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旌歙古道

旌歙古道,亦称隋唐古道,史称徽(州)宁(国)官道,位于在安徽省旌德县境内。

旌歙古道

中文名:旌歙古道

外文名:Jing she Road

地理位置: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门票价格:免费

著名景点:五里亭、旺子洞、天星洞

总长:15公里

火车站:旌德站

2017.10.--21.22鄣山大峡谷,太极湖村。蜗牛之城旌德古道,朱旺

行程特色。。。。中国十大古道排名第六旌德古道,井水不犯河水起源地朱旺村龙潭景区,有着送客松,伟人石的鄣山大峡谷,被遗忘的古村落中华门楼第一村,太极湖村,五星宾馆住宿

鄣山大峡谷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以“奇、险、秀、旷、绝”闻名于世,有“伟人石、 百丈岩、黄山松”等奇特景观,被誉为“华东地区最美的峡谷”景区。同时,景区在整个游线中通过对 大鄣山远古传说、两胡英杰等本土历史与峡谷景观相结合,宣扬以绩溪的徽官、徽儒、徽商、徽墨、徽菜、徽剧为主构建的中华徽文化。景区还是中国最大的胡适纪念地。

景区主游线傍水蜿蜒约3公里,区内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谷中溪水清澈、清幽纯净,水色随游程而变得色彩斑斓,与峡谷中的万千奇石相映衬,编织了无数的飞瀑龙潭,彩池银帘,沿线分布着黄板滩、毛泽东肖像石、天门中开、雪岩飞瀑、黄山送客松、葫芦潭、 百丈岩、佛光等诸多异常美丽而奇特的景观。水绕峡谷流转,曲折跌宕,人在水上踏行,风情万种。壮观、奇妙、优美的各种景观形成了一首节奏和谐、音调美妙的山水奇石协奏曲。

伟人有约:在障山大峡谷神奇的大千世界里,一亿年前天然形成的毛泽东石像堪称一绝。毛泽东石像坐落在障河之滨,面朝正北方向,头像从右侧观望,宽阔的天庭、后背式的额发、饱满的面颊、睿智慈祥的眼神,无一瞻仰者不说:“真象”!伟人故里现伟人, 三天子都见天子,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人杰石灵:绩溪人杰地灵,名人众多。与峡谷中的万千象形石相映衬,构成了一个灵石的大千世界。“ 绩溪牛”、“徽骆驼”、“中流砥柱”、“犀牛戏水”、“鱼羊谷”、“小天门”等等各具形态的景观。

中华门楼第一村,被遗忘的古村落。。 在绩溪,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古朴,当地居民讲的最多的地方……太极湖村。走近太极湖村,才感到“藏在深闺人未识”,惊叹这个古镇带给我们的美。

太极湖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距绩溪县城15公里,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景区3公里,缘溪河呈“s”形穿村而过,是一个“狮象把门日月当关 龟蛇栏水”的太极风水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里是徽杭古道的必经之路,村中仍保留着明代吟泉街、千年古树、古桥,还有百余幢古民居、古门楼群、古祠堂等,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是一座徽州建筑的博物馆。还有绝妙的三道天然水口,风水绝佳的帝王墓,绝奇的药丸石,地域绝活的秋千抬阁,绝技的徽派砖雕门楼群,堪称“五绝”,是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

旌德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直至明代,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青阳一带)的重要通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食盐和土特产的运输要道。旌德古道颇有名气,国内十大徒步古道中,旌德古道排名第六。

井水不犯河水出处地一朱旺村是一个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是旌德县五大文明古村之一,房屋都是 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建筑景观。相传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后裔的居住地,现有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住宅建筑布局合理而独特,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私塾——“凫山书院”,“茶字号”老当铺,位于朱旺村当中的朱溪河是当年的朱氏祖先用人工开挖的,呈现独特的北水南流水系,河中河边有当年用来饮用的水井九口,河上有用巨大的青石搭成的石桥十三座,九口井、十三桥就叫“九井十三桥”。在朱旺村的老辈人传说中是朱旺村要出九个进士,朱氏江山要作十三个朝代。朱溪河上游的“闲云潭”是明代朱旺村兄弟翰林朱则淡、朱则波之一朱则淡伴月读书处,其亲笔手书的摩崖石刻“闲云潭影”四字清晰可辨,潭畔古戏台遗址依稀可见。“龙潭瀑布”,一布三迭;“观音庙”“ 龙王庙”寄托着古人对子嗣繁荣、风调雨顺的祈盼。

蜗牛之城--旌德

徽菜一条街

五星住宿

21日周六早上6:30城区出口出发,中午至鄣山大峡谷用餐,鄣山大峡谷游完2.5小时,后至被遗忘的太极古村落,太极湖村,晚至旌德入住五星宾馆,游玩蜗牛之城旌德,观县城依山美景,自行至徽菜一条街品旌德徽菜,可以拼。

第二天早餐后出发全国古道第六位旌德古道,中餐自带,古道中解决,后至井水不犯河水朱旺村,和龙潭景区,适时返程,行程满满。

强度休闲

行程费用550/人,含往返大交通,驾驶员补贴,鄣山大峡谷门票60+15景区换乘车,太极湖村60,朱旺十龙潭70.旌德古道向导费,地接讲解费,一晚蜗牛之城五星住宿,一早一正餐,保险费。成人550/人。小孩根据年龄,不占床待定价格。

报名

【组织者声明】

纵横古驿道挖掘古驿道文化,传承古驿道文化

2018年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今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赛事越办越好外,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被盘活。

在南粤古驿道湛江徐闻站和广州从化站,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和夏文嘉分别采访了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方小聪、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以及潮州音乐的代表人物王培瑜,谈谈南粤古驿道传播传统文化的见解。

下面,古道君转载了12月6日播出的《纵横古驿道——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系列访谈》中的内容,带大家来了解下采访内容:

三年以来,广东将南粤古驿道作为广东绿道的升级,开展南粤古驿道和绿道互联互通,围绕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创新利用古驿道文化元素,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打响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的品牌。

南粤古驿道以文化先行的概念,挖掘古驿道文化,传承古驿道文化。三年以来,南粤古驿道成功举办了以古驿道为主题的大学生微纪录片大赛、摄影大赛、文化创意大赛、“驿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等活动;组织创作古驿道主题曲,并活化了一批古谱、古乐、民歌,编制出版了古驿道保护利用系列丛书;在省博物馆举办了《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将南粤古驿道纳入了中小学研学产品,提升了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挖掘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鲜明标签。

在南粤古驿道湛江徐闻站和广州从化站,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和夏文嘉分别采访了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方小聪、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以及潮州音乐的代表人物王培瑜,谈谈南粤古驿道传播传统文化的见解。

本期嘉宾

方小聪 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

张 强 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

王培瑜 潮州音乐代表人物

记者

谢亮、夏文嘉

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右)采访南粤古驿道音乐总监方小聪(左)

谢亮:

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湛江徐闻站,南粤古驿道网撰稿人阿瑞捐赠了画作《守护希望的田野》。这幅画作还是挺有故事的,我们现在就跟随南粤古驿道网的总编,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音乐总监方小聪先生谈一谈这个小细节。

方小聪:

大家好!阿瑞先生长期致力于古驿道的活化工作,他同时也是我们南粤古驿道网的创始人之一。他从建网到现在前后为南粤古驿道供稿75篇,总计有21万多字。同时他也是我们广东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倡导者,他是最先提出要活化南粤古驿道的,南粤古驿道的概念就是由阿瑞先生提出来的。那么,他在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徐闻站开赛的首天把这幅油画《守护希望的田野》这幅画作捐赠给徐闻县博物馆是很有深意的,既表示他对徐闻古港的珍视,也饱含他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深切向往,代表着很多热爱古驿道的人共同的心愿。这就是我认为阿瑞先生捐赠这幅画作给徐闻县博物馆的含义。

《守护希望的田野》捐赠仪式

谢亮:

阿瑞的画作《守护希望的田野》包含有哪些寓意呢?

方小聪:

众所周知,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着一个无比辉煌的历史印记。而矗立在港口周边的徐闻石狗,正是那一段辉煌时代的见证者。千百年来,徐闻的石狗守山守海守林守村,它是一种守护者的形象,同时也寓意着对人的祝福,对吉祥的期盼。石狗在过去千百年来,在雷州、徐闻已经变成了当地人的图腾,一种被人敬仰的吉祥物。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兴未艾,徐闻的石狗又成为我们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者,所以阿瑞先生把这幅画作命名为“守护希望的田野”,可谓用心良苦,纸艺非凡。

文体广播记者谢亮(左)采访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右)

谢亮:

南粤古驿道网撰稿人阿瑞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湛江徐闻站的比赛上捐赠了画作《守护希望的田野》。据我们了解《守护希望的田野》同时也制作成了明信片。这当中有些什么故事呢?我们也跟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视觉总监张强先生聊一聊这张明信片背后的一些细节和故事。张强你好!

张强:

大家好!谢亮好!阿瑞先生的艺术作品赠送给了徐闻博物馆,其实作品放在博物馆进行保存和传播是一种渠道,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更多渠道可以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和感受到作者对徐闻的期望、对社会的期望。明信片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大家都知道明信片最早是在1865年开始产生的,他是由一位艺术家与邮政的职员共同创造了明信片这种媒介形式。因为当时他是想把自己所绘的一幅作品寄给他远方的一个朋友,表示对朋友新婚的祝福。由于当时的信封比较小,他的作品装不进去,这时候他就发愁了。邮递员给他出了一招,就是可以把祝福语以及朋友的地址、姓名写在画作的背面,再贴上邮票,这样他就可以收到你的祝福和你的礼物了。明信片的原型其实就来自于这个故事。全世界最早的明信片是1869年澳大利亚政府发行,在中国的第一套明信片是在1896年清政府发行的。明信片发展到现在一百多年,已经非常受大众喜爱。

张强展示《守护希望的田野》明信片

这次,我们把《守护希望的田野》明信片做了一个系列,总共是一套12枚,参与这个系列的人员主要是参与和关心、支持、爱护南粤古驿道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人员。因为他们深入到乡村去调研,去发掘乡村的传统文化,把他们的感受通过联合创作或者独立创作的形式呈现出来。这里面有专业的艺术家、摄影师和设计师,也有普通的文物工作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以及教师跟学生。他们通过明信片这种人们日常传递信息的习惯方式,把他们所感受到的地方特色,感受到的地方好山好水,以及感受到的乡村振兴的现状传播出去。这张明信片不单体现了徐闻地域文化的特色,更传递着我们对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祝愿,以及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谢谢大家!

文体广播记者夏文嘉(左)采访潮州音乐代表人物王培瑜(右)

夏文嘉:

随着我省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利用工作的不断开展,陈列在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古驿道、瑰宝也“活”了起来。在今年南粤古驿道从化站的活动中,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古曲大师王培瑜、谢声驿、谢庭峰、蔡一熊、陈浚辉等人,在钱岗村广裕祠进行了南粤古驿道古曲大师的演示,用音乐解读古驿道上的传统文化。文体广播记者夏文嘉专门采访了潮州音乐代表人物王培瑜,请王老师谈谈古驿道传统文化的传承。

王培瑜: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一首器乐曲叫大八板。大八板就是中国的版图里面,东西南北都有这个曲子。这个曲子为什么会流传在整个江南大地呢?中国的大片河山东西南北到处都有这首曲子。山东的碰八板,河南的老六板,还有我们广东的大八板、上海江南丝竹的老六板,其实都是同一个曲子。这个曲子为什么会流传得那么广,绝对就是古驿道起的作用。流传在潮汕的、现在变成潮州音乐非常著名的八板头、八板曲。《崖山哀》也是这种八板变体的一个古曲。《崖山哀》跟古驿道,跟我们这个祠堂是非常吻合的。刚好《崖山哀》是将陆秀夫这个事件的,文天祥、益王一路到了这边,陆秀夫背着宋帝昺跳海自尽,就跟这个祠堂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陆秀夫南宋时候的一个丞相。所以古驿道文化,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解读古曲、古乐的流传、传播,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乐种,包括南方的古曲为什么会流传得这么广,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些古曲,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潮州音乐是保存的中华传统文化里面,乐制、古代的音乐理论、乐谱保存得比较完整的。

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岭南这边有三大乐种,都跟南粤古驿道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广东人很多都是从北方、外疆慢慢移民过来的,所以跟古驿道有密切的关联,特别是我们的传统音乐,包括潮州音乐,潮州弦诗到了清代的时候,还有我们叫外疆音乐,就是跟古驿道有很大的关联性。

古音古曲里大部分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传统的就全都是优秀的,但是确实,在古音古曲里,能够流传下来,几百年上千年,能够流传到现在至今还在存活的曲子肯定是很优秀的。所以我们今天解读古音古曲,包括用我们现在的乐器,我们现在的演奏家演奏出来,重新来解读,重新把这些古典的东西呈现给当代的人来认识,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在中国的音乐学院,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和国内的一些音乐学院开课,都是开传统乐种的课。所以这个我们是一直都在做的。我们认为这对下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广东广播电视台文体广播与广东省体育局联合制作的《纵横古驿道——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系列访谈》,从古驿道出发,将体育竞技、休闲旅游、精准扶贫、文物和古建筑活化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着手,充分展示广东人在南粤古驿道上的独到见解。访谈节目通过邀请各个层面的嘉宾,以思想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畅论新时期“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先锋引领作用。

编辑: 墨鱼

声明:本文转自【广东广播电视台文体广播】,内容、图片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梅州两条古驿道入选2018广东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 串联自然人文资源 让古驿道“活”起来

从平远县差干镇沿着松溪河北上,行船至莽莽崇山中,一条逾1600年历史的古道蜿蜒盘踞于此。这条曾上通江西,横接福建,下达广东潮汕地区的松溪古驿道,是新中国成立前三省“盐上米下”之路,孕育了大批客家巨贾,促进了周边地区繁荣,也见证了一段苏区红色历史。

事实上,梅州有大量古驿道资源,却长期被遗忘在崇山峻岭之中。今年2月底,省政府相关领导率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到梅州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深调研时说,梅州要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运动等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南粤古驿道“寻乌调查”红色之旅。

近日,广东省住建厅公布今年将打造11段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其中梅州有两条,分别是梅州大埔三河坝—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道和梅州兴宁—平远古道。南粤古驿道“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线路的建设被提上日程,梅州古驿道资源沉寂多年后将迎新生机。

现状

资源丰富 20条古驿道保存状况较好

群峰叠嶂,山道蜿蜒,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坡及菜田映入眼帘,这里是大埔县三河镇余里村水口山尾陲的余里古窑址群。曾在海外出土的青瓷标本,便是来自这个隐匿在大山之中的小村落。上百年前,一批批青花瓷通过余里村边的古驿道,再转其他运输方式,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4年前,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广东省境内已知最早的仿龙泉青瓷窑遗存。这个700多年前的古窑址群,成为广东省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大埔三河坝—饶平麒麟岭古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古迹资源,得到了政府重点保护。

驿道是中国古代陆地主通道,人马流动,千百年来,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和许多可以叙说的往事。位于省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崇山峻岭的生态环境催生了梅州古驿道,它们或为两省通衢,或为通商往来之道,或为兵家要道,曾是山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段段历史不应被埋没,这一段段记忆不应被封存。

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古驿道线路,促进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梅州去年就开展了古驿道全面摸查和实地踏勘调查工作,为打造“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综合路线做好准备。

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梅州现存状况较好的古驿道有20条,总长度约75公里。其中梅县区4条,为松口镇火船码头的水路、松源镇松洪古驿道、茶山古道和桥溪古驿道;平远县4条,分别是中行镇盐米古驿道、差干镇松溪桥古驿道、仁居镇梯云岭古驿道和泗水镇梅畲古驿道;大埔县2条,分别是三河镇锦山古驿道和西河镇茶米古道。而梅江区、蕉岭县和五华县分别有2条,丰顺县有3条,兴宁市有1条。

“梅州市古驿道保存现状相对较好,仅次于韶关,总体上平原地带破损严重,偏远地方保存较好,古驿道沿线及周围村落多为中国传统村落,古驿道整体处于原生态,后期开发利用空间较大。”上述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古驿道资源被挖掘出来,梅州各县(市、区)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区域内的古驿道进行活化利用。目前,松口古街、码头、中国移民纪念广场成为梅州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的示范;大埔的茶米古道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平远的松溪古驿道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

问题

废弃多年 亟须保护与修复

平远县八尺镇位于粤赣交界之处,千百年来,在两省交通贸易、邮政转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八尺境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驿道有两条,它们曾是通往江西“盐上米下”的经济交换之路,也是红色政权传播要道。

平远第二高山角山嶂里横卧着的是梅州岃古驿道。在八尺镇宣传委员张文让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从角坑村出发,穿过历经百年仍在使用的石条古桥,走过记录着红色革命,留下众多红色标语的茶亭,往山上攀爬。张文让找来一根竹竿,拨动着两旁近2米高的杂草,扫出了一条铺满石条的上山之路。穿过这段在八尺境内2公里长的古驿道,可以到达八尺镇和江西寻乌县留车镇。石条路保存较为完好,特别是在88碫那一段,望着眼前沿山势而上的88级阶梯,仿佛看到了曾经肩挑物资来往的繁华。

“初步了解,梅州岃盐米古道在宋元时期就已存在。它不仅见证了八尺镇商贸曾经的繁华,还见证了红色革命历史。”张文让介绍,1929年,朱德曾率领红四军第一纵队经过此处,进入平远开展革命斗争。此外,在抗战时期,这条古道为驻在江西留车的红军运送了许多被控制禁止的物资。

梅州岃盐米古道是此次广东省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兴宁—平远古道的其中一段,目前八尺镇正在积极进行古驿道周边杂草清理工作。“因为现代交通方式多样化,这条古驿道也渐渐被人遗忘,它被废弃在此处已有好几十年了。”望着眼前已存在几百年但仍完好的石条路,张文让不禁叹了口气。

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公路的开通、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许多古驿道渐失其用,曾经人声鼎沸的古驿道成为人迹罕至之地,杂草覆盖,静静躺卧在深山之中。

“挖掘古驿道的价值,活化利用古驿道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古驿道在新时代有新的使命,承担新的任务,将那一段段发生在古道上的故事讲述给当代人,并在古道上创造出更多新的故事。”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但目前而言,有些县(市、区)对古驿道的历史存在价值和今后开发利用的潜力空间认识仍较浅薄,认为已失去运输功能的古驿道没有活化利用的价值。“这是保护古驿道,首先亟须解决的问题。”上述相关负责人说,保护意识不加强,保护开发工作便难以进一步开展。也有部分地区已意识到古驿道价值,但由于尚未编制相关规划,致使古驿道的活化利用缺乏指导依据,周边资源的统筹安排较难开展。

现存古驿道大多地处偏僻,不少古驿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亟须保护与修复,但当地人一般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整体经济较落后,古驿道保护修复资金缺口较大,相关工作难以开展。且由于古驿道多数处于偏远地区,道路、驿站驿亭、休息点、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也缺乏厕所、餐饮服务店等公共服务场所,阻碍古驿道发展。

“我们将对症下药,解决古驿道活化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下一步古驿道的发展打下基础。”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活化

“古驿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底,位于平远县差干镇的松溪古道被列入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远县依照冻结保存为主、整旧如故为辅的思路,最大限度保留古道原貌,并结合相思河景区和五指石景区,对古道进行旅游开发。一度湮灭在岁月尘土中的客家千年“盐米之路”现已重现世人面前,成为梅州市最早被开发利用的古驿道之一。

“松溪古道的开发,是古驿道活化利用很好的探索。”梅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梅州市将进一步研究梳理南粤古驿道历史文脉,抓住毛泽东《寻乌调查》中生动描述的方方面面,把埋藏在地下、记载在书上、陈列在地上的历史场景活化展现出来,将南粤古驿道与乡村振兴、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古驿道打造成为集文脉传承、红色教育、旅游休闲的“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综合路线。

今年,梅州市将邀请规划专家编制古驿道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确定古驿道保护利用的目标与原则、总体思路、线路布局、建设标准、设施配套等,加强对各县(市、区)古驿道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的引导。通过“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等交叉融合,用“古驿道+”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将民宿、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山货等推向市场,带动当地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

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故事,是古驿道上的重要资源,梅州将进一步发掘梳理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相关历史人物故事,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寻乌调查历史故事、仁居红四军三次来平故事、三河坝战役革命故事、百侯历史文人故事等,收集整理沿线村落历史变迁沿革、村规民约、姓氏族谱、民风民俗等,策划多样的古驿道文化展示,在乡村振兴与发展中留住村落文明印记、记住乡愁。

在古驿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梅州将以保持古驿道本体及驿站古亭等重要标志物的原真性为首要原则,对古驿道重点线路本体进行修复,并迅速开展历史遗存抢救性保护工作,加大对古亭、古桥、茶亭、驿站、路碑、古码头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修复,为游客打造出安全、富有历史感、有故事又健康的古驿道旅游线路。“同时,结合体育、休闲、旅游等现代需求,以不破坏古驿道整体环境风貌为前提,建设驿站驿亭、交通转换点、休息点、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设置农副产品销售点、餐饮服务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厕所革命’,在合适的节点统筹设置卫生、节能又符合地域地形条件的旅游卫生间。”上述负责人说。

对于大埔三河坝—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道和梅州兴宁—平远古道这两条2018省级重点线路,梅州市将以古驿道历史文化为主体,整合古驿道沿线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探索沿线及周边的村镇文化、旅游、体育、特色农业等发展新路径,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带动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

今年,广东将举办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少儿绘画大赛、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这三大赛事,均选择了平远古驿道作为站点之一。“我们将利用举办这些赛事的机遇,将古驿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进一步推广八尺的古驿道。”八尺镇党委书记林松说。

■链接

平远差干镇松溪古道:曾是苏区物资运输重要通道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地处要冲,平远差干镇松溪古道成“兵家必争之地”,为粤闽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平远党史》记载,1929年11月13日,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在朱德军长的率领下从寻乌留车出发,到达仁居。15日,经差干进入武平的下坝蕉头坝。松溪古道是当时差干往下坝的唯一通道,红军所走之路便是这条古道。

中央苏区成立后,平远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松溪古道又成为江西革命根据地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现存于平远县档案馆的民国档案记载,国民党对共产党一切需用物品实行禁令,一旦发现私运食盐、火油、药品、硝磺等,将全部没收。差干一带经常会有不畏法的乡民在夜间偷运物资,接济苏区。

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包括松溪在内的闽粤赣边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任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同志,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回忆说,1935年2月,中央分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将部队分九路向外突围,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红二十四师的四个连,到寻乌南部和蕉岭、平远、武平一带进行游击战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8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