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基督教圣约翰堂

基督教圣约翰堂位于太湖县晋熙镇爱民路8号,年代为清光绪。2017年9月22日,基督教圣约翰堂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基督教圣约翰堂,基督教圣约翰堂简介,基督教圣约翰堂-安庆市太湖县基督教圣约翰堂旅游指南

每日一宝 | 基督和圣约翰福音传教士 • 14世纪 •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基督教圣约翰堂

基督和圣约翰福音传教士

基督和圣约翰福音传教士雕像,材质为镀金橡木,整体高92.7厘米,宽64.5厘米,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这座雕像是位于瑞士斯瓦比亚的雕塑群中的一个,十四世纪时期,许多关于圣约翰的雕像摆放在多米尼加和西多会修道院的小教堂里作装饰。

☟☟点击下方收听【基督和圣约翰福音传教士】

基督和圣约翰福音传教士

雕像中的这两个人并排坐在一张长凳上,他们穿着简单的长袍,长袍外披着斗篷,脚趾从褶皱中露出来,放在一个狭窄的台阶上。

坐在左边的基督慈祥地看着前方,他的左臂温柔地环绕着圣约翰的肩膀。年轻的传教士懒洋洋地把头靠在基督的胸膛上,嘴角微微上扬,两个人的右手牵在了一起。

这个雕塑反映了植根于那个时期关于神秘主义的基本宗教信仰。

在西方,神秘主义始于古代希腊,在柏拉图哲学中得到了发展。在新柏拉图主义和诺斯替教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并且与世界上最古老的犹太教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基督教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是一场旨在激发人们对基督受难和苦难进行思考的运动。神秘主义鼓励个人的奉献和宗教形象,称为虔诚的形象(andachtsbilder),中世纪晚期的德国大量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基督下葬》卡拉瓦乔(意大利)

根据天主教会的说法,福音传教士圣约翰是使徒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第三个被接纳进入耶稣特权核心圈的使徒。圣约翰写了第四部福音书,也因其崇高的神学而被称为“神圣的约翰”。

《施洗者圣约翰》达芬奇

基督在死前把母亲圣母玛利亚托付给门徒圣约翰。玛利亚与约翰住在以弗所,直到在耶路撒冷就职。玛利亚升天之后,圣约翰开始了他在小亚细亚的传教探险。

但是他在多米田皇帝统治时期被捕,多米田皇帝试图用油煮他,约翰奇迹般地得救了,不但没有死,而且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圣母子》拉斐尔

之后他被放逐到爱琴海的帕特莫斯岛。在这个岛上,圣约翰写了《启示录》、《新约》和《基督教圣经》的最后一本书。后来圣约翰前往以弗所,他受到圣灵的启示,在朋友的帮助下写了《福音》。

书中写到,他称基督教为天主教,意思是“为所有人”。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相比,约翰的福音更具神学和哲学色彩。他作为福音传教士的象征是鹰,他用先世的崇高思想来开启《福音》:“起初是道,道与神同在,道是神。”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约翰是十二使徒中最年轻的,因此在关于基督教的艺术作品中,他经常被描绘成没有胡须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坐在耶稣右边的约翰看起来很年轻。约翰也是唯一没有殉道的使徒。他活到90多岁,死于自然原因。

阿富汗的国家宝藏:“我想回家...”

点击下方小程序,收听更多有趣内容!

或者下载三毛游-全球旅行文化内容平台,收听更多有趣内容!

香港圣约翰大教堂欧亚飞游记(原创)

香港圣约翰座堂是香港圣公会香港岛教区之主教座堂兼母堂,亦是香港历史悠久之教堂。在过去160多年,此座堂宣扬创造天地之上帝的大爱和真理,并藉崇拜,关爱,教导和多元化之活动将耶稣基督之福音去彰显,盼望您今日在此会让您体会主耶稣之平安并令您去追求衪的福音.

在钟楼西面的字母《VR》是为纪念本座堂建成于1847年维多利亚女皇在任期间. 第二及第三任香港总督之微章,戴维斯爵士(1844一1848),文咸爵士(1848一1854)圣殿门右侧匾是昔日为纪念伊利沙伯女皇二世于1953年加冕.

正门内的马赛克嵌书于1968年加上去的,置于中央的是13世纪设计的东叙利亚教会(景教)十字架,这枚十字架是在中国大陆发现的。《鹰》是圣约翰的标志,这是一种本地的银腹海鹰。基它的标志代表圣三一;手代表圣父的创造。十字架代表圣子耶稣的受死,鸽子和火代表着圣灵保惠师 .

正门中央洗礼盆,世人藉着洗礼而加入基督的大家庭. 正门左侧后里历任主教及座堂主任牧师名单,现亦加上大主教之姓名。

殿及耳堂(耳堂:南北二翼). 南边首行座位上有皇室徽章,在1977年回归之前,这座位是留给港督及任何到访香港之英国皇室成员。 在北耳堂的洗礼盆是1890年的石器,它本来是置于当时的洗礼堂,即现时的《静修堂》(Quiet Chapel)。 圣坛于1968年由东边移到目前的位置。 讲道台是于崇拜时讲解和教导基信仰所用的,这讲台大抵是由当时港督罗便臣爵士(Sir William Robinsson)于1898年奉献的,上方之之华盖是原来主教专座的一部份。

圣坛前右侧是讲经台,为诵读圣经时所用的,以《鹰》为装饰表示上帝的圣言藉着《鹰》传到世界各地,故其足爪紧紧代表全地的园球。

圣坛右边前方坎特伯里十字架是一个八世纪英国兰坎特伯里的十字架复制品,这是干1935年坎特伯里大主教送给座堂的。

主圣坛右侧主教座椅是1957年所建造的,座堂Cathedral 之名字是源于主教之专座(希腊文Cathedra)。主教的权杖是标志着主教要肩负牧养上帝子民的责任。

主圣坛右侧中乃诗班席,圣公会颂唱传统是座堂崇拜的重要礼仪角色。 英国圣公会教区徽章挂于高坛的外围,以示全教会内肢体互相扶持。

主圣殿中央《高圣坛》,60年代礼仪改革前是主要举行圣餐崇拜的地方。高圣坛右侧有龙头扶手的座椅是原来主教专座的一部份。

圣体柜(The Aumbry)是保存己祝圣的圣体之用。圣餐是基督信徒藉着基督的圣体和宝血兴上帝相交的圣事。座堂亦会外出为患重病者及不能前来圣堂之人士施行圣餐。上方之圣殿灯台是圣体之 柜标记,燃亮时表示内有祝圣的圣体宝血。基督信徒须向圣殿行朝拜之礼节,敬拜三位一体的上帝,祈求降福。

《天使长圣米迦勒堂》(st Michaels Chapel)小教堂后之屏幕是1968年用以分开《圣母堂》(现时之高圣坛)及诗班席的屏幕一部份。

主圣殿左侧是《静修堂》(Quiet Chapel)建于1981年,它的原址是洗礼堂,《静修堂》开放作静祷及默想之用。

静修堂墙上挂有耶稣[苦路],纪念基督在往钉十字架之路途十四苦路,不少信徒会在这十四苦路前作默想。

圣殿中门左右两侧是耶稣,童贞女马利亚与耶稣,圣约翰的圣像画,作祈祷之用。

东面的主要窗户绘有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外被钉在十字架上:他为世人的罪而牺牲,他的受死正正表明了上帝对世人的大爱,他母亲圣母玛利亚及门徒陪伴在十字架之前,背后是重生的太阳升起,以象征荣耀归于基督一上帝的羔羊。北面窗户绘有耶稣生平的故事,由左至右一耶稣在牧养人及东方之星中诞生,他在门徒面前升天,他接受施洗圣约翰之洗礼。此彩绘玻璃乃昔日上海圣三一座堂教会于1949年送赠的。上述彩绘玻璃窗户是由Joseph Nuttgens所制作。

圣公会圣约翰座堂于1847年3月11日星期日公开举行首次崇拜 ,圣约翰座堂是香港第二最古代的建筑物。座堂是参照13世纪初英伦及歌德式建筑模式,这亦是当时流行于教会的复古主义模式。

厦门新街礼拜堂: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堂

导读:帝国主义列强靠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基督教传入厦门,靠的却是传道士锲而不舍的工作。新街礼拜堂建之前,厦门没有教堂,第一个到厦门的雅裨理传教士,就到露天演讲,四处奔波。从1842年到1844年底他因病回国,厦门尚未有一人入教。

有史以来,宗教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打上了鲜明的西方宗教文化印迹。

我游览过巴黎圣母院,也参观过科隆大教堂,比起这类著名的教堂来说,厦门新街礼拜堂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它是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堂,为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敕为“中华第一圣堂”。1982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你来到厦门中山路,不妨从中华电影院对面的小巷走几步,拐进台光街,一睹它的丰采。

这是一座仿西腊的西式建筑,砖石结构,主楼面阔16米,花岗岩石阶通至堂前廊台,廊台上巍然矗立六根科林斯柱。白色圆柱支撑三角形山墙,山墙上镶嵌一块椭圆形大理石匾,上面镌刻着鎏金的文字:“敬拜真神/大主宰之堂/AD1848”。楼顶上建有穹顶钟楼,钟楼上耸立红色十字架。

第一个把基督教带进厦门的是美国归正教牧师雅裨理,他于1842年来到厦门。1844年,英国伦敦会牧师施约翰、养为霖也来厦门。美国归正教波罗满、罗啻牧师来厦与雅裨理共事。1850年,英国长老会牧师用雅各、宾为霖接踵而来。为创建新街礼拜堂,波罗满回美国募捐了3000美元。教堂建成后,波罗满牧师到香港购买大钟,乘帆船返厦途中,因海难而死。原先教堂,系砖木结构,规模较小。1933年维修与扩建,历时两年,花费白银32000多两。

帝国主义列强靠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基督教传入厦门,靠的却是传道士锲而不舍的工作。新街礼拜堂建之前,厦门没有教堂,第一个到厦门的雅裨理传教士,就到露天演讲,四处奔波。从1842年到1844年底他因病回国,厦门尚未有一人入教。

1846年雅氏在美国病逝,当时的厦门,在他同事的努力下,也只有两位老人入教。伦敦公教会传教士在厦门布道四年,入教者也只有两人。

为了传播基督教,传教士除了组织教会和建教堂,还办学校、医院、慈善、出版等事业。据高令印、郑梦星、苏明同、李启贤、常家祜编著的《厦门宗教》一书统计,他们创办的学校有:英华书院、怀仁女学、养元小学、福民小学、澄碧中学和寻源中学、毓德女子小学和中学、幼儿园和怀德幼师、主光小学、闽南职业中学、田尾妇女福音学院、教孺园、美华学校、闽南神学院。他们办的医院有:救世医院、保赤医院。他们还组织婢女救拔团,办难童学校、“怜儿童”等慈善事业。他们创办圣教书局,办了《闽南圣会报》、《道南报》、《鼓浪周刊》、《闽南圣诗》、《白话字》、《辅德季刊》、《石生杂志》和《鹭江报》等。显而易见,教会很注意宗教宣传,同时,注意办社会公益事业,以事为促传教。苦心经营,至1927年,厦门区会已拥有基督徒近3000人、堂会18个、支会15个。

目前,厦门的基督教信徒已有一万多人,各教会长老执事177人,除了新街礼拜堂外,还有竹树脚礼拜堂、三一堂等。其中,三一堂是鼓浪屿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之一,西欧教堂风格,希腊十字型平面,外观庄严对称,屋顶八角形钟楼,金色十字架。堂内十分宽敞,可容千人集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基督教教堂积极开展对外宗教文化交流,海内外颇有影响。

我家和新街礼拜堂只隔不宽的中山路,我在八楼顶散步,可见新街礼拜堂的钟楼和十字架。每逢星期天上午八点钟,钟楼便敲响悠扬的钟声,把我的思绪带得很远。我是无神论者,偶尔,儿时姨母婆苦口婆心向我讲《圣经》故事的情景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懂得,什么叫虔诚,什么是信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91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