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积石民俗村

AA级旅游景区

积石民俗村位于积石山麓中部、县城吹麻滩以西1公里的尕护林,占地2万多亩,这里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茂密的人工林与满河谷的鹅卵石相映成趣,淙淙的流水、弹唱的小鸟、遍地的野花构成了民俗村独特的风景,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积石民俗村

耸立于临大公路一侧,高大的牌坊门顶端的“积石民俗村”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向人们展示出民俗村诱人的雄姿。2000年,这里建成了体现民俗风情的保安、东乡、撒拉族民宅,飞檐翘角的凉亭,优美的喷泉,一亩多地的鱼池,宽阔的道路等设施,以及休闲娱乐的大小“石宫”和餐饮、食宿等综合服务设施。

保安族是积石山县特有民族,在民俗村其民宅以房房相连为特色,东乡族、撒拉族民宅则显得格外错落有致。积石民俗村已成为县城公园,是积石山县旅游的中心点,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有民居展示区、禹王文化区、石海游览区及古文化展示区等。

甘肃临夏市

游记 | 中国民俗村——怀安县石坡底村

清晨五点整装出发,

直奔河北怀安县“战国时期的村落遗址、将军故里”的石坡底村。

约一个小时,进入石窑口,

一个诗情画意,世外桃源的小山庄出现在眼前,

山坡上的窑洞层层叠叠,鳞次栉比,

袅袅炊烟升起,一幅绝妙的山水风情画。

石坡村的历史是厚重的,先人们就地取材切坡挖洞建成‘’崖打窑‘’,

这些千年的古窑成为了历史的活化石。

石坡村的古戏楼韵味十足。古戏楼位于村中心,为唐朝建,明朝修。其前卷棚,石硬山,四出水的台顶样式,在戏楼中十分少见。石坡村有三大姓:郑,程,靳。郑姓占了一半,有著名的郑臣功大将军。是村中姓郑的人公认的先祖之一。

设立不久的石坡底的标志石,位于东西主街和南北主街的交叉口

据《怀安县志》记载,石坡底始建于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左右,起初叫石坡堡,后来变更为现名。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在村西北和村东北均发现有战国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村西还有辽代的遗址,说明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村中之路,多铺有一层石头,曲折蜿蜒,从一条主道开始,分叉至各家的门口,形如一张叶片状不规则的脉管。村中废弃的石头磨盘、碾盘、碾磙、碌碡随处可见,竟也成为别样景致。

登高望远,石坡底在风雨侵浊下依然挺立

夕阳西下,幢幢窑洞、条条街道都已笼罩在夕阳的余晖里。

如今在历经风雨冲刷的石坡底村,勤劳的石坡人在绵延起伏的山坡上开垦出了一片片平整的梯田。这个历经千年的小山庄必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魅力人文,秀美古镇

怀安县地域辽阔,地势南高北低,属浅山丘陵区,境内海拔670——1900米,中低山、河谷、丘陵、盆地相互交错,沟壑纵横,极具层次感,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怀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丰富。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靠农耕生活,且农耕和放牧两种文化交融。由于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大都保持着原生态的滋味和状态。怀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长城,古城堡,烽火台,原汁原味,犹如历史遗留的珍珠悄然生辉;而近几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的怀安碹窑,更是透出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厚重。

自驾游路线指南

1、自助出游

北京/天津/唐山/廊坊出发:

G6京藏高速—宣化东注意右转张家口方向—G6京藏高速—怀安出口驶出高速—怀安县

2.石家庄/保定出发:

G5京昆高速—涞水北互通—张涿高速—涿鹿北转京新高速宣化方向—在胶泥湾转入张石高速张北方向—G6京藏高速—怀安出口驶出高速—怀安县城柴沟堡

3、导航出游

怀安文化旅游公众号- 一码游-游在怀安-游哪儿-导航

祝您顺利到达

图文:怀安文化旅游

备注:侵权联系删除

中国第一土庄!一个誉为“民俗活化石”的最老村落

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东行15公里,你就来到神奇的吐峪沟大峡谷!这条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火焰山最高峰便位于峡谷中,火焰山最高峰便位于峡谷中,依旧如火焰般燃烧在蓝天下。

正当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时候,峰回路转处,一个很土的村庄突现在你眼前,令你拍案称奇,感叹人类生命之顽强。

这个很土很土、仿佛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村庄就是麻扎村,这里亘古不变的旋律就是:土、太阳和人!这个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已逾1700年历史,村子里住着几十户维吾尔族人家。宏大的清真寺与杂乱的居室并立于沟谷,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

没落的村庄、残破的居屋、炙热的空气、黄土的颜色……这个弹丸之地,被誉为见证佛教衰落、伊斯兰兴盛以及几大文明传播交融的“活化石”。

吐峪沟麻扎堪称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即“中国的麦加”,是新疆境内较为显赫的伊斯兰教圣地。

这里也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看似不该有任何生命之迹象,实则一度辉煌繁华,岁月在这里留痕,漫漫黄土中淹没着不知多少神奇的故事。

这个村目前生活着60多户人家,独具特色的民居处处闪烁着古老的“黄土文化”的光芒。民居全是黄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底层为窑洞,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方形天窗。这些土里土气的房子是维族先辈们智慧的体现,就地取材,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并采用了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形式建成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民居。

吐峪沟大峡谷南沟口东西两岸山坡上现存的造型优美、鳞次栉比、绵延不断的古老民居,现存历时最长的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民宅还是千年前的佛窟,都是用黄土土坯建造。

走进这个古村落,就像穿梭在时光隧道里,有一种时间凝固静止的感觉,现代文明丝毫拿他们没办法,人们常常日出而息、日落而作,安逸祥和。

黄黏土窑房沿山成片,古老的葡萄桑葚顺势而长,维吾尔老人静静地坐在树下,修身养性是他们的闲情逸致。坐在古老桑树下头戴花帽怡然自得乘凉的白胡老人、在窑房下匆匆走过的蒙纱老妪、跟游客追逐嬉闹的维吾尔族小童,都让人仿佛身在世外桃源。

这个从土里长出来的村庄!1700多年了,还是土土的!却土得让人心醉,土得令人向往……

了解更多出境旅游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金马环球旅行

改革开放40周年丨石马村美丽蜕变 不起眼的小村庄到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

龙渊街道石马村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小山村。该村旅游资源丰厚,既有保持原始乡村聚落形态和独具特色的闹元宵等习俗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又有以原生态石马大峡谷及落差百米大瀑布为核心的自然景观,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祖居地。

40年间,石马村依托深厚的生态、文化资源,走好“两山”绿色发展之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笋乡”,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民俗文化

兴起一个旅游名村

灯与丁谐音,元宵节时,我们把自己家做的灯用最快的速度‘抢’回去,寓意是谁家先抢灯到家,谁家就六畜兴旺、添丁发甲、好运连连。

村民

郑樟林

每年正月十五,石马村异常精彩的抢灯、闹元宵大戏如约而至,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共度佳节。村民郑樟林介绍,大约300年前,石马村就有抢灯闹元宵的习俗了。很早以前,村里添了丁的人家就会备起自酿红酒抬到龙王庙请大家喝。而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村里的闹元宵活动越来越受重视。

近年来,石马村两委依托这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心打好文旅融合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不仅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村庄面貌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村庄。

村民

李盛基

现在,元宵石马抢灯在全省有名,到了这一天,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回来过节,市民和各地游客也会赶来凑热闹,村里的民俗文化旅游便是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今年元宵节,村里就涌入上万名游客,旅游收入很可观。

“今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我家一天就有8000多元的营业收入了。”石马村石马笋家农家乐业主郑爱红兴奋地告诉记者。

“笋乡”

村民致富奔小康

特约记者 张有钢 摄

步入深秋,看似跟冬笋、春笋没有一点关系的季节,石马村的笋生意照样红火。不论时节,游客前来旅游回去时,笋产品是必带的,客人点的特色菜中,石马笋也是必吃的特色农家菜……

“今年光是卖笋,家里就获得了7万余元的收入。”据村民郑昌荣介绍,石马村毛竹林资源丰富,很早以前,石马人便想出将新鲜的竹笋加工成笋干,以此提高附加值。

“小时候,每年一入冬,父亲便会在山上搭一个竹棚,待山上的竹笋成熟后,举家前往山里做笋干,一待便是一个月,等笋干晒完后再一担担挑回家,卖给前来收购的客商。”郑昌荣告诉记者,以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年到头辛苦做笋干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而今,村里竹林机耕路纵横,大家便开着三轮车、面包车前往山里,把笋运回家里加工,十分方便。

村民季水芝便是“笋乡”里出来的第一批笋老板。从小就跟着家人做笋的季水芝,对笋干市场有着不一样的敏感度。季水芝告诉记者,成家不久,她夫妇俩便跟着姐姐、姐夫进城做笋干买卖,多年经营下来,丈夫郑寿森还练就了一身制作白笋的好手艺,渐渐地,夫妇俩便开起了门店,加工白笋干出售。

“那时是家庭小作坊,他负责生产,我负责销售。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自己做忙不过来了,就聘请了工人。”季水芝介绍,随着生意越做越好,他们开始租赁厂房,改造车间、设施等,小作坊成功转型天仙山竹笋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市里对旅游地商品的重视和发展,让季水芝生意越做越大,她又成立了龙泉市佳马食品有限公司,并成为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

致富不忘乡亲,每年笋成熟之际,季水芝总是先选择老乡的笋进行收购,厂里的大部分员工也主要来自于村里。

在一批像季水芝这样的能人带领下,如今,笋加工已成为石马村的主导产业,做笋、卖笋、笋产品深加工……全村从事跟笋有关的产业100多户,占了50%,石马“笋乡”的名气也叫越叫越响。

“仙侠小镇”

村庄发展新机遇

今年6月初,石马村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与中港建设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世智汇(北京)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龙泉国际仙侠文化小镇”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全球首座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国际文化体验小镇将落户石马村,预计总投资超过30亿元,未来增加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10亿元以上。

石马村党支部书记郑叶林

项目集文化旅游、IP旅游、虚拟现实互动旅游等为一体,将高科技与地方独特文化深度融合,是世界前沿业态的旅游项目,这对于石马村而言,将成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村庄发展的势头也会越来越猛。

民俗活动越办越热闹,绿色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石马村走上了幸福的阳光大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60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