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荞面煎饼

荞面煎饼

荞面煎饼

同家庄镇的西同鞮村有一个独特小吃——荞面煎饼,当地人称为“红油馇子”。这种荞面煎饼的形成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初是摊完踅面后,有熟人来让摊个小些的,烙熟,吃起来感觉味道不错,从此便形成在大鏊上摊小煎饼的方式。再后来裹上调料,形成一种新的小吃。煎饼摊好,盖上净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变软。然后放上红油辣子、葱花、大油、盐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热,让大油化开。再轻轻用手揉搓,使调料混合均匀,卷起装碗,递于食者。荞面煎饼软和筋道,加上葱香以及醋与辣子掺和后的特殊味道,大开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头上冒汗,却越嚼越香,吃上两三张才过瘾。

西同鞮村的荞面煎饼近年名气越来越大,五六家经营者还供不应求。县城许多人不惜翻徐水沟跑几十里专门驱车前往,大快朵颐,甚至特意用此招待外地朋友,让其领略地道的乡间小吃独有的风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的本村人更是要重温乡情,所以经营者即使除夕和大年初一也不停业。

曲周美食,除了煎饼汤饸络面,你知道几个?

要问美食哪里有,吃不够的大曲周。

桥头担夫煎饼汤,两张煎饼滴油香。

光明街的排骨面,上来直接要大碗。

闸口旁边羊肉包,二十年的老字号。

饸络面、水煎包,今天吃饭把你邀。

南关街口有酥鱼,那个老板叫郭三。

肘子下水哪里找,刘家肉铺那最好。

说完城里说乡村,特色美味一大堆。

里岳六队煮下水,正时正点要排队。

巩村排骨大锅煮,吃了肚子像大鼓。

四疃王庄能炖鸡,开车不过二十里。

侯村街头细果子,走亲访友是必备。

二糖球,能炒饼,来了晚来等一等。

猫不闻、好水饺,美味出自咱槐桥。

安寨杨家二毛鸡,三五聚会来一只。

马连固的炸油条,中午还把火来烧。

………………………………

曲周米、曲周面,回味无穷曲周饭。

都说众口真难调,曲周不怕你嘴叼。

走起、走起,整点去……

- END -

云曲周微信号:yunquzhou

版权说明:原创不易,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天津煎饼果子哪家好吃 天津哪家煎饼好吃

天津的煎饼果子非常的出名,所以去天津肯定是要去尝尝天津的煎饼果子的,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天津的煎饼果子哪一家比较好吃吧,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呢。

1.舌尖上的中国极力推荐

【杨姐煎饼店】

地址:和平区襄阳道3号

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左上:油条/果子

左下:卷圈(里面有豆芽菜,很好吃呦!)

右上:果箅儿

右下:排叉

2.曾经迷倒天天向上全班人马的煎饼果子了解一下

【二嫂煎饼】

地址:鞍山西道与卫津路交口

上过天天向上

3.敢叫中国麦当劳的煎饼果子尝一下?

【陈秀云煎饼果子】

地址:西康路与宜昌道交叉口

电话:18802238111

传说中的中国麦当劳。(小编去过这家,真的很不错!!平时在家只能吃1/2的人,这次竟然把整个煎饼果子都吃光了。煎饼果子的酱是有腐乳的,咸咸的)

4.深夜想吃煎饼果子怎么办?来这儿!

【赵师傅煎饼果子】

地址:南开区鞍山西道,

电话:022-60365777

21:30到早晨5:00营业,现在煎饼果子都搞夜宵啦?!

一、正宗果子标准

1、一定是要纯正的绿豆面儿

2、绝对不加火腿肠生菜

3、自带鸡蛋,还能用鸡蛋挨个儿

4、是果篦儿,不是薄脆也不是排叉

5、能摊“皮儿”,还能摊”托儿”

二、家门口的摊儿

1、于记老津味煎饼果子

几乎都是现炸好就抱过来的,香脆可口

地址: 红旗南路251-增2号

电话: 13752612052

2、德禄斋煎饼果子(五大道店)

酱料调配的比例炒鸡适口

地址: 重庆道62号

电话: 15902278290

3、南楼煎饼果子

拿到手要趁热立刻吃哦,香脆非常,酱料浓香

地址: 围堤道与隆昌路交叉口东北角

电话: 13622049839

4、盛扬煎饼果子

果蓖儿都是自己家炸的,新鲜热乎松酥脆香

地址: 宾西路西园西里12号楼窗口红色窗户(近宾馆南道)

电话: 13021333670

5、陈秀云煎饼果子

面皮很有嚼劲,一口咬下去满嘴的芝麻香绿豆香

地址: 西康路与宜昌道交叉口

电话: 18802238111

6、杨姐煎饼果子(襄阳道总店)

趁热吃再就上一碗热浆子,还有礼盒装

地址: 襄阳道3号(近岳阳道)

电话: 15620626367

沁源的手工煎饼竟跟诸葛亮有关?这煎饼没白吃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沁源县法中乡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山东迁徙而来,经过几十年岁月积淀,这些山东人早已被沁源的本土文化熏陶,成为地道的沁源人。如今,沁源人的生活中,那张姜黄色的香脆手工煎饼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非遗档案

名称:手工煎饼

级别:市级

类别: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传承地:沁源

传承人:郭明花

大山深处的香脆煎饼

要领略制作煎饼的原始工艺,必须回到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初秋,雨水充沛,此时的法中乡支角村进入最湿润的季节。很难想象,这个偏离主要道路的村庄还可以顽强地保留下制作手工煎饼的技艺。与乡间道路相伴的小溪潺潺流过,再加上金灿灿的谷田,不由让人心旷神怡。

来到传承人郭明花家时,已成为奶奶的郭明花垒好了土灶,搭上鏊子,这便是烙制手工煎饼的工具。郭明花告诉我们,制作煎饼的主料是小米、玉米碾成的粉,当然也可以用大豆、小麦、高粱等五谷杂粮来碾粉。鏊子烧热,面糊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形,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那是谷物特有的气息。制作过程中,火力至关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煎饼潮湿黏牙,有40多年经验的郭明花手艺是最棒的,火候全靠她自己拿捏。不一会,一张煎饼便新鲜出炉。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薄如纸脆如酥,待彻底放凉后,它就慢慢回软变韧。

据郭明花讲,煎饼的来由与诸葛亮有着诸多渊源。相传,诸葛亮带兵打仗,魏军突然冲杀来,将士们边战边撤。但因为魏军来得突然,灶具并未携带,待阵地稳定后,再想做饭却没有了炊具,无法做饭。苦思冥想后,诸葛亮命令士兵把指挥作战用的大铜锣(鸣金收兵用),用沙石打磨擦亮,架于火上,把面粉掺水和成面糊摊于铜锣上,做成面食供士兵食用。

尽管有简单的灶具,但想要把面糊在厚度不均匀的铜锣上烧熟却十分艰难,即使是做好的饼也难以下咽。此时,诸葛亮看见张飞正在槐树下擦拭自己的宝剑,灵感突现,便吩咐士兵用佩剑把面糊薄薄地均匀摊在铜锣上,尝试制作。不曾想面糊很快就熟了,并且还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至此,士兵们吃饭的问题才得以解决。后来,通过不断改良,诸葛亮昔日救急的产物才成为今天被大家熟知的煎饼。

杂粮 “ 点心 ”诠释生活真谛

郭明花在制作煎饼

煎饼的包容性很强,无论煎饼中包裹着香辣的大葱,还是口感清脆的咸菜,煎饼早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道“点心”。而对于郭明花一家来说,它还意味着“生活”。

郭明花来到沁源已有40多年,起初郭明花跟随家人来到支角村只是因为这里环境安定,没有灾荒。郭明花是一名传统的农家妇女,但她却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往往繁杂无序的家庭琐事被这位山东女子处理的井井有条。“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一个国人特有的心绪,郭明花也不例外,每当佳节来临,她总会垒好灶台,用那娴熟的手艺来为家人制作煎饼,通过美食来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

为了维持生计,郭明花与家人吃了许多苦,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体力活已经无法再做。2004年,郭明花走出家门,背着自己做好的手工煎饼到市场经营,尽管曾百般设想,但残酷的现实还是打击到了这位质朴的人。“那时几乎没有路人买煎饼,即使一张煎饼便宜到几毛钱,来购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郭明花说。时光飞逝,今日的郭明花早已不同往日。这些年,郭明花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聪慧和性子里的那份倔强,将煎饼的制作原料进一步改良,更多原料依赖沁源种植的小米等杂粮,口感与质地都比原先的山东煎饼有所提高。

2008年,沁源文化局举办文化推介会,郭明花应邀参加。在会上,郭明花做梦都没有想到,她制作的手工煎饼在当天的推介会上备受热捧。直至今天,太岳山区子孙仍然对手工煎饼情有独钟。“每个月的阴历5号、15号、25号,9号、19号、29号这六天,我都会到附近的乡镇赶集卖煎饼,有时一天生意好的话能卖到1000元。”郭明花说。正是靠着一张小小的煎饼,郭明花全家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变。

小煎饼成就“ 大产业 ”

法中乡是沁源县的绿色基地之一,全境无大型工业企业及煤矿产业,这样的“圈子”使得煎饼原料格外环保。做煎饼的原料大都是优质的玉米、小米、黄豆、小麦等,因此做好的煎饼保留了玉米或者小米的色泽与清香,又含粗纤维多,健脾养胃、促进消化,是一种健康食品,加之煎饼造型圆润美观,耐久储,这样让郭明花做的煎饼非常畅销。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前来购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岳红利是郭明花的儿子,而立之年的岳红利早年在外打工。如今因为母亲的煎饼销量可观,岳红利便从外地返回村里,协助母亲把煎饼产业做大。岳红利在沁源县当地注册了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如今正在积极申请商标。岳红利说:“其实现在煎饼的品类比较单一,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新产品,比如蔬菜煎饼、巧克力煎饼等。”

为了扩大生产能力,郭明花对院子里的闲置房屋进行改善,增加了三个鏊子,在配置上用电机作动力的“转鏊子”,生产能力与水平就增加了许多。在郭明花的心里,其实还藏着一个梦,就是让支角村更多的留守妇女参与到煎饼的产业中。郭明花说:“因为法中乡没有大型企业,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到外地打工,如果将煎饼产业做大,市场做大,小山村也能变成金凤凰。”

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郭明花秉持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对于手工煎饼的传承,郭明花并不担忧。因为有稳定的市场,经济收入比较可观,目前女儿与儿媳都已经学会这门手艺。为此,郭明花十分开心,因为她知道,女儿与儿媳收获的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长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文/ 图:崔晓宇 许福勇

编辑:张晶晶

监制:赵卫祥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事先取得长治日报社的书面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11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