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长征精神

8月18日上午,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孟捷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

大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升华。红军将士数场血战、地方踊跃支前拥军、群众舍命掩护伤员……无数闪光的人物和故事,在会宁组成了强大而纯正的红色基因,成为会师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

英魂永驻大墩梁

会宁县城往南30公里,在华家岭山系的中川镇大墩梁上,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苍松挺立,绿草如茵。被毛泽东主席称为“铁流后卫”的红五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烈士陵园所在地的大墩村村支书曹瑛介绍说,为了将大会师后的红军一举歼灭,国民党5个军分4路围堵红军主力,大墩梁阻击战是在红军和国民党军会宁地区进行的6次大的战斗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包括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在内的887名红军将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36年10月23日,大墩梁战役打响,年仅17岁的司号员李克玉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将士们个个像猛虎下山,奋勇杀敌。战斗中,他腿部受了重伤,留在当地养伤,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李红军”。

自此以后,李克玉白天把小军号抱在怀里,晚上把小军号枕在头下,每当为思念战友、想念部队而悄悄流泪的时候,他就躲在被窝里偷着吹一下军号。伤好以后,他每天都要怀抱着这把军号站在大墩梁的山头上,凝望着北方的天空,盼望着他的战友们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红军”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的小军号成了村里上工的工号。在1986年和战地重游的战友见面时,他满足地说:“比起死去的战友们,我能够活下来就已经足够了。”直到去世的时候,他的怀里还抱着这把小军号。

一直以来,大墩梁周围的群众无不以身处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而自豪,红军英勇不屈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大家艰苦奋斗、齐奔小康。曹瑛说,今年开始,国家投资要在大墩梁打造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园规划建设纪念广场、展览馆等,涉及征地的群众都表示积极配合,没有一家讨价还价。

在大墩梁下中川村,老红军王少卿的儿子王志良在2013年还是贫困户,他发扬父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政策,带领全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仅用了两年就脱了贫。去年开始,王志良又成了肉牛养殖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红堡子的“鱼水情”

在会宁县城北关,有一座个人筹建的红色纪念馆,馆里数千件红色文化藏品全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纪念馆的主人邢永强,凭着自幼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用多年的积蓄于2015年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这座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参观时,邢永强为我们讲起了一个当地民众筹粮筹款、积极支援红军的故事。

1936年8月,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西方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西征。9月14日,西方野战军第15军团73师作为先遣部队进驻会宁郭城驿,一边大力开展宣传,广泛发动群众,一边筹集粮饷,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到来。

郭城驿红堡子村有一个筑于清代的土堡,堡子的主人王瀚为人开明,乐善好施,早在1932年就与靖远地下党有过来往。1936年9月18日,王瀚亲手打开堡门,迎接红军,接待了73师政委陈漫远。陈漫远向他说明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方针和面临的困难,请求他支援军需物资。

王瀚激动地表示,抗击日寇,是国人应尽的义务和共同的责任。红军北上抗日,顺民意、得民心,自当全力以赴支持。他当即拿出家中的3000大洋、200多石粮食以及部分枪支弹药等支援红军,积极组织村里的百姓热情接待红军。

红军指战员为王瀚的义举而感动,陈漫远还邀请他随同往郭城驿,研究配合筹集粮草,成立抗日农协会,王瀚担任了协会副主席。

王瀚和郭城驿抗日农协会的同仁们一起,为后续红军筹粮筹钱,筹集渡河的门板木料。大会师前后,仅在郭城驿一地,就为红军筹集粮食70余万斤。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会宁会师期间,有近7万名红军将士曾在当时仅6万人口的会宁境内战斗生活,会宁人民为红军捐出的粮食有200多万斤,同时还支援了大量猪羊、布匹衣物以及大批的银元。

“最后一把米端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这首由会宁人后来创作的红色歌曲,生动反映了当地人民为红军作出的重大贡献。

“朱德总司令在会宁就住在我家的老宅里,他睡过的床、用过的桌椅都在纪念馆里展出。”朴实憨厚的邢永强说,“会师精神是我们会宁的财富,我个人办纪念馆的目的主要就是弘扬会师精神,不忘初心,激励后人。”

革命精神永相传

在会宁,无名小红军在敌机轰炸中救下当地小孩魏煜的故事可谓是老少皆知,今年刚考上清华大学的陈嘉铭也不例外。

8月6日,即将到北京上学的陈嘉铭来到自己熟悉的长征胜利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又一次重温了这个故事——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调来飞机轮番轰炸会宁城。1936年10月9日上午,当地居民魏鸿儒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到红军总司令部,帮助战士们抄写文件、撰写公告、书写宣传标语。

魏煜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县城西门附近,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敌机的轰鸣声,来不及隐蔽,敌机的炸弹已经呼啸而至,落在街头。紧要关头,一位小红军战士飞身而出,将小魏煜扑倒在地护在身下。小魏煜得救了,而年仅14岁的小红军为保护他牺牲了。

为了报答小红军的救命之恩,魏鸿儒把他葬在自家的祖坟旁,以表达纪念之情。魏煜长大成家后,有了三个儿子,爷爷魏鸿儒分别给他们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希望后辈儿孙们永远记住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

陈嘉铭对记者说:“这个故事我从小听到大,现在听来还是让人非常感动。小红军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他人而牺牲,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也为我们发奋读书、将来建设家乡提供了动力。”

游红色遗址 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遵义求学四载,到过美食喷香扑鼻的捞沙巷,爬过山路蜿蜒曲折的凤凰山,走过人来人往的丁字口,看过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的娄山关,但让我产生许多感慨的,是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长征胜利的转折点。

十月远征忙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踏上了漫漫征程。至于在什么地方站住脚,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初的考虑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并不是很明确。当时,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离全军覆没已经不远了。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虽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血的事实,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再也不能这样打下去了,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这紧要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点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直到今天,我们仍需从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三军过后尽开颜 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在历经艰难曲折、跨过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后,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鏖战腊子口……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呈现出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迂回曲折,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战士们面对艰难困苦,依旧视革命理想高于天,坚持为革命胜利进行斗争,创造了伟大的、砥砺我们前行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红军战士为取得革命胜利,不畏艰苦、爬冰卧雪、跋山涉水的远征。长征精神自始至终砥砺着我们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红军战士们无坚不摧,最终取得长征胜利,我们青年一代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实,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扬长征精神 担时代使命 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历时两年。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人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大概用了三天时间,红军攻克宝兴,翻越夹金天险,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斗争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现今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国土保全,经济繁荣,人民富足,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才知道这一切来得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所有一切和幸福生活都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代价换来的。

现今中国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内的平稳发展,国际形式的多端变化,但是因为生活过得太好了,很多党员群众慢慢缺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同志追求享受,工作中要求低,怕苦怕累,怕麻烦,在现今社会,再累能累过长征路上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再苦能苦过能苦过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长征精神,把艰苦奋斗的美德继承并发扬下去,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在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时刻用长征精神来提醒我们自己,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将新时代精神与长征精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的奋发图强,让中华民族在时代的舞台上越走越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83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