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曹魏

【编者按】初冬时节,在洛阳万安山脚下,一座神秘曹魏时期大型墓葬正逐渐揭开面纱。一年多前,当地村民在迁坟时无意挖到墓道夯土,该墓葬得以“重见天日”,从该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来看,它是曹魏时期一座高规格墓葬,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石牌数量超过曹操墓。近日,国内的近20名考古方面专家齐聚洛阳,现场对该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进行查看,针对该墓葬展开研讨。

曹魏

图为墓葬发掘现场。

现场 |墓葬规模宏大,出土石牌数量超曹操墓

该墓葬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在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该墓葬选址非常考究,临近洛南东汉帝陵的控制地带,北面为汉魏洛阳城阊阖门中轴线稍偏东,西侧为曹魏时期祭天的圜丘。

大河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规模非常宏大,形制规整,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前后室结构砖墓,前后室都是拱圈顶,呈圆弧状。斜坡墓道长30余米,宽9米,最深处距离地面12米多,墓圹内修有七级生土台阶,该墓葬土圹东西长52米,南北最宽处长15米。

但可惜的是,墓葬被盗严重,前后室均有明显的盗洞痕迹,墓砖也被盗走许多。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墓葬的周边发现39个柱础坑和3条沟,墓葬前室砖壁上还发现了画有祥云、人物等图案的壁画,但剥落严重。

该墓葬的出土文物400余件,有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其中发现有100余块石牌(刻有随葬品清单的石牌),石牌为平首斜肩六边形,上部有圆形穿孔,石牌上记录物品种类繁多,有丝织类、陈设类、梳妆类等,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在此前曹操墓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石牌,但该墓葬出土石牌数量远超曹操墓。此外,曹操墓、曹休墓内均修有七级生土台阶,这个大型墓葬内也同样修有七级生土台阶,显示这个墓葬规格高。

专家|该墓葬为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

据了解,曹魏历时46年,推行“不封不树”薄葬理念。考古人员对该大型墓葬周边进行调查,发现墓葬周边没有封土,无陵园建筑。在该墓葬附近,还发现了一座形制规模更大的墓葬,周围同样也没有封土,没有陵园建筑遗迹。

此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这座墓葬的形制规格,出土文物石牌显示,初步判断该墓葬为曹魏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曹魏时期墓葬文化及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推断其为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曹操之孙)皇后郭氏之墓。还需要专家们做进一步论证。

昨日,国内近20名考古方面专家赶到现场,对该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进行考察,将于今天召开针对该墓葬的研讨会。大河报记者在现场提前采访了两名专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表示,该大型墓葬与曹操墓、曹休墓都具有相同特色,不起封土,墓葬为砖石结构,墓室简化,只有前后室,随葬品以明器为主。这座墓葬的规格非常高,墓室内所用砖与东汉诸侯王用砖非常接近。不过,曹操墓、曹休墓以及这座墓葬共同说明,和东汉时期相比,丧葬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应该是丧葬制度从汉制向魏晋制转变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曹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操墓考古发掘领队潘伟斌表示,该座墓葬的形制有许多东西和曹操墓几乎是相同的,相互之间有个印证。这个墓的发现非常重要,过去在全国考古过程中,很少能发现曹魏时期大墓。该墓葬在规格上可能要比曹操墓稍微低一些,从出土的器物上来说,墓主人身份可能是曹魏时期王侯级,甚至是皇帝级。(来源大河网;作者李晓波、李康摄影)

《曹魏风,许昌行》征文 曹魏

历史名胜 三国胜迹 国内其它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却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许昌遗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层出不穷。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许昌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古迹遗址分布于各县(市)区,主要的有: 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 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春秋楼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在此史实基础上,《三国演义》作了不乏附会的详尽描写:为保护甘糜二皇嫂的安全,关羽在“土山三约”之后归附曹操。曹操赐给关羽府宅一处,让关羽与二皇嫂共住。关羽分一宅为两院。皇嫂居内院,关羽只身在外。院中有楼,为关羽秉烛达旦夜读春秋之处,即春秋楼也。� 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春秋楼现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 原名八里桥。明嘉靖《许州志》记载:“八里桥在(许州)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被擒到许昌后,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军部将欲追之,曹操断然制止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灞陵桥、关帝庙景区进行修葺,如今灞陵桥关帝庙已是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此庙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台:毓秀台在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华佗墓: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5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彻有六角形花墙环墓一周。墓前有清乾隆17年所立“神医华公之墓”石碑,系当地从医者所立。据传,由于华佗医术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愿专为曹操一人服务,便托辞探家回乡。曹操派人将华佗押回许昌,打入牢狱,迫害致死。华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救死扶伤的故事仍流传于此间,至今墓前香火不断。� 张公祠 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嘉靖许州志》记载:“张公祠始建于汉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庙建于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50余间,庙中奉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前有三姓柏,一树松、柏、桧三个品种,像征着桃园三兄弟。山门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青石,东雨石,西风石,二石有预测阴晴风雨的功能。另还有张飞井和三义殿等遗迹。

算了吧!我也急!!!

高平陵之变——曹魏政权的落幕序曲 曹魏

司马懿是奸是忠交由历史来评判,但他的确证明了长寿的意义

熬死曹操、曹丕、曹叡的司马懿在东汉落幕、三国鼎立的时代开始绽放自己的风采,并逐步走近时代舞台的中央。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逝世,遗诏规定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

在司马懿走上魏国最高权力的同时未必没有用曹氏宗族制衡的意味。奈何曹爽被权力蒙蔽双眼,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司马懿,导致曹氏宗族势力在魏的全面衰退。

事实上,在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的接下来十年,司马懿并不没有立刻掌握政权开始自己的风光时刻。而是被以曹爽为代表的曹魏宗室排斥,并通过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取他的实权。

之后又任命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在彻底掌握宫中禁军的同时通过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彻底架空。

那一年司马懿60岁。

然而司马懿最不缺少的就是耐心。整整十年的等待不是逃避而是积聚力量等待时机。先是司马懿抵御吴军北伐而曹爽执意伐蜀大败造成朝野非议形成二者之间的鲜明对比,后是隐退装病打消曹爽顾虑。却在暗中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意图还政天子的大臣暗中准备政变。

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都随同前往。司马懿抓住机会借太后之名封锁城池,分发武器,占领曹氏宗族营地,事实上控制了魏国国都。并且派出使者哄骗曹爽不取其性命。

而曹爽惊恐于自己身边的军队不足仅仅有数千屯田士兵,又天真地认为只是单纯的权力更迭能够体面的退场。即使忠于魏天子的恒范亲赴营地,苦苦劝谏曹爽兄弟挟天子到许昌号令各地起兵围攻司马懿。曹爽依然左右摇摆,最终因为丧失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和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选择了缴械投降。

就在缴械投降没多久后,就被诛灭三族。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更是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曹魏政权自此向司马家族滑落。

这一年,太尉蒋济郁郁而终,司马懿70岁。

公元251年,司马懿在彻底巩固大权后以72岁的高龄去世,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接替。

即使后来有不满司马专权、意图另立新帝的淮南三叛以及曹髦对司马昭的反击也最终于事无补,只换来了曹魏最后一名君王曹奂对司马炎的“禅让”。由曹操一手打造的魏国和曹氏宗族就这样烟消云散,印证了那句“三马食槽”的谶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18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