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烈士故居在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原街名大公馆。周逸群故居座北朝南,呈四合大院,总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清道光年间,周逸群祖父始建后楼两幢。左楼上下各三间,烈士在此楼出生和结婚。右楼结构与左楼基本相同。

中文名:周逸群故居

地理位置: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

周逸群故居

占地面积:1162 m

著名景点:烈士亲建正屋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故居位于铜仁城区共同路18号,初建于清末,房屋为木质结构,呈四合大院,属黔东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116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故居后院住房和书楼是周逸群祖父周贵渠于1876年始建,正屋是周逸群1918年修建的,翌年东渡日本留学后,其妻、子居于此。故居在民国时期曾被作“逆产”充公。1949年至1982年,故居成为公房,有多户居民在其中居住。后经其亲属及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维修,才得以完整保留至今。徐向前元帅为故居大门题写匾额“周逸群烈士故居”。

1982年,周逸群故居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列为“铜仁地区、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列为“铜仁地区、铜仁市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逸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理论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周逸群同志牺牲时年仅35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无比伟大和光辉,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全都奉献出来,像一块完全燃烧的煤,烧尽自己,留下全部的光和热。周逸群同志从1919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到1923年学成回国,在上海组织“贵州青年社”,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黄埔军校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先后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候补常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政委、红二军团政委、中共红二军团前委书记、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1931年5月,从洞庭湖突围返回江北,经过岳阳县贾家凉亭时,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他从23岁(1919年)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直到35岁(1931年)壮烈牺牲,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风起云涌的革命历程,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志在苍生的革命信念,改天换地的革命斗志,叱咤风云的革命豪情,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无一不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爱戴,其光辉的一生与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2010年9月16日,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周逸群烈士陈列馆位于铜仁市中南门古城内中山路东侧,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05平方米,建筑面积1390平方米,系两层砖混结构外观仿古三合院落,青瓦覆盖,青石铺墁。展厅共分九个部分,主题依次为:一、序厅;二、刻苦学习、爱憎分明;三、远涉重洋、寻求真理;四、投笔从戎、黄埔雄姿;五、北伐战争、革命先锋;六、南昌起义、威震华夏;七、武装割据、建立政权;八、洪湖赤子、党的楷模;九、缅怀先烈、继往开来。通过近500幅珍贵的图片、文字史料及实物,整体、系统地介绍了周逸群从在家乡读书,到东渡日本留学,以后进入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创建洪湖苏区,直至1931年在湖南岳阳遭敌伏击,壮烈光辉的一生。

信息来源:邓有民

免责声明

2.本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和文责属于铜仁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

主编丨江小楼 编辑丨周周

1

党史知识 | 周逸群烈士故居

周逸群烈士故居初建于清末,坐西向东,系两进三合院式院落,总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院内房屋皆为典型黔东民居式样。整个院落错落有致,古朴幽雅,周逸群的童年、青少年时期皆在这里度过。清道光年间,其祖父周贵渠建后院住房和书楼。1918年,周逸群亲建正屋一幢,次年东渡日本留学后,其妻、子居于此。

进入烈士故居大门,过道上有一木质屏风,屏风上装裱着萧克将军1984年8月1日的题词:"发扬周逸群烈士的奋斗精神,开创梵净山老区的崭新面貌。"正房檐下悬挂着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廖汉生1984年8月1日题写的"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室"的匾额。正房的中间设烈士半身塑像一尊。塑像后上方有众亲友赠送的木质巨匾,文曰:"克迪前光"。正房右间为第一展室:展出周逸群烈士的生平简介和各个时期的业绩,包括青少年时期,东渡日本,创办《贵州青年》,黄埔时期,北伐时期,南昌起义,开辟湘鄂西苏区。正房左间为第二展室,有洪湖赤子、人民的怀念两部分内容。

周逸群烈士故居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

“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纪念杰出校友、革命先烈周逸群

“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纪念杰出校友、革命先烈周逸群

——贵阳一中举行周逸群事迹展览宣讲暨学习革命先辈、杰出校友周逸群精神,做合格好师生“十个一”活动

为深入学习周逸群精神,将周逸群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贵阳一中“学习革命先辈、杰出校友周逸群精神,做合格好师生的‘十个一’活动”。贵阳一中和铜仁周逸群纪念馆于2018年10月26日共同举办了“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纪念杰出校友、革命先烈周逸群展览宣讲活动。

上午,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孔德富副书记带领铜仁周逸群纪念馆李蝶飞馆长一行参观了一中校园及校史馆,漫步在百年一中的校史文化建筑群中,感受杰出校友周逸群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以及对后辈学子的熏陶和影响。

贵阳一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孔德富向铜仁周逸群纪念馆李蝶飞馆长一行介绍我校校史馆

下午,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我校孔德富副书记、陈章义副校长、蒋骞副校长、李莉副校长及校办公会成员与铜仁周逸群纪念馆李蝶飞馆长一行、周逸群亲属召开了周逸群红色文化座谈会,围绕今后合作交流及对周逸群精神的主题进行了研讨。

贵阳一中校办公会成员与铜仁周逸群纪念馆李蝶飞馆长一行进行交流

座谈会上,孔德富副书记详细介绍了贵阳一中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学校的全面发展新貌、党建工作、德育工作等。李蝶飞馆长介绍周逸群生平事迹,表示希望此类交流活动能够常态化,逐步构建起铜仁周逸群纪念馆与贵阳一中沟通的桥梁。并向一中发出了参加2019年铜仁周逸群纪念活动的诚挚邀请,随即,周逸群的亲属代表也做了发言,他们用自豪和骄傲的心情向参会者介绍了周逸群烈士的先进事迹,并对一中筹备本次纪念活动表示感谢。会议的最后,陈义副校长介绍了我校逸群楼、南明门等建筑物的深厚意蕴,以此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百年一中的厚重文化。

孔德富副书记主持座谈会

周逸群亲属、贵州大学周志明教授及其亲属参加座谈会

李蝶飞馆长介绍周逸群生平事迹

座谈会同时,我校高一年级1200余名学子及班主任在学校中心广场有序参观了周逸群事迹展板,来自周逸群纪念馆的老师们和逸群小学的学生们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作了生动详细的讲解,高一的同学们认真聆听并不时的作记录;学校团委的指导老师及学生代表也积极参与学习,师生们都深受启发。

贵阳一中高一年级1200余名学生有序参观周逸群事迹展览

贵阳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认真聆听铜仁周逸群纪念馆解说员讲述周逸群故事并不时低头记录1

贵阳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认真聆听铜仁周逸群纪念馆解说员讲述周逸群故事并不时低头记录2

逸群小学的小讲解员向哥哥姐姐们介绍展板

贵阳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认真聆听铜仁周逸群纪念馆解说员讲述周逸群故事并不时低头记录

贵阳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认真聆听铜仁周逸群纪念馆解说员讲述周逸群故事并不时低头记录

座谈会后,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及高二年级部分学生代表在报告厅聆听了主题为“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的周逸群专题宣讲,并同步电视直播到各个班级。主讲人铜仁周逸群纪念馆专家陈胜平以生动的讲演为师生们呈现了周逸群的革命生涯,周逸群的机敏好学、革命热情和奉献精神,精彩生动的宣讲激荡起了在场师生的情思。陈胜平专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周逸群精神给他的人生带来的改变,他感叹:“在我接触到周逸群的精神之前,我的脑海是迷茫的混沌的,在系统学习完周逸群的精神之后,我的人生仿佛找到了明灯的指引,灵台越发清明,情怀更加深厚。”周逸群成长、成才的宝贵经验以及他崇高的使命担当精神也将给一中师生未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贵阳一中举行“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纪念杰出校友、革命先烈周逸群”宣讲会

周逸群纪念馆专家陈胜平向全校师生宣讲周逸群生平事迹及周逸群精神

全校教职工及高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代表现在聆听了宣讲,宣讲会还同步直播到各个班级

最后,孔德富副书记勉励全体师生继续开展好学习杰出校友周逸群的“十个一”活动,以周逸群为榜样,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工作,静心学习,踏实立德树人,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孔德富副书记与周逸群纪念馆李蝶飞馆长一行及周逸群亲属合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93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