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与温州隔江相望。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乐清市的翁洋镇南街村、象阳镇后横村、柳市镇、乐城镇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乐清的黄杨木雕起于何时不能确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元至正年款的《铁拐李像》为迄今纪年最久的黄杨木雕,但乐清黄杨木雕的出现较迟,应在此雕像之后。乐清地处瓯江口岸,常遇洪水,当地有做“龙档”消灾避邪的习俗。“龙档”以樟木制作,上有人物雕刻,正是这种民间工艺孕育了乐清黄杨木雕。1876年,温州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活跃,许多乐清黄杨木雕为国内外商人所收藏,原来从事“龙档”雕刻和佛像雕刻的民间艺人纷纷转事黄杨木雕业。1909年,温州人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劝业会获优秀奖,

1915年其作品《捉迷藏》又在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获二等奖。朱子常之外,黄杨木雕行业中还出现了叶阜如、王凤祚、叶一舟等名家。现在的传承人主要有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等。

乐清黄杨木雕有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造型理念、技艺及程序都不一样。一是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类,以天然黄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三是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传统类的雕刻有人物范型,材型要与之相适合,故有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敲坯定型、实坯定格等程序;而根雕则随机应变,构思的灵活性很大,无需泥塑构稿,而必须注意保持树根特有的造型意味,劈雕则将注意力转移到纹理的造型基础上。

黄杨木是珍贵树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慢,有“千年黄杨难成柏”之说。其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

“潮州木雕第一绝”——己略黄公祠

粤东古城潮州,金山峙其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其西,川流不息的韩江绕古城南流,组成"三山一水护城廓"的壮丽图景。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沉积了一大批文化遗产,己略黄公祠就是其中之一。

己略黄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这些木雕装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是木雕创作的主要题材,“韩江丽景”地方风光类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在外形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采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因而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已略黄公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己略黄公祠在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 25.7米,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门额到“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

走过门楼,进入前厅,过前进屏门,可见到祠堂中央的天井,天井种有花草,一派春色盎然的景色,另有一番情趣。潮汕建筑的天井,一般不大,讲究精巧和儒雅,通常摆有花盆、莲缸,种上花草,养有金鱼,营造一个优雅、恬静环境。在这种环境的潮人,他们按部就班地斟酌品味工夫茶和从容不迫地弹流水行云般的潮州弦诗,陶冶儒雅的民性,保持着那种讲究精致的心理,这里也不例外。

在主座大厅前,天井中央,有一拜亭;拜亭位于祠堂平面构图中心,又是人们进入祠堂后的视角中心,它的屋顶采用有别于前、后进屋面硬山顶的歇山顶,这样使拜亭屋顶既突出、又有变化,丰富了整个祠堂屋顶的外观。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这些金漆木雕内容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如“水漫金山”等,用连环画幅形式,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人物造型生动,虾兵蟹将栩栩如生。

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是潮汕金漆木雕精品之作,更令人赞叹的是拜亭木载下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它同其它内容的金漆木雕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这些金漆木雕饰品施于木载下除观赏外,还能从感觉上把沉重的梁架升腾,减少屋顶空间的压抑感。那十八只凤凰,头上顶着梁还起着斗拱作用,这真是艺术和建筑奇妙结合的佳作,构思与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走过拜亭,就是祠堂大厅,大厅前门楣有长卷式描金漆画《郭子仪拜寿》,画面表现唐朝文武官员到汾阳府向郭子仪拜寿的热闹情景,作者以长卷式平列铺陈,充分利用空间,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同时出现,中间一段是故事情节中心,场面较大,郭子仪夫妇坐于汾阳府中接受众人拜贺,左右两段场面较小,以墙门相隔但又可相通,通过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情节,人物的服饰和彼此间的关系,让人们联想到当时汾阳府中冠盖云集气氛热闹的场面。该画工整秀丽,勾勒纤细,层次丰富,形象逼真,充分表现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是一幅相当难得的民间工艺精品。进入大厅,抬头可见大厅悬挂堂匾“衍庆堂”,大厅宽敞,恢宏大气。现辟为“金漆木雕陈列馆”,陈列部分难得一见的潮汕木雕精品,大厅中槽为典型“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抬梁式梁架,该梁架设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三根大梁,俗称“三木载”,梁上有驮瓜柱,瓜柱下部作一木瓜插入大梁,故俗称“木瓜”。最具特色是瓜柱间用多层拱枋穿插托垫,具有穿斗梁架的某些特色,同时瓜柱也以多层装饰过的拱枋相连。整个构架全部上漆描金,突显了祠堂金碧辉煌又稳重端庄的气氛。

己略黄公祠以精美绝伦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著称,又集中体现清末潮汕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一颗嵌在古城潮州上的明珠,它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人们无不为它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装饰叹为观止。

潮州古城那抹悠远的历史气息在己略黄公祠内体现的淋漓尽致。所有的木雕,石刻,漆画等图案无一不充满书香,溢满墨韵。如果您也为黄公祠的工艺所折服,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家族的荣耀吧!您的点赞转发,是我们持续创作更新的动力!

如此美轮美奂的木雕黄埔广州少有!

已经记不清在哪看到的这段文字,“幼时与玩伴或在祠堂嬉戏,或坐下聆听守护祠堂的老人讲述祖辈的荣耀;成年后或外出谋生逢喜事回乡坐在祠堂里与亲朋宴饮,或遇重事同族亲在祠堂里相商。年老时,或祈盼回乡祭祖在祠堂里寄托乡愁,或灯枯时在祠堂兴后事宣告归去。”祠堂,是一生的羁绊。

▲ 彭氏宗祠鸟瞰

在茅岗村西华村西华大街处,有一座清秀的古代建筑,特别显眼别致,这就是彭氏宗祠。据记载,彭氏宗祠号“位育堂”,系茅岗彭氏始祖文峯祖的祠堂,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于1999年重修。彭氏宗祠三间三进,总面阔15.58米,总进深49.1米,占地面积约765平方米。守宗祠的老人说,从前的宗祠面积更大,现在所看到的宗祠的大小只是原来之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已倒塌。

▲ 彭氏宗祠

站在宗祠院门前的空地,一眼望去,可看清宗祠的头门面的基本样貌,前廊四步梁,梁上施人物木雕驼峰、斗栱,如“武松打虎”等。四根石前檐柱的连系木枋雕人物,极为精致。大门木门夹,石门枕,书有“彭氏宗祠”的木匾挂在中央,两侧木门刻有“道同孔老;寿冠商周”,后廊瓜柱、梁架均有如意纹雕饰。两根八棱石檐柱,气势十分宏伟。

▲ 彭氏宗祠正面图

推开祠堂的木门,走进院内。院内十分的空旷安静,要不是零星摆着的塑料椅子提醒着我年代,我真以为我穿越了时光,回到彭氏宗祠曾经辉煌的时代。祭祀先祖、祈福未来;族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力排万难;惩戒为子不孝、作奸犯科的人;长者独自面对祖先牌位时流露的肺腑之言……一幕一幕,如同电影的镜头,不断的闪现在我的眼前,像是在告诉我彭氏家族的历史。

彭氏家族历史

彭氏先民与其他姓氏族人一样,由广东梅岭古道入粤经南雄珠玑港徙往广东各地。茅岗彭氏始于文峰,约于南宋绍兴年间,由番禺茭塘寥涌南村迁居茅岗,择仓下山西南倚山而居。文峰祖生男二人,长男监库,次男振子。二世分房,长男监库安居仓下,次男振子迁居西华。开宗至今已历800余年。彭氏族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耕读成风,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人才,如宋朝时的国子监助教彭东柱、宋朝将士郎中彭魁岸、清光绪十四广州广雅书院负责人彭金铭等等,不能一一列举。

仪堂面的面积最小,只有65.35平方米,两次间屋顶低于明间屋顶,明间设屏门,门上悬挂着“贤寿流芳”,是重修时仿旧新刻的。听说,只有彭氏祖祠才能悬挂此匾。大堂联:

彭氏源流远

祖荫福泽长

▲ 仪堂

后堂面的面积最大,有216.28平方米。前檐两根红砂岩八棱柱。前廊梁架施驼峰、斗栱,步梁、连系枋遍雕如意纹饰。中施瓜柱梁架。4根木金柱、红砂岩柱础。明间上挂木匾刻“位育堂”。

▲ 后堂

值得一提的是彭氏宗祠的精美木雕。据文物专家说,彭氏宗祠是不可多得的花祠堂。除了气势宏伟,造工精美亦是彭氏宗祠的代名词。祠内雕梁画栋,雕刻历史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檐前壁上雕刻草木花果,几可乱真,壁画有渔、樵、耕、读……美轮美奂,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

走出大门,我久久不舍得离去,又顺着整个建筑转了一圈,那青砖石灰浆砌的墙体,褪色的木雕壁画,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再次向我述说彭氏族人的历史。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洛阳伊滨区相公庄“黄氏家庙”木雕精美绝伦

洛阳伊滨区佃庄镇相公庄,原名叫:坞流村,因宋代名相吕蒙正在此落难而更名…

坞流村黄姓居多,其家庙门楼的木雕精彩绝伦。

栩栩如生的木雕龙、活灵活现的兽首、镂空雕刻的垂花柱……等都令人称绝。

该祠堂建于清代,是爱国台胞黄国璋的祖祠,大门额上所悬“黄氏家庙”匾额,由辛亥革命元老张钫题写。

黄氏祠堂坐北面南,在祠堂大门前,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整座建筑群由歇山式山门、山门前月台、山门后迎道、东西廊坊和大殿组成。歇山式山门外,悬有精美木雕,工艺精巧绝伦。山门前有月台,山门后有迎道。迎道为砖铺甬道,青石条镶边;东西廊坊左右对称,木雕门窗做工十分精巧;大殿为悬山屋顶式古典建筑,大殿四墙角镶嵌二十四孝图砖雕图案。前檐楹柱上皆有木雕图案,正中两柱上有木雕楹联:“祖宗有德堪为江夏世胄,子孙惟肖不愧淑度遗风。”

黄氏祠堂现存有门楼、东西厢房、大殿,形成一座四合院。门楼为歇山式飞檐挑角,下为垂花门,砖木结构。院内东西厢房各四间,为硬山式建筑,房檐墙上有木雕挑梁四根;大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四梁,十八檩,四檐柱。殿内原有暖阁已不存,殿前檐柱四根,各竖于刻有二十四孝图的柱础上,柱上刻龙首柱头。

专家介绍:黄氏祠堂精美砖雕、木雕和石雕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山门的斗拱工艺复杂,在民间建筑中也比较罕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65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