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瞿式耜墓

瞿式耜墓在常熟虞山剑门景区西面山顶“牛窝潭”上,为明末清初瞿式耜之墓。此墓于1956年10月18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瞿式耜墓

瞿式耜墓

时期:明末清初

地址:常熟虞山剑门景区西面山顶“牛窝潭”

陕西小村庄发现罕见大墓,一墓双冢,墓葬形式墓主身份谜团重重?

几年前的一个隆冬深夜,陕西省宝鸡市北郊的一个小山村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把附近的村民们惊了一跳,可是却无人去查看,因为大伙儿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果不其然,第二天的事情证明了大家心里的猜测。这是怎么回事?这还要从村子的来历说起了。

这个小村庄名叫陵原村,村子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其中一种关于金国陵墓的传说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众所周知,金国是女真族人建立的国家。

公元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今哈尔滨阿城区)建国立都。国号大金。建国后的女真人相继对辽、宋、西夏、高丽等国不断地发动攻击。鼎盛时期的金国统治疆域甚至远到淮河流域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可惜这个由女真人建立起来的北方政权仅仅存续了短短的120年而已。正因如此,关于金国的资料在历史中留存得很少。金国的墓葬也就成为了研究金国历史最重要的一种手段。虽然金国的墓葬也发现出土了一部分。但是它们大多都集中于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西城区车厂村到龙门口一带最为集中。但陕西从未发现过金国墓葬,若此传说是真的,那这将会是一个颇为重大的惊人发现!

很快,专家们决定对此进行了一次的细致的走访,在当地居民口中,他们顺利地在陵原村里找到了这座大墓!更让专家兴奋的是,他们还得到了一个惊人的信息:这座墓在很早以前还保留着些石人石马!

石人石马,学名石像生或者石翁仲。是一种典型的陵墓装饰性建筑。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明会典》记载:公侯及一、二品官员墓前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石人一对;四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五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而六品以下不设石像生。这样看来,这墓主人身份很不一般,莫非墓主人是金国重要的贵族官员不成?

可此时一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兜头而下,村民告诉专家此处原本有块石碑,上面清楚的记载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唐秦王李茂贞!李茂贞何许人也?

李茂贞,原名宋文通,原本是唐末一位藩镇节度使,此人非常不简单。他从普通士卒一步步通过征战,因为镇压黄巢起义,护送唐僖宗回归长安。被赐国姓——李。改名李茂贞。被封岐王。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被后唐加封为秦王。可遗憾的是,史料虽然详细地介绍了李茂贞的一生,可是却对他的葬地只字未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座墓和金国女真族丝毫关系也没有。

经过仔细调查后,专家暂时把此处定为李茂贞墓,并在此树立了块碑文标记。没曾想,从此以后,山村的宁静便被打破了,盗墓贼在村里就异常猖獗。明目张胆地打起了古墓的主意。村民们虽有心维护,可是架不住盗墓贼的明争暗抢。夜里的巨响就是盗墓贼炸墓的动静呢!好在墓葬最终未被盗掘。

由于我国历来对古墓采取不主动发掘的态度,故而面对如此猖獗的盗墓行为,政府也未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可是此次的盗墓的严重性却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没过多久,宝鸡市文物考古局便抽取了精干力量组成了考古队,正式展开了发掘工作。

很快,在进行了仔细勘测以后,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出现了:这古墓规模大得惊人!墓框南北约45米,东西宽约22米。面积接近1000平米。而在封土堆的覆盖之下,墓框中回填的五花土深达20米!这墓非凡不已啊!不仅如此,据村民爆料,这李茂贞墓附近还有座大墓,不过早些年被平整了。这下考古队是又惊又喜,若是真的,这可是一墓双冢,是罕见的夫妻合葬墓!这可是极有考古研究价值的!

毫无疑问,村民们的爆料非常准确,勘探结果显示,新发现的这座墓葬南北长约32米,东西宽约16米。墓框面积约510平米。虽然远远小于李茂贞墓的规模,但是也算高等级的大型墓葬了。考古学家将小墓葬编为1号墓,李茂贞墓为2号墓。随后经过激烈的讨论,专家们决定先从1号墓开始发掘。不久,发掘正式启动了。

为了这次发掘,宝鸡市考古所投入了所有力量。根据之前探测所得的资料,考古队很快就找到了墓道。他们一鼓作气地向下发掘,呈斜坡状的墓道一点点地呈现了出来。这墓道有些寒酸,与之前的判断不太相符。不仅如此,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专家们的发掘毫无进展。就在工作陷入停滞之时,靠近墓室一侧的泥土中出现了奇怪的痕迹,似乎是古代建筑物的遗迹,要知道,专家们早已经探明墓室在地下13米处,这才仅仅发掘了7米就到了墓室?完全不应该啊!莫非是数据有误?

不久后,一个3米宽的砖砌檐形构件渐渐显现出来。这座建筑精美异常,令人惊叹。在这建筑之下,考古学家发现建筑两侧均雕刻着驾鹤西游的图案。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的灵鸟,象征着长寿。古人认为鹤性情高洁,形态美丽,仙风道骨。而墓中的驾鹤西游图,代表着两个含义,一,墓主人是位长寿长者。二,墓主人生前性格娴雅,品行高洁。砖石上以浮雕的手法雕刻了一个面容和善,慈祥丰盈的妇人形象。看来这妇人就是墓主人了。她身着白色宽袖长服,胸前扎着布巾,头戴花冠。手中拿着长笏,这长笏就是笏(hu)板。是古代臣子上朝时手里拿的长板,笏板材质多样,双手持笏于胸前,一则代表了对君王的尊重。二则可以充当记事本之用。

更让大伙儿疑惑的是,这幅驾鹤西游图非常有特色,画中妇人恭顺虔诚地跪坐于翱翔展翅的凤凰背上。仙鹤则在上方盘旋,在祥云的映衬下宛如仙境。由于图案很是特殊,专家们为它取名——乘凤驾鹤西游图。众所周知,凤乃皇室女性专用,莫非,墓主人是皇后不成?

专家在对砖雕女性的服饰予以考证后肯定了这是唐代服饰。皇后这个猜测恰恰证明了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李茂贞的王妃。因为五代十国是乱世,割据势力猖獗,虽说是五代十国,实际上还有一个虽无国号实有国权的割据势力——李茂贞占据的陕西凤翔地区!他在此设置百官,册封皇后及后宫。实在就是一个割据小朝廷。李茂贞就是个无冕之王!所以关于墓主人僭越使用凤凰图案的迷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随着墓葬的清理,墓葬里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地显露了出来。这座奇特的建筑物真可谓是座高楼亭台的微缩景观。建筑物正中是三间大殿,大殿西侧斜向还有两间厢房。

厢房砖雕的门半遮半掩,其中各有一个探头张望的女子。一位正欲迎客,一位正欲送客。

而高楼自上而下的第二层,是复杂的亭台楼阁和勾栏挑檐,再向下是斜坡状的屋面,上面覆盖着的筒瓦仍清晰可辨。整个建筑是美轮美奂,世所罕见。这精美绝伦的建筑物实际上是古代大墓的设施之一,名为“端门"。它非常少见,迄今为止也不过发现了两、三例而已。由此可见这建筑物的罕见与珍贵了。

端门,相传是玉皇大帝发明的,在神话故事里南天门作为天庭正门,是神界与人界的入口,南天门别名就是"端门"。

中国古代帝王引用这个典故,将都城的南门称为端门。由于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所以他们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会将现实世界里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随葬入地下。这才有了高级贵族墓葬里"端门"建筑的由来了。

这古代皇城里最高贵的端门的出现,是否象征了墓主人生前尊贵的皇族身份?墓主人她是否是李茂贞的王妃呢?2号墓里埋葬的是李茂贞吗?看来这种种谜团还得等待专家们接下来的发掘结果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传统宗族式墓地被叫停,新型家族墓地兴起,墓碑符合大众需求

近日,由民政部发起的《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工作已经正式结束,在这次的条例修订中不乏对节地生态葬的倡导和鼓励,墓位的面积和墓碑的高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地限制,然而其中有一个条例在多次《殡葬管理条例》修订中却从未被修改,那就是“禁止建立或者恢复宗族墓地",明确地表达出国家对传统宗族式墓地的不欢迎。

传统宗族式墓地存在问题多

传统宗族式墓地通常是指宗族或者家族集合所有族人的财力物力修建规模化的宗族公共墓地。传统宗族式墓地有着严格的方位和等级限制,辈分最大的先祖墓通常是在正中间的最前面,坟墓修建最为豪华,然后以此为中心,左右上下按辈分家庭年长排序安葬。

传统宗族式墓地通常代表着宗族或家族的颜面,除非十分贫穷,否则无论富不富裕,同一宗族的人都会倾尽家财去修建,墓地多为风水极佳的山清水秀之地,通常占地面积大,坟墓修建豪华,拥有精细的雕刻和装饰,耗费十分巨大。传统宗族式墓地的修建多含祈福或炫耀攀比之意,择址风水极佳之地修建宗族墓地,有祈福宗族昌盛或炫耀宗族财富和家族昌盛之意。

风光的传统宗族式墓地存在的问题可不少,耗费巨资、浪费土地、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炫耀攀比不良之风盛行等等,严重妨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传统宗族式墓地的修建进行遏止。

新型家族墓地兴起,多样化墓碑满足大众需要

新型家族墓地就是公墓为了满足私人无法修建家族墓地的需求,创新规划出来的区域。结合目前国家推行的火葬以及节地生态葬法,预计可满足多代人的需要,优点是节地、生态、环保。新型家族墓地的墓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传统类型、艺术类型以及节地生态葬类型。

传统风格的新型家族墓地,墓碑建筑呈现传统风格,使用单块墓碑,中间依照客户需求设置一个或多个墓穴,可使用单墓穴伴侣葬、单穴单葬或者单穴合葬等。墓碑为传统风格墓碑,多是瓦盖式碑顶和弧形碑顶,以黑色、灰色或红色为主,有雕刻精细的双柱、石雕围栏,墓门左右各有两座石狮或者其他石雕。这种传统风格的家族墓地通常在4平方米以内,可容纳三代人及更多人的合葬需求,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艺术型的家族墓地,特点是墓碑样式呈现艺术化、占地面积小、美观环保。艺术型墓碑造型多样,安葬方式也多样:放置一块主碑,其他左右挨着主碑下葬,墓碑拼接到一起,石雕围栏装饰;只设一块刻有“某氏福园”或“某园”的墓碑,或以某人或夫妻为主碑,按照墓碑款式类型按辈分大小设置墓穴,卧碑即盖板,上刻逝者的信息;还有采用家族合葬的方式,一个家庭,一块墓碑,一个墓穴。这种艺术型的家族墓地占地在4平方米左右,可容纳三四代人的使用,美观艺术,深受现代人们的喜欢。

节地生态类的家族墓地,以树葬、草坪葬及花坛葬等生态葬为主。草坪上采用小型墓碑合葬,使用可降解型骨灰盒,上下多层,降解后可重复使用。墓碑以树、花坛为中心分布,墓碑采用小型卧碑或艺术墓碑,平均每个墓碑占地不足0.2平方米。最后一种则是不使用墓碑和骨灰盒,直接导入地下,自然降解,只保留一个标识逝者名字的铭牌。

总而言之,传统家族墓地受限的情况下,新型的家族墓地发展越来越多样,迎合了众多家庭的需求。除了上述的新型家族墓地,还有很多针对各种不同丧葬方式而形成的新型家族墓地,不仅迎合了大众的需要,也符合现代审美观,既环保又美观,相信这样的家族墓地会越来越受欢迎。

访世界著名的花园式墓园——德国汉堡奥尔斯多夫墓园

墓园是祭祀亲人的场所,也是令人悲伤的场所,所以人们一般都很忌讳去墓园。但在国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墓园,被当地人称为花园式墓园,它在欧洲非常著名,它就是位于德国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墓园,它打破了传统阴森的墓园,是会让人感觉身心放松和休闲娱乐的花园式墓园,也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地游览!

墓园整体概况

奥尔斯多夫墓园开放于1877年,墓园占地面积约391公顷,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墓园,里面安葬着140多万人,跟汉堡市的人口一样多,墓园内有256000块墓碑、36000棵树、2800张长椅、800座雕塑、15个池塘及12座小教堂。墓园内有数不清的旁路、羊肠小道和林荫道,到访的游客经常迷路,为方便来访者,园内设有两条公交线路,共22个站点,即使如此,也有很多来访者找不到来回的路。

墓园分区

奥尔斯多夫墓园分为罗森区、蝴蝶花园、陵墓区、森林墓地(用来安放骨灰盒的森林),里面安葬着汉堡当地人、名人和政界人士等。奥尔斯多夫墓园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有专门的设计墓地的工程师和设计墓园景观、植物的花卉师来对墓园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使得墓园整体环境越来越专业化、公园化,让人们觉得亲人们安葬在此处得以安息。

墓地设计

奥尔斯多夫墓园的大多数墓地的设计都会遵循达芬奇的"黄金分割"原理,墓地设计师对花卉、植被、装饰品和墓碑的种类、造型和比例都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当然设计师也会依据逝者的亲属提供的信息来量身定制墓地与墓碑,包括墓地的风水结构,但是大部分的墓地整体还是会以墓园的整体美观、和谐会为基准。

多数情况下,逝者家人都会和负责墓地设计的工程师、花卉师作事前的沟通,主要是告知逝者身前的特殊偏好和愿望,例如,他比较喜欢的植被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对于墓碑设计师来说,墓地是逝者安息的后花园,他们尊重逝者愿望,且满足家人情感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

墓碑设计

由于逝者身份的不同,墓碑的造型也是种类繁多,大小各异,特别是名人艺术墓碑,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出来的,与其说是墓碑,却又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有些政界名人、娱乐明星或为社会做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墓碑大部分以雕像艺术墓碑造型为主。还有逝者因信仰的不同,也会决定墓碑风格,例如基督教徒的逝者墓碑会有一个是十字架标志。

墓碑上会雕刻逝者的身份信息,通常简明扼要,一般只有逝者的姓名、出生和去世时间。不像我们国内有些墓碑会雕刻繁复的墓志铭,让后代子孙可以铭记先祖的事迹。这里的每一座墓碑前都会摆放各式花卉植物,且墓碑旁边会摆放一些小的雕刻艺术品,陪伴着墓主人,不孤单。

总结

跟墓园工作人打听到,奥尔斯多夫里的墓地价格也是非常的高昂,且每年还要缴纳维护费用,尽管价格不菲,但还是很多汉堡人愿意投资自己的最后栖身之地。目前,奥尔斯多夫墓园也已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很多外地游客都会前往墓园区游玩观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02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