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裕昌号民间艺术馆

AAA级旅游景区

裕昌号民间艺术馆

裕昌號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原址位于江南古镇——枫桥,创办者骆公成林。骆公后裔为振兴祖业,保护越地古老文化,经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征集了大量的明清家具、十里红妆、牌匾字画,越绣银器,竹艺铴器及各种木雕、石雕、砖雕、铜饰等工艺品万余件,充分显示了古越大地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渗透了民间艺人卓越的聪明才智,尽力展现了诸暨式家具和工艺品大气精致的绚丽格调,成为多届西湖博览会的亮点。

自古诸暨文风蔚然,名人辈出,能工巧匠代有其人,但因历史的原因和保护意识的淡化,前人珍贵的遗产正处于消失和湮灭之中。创办本馆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爱惜它,保护它!

目前,位于东白湖斯宅村的裕昌号民间艺术馆正对外开放,对民间收藏和民俗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参观欣赏。

咨询电话:0575—87963998

地址: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160号

「关注」南县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日,从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获悉, “南县地花鼓”荣列其中。

“南县地花鼓”有着较深的农耕文化烙印,它曾是洞庭湖乡的劳动号子,劳动人民传唱的湖歌和民谣。南县地花鼓有对子地花鼓、竹马地花鼓、围龙地花鼓、西边地花鼓等多种表现形式。对子地花鼓也称单花鼓,两男妆扮一旦一丑,按“十二月望郎”、“拖地凳”、“十月看姐”、“采茶”、“插花”、“扇子调”、“送财歌”等十多种曲调,这些节目的词意玩“套子”,转“窝子”,善长于用扇子和手帕表现人物情绪与性格。

南县地花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实施“五个一”基层文化建设,发掘、抢救和保护地花鼓,并多次举办了湖南南县地花鼓艺术节,对于振兴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扩大了南县地花鼓的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使“南县地花鼓”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保护、发展。

南县人都喜欢看

【关注】官宣:想唱歌吗?我们准备了舞台,准备了丰厚的奖励,只等你来!

【关注】南县交通防堵攻略,助你安全顺畅通行......

【提醒】春节期间,南县的党员干部这些事千万别碰!

【权威】元月开始,南县用电结算已发生改变,今后电费须预交

【关注】南县的新老司机们看过来:在南县遇到轻微交通事故不用等交警,“快处快赔”全攻略送您手上!

南县广播电视台

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南县最有价值的生活资讯平台

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开启城市文化迎新之旅

岁末将至,新年伊始。元旦佳节,为丰富广大市民的节日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近日,由镇江市社科联、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江市民政局、镇江文广集团、镇江市文联等单位主办,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银山门社区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品街巷文化 寻城市记忆——城市文化迎新之旅”在民艺馆精彩举行,来自全市近45位市民朋友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当天上午,民艺馆内热闹非凡,市民朋友们首先参观了民艺馆“白蛇传传说文化展示厅”、“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及主题展厅,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他们深层次了解了我市“白蛇传传说”“秦淮灯彩”“恒顺香醋酿制技艺”“乱针绣”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并近距离欣赏了“黄杨木雕”“苏州缂丝”“太平泥叫叫”“丹阳刻瓷”“麦秆画”等民间艺术精品,在听到部分传承人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之后,大家纷纷被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所感动,也为这些技艺所体现的精细、精美而赞叹。

为了让市民更直观感受到非遗的技艺之美,非遗厅同步举办了“传统手工技艺现场展演”,“太平泥叫叫”“中国结编织”“面塑”等四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不仅向市民展示了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还邀请小朋友用最简单、朴素的材料制作出中国结、面塑等各种手工艺品,场面热闹而温馨,处处洋溢着浓烈喜庆的元旦氛围。

在参观结束后,市民朋友们在民艺馆一楼多功能厅继续参与了“剪纸”社教体验课,作为迎接新年的文化符号,“剪纸”积淀了丰富的生命情感和文化记忆,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在剪纸艺人陈秀红手把手的传授下,市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如意窗花”、“爱心”、“四连心”等各种吉祥图案,完成以后他们都上台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充分享受剪纸活动的成果和乐趣。

市民刘先生说,“这次‘迎新之旅’非常的有意义,这不仅是一次跨年之旅,更是一次幸福之旅,自己本来是当做娱乐消遣参加的本次活动,没想到通过参观民艺馆了解到家乡竟然有这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大提升了自豪感与成就感,更让他意识到要注重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的重要性,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

聊城一美丽乡村“藏”了座非遗博物馆 十里八乡民间艺术尽收囊中

驾车经过村东的小池塘、穿过干净整洁的主干道,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西,一座“东昌府区民间艺术博物馆”赫然出现眼前。这座博物馆,为何会“隐藏”在一座村子里呢?路过的人总是忍不住下车一探究竟。

推门而入,这里还真有不少“宝藏”:木板年画、东昌毛笔、澄浆玉泥、鲁锦、剪纸、泥塑、铜铸雕刻等等,展示的作品令人大开眼界。“这是我们去年下半年启用的,考虑到我们街道辖区有很多代表性的非遗,但是分布在各个村,比较分散,所以我们建设了这座场馆,把这些非遗凝聚起来!”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虎成介绍。

任堤口村是东昌府区的美丽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厚,博物馆选在这里,有先天性的优势。道口铺街道还在村里规划了一些民宅,计划每处民宅都建成独立的民俗体验馆,既能生产加工,还能让游客互动体验。

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如何让非遗文化转变为经济动力,也是当地部门所探索的话题。道口铺街道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合作社,计划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帮助这些非遗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线下,我们在提供互动体验的同时,计划推出礼盒商品,非遗‘三件套’、‘四件套’,作为馈赠佳品是很不错的选择;线上我们还计划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提升我们产品的知名度。”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虎成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吸纳更多的非遗项目、民俗项目加入,抱团闯市场!信息来源:齐鲁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76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