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文水酥梨

文水酥梨

文水县酥梨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丘陵山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等地理条件为优质酥梨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文水酥梨

万亩梨花韵 千年运河情——第四届衡水市旅发大会之中国 阜城第三届梨花旅游文化节

4月3日,“万亩梨花韵 千年运河情——第四届衡水市旅发大会之中国阜城第三届梨花旅游文化节”将在衡水市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举办。上午8:50,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将对文化节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开幕直播结束后,将继续进行网络长镜头慢直播,一直到 下午5:00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直播赏梨花花开盛况。 4月5日至4月7日每天早8:00至下午5:00随时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欣赏梨花盛开的美景。

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打开观看现场直播:

微信:http://juxian.hsrtv.cn/live.php?id=30047

客户端:http://juxian.hsrtv.cn/live_app.php?id=30047

电脑:http://juxian.hsrtv.cn/live_watch.php?id=30047

据了解,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本届梨花节将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全程展示,大家可以通过掌上衡水、阜城掌上通、衡水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衡水广播电视台微博、今日头条、新华网客户端、人民网客户端、央视移动网、头条号、澎湃号、网易号、搜狐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电视公共频道、户外大屏等观看直播,一起畅游梨园赏美景、历览蝶变感温馨,约会秋天尝梨甜。

阜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这是一方文化的沃土,古往今来涌现出西汉钩弋夫人、北齐著名学者刘昼、京剧大师荀慧生、内画大师王习三、著名歌唱家于淑珍、当代评剧名家刘秀荣等名人先贤,“荀派艺术从这里走来”、“冀派内画从这里走来”是阜城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英雄的足迹。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中国钢构之乡、中国鸭梨之乡、中国杏梅之乡、中国剪纸之乡,凝结着阜城人民生动的创造,王致和、稻香村等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结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35万阜城儿女奋发图强,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这是一片生态的土地,万亩梨花,千年运河,景色怡人的阜城湖公园、八景公园,万亩森林公园,尽显阜城的生态之美、灵秀之美。

文水新亮点:文水康家堡“红”起来

紧跟党的步调

康家堡村是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马西乡的一个边远小山村,该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村口有粗壮茂盛的隋槐相迎,抗战时期一条连接延安与太岳的红色秘密交通线由此通过而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遗迹及抗战故事,革命战争年代是文水县的一个红色根据地,平介、文水县委曾经在该村驻扎办公。这里有刘少奇路居地、贺龙居住地、八路军后方医院、后方织布厂、八路军粮库、平介县委遗址、文水县委驻地、八棵枣树、天津女知青居住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工隧道工程地、八路军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遗存十多处。

最近几年,文水县摄影、美术、书法、文学等文艺界人士积极挖掘、宣传,组织摄影、美术、文学采风,将红色小延安——魅力康家堡推进了人们的视野,乡村党政努力、人大视察调研、政协提案建言献策,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政府领导多次调研视察,列入了全县文旅发展的规划,2020年春由文水县文旅发展公司组织进行了部分修复和建设,文水县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协会组织创作宣传,艺术家积极做红色志愿者致力康家堡红色旅游开发,相关部门着力推动鼓劲,修复了文水县委旧居、皮影屋、民宿窑洞、教育研学会堂等,建起了康家堡红色展览馆,将十余个景点都挂牌,建造了国旗台,升起了国旗。

文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该村确定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21年6月以来,村里红歌嘹亮,党旗飘飘,国旗招展,马西乡、下曲镇党委,县新联会、县卫体局、开栅学校等党支部等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学习,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村里的人们载歌载舞唱红歌、扭秧歌,红色志愿者带着革命题材电影走进了小山村……

如今,康家堡村终于走进了人们视野,走进了人们的向往和追寻中,也成了人们经常参观学习和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新亮点,来到康家堡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前往康家堡参观学习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学习红色历史,传承革命基因,更加增强大家明理、自信、尚德、力行的信念,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县政协成新安 供稿)

文水县融媒体中心

舌尖上的文水:来文水“咥”碗饸饹面

有一种味道,叫“妈妈的味道”;有一种情怀,叫“故乡的情怀”。民以食为天,无论岁月如何更替,都改变不了永存心中的那份家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被封存在记忆深处,历久弥香,一生牵挂。

继《舌尖上的中国》亮相之后,美食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对人们来说,美食不仅是一种生活、一缕情思,还是一种文化。故乡的美食在漫长的时光中总是和亲情缠绕在一起,牵动我们的情怀。

为了再次激活您的味蕾,勾起您儿时美好的回忆,体验“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别样滋味,文水宣传特意开设“舌尖上的文水”专栏,带着您探寻故乡美食,发掘文水“味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关注:饸饹面

仔细地想会发现,文水人喜欢用“咥”字来代替“吃”,主要是特指在吃饸饹。朋友相见说“走,咥碗饸饹去。”其实这个“咥”字对大众来说很生疏,他们感觉的“咥”可能是“跌”。不管是“咥”还是“跌”,只不过是吃的一种方式,吃到极致为“咥”。但在当地人心目中,也许“跌”更为极致。一个“跌”字说出了文水人豪爽义气的性格。

饸饹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饸饹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长度适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面食。

文水饸饹面是和好的面团用压饸饹机器“饸饹床”压的面条。卤汁是用猪肉做的酱香肉臊子,饸饹面粗而有嚼劲,配以浓郁的肉汤吃起来筋道无比。

文水饸饹大都是在路边小店,虽然是路边店,但总会让人吃得津津有味。一架自制的饸饹床,一口大锅,三两张桌椅,不奢华,不排场,简单如家;一盆精心调制的调味汁,一锅鲜嫩弹力的清饨豆腐,一锅色香味俱浓的诱人炒肉,让饸饹变成了亲民的美味食品。小店内,压饸饹的师傅卯足全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面条垂直顺溜,自然是汗流浃背。吃饸饹的人味蕾大开,满嘴生香,自然也是汗流浃背。汗代表着爽,代表着痛快!

生产队时期,队里遇到做河工、浇地等集体劳动,就会在部队里支起大锅和饸饹床,召集出工的人们“咥”一顿饸饹面。那木制的大型饸饹床要两三个人才能压下去,有时甚至要有人坐在压杆上,利用人体重量来压。这也成了当时生产队的一道风景。

民以食为天。一般来说,大众对“食”的关注,总会形成一种当地的特色来。这样,每个地方就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小吃。,甚至有的地方经营起了“小吃一条街”。去过汾阳贾家庄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小吃不只是一条街,全国各地的小吃有几条街吧。当然汾阳是厨艺之乡,那里的饭菜确实很诱人,特别是泡泡油糕、虾酱豆腐很有名气。而每当到了岚县,总惦念着他们的“土豆宴”。在柳林县委工作期间,有朋友来了总会让品尝柳林当地特色小吃碗团、芝麻饼。一次,和同事去太原开会,中午路过文水,同事提议去吃文水小吃。文水特色小吃当然首选饸饹面,便来到饸饹小店。吃完后同事说,开完会返回时咱们再来文水“咥”一碗饸饹面。

现在,文水饸饹不仅有了连锁店,而且还走进了文化园,登上了大雅之堂,同时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气息。

在文水县,广为人知有口皆碑的饸饹当属老岳饸饹。老岳饸饹从“和面”“调味汁”再到色香味俱浓的诱人“炒肉”都是秘方制作而成。后又苦心钻研出了“空心饸饹”,这种空心饸饹相比实心的口感软绵,易于消化,更适合于老幼妇孺。由此,文水饸饹也成了文水的非物质遗产。

丽彬文化园在打造吕梁非遗博览园的同时,开展非遗食品的传承与保护,研制出了一套吕梁非遗宴,特别是对文水饸饹的传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朋友相约到文化园“咥”饸饹,我提出想拍两张饸饹面制作的照片,文化园总厨邓镔起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进行了讲解演示。邓镔起是一个年轻的平遥汉子,竟然对饸饹面的制作了如指掌。原来他曾多次在国内烹饪技能比赛中获奖,被授予“中国晋菜名师”的称号。他正在研制推出“吕梁非遗宴”和“武皇宴”。

文化园饸饹根根不粘,丝丝不连,顺溜、韧性、筋道、口感滑爽、有嚼劲。其面和水的比例都有讲究,和好的面团要经过反复地揉,充分地饧,这样的面入锅,任凭沸汤煮、笊篱捞、筛子盛,却极赋韧性、绵长不断。文化园饸饹的精妙之处,恰恰正是在于它的调味汁和炒肉,一碗饸饹的“色、香、味”全在这里了。

细节的拿捏关乎味道,上好的五花肉肥瘦相宜,经过精心烹制,香浓味美,软绵不烂,久食不腻。浓汤、酥肉、劲面,浓淡相宜,款款相融,一碗饸饹变得楚楚动人,味道恰到好处。

在文水“咥”碗饸饹面,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味道。

文字:梁大智 图片:梁大智 李春彬

编辑:王肖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4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