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麓,它是杭州悠久历史的缩影。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经过一、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业态招商,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已具规模,形成了中医中药、百年老店、市井民俗、古玩收藏、餐饮小吃和住宿为主的特色文化,成为展示杭州人文、旅游、商业的重要窗口。

2009年9月30日南宋御街正式对外开放;也正式纳入清河坊景区的管理。“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在南宋时期,中山路清河坊一带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商贾云集之地。自从国庆开街后,最富杭州城市基因的南宋御街重拾繁华。如今的御街,既是杭州城“老字号”的集聚地,又是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既是最传统的,又是最时尚的;既是最东方的,又是最国际的;既是最生活化的,又是最具创业活力的。行走在清河坊和南宋御街上,大家可以追忆昔日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感受当下杭城生活品质。

近年来,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和南宋御街,遵循“文化为魂、历史打牌、商业兴街、旅游推动”的发展思路,景区工作遵循务真求实、开拓进取,街区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文明景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中华老字号第一街”等殊荣,充分展示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和南宋御街的管理成果。

河北遵化清东陵旅游景区,一个非常有历史的景点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距离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于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共建有217座宫殿牌楼,陵园15座,南北连绵12.5公里,东西20公里。这里埋葬了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一共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当年顺治到这一带打猎,被这里的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郁葱葱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戌宽仅50公尺 的谷口,俗称龙门口。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後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

清东陵的陵寝有: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

大清王朝入关以前,就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建有清永陵,它与沈阳葬努尔哈赤的福陵(东陵)、葬皇太极的昭陵(北陵)合称盛京三陵。清朝定都北京之前,且墓主人辈份又高,因此永陵称“三陵之首"。清军入关以后营建的陵寝,基本因袭了明陵规制。清东陵各座陵寝的序列组织都严格地遵照“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既要“遵照典礼之规制”,又要“配合山川之胜势”。

清入关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顺治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

清东陵的营建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与清王朝相始相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及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古迹景点众多,历史文化诵读

东河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辖区,属于包头市的老城区,因东河(古称博托河)流经区内而得名。东与土默特右旗接壤,南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隔黄河相望,西毗邻九原区,北邻石拐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470平方公里。2016年统计常住人口数54.83万,有蒙、汉、回、满、朝鲜等32个民族,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界别。辖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有49个行政村,60个社区居委会。

东河区是包头市铝产品、羊绒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铝及铝的深加工、羊绒制品、酒业生产销售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16年,东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5亿元。

历史沿革

东河,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历史上曾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矛盾交织的要冲,也是民族大融合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包头及东河政区辖境也在不断地变化。

交通

东河区是包头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道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范围基本辐射全国。长途客运方面,共有营运线路136条,其中:省际41条(可抵达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省),盟市班线53条(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乌兰察布、赤峰等盟市),市内班线42条(固阳、达茂、土右、白云等地),交通干线跨越全国13个省(自治区)、市。铁路方面,京包、包兰、京石、包白、包神铁路经过东河区。

气候特征

东河区年平均降雨305毫米,年蒸发量2013毫米。东河区地处中温带,年平均气温7.2℃,夏季气候凉爽宜人。

水文条件

黄河自东河区南沿,经南黄草洼村、王大汉村、南海子村、东坝村、官地村,流入土默特右旗境内。流程30.203公里。

东河,古称博托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雨季山洪下泄。东河景观段100年一遇设计流量457立方米/秒。西河,为季节性河流,从110国道起,先后穿越城区,经环城路、巴彦塔拉大街、站北路、包兰铁路后至毛凤章村西汇入二道沙河,总长5.817千米,河宽16~50米。

自然资源

东河区初步探明矿产资源有煤、铁、片麻岩等。煤分布在沙尔沁镇(五当沟)及杨圪塄地区。铁分布在河东镇(壕赖沟、三河源沟)。

野生植物���由于地形多样,东河区有许多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山沟、平地,野生植物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初步统计有80科,299属,601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8种,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72科288属587种。

野生动物:山地、湿地鸟类共有300余种。山地鸟类有100余种,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18种,旅鸟80种,冬候鸟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灰背鹰、猎隼等13种。湿地野生鸟类有2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遗鸥、白尾海雕、大鸨、黑鹳、金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角鸊鷉、大天鹅等)。

古迹

一、阿善遗址

迄今为止,包头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是位于东河区阿善沟门村东的“阿善文化遗址”。此遗址于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南龙王庙

包头南龙王庙始建于明末阿勒坦汗时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最早来到包头地界定居的农牧民为祭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而修建的。

三、转龙藏

转龙藏解放前为包头“八大胜景”之首,称为“龙泉福地”。清雍正四年(1726年),土默特部大喇嘛阿乌万曲力木(亦称宏道禅师)从西藏学经归来,云游至博托河河畔,看到这里山高树密、泉水潺潺、鹿鸣呦呦,是一块风水宝地,遂在此盖喇嘛小庙一间,因泉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乎龙,故名“转龙藏”。

四、妙法禅寺

妙法禅寺,俗称吕祖庙,位于东河区北梁地区,是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东河区北梁地区,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最早是由王修、白三木和杨、马、周等七户回民在现清真寺巷南口建的一简陋土木结构清真寺,后经几次翻建、扩建,历经两百余年,建成规模,是包头市最大的清真寺,市、区两级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景点

一、福徵寺

福徵寺是东河区唯一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是由当地土默特部蒙古族巴拉格特氏(俗称巴氏家族)十五宗系户集资建造的家庙,蒙语为“布特苏木”汉译为“包头召”。

二、王若飞纪念馆

包头王若飞纪念馆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

三、中共包头市委旧址

中共包头市委旧址位于东河区新中西路57号。

四、抗日英烈祠

抗日英烈祠位于东河区南门外大街65号西侧,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点

一、南海湿地景区

包头市南海湿地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内蒙古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包头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十佳旅游景区。

二、东河景区

东河,古称博托河,源于阴山,注入黄河,是由北向南纵穿东河城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全长24公里,南北高差约76米。

2004年,为改善“东河”两岸人居环境,提升东河区城市建设质量水平,东河区委、区政府对“东河”进行综合性整治。

三、乔家金街

乔家金街位于东河区财神庙与妙法禅寺之间的繁华路段上,是展现百年前晋商乔家在包头经商置业、汇集财富的一块商脉宝地。乔家金街依据当年晋商乔贵发走西口到包头,创办“复盛公”,开设票号、钱庄、商号、当铺、茶庄、粮行等商号的铺底建筑风格,将乔家十三铺的商业模式移植到现代商业街中,使商铺与财神庙和妙法禅寺相连,将晋商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旅游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再现当年乔家十三铺的盛况。

潍坊是被低估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区这三个旅游景点可以说明一切

对于山东,人们耳熟能详的城市肯定是青岛、济南,亦或是烟台,对于潍坊似乎并不是那么熟悉。但其实潍坊也是一座非常美丽,景色宜人的城市,有“世界风筝都”的称号,多次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潍坊也是非常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在潍坊市区,就有很多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

十笏园

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胡家牌坊街北侧,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善的北方私家园林,是研究明清时代北方私家园林发展的重要实例,为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原址是胡邦佐(明嘉靖年间,官至刑部侍郎)的故宅,清代的彰德知府陈兆鸾和直隶布政使郭熊飞都曾在这里居住。后被清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并在旧宅的基础上稍作取舍,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增建亭榭、添构了湖山,让十笏园成为一座近乎完美的私人花园。十笏园在一方袖珍天地中融北方园林之浑厚与江南园林之玲珑于一体,在我国园林界颇有代表性,被誉为“鲁东明珠”。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

于家大院

于家大院是潍坊市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四合院,记录了一个封建世家的兴衰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山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家大院是“老寒亭街”望族:于姓家族的祖宅。于氏家族在历史上是世家望族,从明末至清代,三百多年里,家族人才辈出,迁居寒亭后,更是奠定了家业基础,继往开来,在清朝中后期,大规模扩建家宅,建成了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包括二十多套四合院的古建筑群,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的于家大院已经被修缮保护,内部还陈设了很多老物件,充实了文字和图片说明,在这里我们了解于氏家族的发展脉络,领略潍坊的历史文化内涵!

地址:潍坊市寒亭城区寒亭街寒亭二村

坊子德日侵华遗址

来潍坊,了解潍坊的近代史,一定要去坊茨小镇走一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坊茨小镇俨然是潍坊最活跃、最洋气的风情小镇,特殊的历史经历,让坊子小镇保存了规模罕见的德日建筑群,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分布着德日式建筑166处,共188栋,其中德式建筑103栋,尤其是德式建筑,从军队司令部到医院、俱乐部、兵营、电报大楼、火车站、车辆维修段,在从学校到教堂,邮局、水站,还有军官的高级别墅,组成了非常完整的建筑群,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或恢弘大气,或精巧别致,或庄严华贵,或古朴厚重,构成了一座独具异域风情的百年小镇,也展现了潍坊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唤醒了一段沉睡的记忆。

地址:潍坊市坊子区坊茨小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16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