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幸福广场

唐山市古冶区幸福广场占地69亩,水景面积1.09万平方米。广场以水为主体,体现人景互动。大型无边际水池与叠瀑,寓意幸福无边;恢宏的长方形喷泉观演水面,尽情舒展水的多彩魅力,以及大型浮雕墙和高大的景观浮雕柱••••••是供人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

引领潮流 经营幸福——澳德乐时代广场成立12周年纪实

幸福广场

引领潮流 经营幸福

——澳德乐时代广场成立 12周年纪实

12年前,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艘 23.8万平方米的商业巨轮正在启航,它乘载着德百集团的发展和使命,乘载着消费者的欢声笑语,乘载着光荣与梦想,它就是澳德乐时代广场。

12年的砥砺前行, 12年的精彩绽放,演绎着澳德乐人拼搏奋斗的足迹,谱写着激越辉煌的乐章。 12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德百集团带领下,澳德乐跨越发展,成长为鲁西北现代零售业新高地。

12年蝶变 记录发展与崛起

回首过往,澳德乐人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用拼搏奋斗换来斐然的成绩。

时光不负追梦人, 12年来,澳德乐紧跟德百集团步伐,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做出提升“商品档次和会员服务”两大能力、推动“业态丰富和功能拓展”两大转型、落实“升级品牌结构、注重文化艺术、提升顾客关怀、增加创新元素”四个做法的决策,全体员工聚精会神求发展,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我在德州学院读书的时候,周末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澳德乐,那时候手头不宽裕,即便不购物,也要感受一下那里的温馨环境。毕业后,我留在德州工作,工作之余,我还是会去澳德乐逛逛。小到日用品,大到手机、家电,我都喜欢到澳德乐采购, 12年来我见证了澳德乐的成长变化,每次去都带给我新鲜感,它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段时间不见就甚是想念。” 12月 3日,正在澳德乐时代广场采购商品的市民展立伟如是说。

2019年,澳德乐东扩建成 B座时尚广场,总营业面积 3万平方米, 120多家品牌折扣店、 10余家少儿才艺机构以及富士烤肉、俊辰羔羊、乐堡士、玛黎娜牛排等多家餐饮入驻,开启了澳德乐特色聚集区的新运营。

锐意进取积极拥抱变化

澳德乐不断完善市场定位,贴近时代、引领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变化,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方有今日盛景。

优质的商品是基础配置,优质的环境和服务是澳德乐近年来一直在做精做好的地方。澳德乐在保证商品质量,注重品牌结构调整的同时,把优质服务向纵深发展,真正实现了消费者购物零风险。

共享婴儿车、温馨的母婴室、残障设备……澳德乐从细微着手,把顾客当上帝,诚信、礼仪、友善等优质服务内涵在各个环节蔓延: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的“三声”服务和不厌其烦的热情服务,让顾客流连忘返;退换货机制、在线反馈机制,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详尽完善,解除了顾客后顾之忧。

近年来,澳德乐不断升级品牌结构,对重点商场进行全新升级,陆续引进了迪奥、兰蔻、悦诗风吟、完美日记、华伦天奴、比音勒芬、乐高、酷乐潮玩、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大众 ID汽车等国内外一线品牌,强化了高端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澳德乐积极拥抱变化,在不断深度挖掘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持续进行商品配置、空间布局及陈列、个性化服务创新的跟进调整。从一站式消费体验升级为高度多元、包容的“无界”消费体验,澳德乐成为消费者除了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目前澳德乐业态也跨及百货、家电、餐饮、娱乐、教育、汽车、影院、健身、家居、烘焙等 36大行业。

勇立潮头拼搏载誉前行

12年来,澳德乐有许多“德州首家”入驻,德州首家海底捞、蔚来、小鹏、酷乐潮玩、泡泡玛特、屈臣氏 colorlab、威可多、歌莉娅、麦檬、芭蒂娜、马克华菲、匹克太极店等 40余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均是德州首店。市场化运营,商场化管理,澳德乐项目多点开花。如今,澳德乐项目数量达 160家,百货品牌达 500个,游乐设备达 800台,巅峰日客流达 11万,万千品牌集一地,近年来被评为山东省示范街区和国家级 3A级景区。

今年,澳德乐负一楼家电区、一楼精品区和二楼男女装区全面提档升级,目前正在重装升级中的四楼餐饮区将于 12月华彩绽放,届时,甘食记、柒粥里、胖哥俩肉蟹煲、蚝英雄、广顺兴粤菜、小放牛等多家餐饮机构将与消费者见面。德州首家周黑鸭也会入驻澳德乐,为消费者带来正宗周黑鸭。下一步,澳德乐还将与大疆无人机、任天堂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满足城市人的需求,优化城市生活。

大海因浪潮而奔腾不息,企业因文化而行稳致远,澳德乐以引领潮流,“经营幸福”为神圣使命,竭力扮演好“幸福生活经营者”的角色。

澳德乐紧跟市场发展形势,研究运用新零售模式和大数据,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澳德乐线上推出的线上购物服务群、微信小程序,可实现消费者在家享受完美购物体验,不时推出的线上秒杀活动,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澳德乐曾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商贸流通先进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商业服务业巾帼文明岗、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勇立潮头,拼搏载誉前行。展望未来,澳德乐将一如既往承担社会责任,秉承德百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在新赛道、新征程中全心奋进,领潮前行。

本文为广告信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禅宗二祖道场——广福寺

广福寺

广福寺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传于元、明、清时期。至明嘉庆年间重新修复。由于战乱天灾等多种原因,至清代后期寺院殿堂建筑已损。现发掘不同时代殿堂建筑基础,还掘出大量的门锁三四百只,及不同朝代色彩鲜明的精致陶片龙头龙身等,至今还存有大片的塔林遗址。

千年风雨

三千年的古刹丛林道场,二祖慧可曾常住夏阳(现称东向阳村)广福禅寺,距邯郸市15公里。始建于汉朝,原名光佛寺,据传因当地要冒出一架山,危及百姓,故由蔡怡等三人从印度引进佛教,在此建立寺院。压没山势消除一场灾难。自那时寺院不断壮大,形成了当时独一无二的丛林道场。常住僧人逐渐增多。

公元520年菩提达摩从天竺国来到嵩山达摩洞,面壁九年。慧可大师立雪断臂求法,深得达摩大师真经衣钵始称二祖。慧可大师受祖师教诲,到邺都以北光佛寺安居,后到成安说法台讲经传道,本寺唐元和年间整修壮大,至此光佛寺已成为中原地区的大型寺院。大量常住僧人六百余人。以及来往善众颇多。当时光佛寺占地面积达到140多亩,此时光佛寺改名为广福寺,示以让光佛寺广种福田造福众生之意。

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释果亮大和尚的亲师圣贤大师也安本处。广福寺历代兴盛也造就了夏阳村的富饶昌盛,成为中原地区的商贸中心。

广西融水:乡村游打开幸福门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姜玉函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模式正是融水创新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的缩影,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并从中受惠,谱写了苗乡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曾是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8.53%。

近年来,融水县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打造民俗旅游品牌,把旅游发展成为全县的新兴主导产业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

围绕“以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创新“旅游+”模式,全力打造旅游扶贫示范点,引导贫困群众走“以旅富民”的新路子。打造了龙女沟、老君洞、双龙沟等多个核心景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86万人次,同比增长29.11%;旅游消费104.59亿元,同比增长32.96%。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服装是社员

3年前,潘杰辉搬出了祖辈世代居住的大苗深山,全家人离开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锦洞村,来到融水县双龙沟景区内的扶贫安置点—“梦呜苗寨”,过上了新生活。 “我和村里其他10多户贫困户一起在这里打工,老人小孩也都在一起生活,孩子也在县城里读书了,吃住都在景区里,我们白天是地地道道的新型农民,在景区里给游客展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晚上我们就转变成了演员的身份,参与到民俗表演中。”说到双龙沟景区让群众受益的扶贫新模式,潘杰辉始终是乐呵呵的。 游客来到双龙沟旅游,晚上观看完演出后,还可以在搬迁户家中体验火塘文化、打油茶、唱苗歌、喊苗酒等原生态苗族文化,诗意与浪漫便在这生活中最细微平凡之处一点点生发出来。 近年来,双龙沟景区作为融水县打造“一山、一水、一城、一节”的旅游大格局中“一城”的重点景区之一,充分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带动周边村庄农民就业,以“微田园+微市场+微作坊”模式,帮助贫困户进行农耕产品、非遗工艺品的展示及销售,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还带动景区周边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景区还和群众共同投资开发农业观光园,一个乡村旅游产业新片区呈现出勃勃生机。 “梦呜苗寨”依托双龙沟5000多亩茂密的原始森林,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务、养生休疗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以民族风情展示和民俗休闲体验为特色,立足“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统筹城乡、全面发展”定位,把贫困山区苗族村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既可促进传承发展又可增加收入的旅游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富民之路。

“苗家小镇”传承苗绣技艺

“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而且孩子学校就在家门口,上学5分钟就到了,实在是太方便了。”韦鲜艳在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新家内感叹道。 韦鲜艳一家原本是融水县良寨乡安全村的居民,由于之前在老家就业机会少,仅靠她丈夫一人打零工挣钱,常年住危房,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受惠于脱贫攻坚相关政策,2016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并于2018年入住苗家小镇。搬到苗家小镇后,夫妻俩在社区附近的电子厂上班,每个月有接近6000元的收入。 作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安置点,“苗家小镇”依托其产业和地理优势,在建设15栋商铺楼过程中,将移民新居与旅游休闲和商业街区有效结合,打造苗族特色街区及新景点、新城区示范带。 近年来,“苗家小镇”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实施推进了老君洞千亩花卉园植物园及其现代农业示范区、康复休养中心等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筹划将城南片区打造成为集民族特色的休闲旅游、高端养生于一体的扶贫旅游产业园,解决了移民创业就业的问题。 苗家小镇社区第一书记何国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我们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重点主要在提高就业帮扶,希望我们的易地搬迁群众未来能够提升更多的劳动技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让他们以一个工资就业性的收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跟获得感。”

村民吃上“旅游饭”,

生态美打开乡村振兴的财富之门

“去年,我通过贷款开办了农家旅馆,营业第一年就有了5万多元的纯收入,我希望二级路赶快修好,这样荣地村游玩的游客就会更多了,村里吃上‘旅游饭’,增加收入致富不用愁。”说到旅游给村里带来的红利,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荣地村大屯村民潘善琦赞不绝口。 潘善琦所在的荣地村大屯正好在融水4A景区龙女沟旁边,依托景区游客较多的优势,他开办的农家旅馆生意一直都不错。此外,潘善琦还与8户贫困户签订高山蔬菜、禾花鲤鱼、林下土鸡收购合同,贫困户负责种养,他负责收购,一买一卖直接在村里进行,免去了贫困户没有销路的窘境,给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四荣乡将��准扶贫和旅游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挖掘乡土旅游资源,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落实支农性贷款3000余万元扶持乡村旅游,第一期放贷554.5万元,扶持荣地村28户农户发展农家乐,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大大提高了景区接待能力,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不仅农家乐开办得红红火火,荣地村“农业产业+旅游”模式也走在了全县旅游景点的前列,四荣乡提出“一核两区”龙女沟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即以荣地村乡村旅游业为核心,以周边东田村、荣塘村作为两个辐射区,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养业、传统稻田养殖业等短、平、快项目,助推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2015年荣地村同时被列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龙女沟生态产业示范园区申报通过全国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企业评审,荣地村也被作为全县唯一一个柳州市市级“千年侗寨乡愁示范点”进行建设打造,融水实施的旅游扶贫项目,让荣地村贫困户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年增1140元。 如今,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荣地村,翠绿的茶山、掩映在山间白檐灰瓦的木楼、村边四季奔涌的泉流瀑布、散落在山野梯田间的小木屋、鱼肥稻香的特色禾花鲤养殖基地、后山的莽莽林原……优美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模式正是融水创新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的缩影,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并从中受惠,谱写了苗乡旅游发展的新篇章。他们将用生态美打开乡村振兴的财富之门,让大苗山儿女在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征途中,追逐美好家园的中国梦。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原文刊载于2021年第18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广西融水:乡村游打开幸福门》

□ 《民生周刊》记者 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来源:民生周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75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