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米公祠

AAA级旅游景区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市无城镇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米公祠

中文名:米公祠

别名:宝晋斋

行政区类别: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无为市无城镇西北隅

面积:17000 m

著名景点:米公祠、宝晋斋、聚山阁、墨池、投观亭、杏花泉井、拜石、等

景区级别:国家AA级景区

寻根丨最人文地名——米公祠

米公祠,因纪念米芾而得名,其原名米家庵,坐落在樊城城墙南隅的柜子城上,元末明初毁于兵火,明清多次重建与维修。

米公祠

米公指米芾,祠指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米公祠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解放路2号,海拔高67.8米。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他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祠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吴公琬、郑五云二人访古,得《米氏世系碑》残碑。襄阳籍官员王谨微诗记此事云:“三尺残碑卧道旁,剜泥认是米襄阳;一船书画人争羡,半亩荒庄仍自荒。”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江南学政、御史邵嗣尧从米氏故里寻得另一残碑与前碑恰为一体,经洗刷辨认,得知自宋以来,樊城柜子城、陈庄、柳堰铺一带是米芾后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为纪念这位历史上的书画大师,邵嗣尧会同地方官绅,由米芾第十八、十九代孙立碑建祠,供后人祭祀。

清朝雍正年间

重修祠宇房屋五栋,均为白墙青瓦,立有“米氏故里”碑。据同治《襄阳县志》载:“米氏祠在樊城朝觐门内,祀宋知淮维阳军米芾。祠前有墩,中有衢路。”清朝雍正年间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高茂选建桥于墩,令与祠接,下做券门,以通行路,筑亭墩上曰“面墩亭”。又寻得米公及苏轼、蔡襄、黄庭坚等墨迹勒之于石。今祠中存石刻四十五方。祠前左有明陈继儒所撰《志林序碑》、碑阴刻《净名斋记》,右有缉朝御史邵嗣尧所撰《重修米氏故里》碑记,碑阴刻《西园雅集图记》。

咸丰年间

兵荒马乱,道台金修樊城,筑堡障,城门为“宝晋门”。米氏族人,视其扼祠宇之地,有碍家庙,襄阳道台指示:“兵乱在急,承年之后,仍修旧迹。”

同治三年(1866年)

米氏族人禀明道、府、县官经三衙门会商,拟订筹款培修。共修房屋三栋,其一是米公祠牌楼及过厅,其二是庭院中三间卷棚,其三是祠宇的主体建筑“宝晋斋”。

光绪元年(1875年)十二月

曾修祠宇,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题写“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米氏后裔为保护珍贵的文物,将石刻四十五块运至米芾二十七世孙米高秦家保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襄樊,狂轰滥炸,为保护珍贵石刻全部窖藏地下,才免遭浩劫。

1951年

襄樊市成立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这批珍贵石刻在米公祠内保存至今。

1956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

襄樊市文物管理处成立,米公祠由襄阳地区拖拉机厂管辖移交给襄樊市文物管理处管理。襄樊市文物管理处负责米公祠的日常管理工作,随后,对米公祠内宝晋斋和牌楼及过厅等进行维修扩建,兴建仰高堂等建筑。

1987年

成立襄阳米芾纪念馆,具体负责米公祠的保护管理工作,米公祠内面积不断扩大。

2006年5月25日

国务院公布米公祠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end -

✎来源丨寻根湖北

我们的大无为米公祠景区即将进行大改造,创意由你定!

提起米芾,在无为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纪念米芾的“米公祠”不仅是代表无为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米芾与无为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同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公元1104年-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他离任去世后,无为人改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名臣》中关于“米芾”的记载

从“宝晋斋”到“米公祠”

无为“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西北隅。

米芾任无为知军时,因其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

米芾离任去世后,无为人将“宝晋斋”与米公军邸旧址扩建为米公祠,以示纪念。

《江南通志》记载: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在无为城中建有聚山阁、仰高堂,又有宝晋斋,后改米公祠,古迹遗存。

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米芾在知无为军任上将其家藏的晋人法书上石,到南宋咸淳四年(1268)无为通判曹之格再次翻刻并名之为《宝晋斋法帖》以来,“宝晋斋”便成为书法艺术的圣殿,是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地方。

现今,米公祠内还珍藏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160余方,还有50多位书法家的70余册行、草、篆、隶不同书体的法帖原件。

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摹本,唐代钟绍京的小楷《临飞经》,宋徽宗赵佶的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黄庭坚的行书《题画梅花帖》,苏轼《起居帖》等。还珍藏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碑刻,楷书《题阳关图》以及《炎宋章吉老墓表》拓片等,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

“米公祠”里处处是典故

墨池,系北宋崇宁年间米芾所凿。池中筑一小亭,亭中一方形石桌,四个石凳,四周可依栏而座,这是他经常休憩读书挥毫的最佳场所。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图考》中关于“墨池图”的记载

传说米芾当年听蛙声聒噪甚烦,遂拿砚投之,蛙不复鸣。第二天,“一池碧水变为黑色”,米公题“墨池”碑于旁,故称之为“墨池”。米芾抛砚台的亭子被称为“投砚亭”。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人称“石痴”。位于米公祠院内有一块石头,石高约8尺,两人合抱不及,多孔多皱似人形,这就是著名的“拜石”。

相传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如痴如醉,与石称兄道弟,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

杏花泉,成名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是无为州守顾浩于墨池南侧的杏林之下疏浚泉眼时喜见一脉清泉相涌,当即以杏花而命名,称之为杏花泉。该泉水入口,清冽甘甜,流淌时尚可闻得汩汩之声,顾浩甚喜,遂又建碑于泉之侧,并于该年九月二十日作《杏花泉》诗记曰:“老圃开生面,清泉出墨池。不因疏浚力,安得涌流时。细眼多于藕,浮花瑞若芝。根源仙杏共,应以杏名之。”

此外,无为“米公祠”还有聚山阁、红雨亭、浮玉峰、文人峰、竹深处、灵芝石等历史景点。1981年9月,无为米公祠成为安徽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展示米芾文化魅力,打造米芾文化品牌,把静态的故事创意转化成可供观赏的景点,汇聚全县各界人士的智慧,做好米公祠公园扩建策划工作,现广泛征集米公祠公园建设的创意方案。

一、策划内容

策划内容可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展开:

(一)米公祠公园的空间结构布局形式、建筑风格定位等意见;

(二)米公祠公园应展现的历史遗迹、人文典故(包括现存的或有记载但已灭失的);

(三)米芾的艺术成就和廉政为民事迹的融合创意;

作者也可自选角度,为米公祠公园的建设进行多维度的策划。整个策划方案要充分体现景点特色,与米芾文化元素相结合,突出米芾在无为的历史轨迹,打造以米公祠为核心并与有关历史遗迹相呼应的无为特色文化地标。

二、征集要求

1、策划方案要求主题鲜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2、策划方案要具有品牌符号的创意,激发社会各界对米芾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方案篇幅不限,可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不限,但不得剽窃他人作品,因侵权所造成的后果由作者承担。

三、奖项设置

本次征集活动,设立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评选活动结束后,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四、征集时间

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敏华

邮箱: 530642006@QQ.com

联系电话:05536610364

无为县文广新局

2018年11月30日

来源:无为县文广新局、芜湖档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锦绣无为综合编辑

无为的“米公祠”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你知道为谁而建?

米公祠

提起米芾,在无为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纪念米芾的“米公祠”不仅是代表无为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芜湖档案就带您一起走进无为的人文地标“米公祠”!

米芾与无为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同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公元1104年-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世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无为人改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注】宋代的“军”不是军事单位,而是一种行政建制,相当于州、府。长官一般由中央派员,称“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简称“知军”。无为军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当时的无为军隶属淮南西路,下辖巢、庐江、无为三县。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名臣》中关于“米芾”的记载

《米公墓志铭》里曾记载:“(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从“宝晋斋”到“米公祠”

无为“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西北隅。

米芾任无为知军时,因其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米芾离任去世后,无为人将“宝晋斋”与米公军邸旧址扩建为米公祠,以示纪念。

《江南通志》记载: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在无为城中建有聚山阁、仰高堂,又有宝晋斋,后改米公祠,古迹遗存。

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米芾在知无为军任上将其家藏的晋人法书上石,到南宋咸淳四年(1268)无为通判曹之格再次翻刻并名之为《宝晋斋法帖》以来,“宝晋斋”便成为书法艺术的圣殿,是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地方。

现今,米公祠内还珍藏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160余方,还有50多位书法家的70余册行、草、篆、隶不同书体的法帖原件。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摹本,唐代钟绍京的小楷《临飞经》,宋徽宗赵佶的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黄庭坚的行书《题画梅花帖》,苏轼《起居帖》等。还珍藏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碑刻,楷书《题阳关图》以及《炎宋章吉老墓表》拓片等,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

“米公祠”里处处是典故

墨池

墨池,系北宋崇宁年间米芾所凿。池中筑一小亭,亭中一方形石桌,四个石凳,四周可依栏而座,这是他经常休憩读书挥毫的最佳场所。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图考》中关于“墨池图”的记载

传说米芾当年听蛙声聒噪甚烦,遂拿砚投之,蛙不复鸣。第二天,“一池碧水变为黑色”,米公题“墨池”碑于旁,故称之为“墨池”。米芾抛砚台的亭子被称为“投砚亭”。

拜石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人称“石痴”。位于米公祠院内有一块石头,石高约8尺,两人合抱不及,多孔多皱似人形,这就是著名的“拜石”。

相传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如痴如醉,与石称兄道弟,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

乾隆《无为州志•艺文志》中曾记载:“拜石成遗事,山高与水长。亭亭风月下,千古忆襄阳。生无孤洁痴,再拜亦徒劳。但得南宫意,何须定折腰。吁嗟米老去,寂寞少知音。不敢效袍笏,恐悲石丈心。一拜留芳踪,盛名天下传。殷勤问石丈,谁继米家颠。”

杏花泉

杏花泉,成名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是无为州守顾浩于墨池南侧的杏林之下疏浚泉眼时喜见一脉清泉相涌,当即以杏花而命名,称之为杏花泉。该泉水入口,清冽甘甜,流淌时尚可闻得汩汩之声,顾浩甚喜,遂又建碑于泉之侧,并于该年九月二十日作《杏花泉》诗记曰:“老圃开生面,清泉出墨池。不因疏浚力,安得涌流时。细眼多于藕,浮花瑞若芝。根源仙杏共,应以杏名之。”

此外,无为“米公祠”还有聚山阁、红雨亭、浮玉峰、文人峰、竹深处、灵芝石等历史景点。1981年9月,无为米公祠成为安徽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荏苒,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米公祠依旧白墙灰瓦、静谧古朴,那千年流淌着的墨池水、杏花泉,无一不散发着古老而又迷人的魅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

来源:芜湖档案 微信公众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7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