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年楚河

年楚河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境内。发源于西藏中南部的宁金抗沙冰川,河流全长217公里,流域面积为11130平方公里。年楚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是日喀则市,其上中游还有著名的江孜城。该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美,自古便是西藏发达的农业区,有“西藏的粮仓”之称,为西藏大农业开发中“一江两河”工程的重点开发区域。

门票

免费

年楚河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

武汉受欢迎的楚河汉街,年轻游客较多,本地中老年人不太爱去

步行街是很多旅游城市的商业门面,大多数游客到这座城市旅游都会前去走走,感受当地的商业氛围。

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知名的商业步行街有好几条,位于楚河旁边的楚河汉街被称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这里遍布民国风情建筑,全长1.5公里的街道文艺调性十足,很早以前就成为网红景点,每天都有很多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一部分,这里毗邻地铁口,交通方便,人气不输江汉路和户部巷,晚上比白天更加热闹。

楚河汉街周围的建筑都是现代化的摩天高楼,将长1.5公里的民国建筑群衬托得尤其特别。

据说上了年纪的本地人不太在这里消费,因为这里的东西不便宜,优点是汇集了各种特色门店,包括杜莎夫人蜡像馆、迪士尼旗舰店和湖北省最大的书城—文华书城等。

娱乐、文艺和美食是楚河汉街的商业主题,各类美食小摊档、餐厅看起来人气都很旺,一路上的小景成为很多游客钟爱的拍照背景板。

为什么商业街东西不便宜,游客却很多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到这种地方游玩,消费都是附带的,最主要的是感受一下热闹的氛围,尤其是夜幕降临之后,璀璨的夜色有一种瑰丽的美感,视觉冲击力很大。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每个年代都在武汉留下印记,楚河汉街演绎的是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美感。

在楚河汉街,不时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民谣,位于其中一个入口处的小广场上经常有民间歌手在这里弹唱。

这里是年轻人钟爱的购物天堂,也是武汉较成熟的时尚天地之一,街道两旁遍布各类快时尚品牌和全球知名的服装品牌的专卖店和旗舰店。

走进楚河汉街,让人有穿越感的民国建筑群和楚河景观带及四座跨河大桥交相辉映。或许这里卖的东西和其他城市的商业街差不多,但风景却是不可复制的。

楚河汉街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中国同一品牌的第二家,步行街内的汉街大戏台则采用仿古木构建筑风格,每逢节假日就会上演传统戏曲节目。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太极广场”,让这人想起太极宗师张三丰。

交通攻略:地铁楚河汉街站。

开厦门女子教育先河的百年建筑,曾走出林巧稚、周淑安等行业翘楚

1

红砖尖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在鼓浪屿田尾路14号,伫立着一座修建于19世纪末的“一”字型红砖尖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这便是开厦门女子教育之先河,让更多女子得以接受教育、认识世界的毓德女学校旧址所在。

毓德女学校

毓德女学校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毓德女学校建筑主体的正立面横向划分为三段,中间入口部分顶部设三角形山墙,三种不同宽度的外廊开洞相同,极具节奏感;两侧部分则为文艺复兴风格的连续圆拱外廊。楼体选用清水红砖砌成,在外廊券洞下用镂空砌法砌成美观的围栏,上面以石条封顶,正立面转角处采用分层凹凸相间的砖砌法。

整座建筑在整体上呈现出端庄明艳的独特气质,兼具色彩美与形态美,作为鼓浪屿现存的早期较大型公共建筑之一,展示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百年建筑的魅力。

2

“毓德女学校”

19世纪80年代,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开设的女学堂迁到了鼓浪屿田尾路,定名为“田尾女学堂”,也称“花旗女学”,现田尾路14号的毓德女学校旧址便是其昔日校舍。学堂采用主理制,首任主理是美国传教士约翰•打马字(Rev. John Van Nest Talmage)的二女儿马利亚•打马字(Miss Mary Elizabeth Talmage)。

毓德女学校

毓德女学校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1889年,田尾女学堂更名为“毓德女子小学”。在此之后,学校增设了两个附属师范班,具备了中等学校雏形,向兼办普通中学过渡。1910年,学堂正式更名为“毓德女学校”。

1921年,学校继续扩建,并在两个师范班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四年制中学,更名为“毓德女中”。1925年,毓德女中迁至东山仔顶的寻源中学校舍。

毓德女学校

毓德女学校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1945年,毓德女小复办,又在毓德女学校旧址西侧(即今田尾路28号)新建了一座“凹”字形平面校舍。学校西侧山坡上那座结合了西式外廊和闽南传统屋顶的建筑,则是打马字夫妇及其女儿们的住宅,俗称三落住宅。

3

开厦门女子教育之先河

作为女子学校,毓德女学校教育女学生们读书认字,教授地理、算术、手工等常识课,在近代女子教育中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在男尊女卑封建礼教依然根深蒂固的时代背景下,它让更多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得以在此接受教育、认识世界,拉开了厦门女学发展的序幕。在这里,曾走出中国首位女性牧师何恩及、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以及中国现代第一位女声乐教育家周淑安等诸多后来成为各个行业翘楚的知名校友,向世界展示了鼓浪屿女性的卓越风采。

现如今,经过一百四十余载岁月洗礼的毓德女学校旧址原貌仍保存完好,随着时光的积淀更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鼓浪屿

厦门市文旅局微信矩阵

| 分享 海上花园 诗意厦门精彩每一刻 |

诗和远方 | 美丽故事 | @厦门市文旅局

点点分享

点点赞

点点在看

河南这所小学 藏中国唯一楚王行宫遗址 千年古柏屡冒青烟实属罕见

河南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作为河南著名的历史古镇、人口大镇、交通要镇和经济重镇,云阳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著名的宛北名镇和中州重镇。来到云阳,最值得一看的古迹,是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楚王行宫遗址。

春秋时期,云阳是豫西沟通南北的唯一关隘,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春秋左传》记载,公元前688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攻占申国后,楚文王在武城(今云阳)修建楚王行宫以便视察边防和督修长城,同时在四周设关庄寨、太子山寨、九里山寨、罗圈寨等关城,与周边各国开展一系列的“武城会盟”活动。

云阳楚王行宫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楚王行宫遗址。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知县张珙将其改建成“南召文庙”,此后的几百年间,文庙历经多次重修,规模日益扩大。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文庙内成立了南召县的第一所新式学校——“官立两等(初等、高等)模范小学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的校名被变更为“南召县云阳镇第一中心小学”,简称“云阳一小”,而楚王行宫遗址和文庙古建筑都保存于校园内。在校园操场上的两棵参天古树旁,有一块明朝时期所立的“南召县庙学记”碑,上面隐约刻有“楚襄王行宫”字样,它也印证了楚王行宫的存在。

旧时的文庙,用横向的墙垣,把庙宇分成四进院落,大门至棂星门为第一进,棂星门至戟门为二进,戟门到大成殿为三进,大成殿到明伦堂为四进,各院内建筑群高低错落、古柏苍翠、风景宜人,其中位于学校最里边的明伦堂,系明朝成化年间的南召县知县张珙创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从二道拱门进去,充满历史文化的庭院内掩藏着泮池、大成殿,明伦堂等几处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让人产生一种进入古庙之感。特别是守卫在棂星门两侧的一对明代石狮,以及“南召庙学碑”和“文武官员军民至此下马下轿碑”等六通明代石碑,堪称文庙历史的见证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内的这两棵柏树相传是楚文王与他的爱妃亲手种植,至今已有2711年的树龄。这两棵古柏相距不远,相对而立,仿佛相依相伴的夫妻,因此民间又称它们为“夫妻树”、“爱情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棵千年古柏的树梢经常会出现一缕青烟袅袅而上的奇景,为古庙增添了神秘的气氛。

有专家分析古树之所以会冒烟,是茎枝末端的小孢子叶球成熟后散发出的花粉所致,也有专家分析可能是光合作用,但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千百年来,古镇周围的许多树木被当地居民砍伐盖房,而这两棵千年古柏正因为云阳文庙才得以完好保护下来,堪称“深山藏古寺,古庙存古树”。

如今,“云阳一小”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景点,校园面积达到3447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学校的各种功能教室和教学设施十分齐全,图书、仪器、电教、体、音、美等各种器材配备均达省定二类标准以上,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效益明显,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1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