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天目山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天目路,新建的姜堰博物馆在遗址的东南角,是天目山遗址博物馆和姜堰博物馆的结合。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据明万历《泰州志》载,天目山二井,形如双睛,故称。为中国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一座古城遗迹,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北地区发掘的商周城址,江淮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址。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三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陶器和动物遗骨。泰州姜堰市拟开工建设天目山遗址博物馆,展示天目山出土文物、西周古城模型、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等。

天目山遗址



寻找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巍山龙于图山城遗址,天摩牙寺和蒙舍城遗址

【广提子原创】,始发于“广提子”微信公众号2021年4月1号

第三次来巍山,专门为参访重要的南诏遗迹龙于图山城遗址,天摩牙寺,和蒙舍城。从下关驾车经215国道进入巍山坝子,转入030和032乡道,路况很好。举目四望,阡陌纵横,村舍密布,绿树成荫,不愧为细奴逻的龙兴之地。进入龙于图山后,则为土石道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弯道极多,驾驶要非常小心。不过仅数公里后即可到达天摩牙寺。

【龙于图山远景】

龙于图山为巍山坝子西面大黑山向东突兀而出的一道西东向横丫字形山梁,古城遗址位于庙街镇龙于村,高于地面200余米,西靠大黑山,东边可以俯视巍山坝子,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具有震慑整个巍山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龙于图山城遗迹分布】

据云南省文物考古所报告,龙于图山城遗址可分火把山、大平地、石场岭岗三片区域。火把山东端为观景或瞭望区,大平地为城址区,石场岭岗为寺庙区。城址东、北、西三面城墙,城墙因沿山顶平地边缘夯筑,呈倒U 字形。北城墙长约85米,东城墙约380米,西城墙约460米,三面城墙总长约925米,城址面积约48500平方米。

【龙于图山】

天摩牙寺守门人是个热心人,他曾带领大理地区艺术专业大学生和省文物单位来访人员前往龙于图山城遗址碑参观。经过简单交谈,他自愿带我前往遗址碑。让我喜出望外。我们穿过天摩牙寺到寺后公路,走数百米即进入遗址范围。

【龙于图山城遗址界碑】

唐贞观初年,细奴逻与其父蒙舍龙躬耕于巍宝山山麓前新村。为了争夺土地、牧场、水源、牛羊等资源,父子带领部族与周边部落进行残酷的战争,建立了以蒙氏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属地包括今巍山南部、南涧大部和弥渡西部等地。唐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细奴逻在龙于图山建立南诏第一座都城。龙于图山城使细奴逻成功地抵御了紧邻“蒙嶲诏”的进犯,巩固了蒙舍诏政权。

【龙于图山城遗址碑】

我与守门人从寺后公路向山上爬,很快进入遗址区。在缓坡的树林中行走,杂草丛生,多条小道隐约可见,我们在树丛中四处寻找,守门人似乎也有点晕菜,所幸不久找到龙于图山城遗址碑。如果自己单独前往,极易迷失方向。

【龙于图山城遗址碑碑阴说明】

据考古报告,城址中部有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基台。曾挖掘出瓦当,字瓦,滴水,莲花纹砖,柱础等,莲花纹瓦当与唐长安兴庆宫遗址出土瓦当相似。但在茂密的树林中,却很难清楚辨识三层建筑基台。不过,这里应是南诏宫殿区无疑。2006 年5 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平地:著名的松明楼所在地】

守门人告我此处山顶平地即是“大平地”。据资料,这个台地东西长270米,南北宽95米。听守门人说这就是著名的“松明楼”所在地,我倍感兴奋。当时洱海地区有六个大的乌蛮部落称为“六诏”,蒙舍诏最为强大,地理位置在最南边,故称为“南诏”。民间传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此地建“松明楼”,邀请其它五诏诏主前来祭祖,酒宴后,五诏诏主醉卧于松明楼中,被皮逻阁纵火烧死。南诏得以顺利消灭五诏,统一了大理地区。

【大平地】

南诏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迁都大理太和城,龙于图山城作为南诏第一都城约90年时间。此后,龙于图山城继续作为南诏国的副都,第四代诏王皮逻阁的儿子阁罗凤和孙子凤伽异先后以副王身份镇守龙于图山城。南诏灭亡时,龙于图山城被弃。

【考古队在勘察龙于图山城遗址】

1990年4月, 在龙于图山城石场岭岗发现大批残断石造像。1991年和92年,云南省博物馆,巍山县文物管理所先后对龙于图山城南诏寺庙遗址进行发掘,清理了龙于图山寺塔基,共得佛像,观音,天王,力士,罗汉像和残躯,有印模文字的字瓦,如“君保”,“恕庆造”,“宽顺”,“官造”等,莲花纹瓦当,方砖, 滴水,柱础等珍贵文物300余件。这是继1978 年维修大理崇圣寺塔三塔发现680 多件佛教文物以来的又一次的重大发现。

【滴水,瓦当和柱础】

【古城建筑遗迹】

***

【巍山县南诏博物馆】

龙于图山城南诏寺庙遗址挖掘发现佛教的文物在巍山县城南诏博物馆有相当集中的展示,在大理州博物馆和云南省博无法见到,是南诏古国寻踪者必访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南诏国历史的系统介绍。这批佛教造像具有初唐佛教造像风格,和四川特有的背屏式造像形式。造像风格应从四川传入大理地区。

龙于图山城南诏寺庙历史较为悠久。我在前面章节提到的《南诏图传 文字传》,其中观音 “第四化” 故事提示,在南诏第二代诏王兴宗王蒙逻盛时( 公元674一712年),龙于图山城已有王宫佛教内道场。龙于图山城石场岭岗发现大批石雕像的位置, 可能就是南诏做法事的内道场。不过这批佛教造像究竟是制作于南诏初期还是南诏晚期似乎也不易确定。

*****

【是否南诏后裔墓葬群?】

从遗址碑走到大平地,要经过一个近百米长的隆起的土岗,有数十座古坟隐伏于树丛和茅草之中,倒塌的残墙,半弧形和长短条石,横七八竖,散乱一地,许多雕有狮子,麒麟,凤鸟,人物等纹饰。我想,此墓葬规格不高,但石刻颇为精致,墓葬地点接近城址中心,墓主应有较高身份,龙于图山城在权臣郑买嗣灭南诏国时即废弃,从时间和位置上看,是否为南诏国后裔的墓葬群?

【南诏后裔的墓葬石刻?】

*****

【天摩牙寺庙群远眺】

此寺初建于南诏时期,明代时,由巍山彝族左氏土司扩建,成为滇西的大寺之一。初期为佛教寺院,后成为佛、道、和彝族土主信仰三教合流的具有39座寺庙的庞大宗教建筑群。

【天摩牙寺大门】

天摩牙寺古名云隐寺,天姥崖,现在也称为西边大寺。元末明初,南诏后裔左氏土官确认龙于图山为其官家风水宝地,严禁伐木和垦荒。并修建土主庙,祭祀细奴逻和历代先祖。左氏土司传17代,历时500多年,龙于图山一直是世袭领地。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是天摩牙寺朝山庙会(也称为“春会”)。游人香客日达万人,是天摩牙寺一年中人气最旺盛的时光。

【天摩牙寺标志】

看完龙于图山城遗址,我们返回天摩牙寺。在天摩牙寺诸多寺庙中,我感兴趣的还是和南诏国有关系的寺庙:包括巡山殿,南诏土主庙,三公主庙和驸马殿等。此地南诏遗迹自古也吸引诸多名人到访,明清两代有状元杨升庵,滇中名士李元阳,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近现代有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政协副主席,社会学家费孝通,考古和历史专家马长寿,方国瑜等来此考察或慕名游览。虽然此时龙于图山城和天摩牙寺似乎就我一位访客,但有多位先贤引路,我心里并不觉孤单。

【巡山殿】

南诏王细奴罗死后,被道教奉为巡山神,也是彝族崇拜的土主。天摩牙寺大门处的巡山大殿是祭祀细奴逻和南诏历代先王的祖庙之一,应是明代左氏土司所建。殿前横匾题记:“治道大通”,两侧长联题咏,南诏一统六诏,彝汉各族同耕牧,偃武修文,永载史册。殿中戴高冠,大胡子,着官服,正襟危坐的主尊便是巡山神细奴逻,两侧一文一武,我猜定是辅佐细奴逻成就霸业的武将郭郡矣和文臣波罗旁。

【三公主殿和驸马殿(三公主殿左侧)】

三公主是白子国国主张乐进求的女儿,张乐进求看好细奴逻的本领和南诏的势力,同时因自己无儿子,将白子国禅让给细奴逻并嫁三公主于细奴逻,细奴逻继位,建“大蒙国”,称为“奇王”。三公主与细奴逻的联姻意味着乌蛮的南诏和白蛮的白子国势力的大联合,为南诏统一六诏,灭两爨,建立南诏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公主殿】

上面照片,三公主着白族服饰,双手合十。左右各有一白族少男少女胁持。下面照片,三公主化身为六臂天神,双脚踏莲花。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到十三,大理白族群众成群结队来到巍山天摩牙寺接三公主回大理省亲。他们将带来的新装为三公主换上,将换下来的衣服带回大理。欢庆的群众集聚在三公主殿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驸马殿主尊】

三公主殿左侧是驸马殿。驸马是指南诏王细奴逻。每次接三公主回大理,自然要拜细奴逻,征得三公主夫君同意,才能成行。但殿内主尊供奉的似乎是大理地区佛教大黑天神。黑脸,六臂,持日月,戟,鞭,铜铃,两武将作胁持,背后壁画有两条翻腾的黑色蛟龙。我猜想当地民众是将细奴逻作为大黑天神供奉。

【南诏土主庙】

跟随守门人很容易找到了天摩牙寺内的南诏土主庙。殿内南诏土主浓眉大眼,宽脸硕腮,着官服官帽,背后墙壁饰有黑色双龙。左右一文一武辅佐。上有横匾,题为:“南诏英雄”。我没有找到明确的寺庙建立时间信息,从服饰和殿内装饰看,估计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新修缮。

【殿前上方有南诏国相关彩绘故事】

守门人告诉我,他和母亲负责看守天摩牙寺大门,也同时负责守护巡山殿,南诏土主庙,三公主庙和驸马殿等五座寺庙,他们由寺庙的“堂主”任命。堂主多为巍山本地人,是寺庙建设和维护的出资人。天摩牙寺三十九座寺庙的情况基本一样。随后,我顺便简要参访了几座佛教,道教寺院,天摩牙寺规模很大,也不可能细致的拜祭。

*****

【蒙舍城东城北城墙】

巍山还有细奴罗于公元650年前后所筑的第二座王城,即蒙舍城。据说是专门为张乐进求而建的居所。拨开所谓“禅让”的历史迷雾,事实应是细奴逻以实力兼并了白子国。而国主张乐进求不得不离开白子国,被监护于南诏的蒙舍城。公元八世纪中叶蒙舍城作为软禁被南诏征服的其他民族头领及其宗族之用。如《蛮书》记载:“贞元十年,南诏攻施蛮城邑,虏其王寻罗并宗族置于蒙舍城,养给之。”

【蒙舍城遗址】

蒙舍城遗址位于巍山县庙街乡古城村东,距县城7公里。城址分为东西两城,各呈方形,东城与西城共用一道城墙。东城小,西城较大,城墙周长约840米,两城总面积约35600平方米。东城西墙,北城墙与西城墙保存较好,高出地表约2米,宽约6米。城墙外有人工城濠。从215国道开车过去并不远,可是除了在农田中少许隆起残墙,这座王城已消融于逝去的千年岁月之中。

【蒙舍城城壕】

蒙舍城曾作为唐朝中央政府设置的巍州、蒙舍州,阳瓜州治所住地。细奴逻后几代南诏王罗盛、盛罗皮、皮罗阁、阁罗凤、凤伽异等先后经营过此城。大理国段氏改为开南县,元代设蒙化州治,明初筑蒙化府城于今县城后,蒙舍城被废弃。以上几处遗址,我用一天时间,只是粗略的参访,谈不上细致的考查。如要从专业角度审视,还需更多时间和内行人指点。

【本集完】

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和巍山古城

镇江断山墩遗址入选省考古遗址保护项目

日前,镇江新区断山墩遗址入选江苏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由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申报,经过专家初审、重点遗址现场考察、专家终审和公示,全省共5个项目入选,我市断山墩遗址荣列其一。

断山墩遗址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东平昌村东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1981年经考古发掘,发现夯土台基和柱础等建筑遗存。该遗址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存极其丰富,是目前苏南发现的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一个聚落遗址。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断山墩遗址,2012年,镇江新区委托编制了《镇江市断山墩遗址保护规划》。2013年,断山墩遗址公园建成,对外免费开放,主要以遗址本体展示为主,此外,在公园内设立有出土文物模型和文物展示板。遗址公园内设有人工湖,可进行垂钓活动。同时,依托附近花鸟市场,不定期举办花卉展览展示活动,丰富市民文化娱乐生活。

断山墩遗址公园为一处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是镇江市针对古遗址类文物保护利用的一项探索,在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同时,实现其社会效益,让文物真正活起来。(镇江市文广旅局文物处)

3天保山徒步游!半天参观松山战役遗址,向英雄致敬!

3天保山徒步游!半天时间参观松山战役遗址,向英雄致敬!

12月11日从大理至保山龙陵,参加2020AA百公里,“为了胜利远征,重走滇缅公路”的活动。12月12日参加了重走50km滇缅路的徒步活动,最后用时10小时、安全顺利的完成比赛。

12月13日由组委会统一组织安排,前往松山战役遗址,半天时间参观学习,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保山徒步活动历时3天,参加了三项重要的户外活动。由于在活动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精彩图文和遇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好人好事,所以用三篇游记来逐一记录美好而感到的瞬间。

第一篇是《3天保山徒步游!10小时重走50公里滇缅路,一路风景美到爆了!》,第二篇就是此文《3天保山徒步游!半天参观松山战役遗址,向英雄致敬!》,第三篇是《3天保山徒步游!怒江边上惠通桥头,遇见感动温暖心里!》。

游记内容分为:遗址简介、致敬英雄、参观经历、暖心小事、参观小结等五个方面。

遗址简介:

保山松山坐落于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距离县城35km。位于怒江中下游西岸,最高海拔2020米。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有着“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之称。

松山战役是整个滇西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远征军先后投入8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工兵营加上盟军及空军等40000多人,历经十次大战役,百余次小战役,以伤亡7600多人的代价,历时96天最终全歼守敌,攻占松山。

二战期间,标志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之战——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作为主战场的松山,留下了诸多战争遗迹,现存有遗址69处、遗迹816个,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

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里面有见证树、老干塘、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观景台、道人坪子、子高地、陆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等景点。

致敬英雄:

2020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参加AA百公里第一天比赛的近200人,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前,为抗战英烈默哀、献花,表达深切的悼念。

参观经历:

1、13日上午在参赛活动酒店吃完早餐,收拾行装就前往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了。在讲解员耐心、热情的逐一讲解之下,我们仿佛回到那个年代,感受松山大战的悲壮伟烈。

2、参观游览线路:见证树→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观景台、→道人坪子→神秘的远征军信件、→子高地→将士公墓→见证树。

3、游玩经历:

①.见证树:走进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得非常茂盛的一棵榕树。仔细观察,树干已经是伤痕累累、千疮百孔。

据讲解员介绍,它是松山上幸存的三棵古树之一,难以想象当年它的肢体被毁掉一半以后还能顽强地活下来,作为今天历史的见证。

②.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从见证树往上走,经过老干塘再往上走就到了雕塑群的入口处了。从这里往上踏步96级台阶就到雕塑群的位置了,96级台阶寓意着松山大战历经96天最终全歼守敌,攻占松山。

据讲解员介绍,雕塑群建成于2013年9月3日,是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的。整个雕塑群位于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

整个雕塑群分为将军方阵、夏装士兵方阵、秋装士兵方阵、冬装士兵方阵、驻印士兵方阵、娃娃兵方阵、女兵方阵、跪射兵方阵、炮兵方阵、在世老兵方阵、战马方阵、吉普车方阵等12种方阵。

③.观景台:在园区步行游道上,有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可远望怒江之畔。

④.道人坪子:从观景台顺着观光栈桥,逆时针前行就到了道人坪子。这里是一块很大的平坦草坪,也叫“道人坪子”。这里曾是日军的练兵场,更早以前是道人修道的地方。

⑤.神秘的远征军信件:从道人坪子往前徒步,就到了神秘的远征军信件地方。该信件是信?是密函?还是情报?70多年以来没有人能够解读,至今仍然是个秘密。

⑥.子高地:接着往上前行,爬上松山的顶峰,只见两个巨大的爆破落坑和掘进的地道痕迹。原先松山主峰有两个尖峰构成,当时称为子高地。

日军在每个尖峰下修筑一个主堡,主堡深入地下,大致相当于把三层楼埋于山体中,上层用于瞭望和步兵射击。此地是日寇的支撑点,工事最为坚固,有母堡两个、子堡多个,大小堡垒都有掩盖,日军以武士道精神疯狂死守松山。

松山当时山高坡陡,不易攀登,远征军进攻时恰逢时值雨季,泥滑路烂,十分艰难。在采用飞机、重炮轰击均未奏效而伤亡千余人的情况下,最后采用坑道作业,在山顶两侧距敌堡150m处,开挖掘进11.8m(宽高)的两条坑道,在敌堡下掘药室两个。

坑道内分别装入TNT(zhayao)70箱和50箱,于1944年8月20日上午9时引爆,将整个山顶炸坍,才消灭了顽敌,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4、下午15:30,整个参观游览松山战役遗址全部结束,耗时半天时间。一路游览,一路向英雄致敬!

5、最后赶往怒江边上的惠通桥头,迎接AA百公里”英雄"凯旋、参加闭幕和颁奖仪式。

暖心小事:

1、在松山战役遗址参观游玩过程中,一位“爱尚猫”的友友主动过来给我拍照,让我非常感动!平时都习惯了给别人拍照,突然好友过来给我拍照,挺意外也很感动的。

2、在参观松山战役纪念碑的过程中,与“lao牛”哥又学习了几招拍照技术,非常感谢!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啊。

参观小结:

1、常怀感恩心,不忘相助人。

2、再小的举手之劳,都可温暖心间。

3、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感谢阅读!祝你一切安好!

大理旅游,小众游玩。关注无违旅行,更多旅游精彩等着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7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