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平乐十八酿

所谓“十八酿”,就是十八种酿菜。当地有童谣唱道:“高罗汉做了个竹笋酿,矮罗汉做了个螺蛳酿。肥罗汉做了个冬瓜酿,瘦罗汉做了个柚皮酿。哭罗汉做了个辣椒酿,笑罗汉做了个豆腐酿。美罗汉做了个茄子酿,丑罗汉做了个苦瓜酿。长眉罗汉做了个葫芦酿,大胡子罗汉做了个豆芽酿。降龙罗汉做了个萝卜酿,伏虎罗汉做了个芋头酿。大嘴罗汉做了个南瓜花酿,高鼻罗汉做了个蛋卷酿。巨手罗汉做了个大蒜酿,三眼罗汉做了个香菇酿。天聋罗汉做了个油豆腐酿,地哑罗汉做了个菜包酿。”

做法:

平乐十八酿

竹笋酿:新鲜竹笋用沸水煮软,用小刀将竹笋划6至8道长五六厘米的口。糯米入锅煮熟,拌入剁好的碎瘦肉,调好盐与味精,再加薄荷(无薄荷葱花也可)、拍碎的油炸花生米作为馅心(这些馅心适用于辣椒酿、菜包酿)。将弄好的糯米捏成小团,酿入竹笋中。酿好后放油锅中用文火煎,再放水微焖5分钟。此菜好看好吃,有笋的甜,糯米的醇香,薄荷的清香,花生的脆香。

螺蛳酿:将田螺洗净放水中煮熟,取出螺蛳肉。用田螺肉与猪肉、薄荷剁碎,调好味。将馅心酿入取出了螺蛳肉的壳中。将酸红辣椒及酸笋油锅中爆炒,再把螺蛳酿入锅炒一二分钟,放水慢焖,约15分钟可起锅。

节瓜酿:将节瓜洗好剖成两半,切成约一两厘米厚的块,在每块中划一个口,撒入盐将节瓜泡软。馅心的制作一般用剁碎的瘦肉,剁肉时加葱花。酿好后放锅中蒸10分钟即可。

柚皮酿:切开柚子的青皮,剩下的白瓤部分即柚皮。将柚皮切成三角形状,在其中一边划一个口,水中煮软捞起,拧干水。柚皮酿的馅心与节瓜酿的馅心大致相同,如果喜欢,可加少许木耳或是香信到瘦肉中。馅剁好从柚皮划开的口子酿入。放肉汤中煮开,也可拿来煲火锅。

辣椒酿:辣椒洗净,用小刀剔去辣椒的口。放盐泡软。辣椒酿的馅与竹笋酿的馅一样。将馅酿入辣椒,油锅里焖10来分钟则可。

豆腐酿:将水豆腐按“十”字状切两刀分成4块。把每一块再分成两块,每块中间划一刀。酿入如节瓜或柚皮酿的馅心,放到锅里煎得焦黄,加适量淀粉或切好的西红柿,放少许水焖数分钟即成。

茄子酿:茄子的切法与节瓜相同。将茄子斜切成2厘米一段,中间划口,盐泡软洗净。馅心如节瓜酿,酿法也相同。酿好裹面粉或鸡蛋清入锅油炸,亦可油煎。

豆芽酿:是十八酿中最费时费力的菜。取鲜豆芽轻放水中煮软捞起,将20来根豆芽摆齐,用一根韭菜捆住两头,再将剁好的肉馅从豆芽的缝隙中酿进去。酿好放肉汤中煮食。

南瓜花酿:将鲜南瓜花的花蕊取出洗净(尽量不要弄坏花),将瘦肉或鱼肉与豆腐、葱花剁碎,调味,酿到南瓜花中。酿后用花将口封好,放锅中蒸15分钟,亦可放肉汤中煮开。

蛋卷酿:打蛋搅匀,调味。瘦肉、马蹄及葱花剁成馅。把一瓢蛋汁平摊到油锅中,放入馅,卷好。中火,两面煎至金黄起锅。将煎好的所有蛋酿放回锅中,加水,焖四五分钟即成。

蒜酿:大蒜的处理方法与竹笋相同,将蒜白切成10厘米长,用针均匀地划几道小口,水中煮软。酿进如同节瓜的馅心,可煎焖或烫火锅吃。

香菇酿:取下香菇的腿,洗净剩余香菇的“壳”。剁瘦肉为馅心酿入。酿好后可蒸或煲。

油豆腐酿:新鲜的莲藕芋头切丝,与剁碎的瘦肉、葱花拌成馅,调味。撕开油豆腐,酿入馅心。酿好后可蒸,水煮或煎焖。

菜包酿:馅心制作如同竹笋酿,也可加入一些虾米。菜叶一般选择生菜、猪婆菜。将洗净的两片菜叶合拢,包进馅心去卷好。酿好后放汤锅中煮开即食。

此外,还有苦瓜酿、葫芦酿、萝卜酿、芋头酿等,其酿制方法与酿节瓜大同小异。

平乐县十八酿美食节开幕

广西南国早报官方帐号

12月29日,平乐县十八酿美食节开幕,各乡镇将各自的特色农产品、美食在县城进行了巡游展示。在平乐县茶江美食街,还设置了上千米的长桌宴,众店家和食品企业摆上了各种各样的平乐特色美食,供游客和居民免费品尝,吸引众多游人。其中十八酿的展示区深受游人关注。据了解,平乐十八酿现在已有上百个品种。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邓振福

编辑丨何秀

广西平乐县“十八酿”美食擂台赛上演舌尖诱惑

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本地资讯创作者

中新网桂林12月29日电(欧惠兰 唐梦宪)12月29日至31日,一场取当地食材的地方特色美食平乐“十八酿”擂台赛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茶江美食街开赛,12支当地餐饮界代表队陆续参加,上演舌尖美食诱惑。

12月29日,桂剧表演队在巡游。 唐梦宪 摄

12月29日至31日,“一样的漓江、不一样的风光”为主题的广西桂林平乐“十八酿”美食节,以茶江美食街、昭州文化广场和漓江江面为主场地,期间将举办“平乐十八酿”擂台赛、“十八酿”文化巡游、免费长桌宴、李商隐在桂文化研讨会、名特优农产品、农具农机展,乡镇名特优农产品推介等活动。活动期间,穿插众多文艺演出,展示平乐瑶族香龙舞、桂剧等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数万各地游客带来一场视觉听觉味觉盛宴。

12月29日,平乐美食街免费长桌宴。 唐梦宪 摄

12月29日上午,来自当地的车田河人家、仙家温泉等4支厨师队伍参赛,在擂台赛现场做出了一道道造型美观的的茄子酿、辣椒酿、油豆腐酿、茨菇酿、蟹合酿等参赛品种,令人垂涎欲滴。

12月29日,平乐“十八酿”擂台赛现场。 唐梦宪 摄

平乐酿菜极其丰富,素有“无菜不酿,无席不酿”的说法。平乐酿菜最负盛名的“十八酿”中,最著名的一道菜叫柚皮酿,用当地出产的沙田柚皮做成。

平乐县古称昭州,地处漓江、荔江、茶江三江汇流处。是桂林市唯一一个处于国家级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县区。

12月29日,平乐“十八酿”擂台赛现场。 欧惠兰 摄

平乐是广西的农业大县、中国沙田柚之乡,全国月柿生产大县,全国最大的柿饼集散地。平乐现有月柿饼、石崖茶、沙田柚、茨菇等10余种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年出产农产品超百万吨。平乐文化底蕴浓厚,荟萃了独具特色的州府文化、农耕文化、妈祖文化、过山瑶文化、船家文化。其中文化堪称一绝,平乐十八酿、平乐沙子丸子、平乐水浸粑、平乐石崖茶制作、平乐水上油茶先后列入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据了解,平乐县通过举办美食节,大力推介平乐月柿、沙田柚、石崖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美食节搭台,农产品唱戏,助推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平乐旅游业发展。今年5月该县举办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提升了平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编辑:丁宝秀】

“七榕八桂九井十三桥”!小布来跟你说说平乐那些桥的故事~

平乐曾经是大唐的昭州,一座由桂江岸边的千年古城,在近1800年建县历史中,一条条岁月封尘的古街、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古寺古庵,承载了古 昭州多彩的文化风韵。

昭州文化桂水谣——老话这样描绘平乐: 七榕八桂九井十三桥,说明了平乐桥种类和数量之多,特别是横卧在平乐境内那一座座造形各异,古风犹存的古桥,是众多古建筑中,建设时间最早,历史跨度最长,保存最完美的建筑,像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后人述说着平乐千年古城那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

据史料记载及笔者寻访,县内至今存留民国17年以前修建的古桥222 座。其中,石拱桥142座,石平桥74座,桥渠两用桥5座,天生桥1座。一座古桥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它传递着古代平乐人民的质朴的思想与智慧

尊孔崇文“状元桥”

走进平乐县中山公园大门,赫然看到“下马碑”旁半月池上横跨的状元桥。“状元桥”建于明宣德五年,又称儒林桥。史料载:状元桥单孔,拱状,方石砌嵌,跨度3.4米。桥面长6.2米,宽2.9米。据县内老人回忆,桥栏上曾雕刻有精美的麒麟、狮子、福星、梅花鹿等吉祥图案,寓意国泰民安、福禄安康。

中山公园曾是古代府文庙。而状元桥又是当时府文庙的附属建筑。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政府诏令,天下所有的州县府文庙,一律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新牌位。于是,昭州府在今中山公园内建府文庙。依古制,“天下孔庙有泮池”, 天子之学四周必环以圆形流水,称辟雍;诸侯之学必有半圆形流水,称泮池或半璧池。依这一建筑理念,昭州府便在府文庙前建一座“半月池”,半月池上建状元桥。

据说,府文庙及状元桥建好后,平乐所有学童入学,都要从棂星门(现中山公园大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月池,过状元桥,进入大成殿拜孔子,然后到儒学馆拜见老师,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旧时的科举礼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在泮月池洗笔。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者进人孔庙朝拜时,才可在状元桥前“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禁示石碑处不下,驱马过桥,然后从大殿中门进到文庙拜先师孔子,其他人一律从半月池旁绕过状元桥到达府文庙朝拜孔子。

状元桥是平乐唯一一座建在人造水池上的古桥,没有实际渡河通行的功能,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但它诠释了明清时古昭州平乐曾是一座尊孔敬孔,崇尚儒家文化的古城。至今,在公园里经常看到老人领着孩子边走过状元桥边说“状元桥上走一走,高中状元就是我”。

和睦友爱“太平桥”

位于广西桂林平乐、恭城、阳朔三县交界处的沙子镇,建于唐朝,是一座千年古镇。古镇西南郊,有一气势雄浑的石拱桥也称太平桥。

桥由西向东飞架,横跨蜿蜒流过的茶江支流。该桥全长30米,高7米,宽4.2米。桥有一大,两小三拱,大拱为主孔,跨度6.1米。东端两小拱供泄洪防护桥之用。桥面两侧护栏各由5根石柱和4块屏风石板镶嵌而成。两侧石柱顶端共雕有8个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石狮,当地人称为狮子桥。桥栏镶嵌的屏风石板上刻有美丽的动物、花鸟、人物等浮雕。中部桥栏屏风石板上对应雕刻着《薛仁贵征东》、《张果老骑驴》等丰富多彩、造型美观、耐人寻味、栩栩如生的古典人物浮雕。

有趣的是,桥栏两侧无论是石柱上的石狮或是石板上的浮雕,从雕刻风格和制作工艺来看都迥然不同。据沙子古街上的老人们说,这座桥建造还有一段故事。早在唐朝初年,沙子因邻茶江之畔,水道交通便利,又因湘桂驿道从这里经过,这里便成为连接湘桂粤,沟通桂北与桂中的交通枢纽。古镇便成为茶江河畔最繁荣的集镇。也成为了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地方,吸引了大量沿水路而来的湘粤商人到此自由贸易。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可远道而来的湘粤商人在此互帮互助,文明经商,天长日久,商铺生意越做越红火,日渐富庶起来。先后在古镇上建起了广东会馆和湖南会馆。

当时沙子的茶江河畔是繁华的货运码头,沿河两岸出行的百姓都要趟水过河,十分不便。为出入方便,湘粤两会馆商人决定在茶江边码头上建一座代表他们两家关系的“友谊桥”,让子子孙孙永远记得湘粤两家不是亲人胜亲人的友谊,告诫他们要世世代代和睦相处,文明经商。两家人一拍即合,于是共同出资建起了“太平桥”。两个会馆各请了一班石匠造桥,因而桥建好后,栏两侧的石狮雕像和屏风石板上的浮雕风格迥异、工艺悬殊。桥南栏杆的图案石像粗犷雄浑是粤工匠所作,桥北栏杆的图案石像细腻逼真,为湘工匠所作。

“太平桥”是湘粤商人在平乐友谊的见证人。湘粤商人的商贸文化在这里代代流传并为后人津津乐道。如今,沙子古街的商人都以他们为榜样,街道商铺生意红火,店主、宾客和谐生财。

架桥祈福“添喜桥”

古桥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传递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质朴的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添喜桥也叫狮子桥,位于二塘镇乐塘村头的乐塘河上。桥长14米,桥宽5米,桥高6米.单孔净跨10米。桥面两侧有护栏,桥面四隅,各雕有一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距桥约10米远,有一块桥碑,碑刻内容大意:添喜桥建于清代,二塘街一姓伍人家的三姨太捐资修建。

乐塘村的老人说,伍家是大户,共娶三位妻子,遗憾三位妻子不曾生下儿女。在母凭子贵的清代,年轻漂亮的三姨太,想到自己唯有生下儿子,继承伍家殷厚的家底,自己在伍家才有立足之地。得到丈夫允许后,出资请人在长滩通往二塘古官道的乐塘村小河上修建一座石拱桥,取名添喜桥,寓意早生贵子。一年后,伍家的三姨太果然诞下一子,从此添喜桥的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行善好施“白龙桥”

平乐县张家镇老埠村,是一座宋代古村,平乐陶氏人家的发祥地之一,如今全村人口达2100多人,均为陶姓,系唐末征南大将军陶英的后裔。古时,村的东面,有一条可运载十余吨位运输的榕津河支流“东江河”,阳安、青龙等地的木材、土特产品均在这是上岸或者交易,然后,再从这里走官道,过桥亭至长滩码头入桂江。

沿着东江河的河边另有一条陆路通道,是阳安通往老埠村的道路,这条道主要是供行人、马车通行。但是,在老埠村南约一里地处,有一条由西面的高山小溪汇流而成的小冲,小冲不大,但水势湍急,由西向东流入东江河。每逢汛期,木桥经常被洪水冲走,严重影响人们通行,成为人们出行的障碍。为此,该村陶氏人家七世祖陶克忠、陶克偕、陶克明、陶克贤兄弟四人出资合建的一座石拱桥,称为“白龙桥”。桥长约10多米,桥宽3米,桥高5米,单拱桥型。桥建设后,道路通畅了,老埠村更是商贾云集,商业兴盛,热闹非凡。

古桥蕴含的文化价值

古桥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现存下来的昭州古桥有许多艺术精品。沙子太平桥、二塘添喜桥等绘画石雕艺术内容丰富,其中有人物、车马、禽兽、花卉鸟虫鱼等。雕刻技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刻中的画像蕴含着哲学、史学和人文等方面的内容。

昭州古桥不仅数量多,且造型多样。有平板桥,平板拱桥,单孔,双孔,3孔不等,五彩纷呈。除了常见的浮桥、石梁桥、石拱桥、木拱桥,还有天生桥等,皆端庄秀丽,造型美观。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式样独具特色, 体现了许多的美学原理。

位于平乐源头镇桥头村的桥头桥是平乐县境内单跨最大,风景最美,历史积淀最厚的一座古桥。此桥选址考究,讲究风水玄学。建于青山绿水,柳拂稻浪间,单拱,桥长18米,宽4米,高6.5米,单孔净跨12米。桥的两侧一棵棵古树与桥相绕相缠,树根深深扎进桥墩的泥土里,远看分不清哪里是树哪里是桥。近观,丛林半空中突然飞架一桥,桥两面桥墩采用天然石头砌成弧形洞,给人以穿越时空感觉。

昭州古桥结构科学合理,造型美观新颖。近百年来,风蚀雨浸,流水冲击,人行马踏,巍然屹立,是人类“力”、“智”、“义”的精髓体现。

你的家乡有什么桥

有什么动人的故事

欢迎下方留言告诉小布哦

来源:陶彩忠 李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5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