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虞山城墙

常熟古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虞山城墙是常熟城墙中沿着虞山的一段。它是苏南地区惟一腾山而筑的城墙,故有“江南小长城”之称,占地27000平方米,登城极目四顾,青山绿水,古城巷陌,山、水、城融为一体,显“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独特景致。

虞山城墙最早构筑是在距今1380多年前的唐代武德年间,原为土城,1341年至1368年由土城改为砖砌城墙。1553年曾经重建城垣。1993年,常熟市政府曾重建虞山门城楼和112米城墙,使之成为观光胜地。2004年常熟市委市政府又投资1亿,将城墙分别朝南北向延伸一直筑到山脚,全长1400米,连接阜城门(含水城门)、“西城楼阁”、镇海台广场以及城墙残迹周边环境。城墙修复过程中保留了古城墙遗址约200米。在阜城门工程中,修整西门湾、山前河,设置船坞和码头,开辟水上游览线,使之成为山、水游览的结合部。

虞山城墙

“西城楼阁”位于古城西门之内,与城垣和阜城门毗邻,将修缮地藏殿、五岳楼,恢复大石山房,结合山道构成景观系列,早在明清时代就已是名闻遐迩的“虞山十八景”之一了;辛峰亭和虞山门城楼则组成了新虞山十八景之一的“辛峰城楼”;镇海台广场展示了部分城墙残迹、遗址和雕塑景观,用以展现城墙的文化内涵。

虞山公园和虞山风景区的城墙 虞山公园位于哪里

1. 虞山公园位于哪里

有的,一个小小的。

进去要收门票的。要往上走不少路

2. 虞山公园位于哪里呀

1260多公顷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沙家浜畔、阳澄湖边。其东南端伸入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熟市,西南方与尚湖相依,湖光山色,相映生辉,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有宝岩生态观光园,剑门,维摩山庄等旅游景点。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尚湖相傍相依,登虞山,望尚湖,湖光山色,分外美丽。而且这里人文历史名胜众多。

3. 虞山和虞山公园是一个地方吗

苏州灵岩山海拔182米,在专业登山游客眼中,这根本不能算作山,由于它是吴王夫差与西施生活过的地方,因形状像一灵芝石而得享大名,位于江南水乡苏州,不仅有秀美风光,还有众多人文历史故事,值得游玩的景区有:1、乾隆御道;2、灵岩山寺;3、山顶花园;4、山麓景点等。

虞山山体长度6.5公里,主峰高度263米。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沙家浜畔、阳澄湖边。东南端伸入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熟市,西南方与尚湖相依。公园处于北亚热带的边缘,其森林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落叶桂叶混交林为主。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260公顷,公园同时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虞山公园是一个地方吗

虞山森林公园和虞山公园指的是同一个公园。虞山森林公园坐落于阳澄湖边,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于1989年3月批准设立。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虞山成为闻名遐迩的江南旅游圣地。

5. 虞山公园在哪里

虞山爬山入口有3个。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南入口(北门大街)、东入口(虞山北路与寺路街交叉口)、北入口(虞山中路)3个入口,交通便利。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风光绚丽的沙家浜畔、阳澄湖边,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秀丽的江南水乡。

景区湖光山色,相映生辉,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背依青山,面临尚湖,空气清新,环境幽美,森林景观绚丽壮观。

6. 虞山公园景点

虞山风景区。

常熟本省内60至69周岁老年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免费参观游览常熟市的公园、风景名胜区、公益性文化设施[虞山国家森林公园、虞山风景区(尚湖、维摩、剑门、兴福寺)、梅李聚沙塔公园、文化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书画院(读书台)、翁同和纪念馆、王石谷纪念馆、脉望馆、展览馆]。其它旅游景点、宗教场所按次购买门票半价优惠[沙家浜风景区、尚湖荷香洲(钓鱼渚)、宝岩生态园、方塔园、曾赵园、燕园、虞山城墙(含虞山门、西城楼阁)、藏海寺、三峰寺、宝岩寺]。

7. 虞山国家公园

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龙殿心湖又叫龙殿湖。

这里曾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虞山北坡的采石场。

经过几十年雨后大量山体积水演变成了湖,因在龙殿寺侧,由此得名。湖水纯净,颜色碧绿,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应碧波荡漾并不为过。何曾几时,爬山团队登高望远,感觉型似“心”型,因此而名“龙殿心湖”。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命名,采石场成为尘封的记忆。然而,当初开挖形成的深坑,如今却蜕变成美丽的人工湖泊,湛蓝的水域成了虞山脚下一道靓丽的风景。

8. 虞山公园和虞山风景区

常熟虞山尚湖风景区包括虞山、尚湖和古城3部分。

虞山既是风景区,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山林木荫翳,郁郁葱葱,百鸟争鸣,引人入胜。尚湖,相传因商末姜尚避纣时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区偎傍虞山,湖面千顷潋滟,山影重峦叠巘,白鹭齐飞,鱼翔浅底,有“湖甸烟雨”和“湖桥串月”之称。古城虞山镇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镇区背倚虞山,近傍尚湖、昆承湖,有7水经此,古称“琴川”,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

9. 江苏虞山公园的简介

虞山森林公园一年四季都可游玩。

10. 美丽的虞山公园

一天的话,建议早上从言子墓出发,可以先瞻仰言子墓和仲雍墓,再往北走,逛虞山公园(量山工程),在公园最里面登城墙,一直走到虞山门,下来沿公路一直往山上走,沿途进过维摩山庄,可以看一眼,一直到山顶,看剑门奇石、祖师庙,然后再坐缆车或走山路下到兴福寺,可以在那吃蕈(xun,常熟话zhen)油面,比较有名,下午可以就在兴福那喝茶休息。

11. 虞山公园位于哪里啊

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虞山公园项目,项目为占地面1320000平方米。

行走山西四——大同古城城墙之7、城墙环游(北城段)

城墙观光车的第一站是乾楼。

乾楼建于明初属望楼的一种。大同城墙上共建有52座望楼,含48座平墩望楼(一般称为望楼)和4座角墩望楼(一般称为角楼),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全国罕见。大同城的四座角楼中以西北角的乾楼最为高大,此楼尤为高大,结构、造型颇为精美,为我国古城城墙建设所绝无仅有。因其位于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上,得名“乾楼”。乾楼是大同城里的最高建筑,成为大同的“镇城之物”,因此又被称为“镇楼”,又由于它外形呈八角茴香型,也被称为"八角楼"、“八谯楼”。

建造乾楼的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了望、观察敌情。但和平时期也常有游人登高览胜,欣赏美景、抒发感情,每当玄月初九,登镇楼赏秋光更成为大同的一项传统,“镇楼秋爽”即为大同八景之一。许多文人雅士登临此楼后,曾写下了不少咏怀之作。清朝大同县令吴麟的“镇楼秋眺”中就有“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曰登临清爽的空气浮”的诗句。其中的高楼即指乾楼。

清末,乾楼毁于兵燹。

进入新世记,为发展旅游事业,大同开始重修古城城墙,乾楼的复建也提上了议事日程,2012年9月,北城墙修复工程开工,乾楼复建随之动工。2013年8月,乾楼封顶。2013年11月,随着建筑塔吊的拆除,高大瑰丽的乾楼亮相于古城大同。

新修的乾楼台基高1.6米,楼高43米,建筑面积2083平米,是大同古城复建中工艺水平最高,造型最漂亮仿古建筑,不同于钢筋水泥的武汉黄鹤楼,乾楼是全木制结构的仿古建筑。它再现了云中八景之一“镇楼秋眺”的美景,成为大同古城的一个标志。

雄伟瑰丽的乾楼

大同城墙与其它古城有一明显不同,其城墙四角不但建有明显向外突出的角墩(上建角楼),角墩之外还有一座望军台(也叫控军台)。望军台为正方型,边长约15、6米,高与主城墙平齐。它与主城墙的角墩并不相连,而是拉开大约6米的距离,上边搭有小木桥与主城墙相通。控军台四周砌有垛墙,战时士兵可在控军台上观察从主城墙上观察不到的死角,也可以侧击冲到城下的敌人。这种独特设计在其它古城池中没有见过, 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城墙之外的控军台,受手机功能限制,拍不出其全貌来

控军台与主城墙间的空隙

从网上找的控军台的侧面照片

从控军台上俯视下边的护城河

从控军台上看大同北城墙,最近的那个望楼是与众不同的洪楼,可以看出,它比远处的其它望楼高大的多

从这个角度看北城墙,洪楼与其它望楼的区别更为明显

大同城墙共有48座望楼,它们等距离伫立于大同城墙的四周,每面城墙有12座,48座望楼绝大多数都没有名字,只有一座例外。它就是“乾楼”东侧的“洪字楼”。洪字楼结构和造型与其它望楼不同,其它望楼都是两层,唯洪楼是三层, 其造型颇为精美,为大同城望楼之最。大同城墙的望楼建造是我国其他一些古城城墙所少有的,是研究城垣建筑宝贵材料。

洪楼离乾楼公100多米,但观光车在乾楼停的时间很短,没给游人走到洪楼的时间。车在洪楼又根本没停,我只能看着洪楼从身边一闪而过。这就是我说游大同城墙骑自行车更为方便的理由。

乾楼”东侧的“洪字楼”

观光车的第二站是武定门,即大同北门

北门武定门在古代是大同城通往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大门,也是防御敌人侵犯的主要阵地,所以用武定为名,意为武备安边、平定天下之意。

北门瓮城、月城没有开放,我曾想进去参观没能如愿,现在正好能从城墙上向下俯视一番。

武定门正城门楼,和其它几个城门的正楼一样,都是三层重檐九级歇山顶建筑

从瓮城城墙上看武定门正门上的门楼

武定门正楼的正面

从正城和瓮城接合处看下边的瓮城,瓮城城墙上除了瓮城门外还个小门。

解放后扩修马路,大同古城的几个城门都被拆了,现在看到的几个城门,不论是正城瓮城还是月城,其城墙包括城门都是用现代技术重新修的,北门也不例外。真正的古城墙内部是填土,是层层夯实的三合土,新城墙的内部却是巨大的空膛,城墙上开有小门就不奇怪了。

瓮城城墙上还挂着个“人模”,城墙上为什么要挂个“人模”,可以是搞什么活动留下的吧。

城墙上挂着的模型

武定门瓮城的城门楼,瓮城门楼,又叫偏楼或二门楼,其体型比正城门楼和月城箭楼都小

俯视月城城门

从瓮城城墙上看月城的箭楼

再从瓮城城墙上看月城箭楼

从北门城墙上看大同城,正面的古建筑是魁星楼,左侧的绿顶建筑是重建中的大同代王府。

代王是中国封建社会王爵之一,也指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替代正统王位继承者称王的人,也可理解为代理皇位者。中国历史上代王很多,大同代王府系明朝代王朱桂的王府。

朱桂(1374.8.25-1446.12.29),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第十三子,母郭惠妃。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诞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于大同府。他性格暴躁,建文元年(1399年)时,因罪被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没有改进。成祖曾赐玺书给他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又下令从今起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当时朱桂已经多次被人控诉行为不轨,成祖赐敕列其32条罪状,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来。成祖第二次召他时,在中途把他遣还,把他的三护卫革去,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才恢复护卫。朱桂的王妃是徐达次女、仁孝文皇后之妹。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十二日,薨,共在位55年,寿73岁,谥曰简,由孙朱仕壥继承王爵。

大同城里,成片建设的仿古建筑群

大同古城东北角处,拆除原有房屋后的大片待建空地

从北门城墙上看武定街东侧的代王府

从行驶的观光车上看大同的北城墙

行走山西四——大同古城城墙之8、城墙环游(东城段)

离开武定门,观光车继续向前行驶,下一站是东门。现在我们已经拐过了城墙的东北角,行驶在了大同城的东城墙上,照片中的建筑是城东北角的角楼。

角楼是望楼的一种,因位于城墙拐角处又称为角楼。大同城的四个角楼是按在五行八卦排列的,在五行八卦中,东北角是艮位,东北角楼所以叫艮楼,同理,东南角楼叫巽楼,西南角楼为坤楼。但这几座角楼远不如西北角的乾楼高大,所以没什么名气。

从不同的位置看东北角楼

从行驶的观光车上看大同城里,近处的红顶建筑是东门里的法华寺,远处的绿顶建筑是代王府

东门到了。大同城的其它城门,城里城外的地势差不多高,城门基座的墙体与两侧的城墙也基本平齐,观光车可以直接从主城墙的城门楼下驶过。东门则不然,东门一带,城里城外地势差的很多,至少差3米高,因此东城墙里侧的墙体比较低(外侧不低)。城墙能低,东门不能太低,否则就太矮小了,这样一来东门的基座比两侧的城墙高了一层台,观光车行至东门不能直行,只能绕瓮城(或月城)而行。

东门城墙上也设有服务点,游客在这儿也能租用自行车或乘坐观光车。

从东门南侧城墙上看东城门楼,其地面比我所在的城墙地面高至少一米

从东城门楼下看北侧的城墙,我比远处的游人高了一大截

东城门是大同城墙最早修复的工程,也是城墙游的热门景点,城墙上展出的古炮,炮身表面光滑,应该是现代的仿古制品

从瓮城城墙上看东门的正门,比瓮城城墙明显的高

瓮城的门楼(又叫偏楼、二门楼)

大同古城可称之为我国现存古城之最。其城墙之高大,望楼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可以说是国内之冠,而其城外有城,一个主城、三个子城组团而建的独特布局更是绝无仅有。可以不夸张的说:大同古城是我国古代城镇建筑的翘楚,也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出典范。

众所周知,现存大同古城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明洪武五年增筑起来的。但大同真正的筑城史要远远早于明代。早在秦代,秦军就在这一带筑有“武周塞,只不过武军塞不在今天的大同城的位置,在云冈以西十里的河谷里。汉代设平城县,县治就在今天的大同城的位置,只是稍偏北一点,在今天的北小城处。两晋时期,大同为鲜卑族领地。建兴元年(313)代公拓跋猗卢定盛乐为北都,修秦汉故平城(即今日大同)为南都(陪都)。北魏时期,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以平城建皇城(宫城),另在皇城南侧(即现大同主城位置)建设新的京城,形成南北两城(皇城、京城)并立的吕字型布局,从此平城(即大同)成了我国北方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之一。

东门月城的箭楼

北魏以后,虽时局跌宕、朝代更迭,大同归属及城池名称多变(先后用过恒安镇、东州城、北恒州、云州、太平县、云中县等名),但大同城池的位置及规模基本没有变化。五代时期,后唐河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后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者统治长达433年,先后被辽、金定为陪都(西京),称西京道大同府。在这期间,大同城池多次维修,并北魏时修建南北两城连接起来,整个城池呈凸字型。元初,大同仍是元朝西京。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府为大同路。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付将军常遇春收复大同,元军残余远遁西漠。因大同位置重要,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督修大同城池,在原南城旧城基础上增筑砖墙。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城。

从月城城墙的东南角看瓮城城楼,后边露出一角的是正城的门楼

元朝虽然灭亡了,但明朝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北方游牧民族就是明王朝的心腹之患。元朝后裔及北方其它部族频频入犯,迫使明王朝东起鸭绿江、西迄嘉峪关,沿长城边线陆续设置了九个边防重镇,委派将领,统兵守御。而大同就是九边之一。所以,大同府也称之为大同镇。

明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刺部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兵分四路大举南下,也先亲统中路大军直扑大同。明军仓猝应战,屡战失利,边陲告紧。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挟持下,贸然亲征,酿成震动朝野的“土木堡”惨败。五十万明军(号称,实际20多万人)全军覆没,英宗被俘,随行大臣百余名被杀戮殆尽。瓦刺铁骑深入北京城下。幸而新任大同副镇守参将郭登以“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的忠勇之志激励将士,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协力守御,在半年之内连续击退也先六次大规模攻击。其间郭登还不断出击,在沙窝、北水头、栲栳山等地接连袭击也先军队,“军气为之一振”。由于大同的有效抵御,使进攻北京的瓦刺军有后顾之忧,致使其不能全力攻取北京。也由于爱国将领于谦率京城军民死守京城,最终击退了瓦刺的入侵,在这战争中,大同充分发挥了屏障三晋、藩卫京师的犄角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再看瓮城城楼

“土木之变”的第二年,巡抚年富首于城北,原北魏皇城旧城基础上筑起一座北小城,即北关城,又名操场城。英宗天顺年间,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东关城)、南小城(南关城),东小城即东关城,城呈方型,周长2.5公里,辟有四门。东曰迎恩门、北曰北园门、南曰南园门,西门与主城东门以及吊桥相连。这三座子城俗称三关

解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同主城及北小城的城墙大部分俣存了下来,东小城却茫然无存,南小城也仅剩个别墙段。近年为开发旅游,大同先是修复了主城的城墙,接着又开始修建东小城。只是原来的东小城忆不复存在,现在不是在原基础上修复,而是完全的重新修建。

俯视东门月城,想象一下,当敌人冲进月城时,城墙上的守军居高临下射杀敌人的情景

兴建三关之后,又因“镇城孤峙,旁无辅卫”,又于天顺时分别在城东和城西修筑了聚乐、高山二堡。

聚乐堡位于城东30公里处,为大同城左辅,聚乐堡修筑于公元1500年(即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72年(即明隆庆六年)砖包。资料记载该城堡周长三里三分,高三丈七尺,辟二门,并建门楼内驻守备及大同后卫中前所等官,另有官军722员,马骡190匹,管火路墩9座。慈禧太后西逃亡时曾在这里住过一晚。高山堡即今天云冈区高山村的城堡,在现云冈石窟西11公里处(距大同约29公里)。筑于明天顺年间。明正德《大同府志》记载:高山堡,“天顺二年(1458)建筑。”《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本城天顺六年(1462)建置。”《明英宗实录》记载:“天顺五年(1461)春正月己未,筑大同聚落、高山二站城。从巡抚右副都御史王宇言也。”因此,可以认为高山城初筑于天顺二年到六年之间。此时所建的高山城堡“周围三里十步,高二丈一尺”。这两个堡城作为左右两翼,与大同城作犄角之势。至此,大同周围不仅筑起了“三关”,而且又插上了“两翼”,使其军事布防较明初更加严密。

从月城城墙上看城外修了一半的东小城(其南半城已经修好,北半城仍在施工)

东城外的平城纪忆馆,可以看出原来城外的地面有多低

从城墙上看城里,街心的楼阁是太平楼

从城墙上看法华寺方向

从南侧东城墙上遥望东门正楼,不近处有车拐出来的地方是月城城墙接口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65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