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苏州玉石雕刻

苏州是我国玉雕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吴县草鞋山吴江梅堰古文化遗址的中上层,都发现经过琢磨的玉璜、玉伏文物,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玉器。

苏州历史上玉工巧匠辈出。明代有贺四、刘谂、陆子刚等人,以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琢成精巧的小品,誉满南北。清代,阊门南段自专诸巷到学士街,玉作鳞次栉比,琢玉声不绝于耳。苏州玉雕工艺精湛,具有空、飘、细的艺术特色。作品分平面和立体两大类,大都因料设计,因材施艺,造型生动,琢工精细,古雅在致。下虽有晶莹润泽的美质,但也难免有瑕斑,玉工高手,匠心独运,或琢成花上小鸟,或松间小鼠,变瑕疵为美点。目前,苏州玉雕厂产品以艺术欣赏为主,部分产品观赏与实用相结合。主要工艺品有仿古炉瓶、人物、花卉鸟兽和首饰玉器等。炉瓶,装潢古朴,浑厚壮观,整体和谐;人物,丰韵婉丽,多姿多彩;花鸟走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苏州玉石雕刻

苏州顶级的摩崖石刻,你了解多少?

苏州古城西部群山起伏,历代文人游历赏玩,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近日,虎丘景区管理处申报的《虎丘碑廊》、《虎丘摩崖石刻》,荣获苏州市档案文化精品特等奖。

《虎丘碑廊》是中国历代名人诵咏虎丘的字画手迹,摹刻上石,易石为纸,结集成册。该书题材专一,书法独到,为不易觅赏的佳作。

《虎丘摩崖石刻》是历代名人踏迹、仙游虎丘所留下的石刻遗存,经拓刻墨迹,分类整理,汇集成册。时间从唐至民国,作者有颜真卿、李阳冰、米芾等,内容集书法、诗文、史料于一体,并配以释读文字、人物简介及实物照片,是一册记载吴文化、写实虎丘史的独特史料文献。 本书历时一年多,精心策划编辑,参阅了历代志书中的有关记载,采撷了逾千年跨度的三十余件作品,以飨中外游客和读者。

《虎丘摩崖石刻》 薛梁主编

苏州的摩崖石刻从虎丘山延伸到太湖洞庭西山,依次可分为十二个石刻群落,有的已被列为市文保单位。

虎丘石刻透露千古秘密

高仅三十余米的虎丘山声名显赫,究其原因,主要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摩崖石刻正是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其中最具影响的“虎丘剑池”四个擘窠大字,字径一米,朴茂沉着,刚劲方正,为颜鲁公书。再东为“生公讲台”四个篆字,据载为唐代李阳冰手笔。第三处为明代苏州知府胡缵宗所书“千人坐”三字,第四为“风壑云泉”四行书大字,神采风扬,意趣酣足,为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手迹。第五为清两江总督范成勋所书“铁华岩”三字。第六为芝南所书的“第三泉”题刻,第七为北宋绍圣年间吕升卿所书之“憨憨泉”三正书大字。

虎丘山还有宋人题刻有二十余处,明人题刻有十余处。剑池东壁有明代侍郎大学士王鏊等人的题名,中有“弘治乙丑十月……诸生唐寅侍从”。还有两处题刻提及剑池和吴王阖闾墓门的关系,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阳山石景是“大块文章”

观山亦称管山,在苏州古城西北三十里处,背靠吴地镇山大阳山,东探运河古镇浒墅关。相传秦代白鹤道人管霄霞曾隐居于此炼丹修道,道光《浒墅关志》载:“管山为阳山之门户,而众山之或起或伏,若由此而收束者,然名之曰管。”

观山东南一角,怪石嶙峋,上镌明清题刻十余处,最显眼者共有四处,一为“仙人洞”,嘉靖壬寅夏中州胡善书。二为“来鹤峰”,嘉靖壬寅五月沈弘华书。三为“积翠峰”,沈弘彝题。四为“管山”,道光二十七年华亭张祥河书题,书体均为楷书,内容大多与道家学说有关。观山摩崖石刻现已列为市文保单位。

阳山北麓的大石山,奇峰突起,风姿不凡,其奇石胜景曾被清代苏州造园叠石高手戈裕良作为叠环秀山庄假山的范本参照。大石山摩崖石刻计有十余处,有明代书家王铎所书的“仙砰”,浒墅关关官钱天锡所题的“夕照岩”,近代民国名人李根源先生题刻的“仙桥”、“大块文章”,还有“见湖峰”等。

天池山石刻“宛如桃源”

与寒山岭东西相对的有花山。老子《枕中记》称这里“可以度难”。自晋代支遁起,代有高士名僧隐居于此,山幽邃清寂,循山道上行,沿途可见众多石刻。如“山种”、“隔凡”、“出尘关”、“花山鸟道”、“宿坠”、“凌云栈”等。五十三参石阶上岩壁镌有乾隆御题“花山诗”等题记刻石。最大的石刻是“花山鸟道”,字高五尺,篆文反写,为赵宦光书刻中的上品。此外,山上翠岩寺旁还立有康熙、乾隆咏花山诗碑两块,弥足珍贵。

天池山与花山一山二名,东曰花山,西曰天池,因山半有池而得名。山上奇石林立,造型各异,石刻大多依其形而题,有“比丘石”、“老僧读经”、“寿星礼佛”。还有“宛如桃源”、“水底烟云”等。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元代石屋寂鉴寺旁的石笋上,还刻有“真彼岸”。

李根源刻遍小王山

穹窿山东麓小王山,因摩崖石刻闻名于世,该地四周群峰拱护,有“小隆中”之称。1928年,民国革命元老李根源买山葬母于此,并筑“阙茔村舍”,庐墓守孝十年。十年间,慕名造访者纷至沓来。善书者均挥毫留墨,计有500幅之巨,李根源请石匠将这些墨迹全部镌刻于山麓石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陈去病的“琴台山,阙母墓,孝思长,巩且固”,章太炎的“听松”、“霁月”,于右任的“松海”、“与穹隆不朽”,黎元洪的“克绰永福”、“珊瑚秘灵”,李烈钧的“幽岩耸翠”,以及美国人苏迈尔的两处英文题字。其余的题词名人有:张大千、陈衍、马相伯、叶恭绰、张默君、蔡锷、吴兆麟、周瘦鹃、范烟桥、章士钊、汤国梨、沈钧儒、程潜等人。

李根源把小王山石刻诗文分松海集、松海石刻、阙海石刻、阙茔石刻、徐记四个部分集刊于《松海》一书,共计作者240余人,作品条文550余条,可以说,小王山摩崖石刻堪称露天书法艺术博物馆,可惜文革中大多遭毁,现仅存100余条。

石公山曾有“花石纲”采石铭文

俗称石壁的蟠螭山位光福镇潭东村太湖边,此山摩崖石刻大部分在石壁精舍永慧禅寺内,主要是清至民国初年的名人题记,蟠螭山的石刻摩崖清初已兴。

七子山是清代医学家徐大椿(1693-1771)的隐居地,徐氏回溪草堂遗址旁有一石壁,长50余米,高4米,其上有二十多处题刻,作者除徐大椿父子外,还有钱大昕等名士,内容有“云壑”、“仙境”、“古画眉泉”、“枕流”、“幽栖”、“环翠”等等,以楷书居多,亦有隶篆。

林屋洞位太湖西山岛,其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入口处和出口处,入口处有“林屋山洞”四个隶书大字,为唐代高士张平阳86岁时所书,旁有“天下第九洞天”六个擘窠大字,为明正德年间王鏊所书,再有清末学者俞樾所题“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十个篆书大字。出口处有宋李弥大的《无碍居士道隐园记》,全文共300多字。李弥大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苏州知府,辞官后在洞庭西山筑无碍庵潜隐,号“无碍居士”。《道隐园记》自述生平,并描述了林屋山的美丽风光。另外,还刻有范成大等游洞的题记等。

乾隆《吴县志》云:“太湖三峰七十二,名者有八九,包山最著名,包山之胜数十,名者六七,石公最著。”山上有归云洞,洞口崖壁镌“归云洞”三大字,系明代名士所书,遒劲秀逸。洞口“夕光洞”三字为清乾隆元年(1736)震泽王梁所书。石公第一名胜称“联云幛”,旧有巨型石壁形似联片白云,石壁上有“缥缈云联”四个大字,壁上还有记述宋代朱缅主事“花石纲”在此采石的铭文,可惜“联云幛”在“文革”中被开山炸毁,现石壁上还残存“云梯”两大字,为明人所书。

新媒体编辑:郑其婷

微信ID:suzhoutigerhill

《印泉遗风——李根源摩崖石刻艺术 • 苏州》新书分享会

1月2日下午,《印泉遗风——李根源摩崖石刻艺术 • 苏州》现场签售会在太湖艺术中心盛大启幕。本次展览由苏州市书法家协会、苏州太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苏州寒山岭文化艺术研究院、苏州太湖艺术中心承办。

在如今风烟俱净的太湖之上,那份烟波浩渺的诗意气息早已深入骨髓,溶在湖中,化进山里。时间不可逆,但循着这摩崖之上镌刻的痕迹,我们便能穿越历史,进行一次跨越古今的对话。

▲ 主持人顾德乐 ▲

▲ 主创团队 ▲

▲ 文史专家、《印泉遗风——李根源摩崖石刻艺术 • 苏州》主编张军先生分享新书 ▲

▲ 民俗专家、苏州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女士作新书推荐 ▲

▲ 中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教授介绍李根源书法艺术 ▲

▲ 工艺美术家许永良讲话▲

▲ 苏州古城拍记协会会长田建新讲话▲

▲ 苏州寒山岭文化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丁莉婴讲话▲

▲ 吴中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李卫女士讲话▲

▲ 新书签售 ▲

▲会后观展▲

▲嘉宾合影▲

● End ●

版权说明:

深度太湖游发布内容标有“原创”的均为劳动成果, 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深度太湖游”并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苏州石湖景区好玩吗 苏州石湖景区公交路线

苏州石湖景区怎么坐车,是很多人都在问的,对于苏州石湖景区的公交路线大家也是知道的不是很详细,其实坐93路公交车就可以到,苏州石湖景区还是很好玩的,这里通常人不是很多,比较安静,景色特色唯美,下面给大家分享苏州石湖景区好玩吗详细攻略。

昨天周六,上午一下班,我就跟着两位舞蹈队的同事去苏州石湖。

这是她们舞蹈队的活动,我是唯一一个不会跳舞的人,可是我会欣赏,她们跳的舞真是好看!歌舞绝配!已经录了至少三十多部短视频,养眼养耳,还跳出了好身材好气质,我是百看不厌,可惜时间不够。像我这样的粉丝真是难得的!

我自己先交代一下,有读者会疑问,你这么喜欢,索性也参加舞蹈队吧。记得三年多前,我一看到她们的舞姿,立刻喜欢上了。也曾去跳过几次,怎么学也跳不像,终不成器!后来就放弃了,只能自己粗暴地去夜走。

去石湖,主要是去看七彩油纸伞风车艺术节。门票25元,微信转发获得点赞可以免票,宗老师提醒我,也去转发点赞,原来她们有这个想法的,这是我自从有了微信,第一次由于微信转发点赞免票的参考的活动。

我也是第一次乘93路公交车到石湖。这真有点旅游的新鲜感好心情。不到半个小时,一会儿就到了石湖。

一看到五颜六色的风车和油纸伞组成各种造型设计,供游人拍照,真是喜出望外!站在风车组成的大棚里,所有花花绿绿的风车不停地转动着,我立即有晕车的感觉了。

天气炎热,但是,我们拍照的热情一样高涨!每一个女人来到油纸伞下,都成了丁香一样的女人!看到有的人用布围起来换衣服,我们也后悔没有带点衣服来换换行头,尤其没有穿着旗袍在油纸伞下体验一回有点遗憾。

拍完了各种造型的照片,王老师她们6人早早地回去了,我和宗老师决定留下来,在石湖边走走。

这一走,遇见了更美的自然美景!石湖公园里,夕阳西下,只见蠡岛烟雨楼就像天宫里的琼楼玉宇般在流动的白云间漂移,气派幽静的长廊,给人神秘的感觉,似乎我们一个筋斗也在云间仙游!两个人又是惊喜地拍了好多美景!

走出烟雨楼,在湖边继续欣赏,夕阳正在西下,红彤彤的像蛋黄一样,湖边波光粼粼,绿树,倒影,组成了自然界鬼斧神功的一组组变幻莫测的美景,瞬间让人明白,人间所有的美都是肤浅的,大自然随意的流露才是最美的,最美的也是留不住的,只有留在脑海。

看到一位摄影发烧友,正一个人静静地守候在湖边,我们主动和他聊起了摄影和石湖的原貌。他把以前拍摄的美景一一给我们欣赏,一些珍贵的以前石湖镜头永远留在了他的相机里。他告诉我们,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照片,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告诉我们看石湖夜景的最佳位置。

当我们走出石湖公园的时候,突然,石湖远处上方山上的塔楼灯光亮起,石湖对面的石孔桥里也亮起了霓虹灯,我和宗老师一回头,同时喜出望外!想起摄影发烧友的介绍,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似乎还在天界的夜空遨游,这样的夜景和心情,也让我感觉到文字描写的无能为力了,只有让它留在我们美好了记忆里了。2017.6.4

摄影发烧友摄

小鱼儿摄

小鱼儿摄

宗老师摄

我一直觉得石湖行春桥这段,堪比西湖。这几张照片好的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6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