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焦山寺

焦山寺

焦山寺位于大同城西约六十里的高山镇北,十里河北岸的山坡上。该建筑呈阶梯式,是一座窟寺结合的寺院,内有焦山寺石窟。始建年代不祥。但从寺内现存的石窟及其风格看,与云岗石窟晚期雕刻相似。现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建于嘉靖时期,其顶部的砖塔亦为此间所置。另据石窟内留存的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正统二年、七年(公元1437、1442年)的游人题记,也可证明当时正是焦山寺的兴盛时期。焦山寺因建于焦山而得名。寺院由上而下,层层升高,节节收缩。远望形如一座锥状多层楼阁,奇特而壮丽。

焦山寺

民间传说:北宋名将杨业,曾率领大军在这一带抗击过辽军,后战死疆场。大将焦赞为寻找杨业的遗骨死于此。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称“焦赞寺”。“焦山”与“焦赞”读音相近,很可能是穿凿附会。

话说焦山石窟寺(七)

四、法果奉诏筑须弥

话说,那时中山国境内的赵郡(今河北赵县),住着一位出名的高僧,法号称法果。以“诫行精至”又能开坛讲法,而远近闻名,尤其在石邑(今石家庄一带)影响很大。拓跋珪在去年兵出井陉时,就听到大师的名声。而今拿下了中山国,就以大礼把法果请到平城。

这位法果和尚,是汉人,有儒学功底,四十来岁才出家,可以说是一位“半路和尚”,但是他兼具儒学与佛学的双重功底,又加上有曲折的社会阅历,故而通晓世故,成府甚深。由此而产生了对佛教的独到见解,那就是:要想发展佛教,必须依靠政权。皇帝就是当今如来。礼拜天子就是礼拜佛陀。他说:“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见解,所以和拓跋珪很谈得来。对佛教有卓越的贡献。

法果和尚在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贡献,就是僧徒可以“礼拜皇帝”。这在佛教史上一件大事。僧徒(沙门)是否“敬礼王者”?当时在南方东晋的朝野,曾经争论了几十年,而且已经有了结论,最后敲定为“沙门只礼拜佛陀,而不礼拜人王”。这个结论还是由东晋权倾朝野的桓玄拍得板。没想到,南方僧徒们好不容易争得的胜利成果,轻易地就让北方的法果给否定了,的确震动很大。正因为如此,法果和尚在南方僧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叛逆者”,所以在南方僧人编撰的《高僧传》等文献中,对法果只字未提。这里谈法果,只限于《魏书》中的点滴材料和平城考古的一些蛛丝马迹。还真的难以塑造一个完整的法果和尚。

不过法果和尚在平城的建树,不仅是佛教史中的重要事件,而且也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当我们弄清楚了天兴元年的三大佛教建筑中的两项以后,非常有必要弄清其第三项——须弥山殿。这个任务就由这篇《话说焦山石窟寺》来说说清楚吧。

话说皇始二年冬天,拓跋珪平定了中山。第二年(398)正月,车驾从中山出发,经过赵郡,(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时候会见了法果和尚),然后到达邺城。拓跋珪非常欣赏当年曹操建筑的宫城台榭,还产生了定都的意图,(很有可能法果和尚在他耳边说了些邺城不宜建都的话),他就改变主意只设置“行台”,并留下五千人马镇守邺城,然后就回到他的匈奴故地盛乐城去了。六月,拓跋珪在盛乐下诏讨论国号,大臣们的意见是“启基云代,应以代为号”。而拓跋珪用了崔宏的意思(也许还有法果的意思),认为:我们鲜卑人的远祖,发祥于“幽都”,仅仅是一个远方的小国,现在虽然登上了王位,但是还“未定九州”,今天既然已经“扫平中土”,应该看得更大一些,国号应该称“魏”。(魏者大也)

国号一定,立马在七月就迁都平城,(选择平城为都也可能有法果和尚的意见)。到了平城以后自然是:“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半年的努力,已经把个不大的汉平城建设成皇宫气象了。就在那年的十二月,拓跋珪登临新建的天文殿,接受太尉、司徒进献的“玺、绶”,和百官们的“三呼万岁”。拓跋珪一高兴,下令“大赦、改年”。于是从这一年起,就改为“天兴元年”。(但据《南齐书》记,北魏的这一年还称过“天瑞”。那么大概拓跋珪在平定中山时,获得那些玺绶、图书、府库、珍宝、簿列,之后,认为是天降祥瑞,有可能在回到盛乐不久就改年号为“天瑞”了。十二月的改为“天兴”可能是这一年第二次改年。)

在拓跋珪营建宫室的同时,法果和尚也没有闲着,他大概踏遍了平城周围的山山水水,为佛教建设,相风水、审地利,做到心中有数。果然,拓跋珪就在这一年,在迁都平城后的繁忙事务中,下达了那一道兴建佛教建筑的诏书,(不能排除其中有法果的建议)。其全文曰:

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纵遗轨,信可凭依。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休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

这个“有司”自然就是法果和尚了。他是北魏历史上被皇家敕封的第一任“道人统”,“道人统”既是官职,又是一级国家机构,专门管理全国的僧徒。当时是一个很有实权的机构和职务。

当法果和尚接到诏书以后,他的才能和用心,就充分显示出来了。法果和尚作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与部署,魏收按照他的建设程序在诏书之后作了记录:

是岁,始作五级佛图(塔),耆闍崛山(洞),及须弥山殿(殿)。加以绘饰。别构讲堂、禅堂、及沙门座。莫不严具焉。

这些建筑,在刚刚创立的都城中,必然格外耀眼,所以史家给它记了浓重的一笔。可惜历史无情,没过多久它们就被毁坏了。但是虽然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毕竟还是留下一些斑驳的遗痕。近年逐步觅到了文献记录的这些建筑遗迹。

那么这些建筑在哪里呢?

1、五级佛图(塔),在平城内城之舍利坊。今天上华严寺大雄宝殿的丈二台基,就是五级佛图的塔基。北魏太武帝灭佛时,塔毁基存;文成帝复佛时,依其旧址重建五极大寺;辽金时改为大华严寺;明清时分为上、下华严寺。(关于此项考证,在《大同华严寺史话》中已有叙述,这里不赘。)

2、耆闍崛山(洞),在武州山东部,即今云冈石窟的第3窟。是取意于印度灵鹫山之洞窟象征,它是以释迦牟尼坐禅、成道,及其徒众集结于其洞窟而称著的。法果是利用武州山的原有的天然岩洞,加以整修而成的。然后在其迤东一带创建僧舍,以安置僧徒,成为僧寺。明元帝在京邑四方建寺时,把这里建成“通乐寺”,延伸到今第1、2窟一带。太武帝灭佛时,通乐寺毁,而耆闍崛山之洞窟存。文成帝复佛后,大约在献文帝时,于第3窟前建“灵岩寺”,而成为“武州山灵岩石窟寺”,并成为武州山所有石窟寺之总代称。北魏迁都洛阳后,于景明至正光间(500~525)在第3窟内补刻了三身造像,保留至今。(关于这些考证,在《云冈石窟文化》与《话说云冈石窟》中已有叙述,这里不赘。)

3、须弥山殿,建在车论山(即今天的焦山)。用以安置比丘尼,而成为大尼寺。对这个建筑以及它的所有情况,至今还没有见到详细论证,这次这本《话说焦山石窟寺》就说说这个问题。

从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平城(大同城)距离武州山(云冈)是三十里;而武州山距离车轮山(焦山)也是三十里。这就是说,法果的三大建筑,取得是各距三十里。这个“三十里”还是确有讲究的:佛教经典中经常使用的距离单位是印度古老的单位,叫做“由旬”,一由旬等于古印度的三十里(也有佛经说是四十里)。而这个“三十里”,又恰好与中国“一舍”的距离单位(中国古制军行三十里为一舍)相吻合。至于古印度的一里与古中国的一里是否相等?我不知道。法果是不是知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这个“三十里”与这里的自然地理情况是巧合了。看得出这正是法果来到平城以后,对周边环境勘测与选择的结果。(未完待续)

杰之之地

焦作太行山下造店清真古寺

造店清真寺是太行山下山阳古城的西南郊的清真古寺之一,早在公元1931年(民国20年)前后,造店村仍称为"造甲店"。公元1999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府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村北是宽阔平坦的新济公路,村南是直达山西郑焦晋高速公路,村西是焦温速公路,村东与全国十大考古文化遗址(公元1999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府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周时代的府城为邻.这里距离繁华的焦作市区仅仅有几公里的路程。

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一代代信仰伊斯兰虔诚的穆斯林同胞。(现在全村全部是穆斯林)。 他们以虔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宽阔的胸怀,勤劳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扎根在这边肥沃的土地上。在悠久的岁月里,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敷衍,为了交流同时也为了他们人生精神需要------他们兴建了清真寺,穆斯林的心脏跳动起来了。 据史籍记载: 早在公元1931年(民国20年)前后,造店村仍称为"造甲店"。 在 《修武县志》、《河内县志》书中,均记载有: 此村古有一条通往怀庆府(今沁阳)、怀宁(今修武县)东西官家大道。周武王伐纣,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朝月山,都经过此村。据传说:早因在此官路上,开设了留住过客的店铺,并给官家造甲(即武官和士兵的服装),因而取名为"造甲店"。解放前后,因公路改至村北二里处,原官路过往行人渐稀,不再被多数人关注,人们简便口语,造甲店变成"造店"了。 处在半丘陵地区的造店,现属于朱村公社(中站区府城办事处)所辖,北与店后,(因在造甲店北而取名)为邻,东与古雍城、府城接界,南与北敬村相望,西与南朱村接界。全村均为回民,解放初期,曾是"回族自治乡";造店(造甲店)舍建筑呈东西走向.官道由村西延伸到村的东北角.村西头有一座清真寺.寺门口有客栈.饭铺,当年生意兴隆.村东北角有几个大的车马店,过往行人在此住宿,当年山西人来河南做生意,或河南.山东一带的人到山西拉煤,这里是必经之路.

造甲店原系修武县管辖,在1950年归焦作管辖后改名造店. 此村北古有一条北起太行山,南入运河的季节性的大石河,据史籍所载;公元1900年夏秋时节,山洪暴发,造甲店和府城一带"平地三尺余"。 造店村和清真寺的历史渊源,可靠的资料是几块[文革]中幸免遇难的碑记,古迹、文物等已荡然无存了。曹家立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的《增创清真寺大殿碑记》载"经云:吾教以礼拜为本,而礼拜以地址为先。余村之清真寺,数百年来风剥雨蚀,殿宇业已秃坏,且生齿日繁,斋穆之日,人稠地狭,前途几难进步。余先父子正公,先兄仪斋公尝倡此举,惜和者寡,又为村事所阻年事限,以至停议迄今。曹风扬风梧二兄弟又与村中诸君子商议再三。约言,余家创大殿五间,其他(它)工程村人共修。于是余兄弟率子孙共创此殿。又于其他(它)秃坏者补之茸之。岂敢谓继先志述先事,亦聊为提倡。庶免地址狭镒,而报主恩千万一也,时值工竣,勒诸石珉,以重不朽云。杨老阿訇泰贞督工......文中"数百年来"之说始于何代?

据造店曹家后世孙曹守经于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立碑石记载,曹高(始)祖曹公相传于明成化晚{初}期二十年(大约1485年左右)自山西洪洞县迁徙来定居是也,迄今已传十九代了;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山西洪洞县回族人曹太荣一家四口迁到焦作造甲店(造店),成为焦作(怀庆府)一带最早的伊斯兰教信徒之一居住地.

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朝政府为防止回回人民的反抗,将山西洪洞县、在此之后的几百年中.沁阳大郎寨、孟县桑坡、博爱县阳邑等地的一部分回回农民迁入焦作造甲店。在此之后的几百年中,博爱县大新庄、武陟小麻村、王李庄、圪垱店、老德寨、辉县及甘肃的一些回民农民也相继迁入造甲店(造店).(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朱棣永乐十四年(1416),近50年间,这样大规模的移民,前后竟有18次!涉及8000余姓氏,上万个家族,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造店村中望族马家氏庆祥、庆和兄弟二人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为其始祖母所立碑石刻有:"高祖有尧公,原籍河内县大郎寨,早逝世,高祖母丁孺人母子五人迁居于此,云云。"时间大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五十二年间(约公元1706----1713年),迄今已传人十二代了。

相传村中拜家最先定居造店。故而推测,造店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成化末年至明弘治初期(约1490年左右)。据《修武县志》载:造甲店村在1931年时,有222户,男性680人,女性596人,共1276人。村上有姓马、曹、丁、闪、买、沙等姓,其中姓曹的已传18代,35户,328人,此姓是由山西洪洞迁来的,后迁至武陟丁(王)理庄、沁阳城西关、清化镇西关(今博爱县)等地;姓马者,已传8代,83户,642人,是由沁阳县大郎寨迁来的。现在,全村已有829户,4175人,耕地2740亩。

造甲店原系修武县管辖,在1950年归焦作管辖后改名造店.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造店有穆斯林,到公元2008年以有616年的历史了.在616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中有最初的一家四口人到现在的穆斯林有8000左右!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众所周知,大凡有一定数量的穆斯林在某地定居,他们就马上把创建清真寺事宜提到议事日程,穆斯林就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可以说是当作自己的当外务之急,同样也是一种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以说凡是有回回或其他各族穆斯林居住的村镇都有清真寺,当然(造甲店)造店也不例外. 为了礼拜和与信仰息息相关的事务,在明朝初期,造店曾建与一座清真寺,当时仅有寺房三间,只能容纳十几个教徒做礼拜.随着穆斯林的人数的增加,在明代万历五年(公元1577),时任教长的程文荣阿訇、社首马文斌、曹风周主持下在造店西又建一座清真寺,当时已初具规模.公元1916年,在教长杨太贞阿訇的主持下,对清真寺又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清真寺占地八亩,有房屋96间,约1700平方米。后又经例任教长扩建,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格式.

公元1982年清真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到1995年清真寺的建筑全部结束. 公元2008年清真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大殿的整修.在2008年的斋月前全部结束。

光影中国网平顶山部聚焦淅川丹江大观苑、坐禅谷和香严寺景区

光影中国网讯(记者魏柯)6月1日-2日,由光影中国网平顶山部在淅川组织的“丹江大观苑景区、坐禅谷景区”拍摄活动圆满成功,30余名摄影师参加了本次拍摄活动。

丹江大观苑合影

1日上午9点,采风团一行来到了青山环绕之中的丹江大观苑区景。远远望去,只见湖中千顷碧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正值初夏时节,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山花竞放,鸟语花香;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依托丹江水库开发的丹江大观苑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丹江水库周边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从西往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人岛、龟岛、鹿岛及鹤岛;其中情人岛伸入水中最远,与龟岛形成一个半环状的天然港湾。丹江湖水面碧波千顷,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整个苑区依山傍水,山水相连,不愧是镶嵌于丹江湖盘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采风团的摄影师们沿丹江大观园的景区线路边走边摄,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用镜头聚焦如画美景,定格丹江大观苑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

丹江大观苑采风作品

丹江大观苑采风作品

丹江大观苑采风作品

丹江大观苑采风作品

丹江大观苑采风作品

丹江大观苑采风作品

随后,采风团又乘轮渡过丹江来到坐禅谷景区。坐禅谷集瀑布、石奇、潭深、泉涌、崖峭、洞幽与一体,融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古寨文化和山水景区观于一身。景区内,佛光瀑、莲花瀑、瀑瀑飞泻;千崖、面壁崖、崖崖峭力;净心潭、无底潭、潭潭清幽;聚龙湖、红果湾、湖湾醉人;最吸引摄影师们的要属佛光瀑,采风团随行的模特在人像老师的指导下,与珠玉飞溅的瀑布和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画,美不胜收!采风团摄影师们支起三角架,认真地投入酣畅淋漓的创作之中,清脆的快门声声回荡在山谷里,成了游客们眼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坐禅谷合影

坐禅谷采风作品

坐禅谷采风作品

坐禅谷采风作品

坐禅谷采风作品

坐禅谷采风作品

第二天上午,采风团又来到千年古刹丹江湖香严寺采风。香严寺由上寺和下寺组成,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唐肃宗、唐代宗两朝国师慧忠的修炼道场。寺内古迹荟萃,风光旖旎,隐在参天古木中的寺院,显得分外庄严肃穆。拾阶而上,寺前烟云缭绕,香火不断;香严寺钟楼飞檐翘角,高大巍峨,大雄宝殿气势非凡,殿内历史悠久、色彩斑斓的明代大型彩色壁画,颇具文物价值。1300余年的雌雄银杏树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清香,成为这座中原四大名刹之一的一道靓丽美景。采风团摄影师们深入寺院,探古问今,用镜头定格千年古寺的美丽风景。

香严寺采风合影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香严寺采风作品

两天的采风活动中,摄影师们相互探讨交流,不断实践学习,纷纷表示创作出了满意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将发布到光影中国网,还将参加由南阳网、淅川县旅游局、光影中国网特联合举办的“美丽淅川”第五届全国摄影大赛的角逐,对进一步宣传丹江大观苑景区、坐禅谷景区和香严寺景区也会起到一定的推进和升华作用。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美丽淅川”第五届全国摄影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征稿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大赛设一等奖2名,奖励现金各10000元(含税),其中设航拍类作品一幅(组);二等奖10名,奖励现金各3000元(含税);三等奖20名,奖励现金各1000元(含税);优秀奖50名,奖励现金各300元。参赛人员须持光影中国网会员证,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有效采访证件,方可免费进入淅川境内景区进行创作。更多详情请登录光影中国网(sy.01ny.cn)了解。

来源:光影中国网

编辑:蓝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1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