄们,根据地才得以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茁壮成长,为抗日的胜利、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鑫感慨地对记者说。

赤岸村村民委员会。记者武萌 摄

今日赤岸村

赤岸,因村西有一道红土岭得名。不过,让赤岸“红”起来的,是与八路军一二九师相关的红色历史。

赤岸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说:“一二九师抗击日寇、服务人民,留下了军民团结奋斗、鱼水情深的红色印记。如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精神已深深烙在我们赤岸人心中,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赤岸人,成为我们实现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的赤岸,红色的文化、红火的旅游相互交织,托起村民幸福的梦想。”

2015年时,赤岸村还有贫困户42户88人,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这些年来,赤岸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特色,将原中心街巷周围30余座旧民居统一收回集体管理,按原貌复原了首长驻地、后勤部等多处革命旧址,并将当年一二九师后勤部供应军需民用的布坊、磨坊、豆腐坊、醋坊等进行复原,对外开放经营,再现一二九师将士与赤岸人民生产和生活场景的同时,村民在日常经营中增加了收入。同时,在各级的帮助支持下,通过产业扶贫(发展红薯、中药材种植),安排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保洁员),利用山场发展特色种植(核桃、花椒、柿子)特色大棚采摘等,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余元,已全部脱贫。

“近期我村为配合太行红河谷建设,一二九师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整体提升,对村上116户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正确指导下,镇村两级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在66个小时内高标准、零问题完成了任务,创造拆迁史上的奇迹。这是一二九师精神在今天最好体现。”张永刚感叹道。

张永刚表示,这次拆迁既是为涉县打造太行红河谷建设服务,也是赤岸村发展的一次有利契机。我们将建设高标准、宜商宜游的商业步行街,在村下建设新民居、小学,还要更换饮水管网、污水管网,重新硬化年久失修的道路,并实现村内道路亮化全覆盖,让赤岸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扎实的基础。

将军岭下战曾酣,赤水湾畔谋新篇。“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一二九师精神,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赤岸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张永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北京红色旅游100问:“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是为了纪念哪一年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而建?

北京红色旅游100问:“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是为了纪念哪一年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而建?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是为了纪念哪一年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而建?

答: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是为了纪念1935年12月9日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而建,位于北京植物园的樱桃沟。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是首都青年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场所。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二青盛会

青春的约会,拼搏的舞台!6月14日下午,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我馆承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二青盛会”主题活动在我馆召开,太原市杏花中学100名师生和杏花岭区社区教育学院学员参加了活动,迎接2019年8月即将在龙城太原拉开帷幕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我馆副馆长杨芸同志和讲解员杨卓莉分别深情讲述红色故事《元帅故乡行》、《绝不用原则换取自由的吕调元》,并观看短片《国家相册——血染的黎明》。“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通过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初心,折射出我们党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培育和践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凝聚青年力量,放飞青春梦想!

看今朝时代新人迎二青

互动环节:讲解员石玉带领同学们熟悉二青会会徽、吉祥物、口号等。

“国有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有礼则心泰。”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礼仪素质,讲解员针对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着装礼仪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并表示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以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有素质的中学生。

此次活动将红色基因贯穿于迎接二青盛会中,在体现体育精神的同时,告诫我们不能忘记“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先人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的真谛。

(图文来源:山西国民师范旧址纪念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40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