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赵州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内。

赵州陀罗尼经幢是在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由赵州人王德成建造的,陀罗尼经幢全部用石料雕琢而成,共七级,平面呈八角形,高约18米,是中国现存石经幢中时代最早的一座,也是最高的一座。

赵州陀罗尼经幢

经幢的方形台基上刻有“妇女掩门”、各种伎乐、菩萨、蟋龙、莲花等图案和花纹,线条圆润、飘逸,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刻艺术。经幢上刻有陀罗尼,中间饰满了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图案。幢顶的宝刹是铜质的火焰宝珠,造型清秀素雅,衣纹华丽,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佳作。

经幢一般都是用石料雕刻而成,是镌刻佛经的建筑物,这种形式的建筑物创始于唐初,以后日趋华丽,造型繁复,雕刻考究。赵州陀罗尼经幢无论从造型上还是纹饰上都可列为经幢建筑之首。1961年赵州陀罗尼经幢作为北宋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么是陀罗尼经幢_陀罗尼经幢在哪

陀罗尼经幢在哪

陀罗尼经幢是唐代寺院雕刻,立于河北赵县开元寺旧址,后寺废而经幢仍存。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该经幢是唐代的珍贵艺术品。

什么是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用青石雕刻,通高约4.10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幢座下部为圆覆莲基座,上部为八角形座面,每角雕一兽头,口衔圆环,环垂丝绸结扎的长帛,每角之间用璎赂相连,其上有覆莲两层,下为帷幔。幢身为八棱形,高1.43米,楷书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有“大唐开元十有八年”纪年,表明了雕刻年代。纪年后用阴线雕刻六尊佛像。幢顶形似塔刹,分七层,分别雕刻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伎乐飞天、莲花等,其中七幅会乐飞天雕刻精美,姿态各异,形像逼真,神采飞动。

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妇人掩门”雕像,姿态生动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

  须弥山之上,为陀罗尼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陀罗尼经幢是幢体印有陀罗尼经文的建筑。我们知道,自唐代以来佛教兴盛,陀罗尼经幢就是在那时出现的,是建立在寺庙里的一种建筑,又因在幢体上刻得经文不同,造型不一而分为很多种类。

  经幢中的经,当然是指经文了,那么,幢又是指什么呢?幢,是指古代的仪仗中经幡,在竿子上加丝织的绢布以羽毛为饰品所做成的,所以又叫做幢幡。在唐代,由于佛教密宗的传入和盛行,为了使经文长久的保存不会毁坏,故而将其经文或佛像书写在丝帛制成的幢幡上,后来,又改成将经文或佛像刻在石柱上,因为刻得主要是经文,所以又称之为经幢。

  古代寺院石雕中的石经幢是什么样子?经幢又名石幢,其质地大部分为石头,是由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组成,主要的部分是幢身。幢身一般为六角或者八角形,也有少数为圆形,八角形的石幢为大多数。其主要的结构构成为:幢顶上面雕刻有花卉、云纹、佛像、菩萨像;幢身在基坛(即基座)之上,以莲花座,天盖等隔开,分为上层柱和下层柱两部分,上层柱主要是镌刻题额或者愿文;下层柱则是雕刻上经文;而用来分隔上层柱和下层柱的莲花座和天盖则分别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在基座部分是和幢顶一样,雕刻有花卉、云纹、以及佛像、菩萨像。

陀罗尼经幢是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自唐宋时期开始,建幢就很是盛行,有为功德而建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得道高僧而建立的墓幢以此纪念。其一般放在大道、寺院等地方,也有的会安置在墓道、墓中、墓旁。

  看过这些,我们都知道寺院经幢就是在幢身上镌刻有经文,而经文又分为很多种,比如说《金刚经》、《弥勒上生经》、《般若心经》、《父母恩重经》等,而在这些经文中,被运用的最多最主要的则是陀罗尼经,因此,我们所见的有一大部分的是陀罗尼经幢。

  佛教石经撞-寺院雕刻石塔佛塔雕饰,陀罗尼经幢上所刻的经文为陀罗尼经,陀罗尼,在佛法中是指一切法的总纲,持一切法。陀罗尼分很多种,有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等,故而陀罗尼经也不尽相同,在陀罗尼经幢上应用最多的莫过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后是《白伞陀罗尼经》、《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大悲心陀罗尼》以及《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这些经文,即为这些咒语,在人们看来能够消除罪孽,超度亡魂,免受其扰,因而运用广泛。

  与其他的经幢相比,陀罗尼经幢的造型是所有经幢中最为高大的,其造型复杂逼真,华丽美观;其雕刻水平很高,工艺精湛,刻画细致入微,经幢上的花卉云纹,佛像菩萨都栩栩如生,堪称经典。

  在修行者的眼中,陀罗尼经幢是一种象征、信仰,有着佛性,能够为人们消除罪孽,时时警醒着世人;能够供养、超度亡魂;能够消除业障,往生极乐。而对于历史来讲,陀罗尼经幢,不仅仅是历史的的代名词,亦是一件精美的、华丽的、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以上是关于陀罗尼经幢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石雕产品的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龙航雕塑,龙航雕塑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原文链接:http://www.longhangds.com/news/1017819.html

【保德名胜】毗卢殿陀罗尼经幢

《保德名胜》是政协所编文史资料第七辑,共八章,358页,102处遗迹,它将保德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全面盘点一番,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记载下来,为以后研究保德的历史文化积累一些资料。

因为版权和技术的缘故,保德新青年公众号以截图的方式分篇放送保德县政协编写的《保德名胜》。

来源:保德新青年

邢台故事|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

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大雄宝殿西侧,刘敦桢先生在三十年代来邢台开元寺考察时和五十年代刘慧达在邢台进行地上文物调查时,后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具体位置在,唐十六面经幢和万安恩公塔之间,从遗留下的历史照片观察,在后梁经幢的北面有万安恩公塔,那时这里是一片空地,还可以看到邢台旧城的高大的城墙和东门楼。在民国时期,后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保存有四层,残高有七米余。

经幢最底层是三块条石组成的正方形作基础,在石块上放置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为一整块青石雕成,分三部分,下部呈八角形,中间为束腰,在束腰上的各面雕刻有阳线的花卉,在束腰的上部有仰莲花座。在第一层有幢高近二米、刻有《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幢体上置宝盖,角饰饕餮环绶,口中系有璎珞八垂,此幢的珍贵之处在每一组璎珞垂幔上面都高浮雕着一组文殊、普贤及立佛人物,共有八幅。站在经幢仰视可以看到在幢底构图雄壮,气势弘大的盘龙纹饰,在盘龙的周围环绕有云气纹饰。

经幢的第二层的幢体下部为仰莲座,幢体八面有造像,分上下两层,没有采用通常的开龛纳佛的做法,而是以高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佛像突出幢身约有十公分,才用的题材带有背光的佛像,有结伽跌坐佛、倚坐佛、右舒自在观音、持柳枝露瓶立式观音等,无论是立是坐是倚,造像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第二上复置宝盖,宝盖上面与第一层的宝盖雕刻内容基本相同,在宝盖上面是经幢的第三层,幢体也是座在一个仰莲上面,正面开有长形尖龛,龛内雕有主尊佛像,跌坐于高高的莲花座上。其他七面浮雕出合掌、执带的菩萨立像,艺术处理手法相当完美,佛像主次协调颇具匠心。此组经幢的上面更为独特,没有置放通常的宝盖,而是以一块方形的石盖替代,方形石盖上面缕刻出复杂的云纹,云纹不仅采用了高浮雕,还运用了透雕手法,作工十分的精细。

第四层,在青石经幢体上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出金刚力士,从内容上看应该是四大天王和四力士,形象有持剑,有托塔。在四层上面有檐盖。

1996年,为了更好的对经幢进行保护搬迁至大雄宝殿的东配殿前。现在仅保留两层,刘慧达调查文中所记录的第三层、第四层幢身现已经不见了。

在第一层幢身第八面最后一行,有‘大梁乾化’四字,《(民国)邢台县志》古迹寺观开元寺石幢条,记此幢情况较详:‘空本,梁乾化年间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曾奉诏译经’。可能是根据旧志或幢的旧拓本抄录的,总之此幢有较确实的年代,幢身浮雕和线雕都很工致,题材内容也多变化,可以作为五代初期石幢的典型。

空本和尚,同见于道光版《邢台县志》方外辞条中,考证空本和尚,无更多的文献记载,归有光在《震川文集》中说:

余既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开元寺,又于寺后院此幢,题曰“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经之幢”前有序,而此无序。前曰“罽宾沙门佛陀波利奉诏译。”此曰:“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翻译俱在梁永淳间,而有此不同,略见序文。

此幢梁乾化五年,葬僧大德而建。按梁太祖乾化元年六月被弑。再岁而末帝诛友珪自立,复称乾化三年。四年,唐庄宗取燕,势益强。会赵王镕南寇邢州,杨师厚救之,军于漳水之东,次年,庄宗入魏,梁、晋夹河之战方始。邢州未能一安忱,而闫宝等尚能及此,盖自晋、宋以来,至于五季,佛教日盛,故虽兵戈俶扰之际,其崇奉不一日废也。今于承平,而民间佛乃益衰,由此言之,非必儒者能辞而辟之,盖其兴废亦有数也。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之五、题跋《跋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经幢》。上海古籍出版社。

从以上归有光记载看,开元寺后梁经幢“空本,梁乾化年间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曾奉诏译经”与“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相同,为此认为空本应为不空。

不空和尚自幼小就来到中国,在大唐学习了汉文与中华文化,为他在华翻译佛经打下了基础。据唐圆照《贞元释教录》记载,不空和尚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等显密经轨总计111部143卷,其中绝大部分为密宗典籍,为密教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他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彦琮并称为“五大译师”。

又据记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尊为开创中国密宗的“开元三大士”,而不空和尚的影响更广,他“弘教数十年,备受朝野崇奉,或化河西,或居岭表,或居关内,或处王宫,……亲承圣旨,为灌顶师,妃主降阶,六宫罗拜;三朝宠遇,恒建道场。……授以列卿,品加特进,冠绝今古,首出僧伦。”大历九年(774),不空示寂,世寿70年,僧腊50年。唐代宗为之辍朝三日,在《追赠不空和尚诏》中说:“……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全唐文》卷四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开元寺后梁经幢是为不空和尚建立的纪念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09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