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包拯

包拯,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个断案高手。不过真实的包拯其实并不像传说中那般神奇,很多故事情节都是被夸张放大的艺术创作。真实的包拯当然也是位清廉的好官,在他做官期间看不得一点瑕疵。史书的包拯如此,而现实中的包公墓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包拯

包公的墓葬就在安徽省东郊大兴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春,安徽省合肥二钢厂需要扩建。因此钢厂征用了合肥东郊大兴集等多处土地。虽然人们都知道宋代的宝公墓就在这里,但是国家正好处在困难时期,所有的一切都得给国家的发展让道。

就在众人都觉得,包公墓保不住的时候。当地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上级打了报告,争取时间快速对包公墓进行发掘,减少文物被破坏的损失。考古队得到许可之后立即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最终经过努力,终于确定该墓葬为包氏家族墓葬,包括包拯本人的墓葬,共有十二座。不过十二座墓葬中,仅仅出土了五十几件文物。身为吧北宋的二品高官,家族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实在是太少。在五十几件随葬品中,基本都是瓷器、铜镜、墓志等,没有意见金银器。可见包拯,甚至整个包氏家族清廉的家风。

如果一定要从随葬器中找出几件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的话,应该就是那件景德镇的窑影青釉镂空香熏。这个香薰炉的炉身呈圆筒状,底部有三只花瓣形足。半球形的炉盖,是镂空饰的菊花纹,下面刻着重叠起伏的二十四座山峰,每座山峰之间都有小圆孔,总共十六个。香熏炉的造型十分饱满,通体为青釉,釉色纯正,瓷质细腻。因此专家认为这是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另外根据上面的雕刻和花纹,基本算得上是景德镇窑影青釉瓷器中的精品制作。

香熏,其实就是香炉。宋代的时候,在文人之间非常流行。因此香薰就成了文人墨客的书房必备品,是文人之间喜欢的一种雅趣。这只香薰出土于包氏家族的四号墓室,根据墓志铭可知该募葬是包绶夫妇的合葬墓。包绶是包拯的次子,包拯去世的时候,包绶尚且年幼。因此包绶是跟着长嫂长大的,二十五岁的时候收到荫补,有了官职。

包绶与父亲包拯一样,廉政为官,清苦守节。最后在赴任潭州通判的路途上,病故。人们检查包绶的行李,除了诰轴著述以外,再无其他。而后人发现的包绶的墓葬中,除了数量不多的瓷器和书房用品以外,没有值钱的东西。香熏、砚台、墨等是包绶的墓葬中最值钱的东西,可见他的一生都与书为伴,清廉一生。同时也反映出包绶极其父亲包拯,以及家族中其他的包氏成员,生活均朴素无比,充分证明了包氏清廉节俭的家族文化。

整个包氏家族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数这件香炉最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十二座包氏家族墓葬中,最昂贵的一件随葬器不在包拯墓中,而是在其儿子的墓里。然而香炉最为昂贵,但也是文房中的必备品,而且根据香炉上的磨损痕迹,足以证明该香炉已经陪伴主人多年。后来被文物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被收藏于当地的博物馆中。

“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不打工 包拯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是世人对包青天的评价,短短的几句却包含了后世人们对他的崇高敬意。

包青天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他刚正不阿,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的爱戴。截止今日,以他为主题的电视剧仍深受大众的喜爱,可想而知,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现如今,包青天后代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包青天原名包拯,生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进士出身。因他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深受仁宗皇帝的宠爱,更因为明察秋毫,破案无数,被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因青天代表朗朗乾坤,官员像青天一样,代表他执法如山,办案精明,不冤枉好人。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包拯额头上的月亮其实并非是真的月亮,而是伤口留下的一道疤。只因月亮代表明察秋毫,清正廉洁,而包拯皮肤黝黑,那个月牙显得更明显了,就像月亮一样,由此才有了包拯头上的月亮之说。

包拯刚出生时,肤色较常人黑,父母嫌他样貌粗鄙,便把他遗弃在路边,后被他大嫂抱回家抚养长大。包拯长大以后,大嫂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家里人,包拯的父母决定重新认回他。但包拯的二哥二嫂却想置他于死地,因他们害怕包拯与之争夺财产,便设计让小包拯跳进一口枯井中给他们捡一个发钗。幸而包拯福星高照,只是头部受了创伤,后来包拯头上的伤口痊愈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小伤疤,月牙因此而来。

包拯离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他的后代共有十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苏一带。其中叫为人熟知的是——包先良。

包先良是他的第35代后人,如今已有70多岁高龄,住在安徽合肥的包村,也就是当时包拯出生的地方。但与常人不同的是,自1994年开始,村里的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纷纷进城,他却一直坚守在村里。

更让人奇怪的是,他自那时起就已经不再工作了,不是因为他无法工作,更不是因为想要消遣玩乐。那他把时间花在了何处?他用这几十年的宝贵时间,不辞辛苦地守护着包拯宗祠里。宗祠里有包家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虽只有三十七字,却字字珠玑,深含人生哲理。

因此一直以来,包家后代子孙都恪守祖训,万不敢有半分违背,并且包拯后代中甚少有人从商,怕是与祖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包家,能守护祠堂是一件很神圣之事,因此包先良不惜花费时间、金钱看管祠堂。

但他认为这仍不足够,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包拯,了解他的处世之道并从中受益,于是他免费给各地前来参观祠堂的游客解说有关他的祖先包拯的历史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包拯的刚正不阿、廉洁的精神情操。

包先良牺牲小我,用自己宝贵的年华换来更多人对包拯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他的品行。他一直坚持守护家祠,利用空余时间在村子里做清洁工扫地,工资也只能维持基本生计。但他从未放弃,并乐在其中,不求回报。这种坚持不懈,守卫家园的精神品质同样值得我们赞扬。

参考文献:

《包拯集:十卷》

“包青天”包拯后代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从不打工 包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

每一个伟人他所创造的价值和信念,

都是值得后人去守护着的,不管隔了多长时间,都会一直有人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信念。

就像文天祥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伟人虽然都逃避不了死亡的命运,但是却可以将自己的信念流传下去,让后人永远地守护着自己。

宋朝的青天大老爷包拯死后他的后代,

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人从官、从政、从商的表现。

其实并不是因为,包拯给他们留下了多大的遗产,让他们不需要努力,而是35代的后代,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包氏的祠堂,没有外出打工或者是从商过。

这样子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包拯的这一份信念,

01事迹流芳百世,为百姓请命的大清官

对于包拯,相信大家绝对不会感到陌生。在他考取功名之后,他的原则一直都是为百姓做好事,不畏惧任何的权贵。

在他任职的期间,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官职中饱私囊

,也没有做过任何欺压百姓的事情。

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而感觉到任何的骄傲,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尽了自己应当尽的责任而已。

即使自己身居高位,但是他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收买,

也从来不做出任何对国家和百姓不利的事情。

同时他还是当时所有的官员中最为特殊的一名,他主张选贤举,能推荐有才干廉洁的人去担任高官。

虽然这一举动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但他并没有为此而退缩。

所以他十分注重生产和巩固国防等等一系列事情,在他的管理地带,百姓安居乐业。

从古至今为百姓真正做好事的人,虽然有很多。但是像包拯这样不求任何回报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包拯的清正廉洁,

代表着一个官员所具备的政治与公正,做一个百姓真正的父母官。所以包拯的世界流芳百世,直到今天依然还在传颂着。

0235代人用一生守护的祠堂,只为了守护这一份精神

时间啊,就像流水一样,匆匆地走过来,带走了一切。

虽然包拯早已离开人世,

但是他为官清廉和正直不屈的性格依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而最深受影响的就是包拯的后代,他们在每一个领域都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一直保存着包拯的精神不去损害他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对待自己的后代要求肯定会十分的高,

包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条绝对不可犯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枉法者,

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垣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跟官场无关的工作。

大多数都是在外打工,

亦或者做一些小生意。

而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面只剩下一些老人家跟小孩子了,作为包拯的第35代传人,

包先良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

同族的兄弟姐妹们,离开村落去打工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这是他无法阻止的,但是他们离开之后,村子里面开始变得冷清,而池塘也因为没有人打扫和祭拜,而逐渐变得残破起来。

于是他决定老老实实在家里面务农,然后在这里细心照顾着祠堂。

在他平时的生活里面,除了务农之外,就是去祠堂里面祭拜一下包拯,然后打扫祠堂,清理蜘蛛啊,灰尘等等。

如果有时候比较空闲的话,

他还会去将祠堂周围的杂草给清除掉,

让祠堂从外表看上去更加的干净整洁。

他所做的目的就是希望祠堂可以一直光辉靓丽着,让村子里面的人都永远地记住家训,不要让包拯的精神失传了。

03不忘初心坚定原则,包先良只为传播精神并不求钱财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文明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到包拯的故事,渴望寻找到包拯的精神。

为此他们便不停的开始寻找着包拯的后人,

最终他们成功的找到了祠堂,来了解包拯的故事。

本来以为时间的流逝,会让包氏祠堂变得残破不堪,

冷清不已,但是当人们到达祠堂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出乎他们的意料。

整个祠堂不仅没有出现,因为千年的时间原因,而导致门和塑像等被侵蚀了,反而显得十分的干净整洁,没有一丝的破败。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包先良数十年来如一日的守护。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

就是这个祠堂是我守护的,那么现在有游客到来了,自然而然会由我去进行介绍,还可以趁机收取一点小费。

但是作为守护者的包先良没有这么做,他无偿为所有的旅客服务,亲自担任导游,为他们解说其他的每一件物品介绍包拯的故事,

以及他跟包氏祠堂的故事。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的,他没有为了金钱而抛弃掉自己的原则和出行。

他的目的一开始只是为了守护好祠堂,

用来告诫自己的族人们祖先留下的家训。

而后面他无偿地介绍祠堂的一切,只是想要包拯这一份精神,可以传播给更广的人。

如果他为了

金钱而抛弃掉自己的一直以来的坚持的话,那么他的良心会一直谴责他。

04结语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包先良其实跟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作为一名包拯的后人,他一直守护的祠堂,

想要将这份精神给传承下来。这个举动让我们十分的敬佩,而我们也可以在他的行动中,找到难得的启发。

首先,不管一个人的身份贵贱,当他愿意为了一份精神而抛弃掉外出致富的机会的时候,这个行动就足以让我们尊重。

其次,他的所有举动并不是为了金钱,

而是想要将包拯清正廉洁的精神所发扬出去,

如此看来,包先良所有的行为,都只是为了不愧对他是包拯后代的身份。

而这一切其实就像文天祥所说的那样子,

谁也无法逃离死亡的命运,但是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将会留在历史上面,照耀着后人。

明白了包限量的故事和他的精神之后,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像包先良那样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选择一条,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好,

但是对于内心却十分满足的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11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