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位于神木县城西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据清道光版《神木县志》载: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该城原为夯筑土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葺。

高家堡古城

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墙均长311米,南北长均长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瞭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星楼,女墙、垛口、瞭望洞被破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券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瞭望台和南门已破坏。

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心楼和财神庙,经维修已恢复原貌。城内街道以中心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因其短,故称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市在上货物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至今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巷道。巷道内民居的修筑具有北方古城特有的建筑风格。有的是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有的是前庭后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有的是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这些院落基本完好,对研究明清居民建筑均有一定的价值。

二〇〇四年六月神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七年六月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八年九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神奇高家堡,感受古城沧桑变迁!

四千年石峁城,石破天惊,声誉日彰;六百年高家堡,城彼朔方,风起云扬。走进神奇高家堡,探秘神秘石峁城,聆听远古传来的声音,重拾久远厚重的文明。

秃尾河,发源于毛乌素沙地边缘,蜿蜒激荡的河水在黄土高原的宽阔河谷中九曲十折,一路南下,向黄河奔流而去。其近三分之一的中游河段纵贯高家堡镇,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和生灵,孕育了华夏早期文明,连接起农耕与游牧文化,也见证了这块土地的兴衰变迁,见证了高家堡镇曲折而生动的文明史。

黄土高原,陕北之北,曾经宁静的高家堡古镇,如今热闹喧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榆林炙手可热的旅游名镇。其实,早在明朝至民国期间,高家堡就是晋陕蒙贸易汇集之城,人称“旱码头”。彼时,这里富商云集,贸易频畅,中原日用百货、生产工具,内蒙牲畜、皮毛充满市面,本地盐碱业更是享誉塞北。那么,高家堡到底承载着怎样不平凡的历史记忆?它又缘何沉寂多年?

高家堡坐落在神木市西南50公里的平坦河川,随着榆神公路的开通,南来北往的人们绕开了高家堡,古镇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它渐渐地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光景,淹没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的浪潮中,以前热闹的集市,也日渐冷清。但它所拥有的故事和气质,终将会迎来新生,绽放夺目光彩。

高家堡始建于明代正统四年,是长城边关的一处重要的军事营盘,西北可出蒙塞,东南能退守佳晋,左右毗邻榆神两地,与镇川堡、瓦窑堡、安边堡统称为延绥“四大名堡”,距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

当你漫步在东西400米、南北350米的十字古街时,可看到石块垫基、木柱撑顶、木板门面、砖瓦兽脊的明清店铺,林立在街道两边,明清四合院和寺庙建筑在六纵六横的小巷中点缀。“檐头挑解翅飞,屋顶兽脊昂立”,古风古韵在周身弥漫。

高家堡很平凡,平凡得跟陕北其他地方同生同长,黄土、沟壑、山梁。高家堡很不平凡,秦的长城,明的烽火台贯穿镇境。站在新修建的南门城墙上,整座城池尽收眼底,被岁月雕琢过的褪去了华丽外衣的古城越发迷人。

中兴楼屹立于古镇的中央,傲视周边。不远处的西大街上,因拍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搭建的“东风照相馆”“农业学大寨”“原西县革命委员会”“供销社”等场景,把游客拉进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很多人因为这部电视剧才知道了高家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高家堡,高家堡的故事也远比一部电视剧更丰富、更耐读。

高家堡小学,一所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学校。民国初年,高家堡的仁人志士兴学救国,乡贤裴宜丞、刘培英等人将西街祖师庙改为学校在高家堡开办新式教育,得风气之先的高家堡小学培养出一批心向光明、志存高远、投身革命的俊彦人才。其中有中国高家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刘文蔚,西北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张秀山,曾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的李登瀛,中国博物馆创始人韩寿萱。

1927年9月,这座青灰色古镇的上空,有了革命星火的照耀,高家堡镇党支部在高家堡小学成立。此后,以革命精神注入的高家堡,也成为了革命的熔炉。此后,高家堡踏出的每一个步伐,都回响着热血男儿的铿锵节奏,都回应着时代对英雄的呼唤。

如今,高家堡小学的旧址早已废弃,保留下来的这块地基,依旧承载着历史风云。1947年夏,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于8月上旬发起榆林战役,由于高家堡所处的战略交通位置重要,后可切断榆林守敌的退路,又可阻遏神府驻军增援榆林,因此先行解放高家堡至关重要。8月6日,高家堡获得解放,留下了一段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热土,也留下了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红色往事。

积历史之厚重,领时代之风骚。纵观古今,高家堡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她曾有过繁华和喧闹,也有过寂寞和寥落;曾有过田园牧歌的安宁,也有过兵戎相见的烽烟;有过改革开放后全面振兴的新象,也有过城镇化过程中暂时落后的焦虑。历史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造就契机与机遇,成就丰功和伟业,也注入深情与眷顾。这片历久弥新的土地,所积淀的精神与力量,不仅鞭策现在,也将辉照未来。

来源:瞭望周刊

本期编辑 叶蕊 校对 刘晓萱

端午长城古堡探秘第三天:随士营、聚落城、许家庄堡、神泉堡

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一直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重重的节日,而我们,依然奔波在长城古堡探秘的路上。

《走边城》

高海平

4

雨水把黎明洗得干净

也洗净了端午节的民风

头天晚上

像贴春联一样

在门户 车辆上贴上彩纸条

还有艾草

人人手和脚腕上

佩戴着百索子

5

聚乐村 四十里铺村

三十里铺

古堡空无一人

并非没有故事

神泉堡住着十几个老人

坐在阴凉处闲聊

龙王庙后墙严重倾斜

梁上写着大清康熙的年号

墙上壁画被涂抹

却遮不住人物眼里的光

这一切

不一定还会看到

6

端午节 没吃粽子

却吃了阳高的驴肉

边城一带

驴是绕不开的物像

吃驴肉有些残忍

人的残忍不仅仅是这些

吃之前观看杀驴场面

驴不是卸磨后杀掉的

专门为欲望准备的

人的欲望吃多少驴肉

也难以填满

2017.5.30

随士营,查不到什么资料,从名称来看应是驻军之地,当地人认为堡子的创建年代应早于明朝

聚落城,位于大同镇城东侧,与大同镇城西侧的高山卫城一起,护卫着镇城两翼的安全

聚落城西北角有一座堡中之堡,用于存放粮草,是大同镇一处重要的粮草仓储基地

大同的乡村,端午大如年,头天晚上家家户户贴上彩纸,插上艾草,百姓手戴百索子,辟邪驱瘟保安康

以上亮子拍摄

以上高海平拍摄

四十里铺、三十里铺,名称是根据与大同城的距离来命名的,它们在明代都是军事化管理的驿站,为了保护驿站安全,不仅建有堡墙,还驻守驿卒,李自成当年就是下岗的驿卒。驿站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传递信息,有人将它们比喻为通信连,虽不全面,但很形象。

许家庄堡,位于明代大同至北京的官道边,由民堡改为军堡,当年的防御设计颇具特点,但现在已经看不出来,堡墙、正门和瓮城还有遗存。许家庄堡现称许堡村,是当地著名的教师村,许多家族都世代教书。

许堡的教堂,主体建筑由比利时传教士建于1931年

神泉堡大桥,位于大同至北京的官道上,桥上护栏是新修的,桥梁主体建于清代,使用了上百年,直到前些年省道改线才不走汽车

神泉堡的驴肉,远近闻名

神泉堡,晋冀门户

曾经被做为学校的龙王庙

堡内的民居已经非常残破,只剩下十余位居民,年龄最小的也六十六了

精美的民居,已经人去屋空,破败不堪,满院的荒草将过去的天伦之乐与悲欢离合统统掩埋

屋主离去前遗弃的家具

斑驳的墙围画,不仅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品,也镌刻着时代的印痕

端午长城古堡探秘第一天活动请看:

凉州文化|高沟堡古城

编者按

高沟堡古城,是凉州境内至今唯一幸存的汉代古城遗迹。当地故有民谚:“先有高沟堡,后有凉州城。”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高沟堡古城

在凉州城东30公里外,腾格里大沙漠边缘,有一条干涸的古河道叫红水河(又名洪水河、土沟河)。沿着河道西岸,一串明代峰墩,伴着蜿蜒曲折的故长城,稀稀落落的散布在田野里,自东南向西北迤逦而下,穿越今天的永丰滩、吴家井,终结于长城镇境内的十二墩附近。

高沟堡古城,乃是凉州境内至今唯一幸存的汉代古城遗迹。当地故有民谚:“先有高沟堡,后有凉州城。”可见其历史的久远。直到有了凉州城,这里仍是镇守凉州的东大门。《汉书地理志》称“凉州畜牧为天下饶”,说得主要就是这块地方。隋、唐时代凉州的牧马监就设在高沟堡一隅,因而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前营马场”“西湖马场”等地名。只是在后来的某个年代里,由于水源减少,草地沙化,农民被迫弃耕弃牧,古城才逐渐废弃。曾几何时,一座繁华一时的千年古城,就皑皑沉寂在沙漠中了。

因为久闻其名,笔者曾于2012年秋专程造访过那座城堡。

我们到的时候,正值农忙,庙院门锁扃然,寂寂无人。只见城垣颓废,秋草正黄。空旷之间,唯靠近北城墙一座土台,上有简易的庙宇一座,红门青瓦,显见只是当代的“作品”,那就不必细说了。

察看整个城垣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00余米,南北则稍窄。四周城址轮廓均宛然可辨,北面、东北方向墙垣保存较好,东北部的一处角墩尤其完好,远望高大巍峨,气势尚威。爬到上面去瞭望,则见城郭东、南、西面都是成片的农田、房舍;北面可见沙海连绵,柴草稀疏。让人惊异的是,城垛之上还有不知何人何时所搭建的简易棚舍,虽草木枯朽,倾塌已久,但架构仍在。

关于高沟堡的前世今生,至今在民间还有不少口碑传说。

据闻,在距今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高沟堡还是一个房舍严整、人烟稠密、街市热闹、繁华兴旺的大堡寨。城堡附近的黑木林湖(俗名龙王泉、黑墨湖)一带,水草丰美,可牧可耕,远近良田连片,家家牛壮马肥。向南沿红水河岸数十里,高大的胡杨林郁郁葱葱,芳香的沙枣树连绵不绝。那时候的高沟堡,真的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化外仙境哩。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变故,一夜间就毁掉了这个美好的家园。城堡变成了一片废墟,残垣断壁,破砖烂瓦,连绵起伏的沙丘间,狐兔出没,鬼哭狼嚎,荒凉冷漠。高大的城墙半被黄沙掩埋,美丽的绿洲成为远去的回忆。

原来,那时高沟堡城里有个外号叫“沙和尚”的大地主,虽有万贯家财,仍然贪得无厌,时常派出奴仆,大肆砍伐林木,为自己建造亭台楼阁。老百姓都知道,林木是防风挡沙的墙壁,毁了林木,人们就无法在风沙线上生存。他们忧心忡忡,商量对付财主的办法,只有联合起来,据理抗争。沙和尚气急败坏,但他又慑于百姓人多,不敢公然冒犯。

老财主日思夜想,筹划如何赶走这帮穷百姓,把高沟堡周围的林木田地,尽数据为己有。终于在这一天,他脑筋一动,想出了一个自以为良策的鬼主意。

高沟堡城内,原有一座数丈高的土台,台上有座龙王庙,代代相传,香火旺盛。与别处不同的是这座庙的龙王爷并非管理雨水的青龙,却是管治风沙的黄龙。百姓们都知道龙王爷的神奇,全在肚子里藏着的一颗逼沙珠,因此才能镇得住流沙的侵袭,保得这一方绿洲风调雨顺,水草丰盈。

沙和尚想到的一个毒计,正是窃取逼沙珠,毁掉龙王庙,让风沙把堡城周围的老百姓统统撵走,好由他独霸这一带所有的田产。一天夜里,他打发儿子偷偷窜到龙王庙里,掏开龙王的肚子,盗回了逼沙珠。

然而,正在财主父子弹冠相庆,自以为得计的当儿,却未曾料惊动了天上的黄龙,老人家拍案而起,勃然大怒了,一场万劫不复的灾祸从天而降……

当高沟城里最早有人惊醒的时候,那场亘古未见的黑风暴已经从西北方卷地而来,瞬间刮得天昏地暗,房倒树拔,水干草枯,玉碎宫倾……

黑风暴直刮了三天三夜,方才渐渐消停。当幸存的人们扒开断垣残壁,从墙缝里探出头来放眼四望,一切都已经辨不出原来的模样:房子没了,街巷没了,城堡没了,湖水没了,草木树林都没了,远近的农田庄舍已经全成了波浪一般连绵起伏的沙丘……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个鼠目寸光的土财主“沙和尚”,原来自恃着有高墙大院,牛羊满圈,金银满箱,以为只要在风起的时候关紧房门,就可保万事无忧。只待穷鬼们死的死,逃的逃,他就可以安然自得的收拾田产,独霸天下。不料,那黑风暴来势猛烈汹涌,只刮得天昏地暗,鬼哭神惊。就在黑风压城的一刹那,他的高墙大院就被一阵铺天而降的黄沙压成了稀巴烂,从美梦中惊醒的老财主,在一声没叫出来的哀嚎中,活活埋没在沙山之下……

据后来传说,当时那场灾难,整座城中只有极少的人幸存下来了,但已经无家可归,只好到别处流浪。也正是有他们,才把这个凄惨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故事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从一种灾难性的生态变换之后,引来了那场灭顶之灾。正是从黑风暴之后,高沟堡古城就成了一座被迫废弃的荒城。好在如今的高沟堡,遗址还在,教训还在,故事还在,人烟还在。

我们见到的高沟堡古城,谜一样的幽静,庙一般的空灵。

作者简介:高子权,甘肃古浪人,建行武威分行专职审批人。

来源:凉州文化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94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