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风味牛柳卷

原料:

风味牛柳卷

牛柳、香菜、豆腐皮、鸡蛋、面包粉、食用油、盐、味精、黄酒、淀粉

制法:

1.先将牛柳上浆,划炒一下。

2.然后在豆腐皮上摆上炒制好的牛柳、香菜,卷成筒状,依次拍上淀粉、鸡蛋液、面包粉。

3.起油锅,烧至七成热时,放入牛柳卷,炸至金黄色,出锅沥干油。最后改刀装盘。

特点:

牛肉滑嫩爽口,带有香菜的特有清香,口味别具一格。是2000年杭州市认定的48只新杭州名菜之一。

山西风味小吃——柳林碗团

说起山西名吃,美食,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山西汾酒,老陈醋这些举世皆知山西标签,在山西西南边陲,也就是有名的晋西北,有一个小县城,柳林,你可以没听说过,但是那里的小吃有名啊,碗团,没错,就是柳林碗团,也有人叫做碗托,总之,都是,一个东西了。

没吃过柳林碗团的人,不是正宗的山西人,可以这么说吧。在山西,几乎家家户户,无论男女长幼,都重小吃过,甚至,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碗团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简单到一些小孩都制作起来娴熟美味,碗团价格便宜,可谓是亲民了。

每次路过山西,总是先来上几碗碗团,过过嘴瘾,在夏天,这个碗团还起到避暑消温的作用。坐在路边小摊位旁,来上几碗,简直是爽的不能再爽了。

街边小商的呐喊,临边的招呼,三轮车上总有一个带着草帽的本土卖客,拉着一车车新鲜,独家秘制的碗团叫卖。一溜烟功夫,一车碗团便售卖一空,足见其受民众喜爱程度。

碗团,顾名就是呈碗状的小吃,其实碗团还就是呈碗状,碗团是用荞面跟水拌在一块,在通过高温加热熬制,其后在出锅晾制冷却而成,然后再扣在碗中,是不是制作起来特别简单,大家不妨可以尝试制作。

碗团在食用时配上山西老陈醋,辣椒油,蒜泥,盐,材质总体简单,但是吃起来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口感,凉中带酸,酸中含辣,简直是美滋滋。夏天来一碗,直接爽翻。一碗接一碗,总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醇香,可口,这是外地朋友吃过碗团的一致点评,他们在美美地吃过碗团后,也会在本地购买一些袋装的碗团,带回去,给家人享用。碗团也是一种本地的风味小吃了。且四季皆用,老少咸宜。

碗团在山西本地居民中几乎成为了每顿必备的下饭菜了。它可以当作凉菜食用,跟黄瓜,胡萝卜丝,花生米,凉调搭配,也是很美味的。其实在山西农家乐以及一些些小饭庄,都有一道凉拼,那就是碗团等一系列凉菜搭配的,一嘴碗团,一瓶啤酒,碗团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的下酒菜了。

碗团也可以热炒,各种吃法,都有不同的味道,总之,是很美味的。碗团现在已经遍及山西的大街小巷,各种饭庄酒馆,很受欢迎。风味独特,口感及佳,触之则可口寻味,食之则香嫩绝佳。

碗团也是有很久的历史了。相传西晋我们的老祖先已经配制出来,成为将士百姓的日常饮食了���千年来碗团也是一直保持着其独到的口味及鲜美的味道。

柳林碗团甚至可以于山西刀削面一争高下了。碗团正在逐渐的被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所知晓,各大生活超市,海鲜店都有它的身影。相信,朋友们在吃过碗团后也会赞赏不已。忍不住再来下一碗。

柳林碗团,美味且独到,话不多说,先去来两碗开开胃。

湛江有一种风味小吃!麻章叫“串串牛杂”,雷州叫“牛肠串”!

编辑,本地资讯创作者

牛杂串,是一种非常美味的小吃,特别是它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好吃到让人爱不释手!麻章叫串串牛杂,雷州叫做“牛肠串”,其实都一样,都是牛的内脏器官!

湛江有两个地方的牛杂非常有名声!

一个是市区的麻章牛杂,主要集中在步行街附近的居民区中,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家,家家味道各有差异,但不变是做法和食材!

另一个是雷州的西湖塘牛杂,位于博物馆后面(南湖公园旁),也有十几家!到傍晚时分,家家都是爆满,味道“各有千秋”,不分胜负!

在雷州读书时候,从五毛钱一串吃到一元一串到现在的两元串,都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个味道,满满的回忆!现在每一次去雷州,吃西湖塘牛杂是少不了一项“任务”!明明在南湖公园旁边,为什么就叫上了西湖塘牛杂?其实,我也说不清!我前几年在广州工作时,也一样能吃到雷州西湖塘的牛杂,天河东圃棠下居住很多雷州人。同时也有很多雷州人开店做生意,把雷州各种风味小吃带上广州,不仅有牛杂、鸭子饭、还有叶搭饼、雷州白饼等等!

现在回到湛江工作了,市区麻章的牛杂成为了我最经常光顾的地方!三天不去一回,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嘴馋的要死!吃过口留余香,太美味了!不是我“吹水”,当你吃了,你会上瘾的,是不能抵抗那种诱惑!垂涎欲滴,绝对不假!有几个外地同事,我带他们吃过几回后。现在他总是躲着我,偷偷去,比我还馋!

如果你来麻章或者去雷州,我建议在工作之余去吃一回湛江的牛杂!看看湛江市井风味小吃,是不是一样美味!湛江牛杂的代表,麻章与雷州是你吃牛杂最好的地方。它不会让你失望!只能让你留恋!

邢台这道美味,薄如纸,怕风吹,卷肉吃最地道

在邢台广宗,有一道传统美味小吃,叫做广宗薄饼,又称“风吹大油饼”。广宗薄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殷纣王、赵武灵王等帝王在沙丘设离宫别馆时,从宫中传出的白案手艺。及至明清,薄饼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制成后饼大如盖、其薄如纸、入口绵软 、唇齿留香。

邢台广宗薄饼 河北美食文化网

广宗薄饼名字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它的“薄”吧,这张饼薄到什么程度?你把它放在报纸上,竟然可以看到报纸上的字迹,真是比纸还薄了,风一吹怕就跑了。直径一尺半的一张油饼,仅重三、四两,可想而知其薄的程度。

广宗薄饼源于广宗县城东北的李怀村。从明朝中叶开始,李怀集市规模扩大,每逢集日,李怀集热闹非凡,而广宗薄饼在李怀集上以它独特的风味独树一帜。广宗薄饼不仅金黄透明,薄厚均匀,卖相极佳,更重要的是味香质软,极为可口。用这种薄饼做的饼卷肉,里面的肉透过薄饼显出诱人的色泽。

邢台广宗薄饼 河北美食文化网

广宗薄饼从和面开始就与一般的饼是不同的,它不是用手和面,而使用面杖搅面,夏天放入少量食盐,冬天则用温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较柔韧。

面和好后,用面杖将其从盆中挑到案板上,然后揪下拳头大小一块面,掺入适量面粉,稍揉片刻,用擀杖擀开,在上面洒上少许细盐,滴入几滴香油,再用擀杖甩制成直径约一尺半的薄如纸张的圆饼。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开始香飘飘了。

把擀好了的的面饼用擀杖轻轻挑起,运用腕力轻轻放在抹匀油了的鏊子上,开始加火。俗话说“三分和面七分火候”,这烙饼最关键的就是火候了,火大了,烙出的饼易黑糊干硬,不易入口,火小了,烙出的饼就成了“白秃子”,不但难看,而且外熟里生,不能入口。只有火候掌握好了,才能烙出面相好、味道佳的薄饼来。

邢台广宗薄饼 河北美食文化网

广宗薄饼比较传统的吃法,主要有薄饼卷肉、薄饼丸子汤等,以薄饼卷肉最为著名。卷肉多用驴肉、牛肉、猪牛下水等秘制卤肉。做薄饼卷肉时,要在鏊子上趁热在刚烙好的薄饼摊上卤肉,随即卷起装入盘中,口感最好。再配上一碗紫菜鸡蛋汤,那才叫正宗地道。

2009年广宗薄饼列入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广宗薄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它平民、大众的属性从未改变,价格依然还是那么便宜。广宗薄饼,出于民间,最终于还是属于民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25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