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音长汗遗址

时代:新石器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公里、西拉木伦河北岸东山坡上.1986年修建平双(河北省平泉县--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公路时发现,经1988年、1989年、1991年三次发掘,揭露总面积7257平方米,文化内涵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南台子类型、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类型、赵宝沟文化、西荒山类型、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遗存遍布整个遗址,有房址17座、灰坑33个、墓葬6座.遗物丰富多彩,种类多,富于变化。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音长汗遗址

容斋茶话 神秘的长白山神庙遗址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中,长白山神庙遗址赫然在列。

容斋 发现美好 收藏精彩

宝马城:因“宝马”而得名

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镇西北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与长白山主峰相距约50公里。

相传,唐代名将刘仁轨在此地得一宝马,故此,后人称之为宝马城。

流经这里的河,被称为宝马河,就在城南,由西向东流入二道白河;附近的村子,也叫宝马村。

有关它的一切想象,仅限于这个传说。

宝马城遗址

自1978年在该地发现指压纹瓦片以来,以往学术界一直认为该城始建于渤海,辽金沿用。

为判明宝马城的年代与性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从2014年开始,对该城进行了连续4个年度的勘探与发掘,累计发掘面积3498平方米,勘探18.8万平方米。基本掌握了宝马城建筑组群的布局、主要单体建筑的形制与功能,对城内外排水系统的走向也有了初步了解。

共出土各类遗物逾五千件。包括瓦当、滴水、鸱吻、兽头等在内的陶制建筑构件上百件,各式铁钉数百枚,以及少量陶器、瓷器、铁器与铜器。

宝马城遗址建筑西北角础石,直径近一米

据宝马城考古队执行领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赵俊杰博士介绍,通过考古发掘判定,古城内台基上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面阔、进深各三间,内部大开间减柱造,外墙涂朱,梁枋施青色彩画的厅堂式砖墙木构建筑,其外环绕勾栏。整体特征与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宋金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金上京刘秀屯大型建筑基址相似,且出土建筑构件纹样精美,工艺精湛,瓦当均为兽面,足以表明其等级与性质非同寻常。

2017年度发掘结束后,除水井与城外窑址外,遗址的主要建筑要素已得到全部或部分揭露,考古队已经掌握了该神庙建筑组群的布局、主要单体建筑的形制与功能,对城内外排水系统的走向也有了初步了解。

长白山神庙

汉白玉“癸丑”(1193)纪年玉册

2016年,考古发掘中在门殿室内铺地砖上出土汉白玉材质的玉册残块若干。玉册在历史上多用于皇帝册封太子、嫔妃等身边人,后来也被用来册封名山大川等。出土的玉册上面刻有汉字,分别为“金”“癸丑”(公元1193年为干支纪年的癸丑年)等。结合遗迹、遗物与文献记载,可以确认该遗址即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

这是中国发现迄今最早的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遗址,是目前长白山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好、等级最高的文化遗存,它的发掘,是我国边疆考古的重大突破,对于充实长白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探索中华文化多样性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封禅祭山是中国历代皇帝祈求国泰民安而举行的一项传统仪式。长白山作为女真的兴盛之地,得到金朝敕封。

据《金史》记载,金世宗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效仿中原皇帝封禅泰山之举,始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将其视为庇佑女真政权的圣山,并在长白山北侧建庙奉安,春秋之际遣派官员前往祭祀。

金明昌四年(1193年,癸丑),金章宗为了表达对长白山的崇敬之情,更进一步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长白山的地位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遗址大约占地1.4万平方米,最核心的建筑为一个“工”字殿,即前殿、后殿中间由一个连廊连接在一起。“工”字殿外面围有一圈围墙,围墙前面设有一道山门即门殿。在门殿与“工”字殿之间的轴线两侧各有一亭。长白山神庙遗址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神庙的整体布局与以中岳庙(嵩山)、西岳庙(华山)等为代表的宋金时期皇家山岳祠庙非常相似,凸显了高规格。

关于长白山神庙建筑的布局,《大金集礼》有如下记述:“(大定)十四年六月,建毕正殿三间、正门三门,两挟廊各两间,北廊准上惟不设门。东西两廊各七间,东廊当中三间就作斋厅,神厨三间,并添寝殿三间,贮廊三间。”目前发掘的遗址建筑布局及规制与文献记述基本相合。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北宋时期宫观规制云:“凡宫观之制,皆南开三门,二重,东西两廊,中建正殿,连接拥殿。又置道院、斋坊,其宫宇之数,差减于宫”。长白山神庙遗址建筑的布局正可与之对应,为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宋金时期祠庙建筑的布局与规制和宋金时期礼制建筑的传承关系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该祠庙选址经过精心考量,占有区域内最为高敞的地利,城内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天气晴好时,从宝马城南眺,长白山主峰尽入眼底,优越的视廊无与伦比,体现了其超然的地位。该城地望符合《大金集礼》中“山北地一段,各面七十步,可以兴建庙宇”的记载。

宝马城遗址内的三座建筑排列严整有序,具有明显的金代高等级建筑特征,且出土建筑构件纹样精美,工艺精湛,瓦当均为兽面,庭院以大块河卵石墁铺的做法极为壮观,表明其等级与性质非同寻常。

考古专家认为,这一成果为研究宋金时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金代官式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以及古代北方山祭与中原皇家山祭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浮雕兽面瓦当

龙纹鸱吻

一些兽面瓦当和鸱吻等图案非常清晰完整,龙、凤的图案雕刻工艺非常精湛,龙的眼珠和鳞片栩栩如生,而且神态、气韵也生动传神,显示出该建筑的皇家等级。其中最为难得的是

台基北侧边缘用于安置栏杆的“凹”形石材

作为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也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长白山神庙的发掘填补了宋金时期广义城市考古的学术空白。其建筑布局流行于宋金时期高等级建筑组群中,将为研究宋金时期官式建筑的尺度和模数,岳镇海渎祠庙的规模与布局,宫观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提供重要材料。同时,也反映了金王朝对汉文化的认同和吸收、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对研究金王朝的东北边疆经略具有重要意义。

复建古城

据介绍,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只是完成阶段性工作,还将对古城布局及遗迹细节进行进一步发掘研究,预计将延续2至3年,希望能获得进一步的发掘内容和研究成果,完善这一遗址的考古价值。也为了将来复建古城做准备。古城复建选址在遗址附近区域。

---<End>---

本文图片收集自网络, 仅作传统文化分享,感谢原创!

如有侵权请提示,将及时删除,谢谢!

容斋 中国风 健康 生活

微博 @容斋茶话

吉林长白山区新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址

据报道,近日,吉林省文史馆馆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等人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现场采集到一个大石镐以及石镞、石片各一件。这一遗址位于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凤凰店村西北约800米、当石河北岸约400米的小山包上。

张福有在发现大石镐现场

吉林大学专家陈全家等人对此遗址发现石器的鉴定意见

据张福有介绍,山包上依次排列4个半壁石洞,其中东侧的最大石壁呈露天石洞状,张福有在洞中距第五级石阶约1米处,发现了一个大石镐。在出口墙外约20米处地表,他们采集到1件石镞(未加工完的半成品)、1件石片。

张福有说,这个大石镐长43厘米、重5.3公斤,堪称我国迄今发现的同类石镐中的 “巨无霸”。它利用天然的长条形砾石,一端加工成刃。

上述数据,均于2018年11月6日上午,由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石器实验室陈全家教授以及李万博、魏天旭测得并摄影、绘图,写出鉴定意见。

据专家介绍,这一遗址过去未见于当地的《敦化市文物志》,属新发现。与近几年发现的敦化市官地镇岗子遗址的冰洞颇为相似。岗子遗址发现大量青铜时代的石斧、石锄、夹砂陶片等。经与吉林大学陈全家教授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廷探讨,这个遗址的年代可能与周边及岗子遗址相仿,属青铜时代。

作为文史专家,张福有依据这个遗址的石阶梯推测,此类遗迹或与史书《后汉书》《北史》《隋书》《文献通考》等记载的东北古代少数民族“挹娄”(满族的先祖)在“不咸山北”“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入”有关,有深入调查研究价值。

来源:新华网

甘肃古遗址丨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为古代凉州藏传佛教四大寺(白塔寺、海藏寺、金塔寺、善应寺)之一。乾隆《武威县志•建置》记载:“寺名百塔寺,内有大塔,四环小塔九十九,因得名。”现存明宣德五年(1430 年)《重修凉州百塔寺记》碑记载,该寺为元太宗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专门为西藏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萨班)修建。萨班于 1244 ~ 1246 年来凉州会谈,发表了《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致番人书》,实现了祖国统一。1251 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阔端为他修建白塔,将舍利供奉于塔内,又建小塔 50 余座,均藏舍利。元末,寺院及佛塔毁于兵燹,仅存瓦砾。明宣德四至五年(1429 ~ 1430 年),西藏僧妙善通慧、凉州广善寺高僧琐南坚赞募捐重修寺塔,明政府赐名为“庄严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靖逆将军颜翼超主持维修,竣工后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立《重修白塔寺碑记》。1927 年,凉州发生大地震,塔倒寺毁,仅存塔基和清代石碑。20 世纪 70 年代~ 90 年代,由寺院管护者刘氏家族后裔刘吉泰(藏名“慈成嘉措”)看护遗址,遗址地表四处散布砖瓦等残件。

1998 年~ 200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白塔寺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白塔位于寺院内南部,覆钵式喇嘛塔,底部基座平面正方形,元代始建,边长 24.75 米,明代重修后外表包青砖,高 0.3 米。底座上为塔座,平面呈十字折角型,南北长 17.5 米,东西宽 14.75 米,残高 5.25 ~ 5.7 米,塔身夯土板筑,覆钵以上均毁。出土文物有陶瓷器、钱币、藏汉文写经,以及明代《重修凉州白塔碑》、《建塔记碑》及小泥塔婆等。原寺内存萨班铜像,后移存于武威市大云寺火神庙大殿内,像高 1.2 米,铜头铁身,着袒右袈裟,结跏趺坐,禅定印。

(甘肃省文物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90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