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福记肉圆

福记肉圆

排队可不是Hellokitty族的专利!有30多年历史的福记肉圆一样有排队文化!先排队到老板领蒸笼里的肉圆,再捧着刚出炉的肉圆到柜台付账,顺便淋上橘红酱汁,然后再排一次队喝大骨熬的清汤、当然要记得洒上香菜!

福记肉圆老板江莊辉在屏东当兵时,觉得屏东肉圆很好吃,便想将它引进台南。退伍之后他便开始卖肉圆,不过大概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摸索出让他自己满意的口味呢!

经江莊辉先生改良的福记肉圆和屏东肉圆已经有些差别;屏东肉圓的皮较厚且內馅是切散的小肉块,而福记肉圆的內馅是用整块肉(传统台南虾仁肉圆则是用肉燥喔!),制作方式是用生肉浸泡酱汁再外包肉圓皮直接下去炊煮,为了让较大块的肉蒸熟,时间也比较久,因此肉圆皮也比一般肉圆的稍软且吃得出肉香!

福记肉圓外皮的制作,是以上选的再来米浸泡后软化磨浆,肉块则是经过特殊的酱汁浸泡,除了使肉馅充满香味,更增加肉的咬劲。

福记的沾酱也是由江老析为配合福记肉圆特别研发的,主要是由糖、酱油、蕃茄酱、豆腐乳等调制,而非一般普通的酱油,老板还特别强调「福记肉圆的好吃,就在肉圆、酱汁和大骨熬汤搭配起来的整体风味!」

前进!前进!他们以血肉之躯打开福州北大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

福建博物院馆藏有一张白色报纸——《闽海正报》号外,长27厘米,宽19.50厘米。这张号外于1949年8月17号中午发行,黑色大字标题写着:“在天亮的时候福州正式解放。”内容包括国民党退撤、市民热烈欢迎我军入城等消息,是报道福州解放消息最早的报纸,为国家一级文物。

血战猪蹄峰

猪蹄峰,扼守福州北门,海拔524米,三面都是悬崖,犹如一把“尖刀”直插北峰。1949年,为阻止解放军南下,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独立50师一个团兵力扼守在这里,并在山前设置了木桩和铁丝网。1949年8月1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8军82师245团向猪蹄峰发起总攻,解放福州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血战猪蹄峰

一番激烈的战斗后,解放军夺取了猪蹄峰北侧两个山头,但在攻取主峰时受阻。“枪弹密如连珠,炮弹、手榴弹响成一片,阵前变成一片火海,我攻击部队被压制在坡道的沟坎地带。”

8月17号凌晨,在屡攻不克的紧要关头,28军82师245团3营组织火线突击,8连1排长刘新堂挺身而出,带领4名战士前去炸鹿砦,刘新堂的下巴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依然坚持前行了十几米,倒下,壮烈牺牲,身上留下了十几个弹孔。

战士们满怀悲愤,9班长李云才、副班长孙立文、战士杨家寿、孙德俊,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用手拨开木桩和铁丝网,牺牲时,他们的两只手还紧紧抓着铁丝网,最多的一人身上中了敌人30多发子弹,他们用生命打开了福州的北大门!此役,245团3营有20多位官兵壮烈牺牲!

浴血万寿桥

16号晚,国民党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第6兵团司令官李延年乘飞机逃跑,国民党军大部弃城抢渡乌龙江南逃。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后势如破竹,但到了南台,也就是今天的台江,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顽抗。当时,国民党在桥中央的小岛榕树上,架了2挺机枪,火力封锁桥面,子弹倾泻而下。

上世纪中叶福州万寿桥

万寿桥是当时横跨闽江的唯一桥梁,不攻下这座桥,就无法继续向南进攻。解放军几次进攻都失利了,冲在最前面的245团3营副营长魏景利不幸中弹牺牲。战士们高喊着为“副营长报仇”的口号,冲向敌阵,终于攻下了万寿桥。

解放全福州

当年的老照片也记载了解放军进入福州的一幕幕场景。比如一群国民党军俘虏,在解放军战士的押解下,垂头丧气地经过福州城区。而在福州中亭街,解放军战士们正步履匆匆、列队前行,赶往下一个战斗地点。

国民党军俘虏

17号早晨,第10兵团攻占福州市区后,留一部兵力担任警备任务,主力追击逃敌。到23号,驻守福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除第96军一部逃往漳厦地区外,其余均被歼灭。此役,第10兵团以伤亡1500多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人,为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福建之声联合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

它们,寂静无声

却记录着忠诚和信仰

它们,沧桑斑驳

却烙刻着初心与使命

倾听红色文物故事

重温先烈奋斗足迹

文物无言 历史有声

海上仙山,神韵多福——多福山登临记

多福山,位于威海乳山境内。方圆10余平方公里,主峰[神仙顶]海拔395.95米,是《山海经》中所述“列姑射日”中的一座海上仙山。以“奇石”“怪松”而闻名,有“小泰山”的美誉。景区内谷深涧幽,植被茂密,野生花卉、果树、药材等种类丰富,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极高。被誉为“天然的氧吧”。

我喜欢多福山。她虽然没有泰山的壮丽和雄伟,但她却有令人称绝的清奇和幽静。这座山我爬过多次,但她仍然对我充满吸引力。早想再登一回,但接连几天阴雨,未能如愿。好容易盼来个多云的天气,天气凉爽,终于如愿。

一早起来,煮了块方便面,荷包两个鸡蛋草草吃了,搭车直奔[多福山]。想是去的早了,爬山的人很少,进了山口竟然只碰见两位去[碧霞元君祠]上香的古交姊妹。再往上走,再没有碰见人影。

山路崎岖,怪石嶙峋,不知名的树木密密丛丛、遮天蔽日。沟壑间山水潺潺,树林里鸟声啾啾,越显得山中幽静。爬至半山,翻过一座石壁,闪出一片黑森森的松林。

这是一片山东地区特有的黑松。树杆苍虬,墨绿峥嵘。山风从林间刮过,松涛低吼,感觉有点瘆人。看见此景让我想起小说《水浒》里的故事。

[水浒]中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山东地面,故事情节中有很多黑松林的描写。所以在我的印象中黑松林就是强人出没剪径劫道的地方。顿时有点害怕。但转念又想,剪径的歹徒、劫道的强人是旧时的东西,我朝乾坤朗朗、和谐社会,怎会有此类事情?想到此悄然一笑,觉的是想的多了。看来这古书也不能看的太多。虽然如此,一边爬山一边还构思着心里现编的故事。

“老二哥刚转过松林,就听的松林深处一声断喝,山风过处闪出俩个彪形大汉。二哥定睛一看,见一人手里拿一杆齐眉的哨棒,另一个持两柄捶布的棒槌。横在了路边。张开了血盆大口、洪钟的嗓门,哇呀呀乱叫:“呀——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放下买路财”!老二哥见此情景,吓的顿时呆了,当下两腿发颤不住的哆嗦。转而又强作镇定,俩手颤抖着伸进口袋要掏钱给英雄奉上,谁知俩大汉以为老二哥兜里藏了要命的家伙,要掏出来拼命,顿时失色,发一声喊,竟撒丫子跑了………”!

我一边爬山一边继续构思着黑松林的故事。忽听的前面传来歌声。侧耳细听,是一位汉子的声音、山东的味道:“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我顿时一惊,以为真的来了白日鼠的后人,敢紧闪在路旁。转眼,唱歌的人三奔两跳的跑了下来。原来是位年轻后生,手里提着俩个保温的饭桶,身上穿一件印有[多福山滑道]的马甲,看见我打了个招呼,一溜奔达下山去了。我顿时明白。早听说山上修了玻璃滑道,想必是一位给经营滑道的人们送饭的小哥。

多福山虽然不高,登山的小路却弯曲陡峭。台阶是粗凿的石块砌就,凸凹不平,上下山时须脚下敏捷、格外留心。一阵攀登,又是一陡峭之处,喘息间抬眼忘去,见一块巨石屹立面前,如天然的石碑。上面赫然刻了四个大字——[多福神韵]!老二哥端祥了半天,觉的有些诗意。掏出手机照了一回,继续前行。

又一顿疾行,登临一处豁然开朗的地方,凉风阵阵袭来,甚是凉快。放眼望时,像是山口。虽然眼宽了许多,云雾霭霭却看不到远处的风景。

这是一段略感省劲儿的山路,虽然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但有人工修筑的石梯和栏杆,到也觉得安全。

不觉中登上了[碧霞元君祠]后面的坡顶,因雾霭笼罩,见神祠掩映在朦胧之中,看不清祠院真貌,倍觉神秘。

多福山[碧霞元君祠]和泰山上的[碧霞宫]原属一脉,有着很深的渊源。

[碧霞元君祠]位于多福山顶端偏右的平坦位置,背靠一片光滑石壁,山门外仅仅十余米便是悬崖。扶石栏往下望时竟令人头晕。现在的碧霞祠属于近些年新建,规模不大,不知和原来的样式是否一样,不得而知。但至今仍有不少信徒到此叩头膜拜,烧香祈福。

天色依然是阴沉沉的,空气里的水气太浓,无雨却打濕了头发和衣服。我决定下山。虽说下山不易,但总是省劲儿了许多。半小时后,出了景区大门,于正到达的公交赶了个正好!

张同亮

作于2018年7月14日

福州游记 福州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

福州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地方虽然不是多么出名的一个城市,也更不是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一个城市的美好,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福州游记。

去之前就听说了,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两塔一条江”。

其中这一条江就是闽江无疑了,闽江位于福州古城南面,环抱古城,通联入海,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业航道。

三山则分别指屏山、乌山和于山。屏山位于城北,乌山和于山分别位于城南的东西两侧,古福州城的城墙依着三山的边沿建设,形成了城中有山,三山鼎立拱卫街坊的格局。

屏山是福州城的北部屏障,好似一座屏风挡住了海上吹来的风雨,故得名屏山。古代闽越王的府邸也通常建筑在这座山下。

乌山又名乌石山,坐落在三坊七巷的正南面,从南后街的南口出来步行五百米就可以攀爬乌山。福州的古护城河安泰河就静静流淌在乌山和南后街之间。

于山则位于乌山西侧,两山以八一北路为界紧紧挨着。于山南侧的山脚下,还残留着明代修建的于山古城墙,充满岁月的痕迹。

这三座山都不太高,大概七八十米海拔而已,但是山上都密布着各种文化遗址和古迹,兼之草木幽深、山路曲折,游览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地区建国称闽国,福州为闽都。当时闽王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育王塔。闽都七塔现仅存两座,就是乌山上的乌塔和于山上的白塔,这两座塔一黑一白、东西相对,构成了福州标志性的“双塔”。

乌山上的乌塔,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始建于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原名“贞元无垢净光塔”,数十年后被毁,重修于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命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

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原来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因此乌塔为八角七层。

此塔可谓命途多舛,重修后未能完工,又曾经历风雨而倾斜,在民国时期甚至一度被作为牢房使用。现在经修缮保护后恢复旧观,归鼓岭涌泉寺管理。去观塔的时候,看到佛祖前有鲜花供奉,塔旁有梵音吟唱,塔旁绿树荫荫,环境雅致而肃穆。

于山上的白塔,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即后来的闽王)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塔。相传挖塔基时发现一颗明珠,于是定名“报恩定光多宝塔”。

这座塔在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被被雷火焚毁,十四年后,乡绅张经、龚用卿等集资重建该塔,塔身用白灰粉刷,故称“白塔”。该塔为楼阁式,共七层,高41米,塔身呈八角形,塔心砖砌,外包木构,顶部有相轮塔刹,塔壁、门面绘金佛像。

白塔附属的寺院名为定光寺,门口位于紧邻五一广场的于山路上。整间寺庙建筑庄严秀丽,格局规整而不失温馨和煦,院落中还种植了几棵桂树,在南国冬日里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定光寺令人自然而然产生平和宁静的心态,是闹市中难得的清静去处。

其实不止乌山和于山上有两座古塔,屏山上也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屏山山颠,是近些年才修建的一座两层高楼,非常华丽庄重。爬上屏山顶再攀登镇海楼,就可以向四面远眺福州城区的全景。晚上镇海楼亮起灯光,也是城市夜景的一个美好点缀。

镇海楼虽然很新,但是建筑结构大气而秀美,是木与石和谐兼容的艺术品,也适合市民爬山登高休闲。等到后人看到镇海楼,大概也会欣赏我们这个年代留给福州的一段故事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98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