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李记坛肉

李记坛肉

坛肉,是东北地方别有风味的菜肴之一,它是在大炖肉、红烧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北各地坛肉馆有很多,然而,最有名的要数坐落在龙首山下的铁岭市李记坛肉了。

李记坛肉是由李学新于1918年从天津逃荒到铁岭而首创的,至今已经四代将近百年。1989年李记坛肉申请办理了国家专利,成为铁岭市个体饮食业获国家专利的第一家。正宗真传,李记坛肉只此一家。

李记坛肉自1918年开创以来,深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人人喜欢品尝,历时百年,经久不衰。

李记坛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风味独特,经济实惠。根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吃顿肥瘦兼有的猪肉,一般不多于100克,是有益无害的。伟人毛泽东之所以喜欢吃红烧肉,就是同为它有补脑的作用。李记坛肉比一般红烧肉还好吃,可惜毛主席有生之年没有品尝到。1985年陶铸夫人曾志率团到铁岭视察时特意提出品尝李记坛肉。满口喷香的李记坛肉,配以雪白肉头的焖大米饭,人人赞不绝口。由李记坛肉开创的坛肉饮食,为铁岭赢得了"坛肉城"

的美称。

现在,李氏后代继承祖传技艺,在银州区光荣街和柴河街开设了两处李记坛肉馆,继续为人们奉献美味佳肴。他们还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增加传统风味的骨架、酱菜、酥鱼等小吃,更加赢得人们的喜爱。

天坛西游记旅游攻略图「天坛游览图」

西游记现实可去的旅游景点

扬州大明寺。

扬州大明寺出现在86版《西游记》的第一集《除妖乌鸡国》中,而在历史上,大明寺也确实和宗教密切相关。

唐代僧人中,最有名的就是鉴真和尚,他曾在大明寺宣讲经法、东渡日本传扬佛法,而这一路山长水远,充满了艰辛,活脱脱就是一部现实版的真人《西游记》。大明寺离瘦西湖不太远,在历史上相当出名。除了高僧鉴真,还有如欧阳修、苏轼、秦观、白居易、刘禹锡这样的诸多名人造访,让这座庙宇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求一条天坛的游玩路线,从哪门进,几个景点怎么看,从哪门出

线路推荐:

一、半小时路线方案:

公园北门→祈年殿→返回北门。

公园南门→圜丘→回音壁→返回南门。

二、一小时路线方案

公园南门→圜丘→回音壁→九龙柏→丹陛桥→祈年殿→出北门。

公园北门→祈年殿→丹陛桥→九龙柏→回音壁→圜丘→出南门。

公园东门→长廊→祈年殿→丹陛桥→回音壁→圜丘→出南门。

公园西门→斋宫→神乐署→返回西门。

三、两小时路线方案

公园南门→圜丘→回音壁→九龙柏→丹陛桥→祈年殿→出祈年殿西门向西→神乐署→斋宫→出西门→或可租用电瓶车去往所需地点。

公园北门→祈年殿→丹陛桥→九龙柏→回音壁→圜丘→出圜丘南门向西→神乐署→斋宫→出西门→或可租用电瓶车去往所需地点。

天坛介绍: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西游记取经路线图

南瞻部洲大唐国—蛇盘山鹰愁涧—黑风山黑风洞—黄风岭—流沙河—黑松林—乌鸡国—车迟国—通天河—西梁女儿国—毒敌山琵琶洞—小雷音寺—小儿国—玉华州—豹头山虎口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全平府慈云寺—旻天县—青龙山玄英洞—舍卫国布金寺—百脚山—铜台府—地灵县华光行院—玉真观—灵山大雷音寺。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

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手执由观音菩萨所赠的九环锡杖,身披锦襕袈裟。

扩展资料:

据《西游记》中记载唐僧取经是用了十四年之久。贞观一十三年,唐僧受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点化,在接受观世音赠予的两件宝物锦斓袈裟与九环锡杖后拜别唐太宗前往西天取经。

唐僧取经路线有十万八千里的路途,而且在地图上显示的唐僧取经路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个近乎是半椭圆形的形状。十万八千里,唐僧走了整整五万四千公里。

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全程全部是靠步行,没有依仗徒弟们腾云驾雾的本领一步一个脚印的前往西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里有哪些现实可去的旅游景点?

题主准备带只猪不?或者能帮挑担的好基友……个人很喜欢各种或庄严或古朴的寺庙。火焰山。火焰山是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玉门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通天河。通天河是中国境内的一条大河,主要流经青海地区。通天河的名声,主要来源于《西游记》,孙悟空大战通天河。中国其他地方,也有名叫通天河的河流。上起囊极巴陇与长江正源当曲相接,下至玉树藏族附近的巴塘河口同金沙江相连,横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全境附:西游记经过哪些国家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呐,好像有点严肃,来点诗文调剂下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显示全部

西游记路线图

1、西游记取经路线南瞻部洲大唐国——两界山双叉岭——五指山——蛇盘山鹰愁涧——落伽山——黑风山黑风洞——乌斯藏国——福陵山云栈洞——浮屠山——黄风岭——流沙河——万寿山五庄观——白虎岭——黑松林——碗子山波月洞——宝象国——平顶山莲花洞——压龙山压龙洞——乌鸡国——号山枯松涧火云洞——衡阳峻黑水河——车迟国——通天河陈家庄——金兜山金兜洞——西梁女儿国——解阳山落胎泉——毒敌山琵琶洞——火焰山——翠云山芭蕉洞——积雷山摩云洞——乱石山碧波潭——祭赛国——月陀国(南)——高昌国(北)——西梁国(东)——本钵国(西)——荆棘岭木仙庵——小雷音寺——小西天七绝山稀柿衕——朱紫国——麒麟山獬豸洞——盘丝岭盘丝洞——黄花观——紫云山千花洞——狮驼国狮驼岭狮驼洞——小儿国(比丘国)——柳林坡清华洞——黑松林镇海禅林寺——陷空山无底洞——贫婆国——灭法国——隐雾山折岳连环洞——凤仙郡——玉华州——豹头山虎口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全平府慈云寺——旻天县——青龙山玄英洞——舍卫国布金寺——百脚山——铜台府——地灵县华光行院——玉真观——灵山大雷音寺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回程路线

从今巴基斯坦北上——阿富汗——葱岭(帕米尔高原)——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长安;

途径国家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盛产高品质蜂蜜)——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西游记》取景地有哪些?

有以下这些:

1、《西游记》当中有一大取景地名气非常的熟悉,那就是水帘洞。水帘洞这个景点的位置在于甘肃省的武山县,这个地方的景色特别的漂亮。水帘洞的特色在于洞里面的水常年都在流,没有间断过,山洞里面的水流下来像瀑布一样,正是这一个美景让人感觉很漂亮。

2、《西游记》的雷音寺这是一个非常耳熟的名字,这个地方的取景在于安徽的九华山。雷音寺分有大雷音寺和小雷音寺,不过《西游记》取景的地方在小雷音寺。其实这个地名在西游记中是一个虚构的地名,现在看小雷音寺从外看只是一个普通的寺庙,但是在寺庙里面有大型的佛教场所。

3、《西游记》当中的火焰山取景在新疆,新疆是一个漂亮的地方。现在的火焰山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火焰山的温度非常的高,在夏天的时候,这个地方最高的温度可以达到47.8度。一般人若是在这个地方肯定是无法待长久的,因为温度太高,让人难以承受。

4、《西游记》有一个取景地是在青城山,青城山在成都市。现在的青城山是国家重点的保护区域,这个地方也被评为是5A的风景区。因为在青城山有很多的风景是非常的出名,这个地方也曾经被称人为是福地,因为这个风景区里面有很多的佛像。

5、《西游记》中有一个特别让人熟悉地方就是芭蕉洞,这个地名的取景地在桂林。广西桂林是一个旅游发展特别好的地方,然而芭蕉洞的取景地就是桂林的七星岩。七星岩这三个字代表的意义就是七星石,这个地方最具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拥有百年的历史。七星岩里面的所有场景就如同画一样,整个场景看上去都是相当的漂亮。

《重修泖桥澄鉴寺记》碑文拓印小记 | 李达林

今年“五一”小长假,退休多年的我宅在家里做着“断舍离”杂务,突然眼睛一亮,寻找多年未果的《重修泖桥澄鉴寺记》碑文拓片重现在我面前,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慢慢地,轻轻展开尘封几十载的拓印,刹那间一个个俊秀而富有活力的著名书法家的文字,仿佛在雀跃着、舞蹈着、咏唱着,一直连绵到天外……一时间,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那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无以言表。我赶紧打开手机拍下来,把一幅幅图片分享给“泖桥和尚庵寻隐者”群里的朋友们。大家那种一睹为快的神情,我是可以想象的。

此时,思绪早已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在泖桥中学教书。有一天,上好课走出教室,有几个学生围着我说,“老师老师,和尚庵房子拆掉了,工人们在拆墙壁时发现了一块大石头,上面还有好多字呢。”

“啊!”我惊讶了一声,没再说什么。放学后,我无法静下心来,耳旁不时有个声音好像在说,“快去看看吧,那是你念了一年‘经’的地方呀……”是啊,砌在墙里的大石头,上面写了些什么呢?我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和尚庵。和尚庵大名澄鉴寺,1972年我读高一时就在这大雄宝殿作的教室里上学,印象中这里还是蛮有气势,几根大柱子一人合抱有余。但眼前已是一片废墟,大雄宝殿被夷为平地,附属房舍全只剩残垣……

我在乱石堆里努力寻找着,猛然发现一块长方形石板,仰面朝天。仔细一看,上面刻着:“重修泖桥澄鉴寺记,澄鉴寺与朱泾、枫泾东西相望,……泖桥横栏之于巽上……”大致意思看明白了,这是一篇碑记,碑上署着陈继儒撰、董其昌书、钱龙锡篆。这三位古人中,我只对董其昌有些了解,知道他是明代的一位大书画家。看着这不失灵气的碑文,我思忖着要尽快把这碑文拓印下来,否则说不定几天后就是一堆碎石了。

记得那是1982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我早上乘公交车去金山县城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十几张宣纸和一大瓶墨汁,就急匆匆返程。在洋泾桥站下车后,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和尚庵遗址乱石堆上,找到那块石碑,顾不上擦汗就开始了拓印碑文。

当时,我对拓印手法不太了解,好在曾去西安旅游过,在碑林游览时看到过拓印的简易手法,就用事先准备的纱布包了一个扁平状的棉花团,蘸上墨汁拍打起来。拓印也是个技术活。第一张纸因上墨太多,文字基本看不清楚,第二张还是不行,直到第三张时才算有了点门路。就这样捣鼓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赶在太阳下山前完整拓完了全部碑文。我直起腰,长长地吁了口气,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后来,我离开泖桥中学去金山县城工作了,虽没有再去过和尚庵遗址,但这块碑的命运一直在我的心中牵绊。后来听说在陈蔡人吴培林君的努力下,几经周折,才使此碑免遭厄运,最后被收藏到金山县博物馆里。真是功德无量!

作者:李达林

编辑:钱雨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家窑走访记

李家窑走访记

文/李春甲

《扶风百姓网》于2020年10月19日至24日,连续刊登了我们的《深山砍柴求生记》《夜半深山救生记》和《求生与救生后记》(第二篇文章的作者为插队知青张军),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许多读者在文后留言,由此更加激发了我对50多年前的事发地----扶风县原法门公社农林大队李家窑生产队,也曾是我的母校陕师大二附中部分老三届知青下乡插队之地的关注和向往。总想着为我们亲属中曾被救助过的六位亲人,其中包括四位已经与世长眠的老人,见见并致谢当年的救命恩人,同时以此回报母校的老三届知青。

终于有机会了。今年5月17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和老伴约好了她们娘家的几位亲友一行共五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从老家出发,依照手机导航,驱车北上,沿着虽然蜿蜒曲折,但又畅通无阻的水泥大路来到了位于乔山北坡、距佛教圣地法门寺十多公里地的李家窑村。

一到村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林荫街道、一幢幢崭新的砖混结构民房、一辆辆停放在门前的小汽车即映入了我的眼帘,与我们的知青所回忆的半个世纪之前的小山村相比,显然已经天翻地覆、今非昔比了。

停好了车,首先看到了正在忙活的两位老农民兄弟,细问后知,一位名叫李忠礼,75岁;另一位名叫李江省,71岁。说明来意,我便问起他们对当年插队知青的印象,两位老人竟能够一一道出半个世纪之前在这儿下乡的五位西安知青的名字:张军、张一鸣、吴旭、魏有奋、张征。他们与这几位知青小伙是同龄人,当年相处很熟,关系挺好,还常指导他们如何干农活。这两位老人虽然没有亲自参与50多年前的施救,但对这件事却记得很清楚。令人遗憾的是,曾直接参与救生的生产队长李邦平、副队长李周信和他的儿子,还有两位饲养员李正德、李丙乾都早已过世,另有一位在世的亲历老人却外出了,无法联系上。对于已经过世的几位恩人,我们不约而同,双手合十,黙黙悼念,以表敬意。

在两位老人李忠礼、李江省的带领下,我们又采访了曾经的饲养员李丙乾的孙子李新锁(53岁),他是一位国企职工,多年前听爷爷说过当年的救生之事。李新锁说,几个月前,他在网上看到了《深山砍柴求生记》一文后,一口气读了好几遍,还在文后留了言,又把此文转发给了多位乡亲,村里许多人都知道了。没想到今天见到了作者和被救援者的亲属,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经几位村民的带领,我们参观了李家窑村民曾经住过的废弃窑洞,还有原饲养室所在地,倾听了李家窑几十年来的变迁概况。随后给他们赠送了《陕西师大二附中老三届知青文集》,还有随身带来的一些薄礼。

接着,我们来到了农林村村委会。十分意外的是,我刚进入村委会办公室,突然有一位干部喊出了一声:“李老师好!”我立即意识到,巧遇学生了。原来是80年代我在武功师范学校教过的一位学生,如今被上级下派到农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要不是他自我介绍,我肯定认不出了,但一说名字印象颇深:董志强。我们与两位驻村干部及村委会主任李明乐热切攀谈,向他们汇报了来意,赠送了《文集》等礼物,并合影留念,建立联系。村委会干部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给予了热情的接待。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李家窑,继续北上。迎着蓝天白云、丽日和风,尽情欣赏,一直开车到扶风县与麟游县交界的最高峰瓦罐岭脚下,重温了50多年前上山砍柴的必经之路。我们看到,当年连架子车也十分难行的羊肠小道,如今已变成了任凭汽车奔驰的水泥路面;昔日被砍得光秃禿的荒山,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一条数百米长的铁栏扶梯从山峰脚下直通山巅,瓦罐岭变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攀着扶梯,我们兴致勃勃的登上海拔1600米的瓦罐岭,举目四望,难有的一种引人入胜,心旷神怡之感。

返回的途中,我们思绪万千,浮想联翩,50多年前的艰辛求生之路,特别是深山遇险后有幸获救的场景又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李春甲,男,1946年生,扶风县城关殷家村人。陕西省特级教师,副教授。1963年初中毕业于扶风中学,1966年高中毕业于陕西师大二附中。1968年参加教育工作,1982年大学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数学系。相继在武功师范学校、宝鸡师范学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曾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宝鸡市五一金鸡奖章,被评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宝鸡市学科(数学)带头人。

投稿|admin@ffbxw.com

网址|www.ffbxw.com

微信ID:ffbxw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27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