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隆盛庄古镇

隆盛庄镇坐落在黄旗海南岸,这里曾经是庙子沟新石器人类聚落生活过的地区,它孕育了远古文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园1396年),不断有晋人来耕种屯粮,乾隆十二年(公园1747年),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为建置之始,到了清嘉庆年间,隆盛庄各地工商农户聚集于此,各谋生业,已形成集镇规模,当时人们寓意兴隆昌盛,故取名“隆盛庄”。

隆盛庄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内地因土地集中和人多地少等矛盾而造成无法生存的过剩人口,优其在晋西北一带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贫困,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寻找新的耕地,沦为流民。在这种状况下,地广人稀的塞外蒙古便成为人们奔赴的地方。蒙古王公贵族掌握有大量土地,他们为利益所驱动,便大量招纳汉人,为其垦种。而清廷为了缓和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最后不得不默认蒙地私垦现象,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走西口”。由于内地汉人续迁,隆盛庄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多,内地人来此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建筑行业,随之各种工商行社相继而生,钱庄、当铺、粮店、马车店、毛毯社、鲁班社、老君社,蒙商开的专做蒙古地区生意的也叫拉骆驼走草地等行社。因此这里成为了牲畜、皮毛、粮食的集散地,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

隆盛庄古镇

隆盛庄辖地面积440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9188人,有汉、蒙、回、满12种民族。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42条小巷,镇内现在还保存有古店铺、古门阁、古寺庙,其中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规模面积为7206平方米,至今还保留有石雕、石门蹲、石栓马桩,院内古建筑青砖筒瓦,砖雕、木雕古朴雅趣既展现着当时商人们的经济实力,又内蕴着传统的礼教与民俗风情。隆盛庄的传统文化丰富,“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间社火”活动,二月二舞龙灯、耍旱船、四美庄“四脚龙舞”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其中传统古庙会从清代延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已于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芦家大院、丁四东西大店、东四合壁东洋大门楼、汉代墓葬九处古建筑、古遗址等九处古建筑已列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隆盛庄村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逛逛丰镇,一座有故事的薛刚山,一个清朝开发区的隆盛庄古镇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是自治区管理的县级市,由乌兰察布市代管,位于乌兰察布市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丰镇一名取自清朝时设立的丰川卫和镇宁所各一字,设立丰镇厅,民国初改为丰镇县,1990年11月15日撤县设市,始称丰镇市。丰镇有两个地方值得看一看,一个是市区东面的薛刚山,一个是距市区约40余千米的隆盛庄古镇。

薛刚山。原名元石山,因为整座山宛如圆石,而得名元石山,又因传说唐时薛刚在此而取名薛刚山,久而久之都知薛刚山却少有人知元石山了。薛刚山平野独秀,其四周平坦如砥,孤峰突起,如磐石悬于空中。该山山顶像刀削一样平整宽阔,正中有一古寨遗址,原有校场、正屋、廊房、马厩等,现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校场前有脚印岩、马蹄岩、旗杆岩、试鞭岩等,山巅四周用巨石垒砌,很像古代的防御工事,险要陡峭,历来为军事重地。据《丰镇县志》载,五代周德威曾于此屯兵,又传说唐朝薛刚曾避难于此.但均无史料为证。其实历史上并无薛刚其人,薛刚反唐,“踢死太子惊崩圣架”以及“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等自然也都是后人编出的故事或传说。不知何时何人把薛刚及其传说附会到元石山上而成为薛刚山,一些迁客骚人,来此见薛刚山雄伟壮观,争相作诗赋词,“坐实”了薛刚山。从清代王士桢的七律: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马道半留驰射迹,阵云无复战兵屯。英雄堪壮山河色,姓宇空传父老言。岭外夕阳回照处,寒流日夜听潺湲。可见一斑。

薛刚山左侧是飞来峰(小元石山),峰下建有“金龙大王庙”。该庙初建于辽天庆5年(1119年),为一小祠,位于今庙后侧。清嘉庆19年(1814年)移建现址重修,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以后多年陆续重修增建有望海楼、牌坊、疆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所供奉的金龙大王是宋代钱塘县北孝女里(今浙江杭州良渚镇安溪)人,名叫谢绪(1250年~1276年),谢绪共有兄弟四人,分别名为纪、纲、统、绪,他为最小。宋亡后谢绪力图复国,失败后投水而死。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为金龙四大王。金龙大王庙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旧名“灵泉”,被誉为丰川第一泉。泉口处深不见底,水流清冽,旧时每逢大旱,附近农民便来祈雨。据说:“将瓶投人水中,有神物倾瓶,瓶亦水满,则必有雨下,每求必灵”。

薛刚山对面是灵岩寺(原名牛王庙),为丰镇市古八大自然胜景“青山藏宝、碧海风涛、云门古洞、烟浦灵泉、牛心独秀、马脊双流、海楼夜月、山寺朝霞”中的“山寺朝霞”美景,此处每当月落天晓,霞光满天,楼阁树石俱成赤色。

隆盛庄古镇。中国首批传统村落。隆盛庄汉魏时期就有兵民居住,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修边后,人渐聚众,设关隘——威宁口,屯兵垦种。逐渐便有晋、冀等地走西口的民众前来耕植;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招民垦种,使得定居的农牧工商各业民众日益增多,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飞速发展;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式批准开发这一地区,招商开垦,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开始放地,并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居民,从而形成庄子。取兴隆昌盛之意,名“隆盛庄”;清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二年(1772年-1787年),隆盛庄由摊贩集资和外来投资者开始设立商号,人口随之集聚增长,于清嘉庆年间形成小集镇的雏形。

隆盛庄古镇主要有南北两条大街,小巷成东西排列,有一峰巷、元宝巷、公义巷等,小巷最初建有大门,每条小巷可封闭。镇内主要景点有南庙、北庙、清真寺、古店铺、古门阁、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周边还有明长城、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汉代墓葬、古遗址、柠条风光林、沙棘林等可供观光。

隆盛庄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咸丰六年(1856年),慈禧代御笔书写“清真寺”牌匾,民国十五年(1926年),扩建大殿5间、抱厦5间,建筑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820平方米。清真寺建筑形式为传统的中国宫殿式风格,布局对称合理、玲珑精巧,全寺雕梁画栋、巍然壮观。

丰镇市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红山国家森林公园、蛤蟆沟生态采摘园、浑源窑红石崖等。

“走进千年古镇贾庄再现盛世繁华”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广大游客能有度过一个欢乐、休闲、祥和的节日,贾庄古镇将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节——“走进千年古镇再现盛世繁华”活动,届时古装剧让游客穿越千年感受古风古韵,3D激光盛宴让游客体验灯海盛宴,各色美食让游客大饱口福,通过多样形式展现贾庄古镇景区的乡村之美、建筑之美、民风之美,展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秩序井然、服务一流,游客满意”的贾庄古镇旅游形象。

探文化根源 品故乡味道——丰镇市隆盛庄镇非遗文化乡村旅游暨月饼文化节侧记

「本文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

带有浓郁汉唐古韵的开场舞《丰盛世太平月》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

农副产品推广展示

刚刚出炉的月饼色泽鲜润、香酥可口,游客们争相品尝

与会嘉宾参观隆盛庄民俗博物馆

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娱“脑阁”表演

月饼作坊一条街,还原古商业街风貌

七月的丰川大地,繁花似锦,草木葱茏。7月28日,丰镇市隆盛庄镇非遗文化乡村旅游暨月饼文化节在丰镇市隆盛庄镇博物馆广场开幕。

开幕式上,《丰盛世太平月》《欢聚一堂》《丰镇之歌》等文艺演出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驻足观看,为文化节平添了许多欢快氛围。不远处的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展示区,品种齐全、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美食和农副产品精彩亮相,更是让人应接不暇,驻足品尝。

小小的月饼不仅传承着世世代代丰镇人民的精神情感和味觉记忆,更寄托了无数游子的思念与情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丰镇月饼也是如此,离开了这方土地,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做出来的味道却不一样。每当在外地思念家乡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月饼,因为家乡的月饼是我在外地吃不到的。”刚刚从外地回来的陈斌感慨地说道。

“我们是一家集农产品生产、规划经营的综合型农业技术企业,此次文化节,我们带来了各类杂粮和食用油,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吃到我们的产品,同时,能够把我们企业的品牌打响。”丰镇市珍佰农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班利英告诉记者。

牛铃声声、古道悠长,岁月如歌、沧桑巨变。隆盛庄镇在清朝乾隆年间设庄建制,到今天已有260多年的发展历史。隆盛庄是“万里茶道”的节点镇,这里曾经商铺云集、作坊林立,正如她的名字 ——“兴隆昌盛”。隆盛庄已被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和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民俗活动源远流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四脚舞龙、“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月饼以及系列干货制作工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跑毛驴”“五鬼闹判”“民间社火”被列入乌兰察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你看孩子们,个个花枝招展、扮相可人……真好看!”在文化节上,除了扭秧歌、敲锣鼓,还展现了各式各样的民间娱乐活动及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隆盛庄镇文化广场东侧和北侧,一些单架的、双架的脑阁队正在进行精彩的展演。脑阁中扛架子的都是本地男性,架子上的那些五六岁的小孩儿,有的扮作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的扮作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他们个个浓妆艳抹,随着欢快的节奏扭动着胳膊,十分可爱。

脑阁是隆盛庄镇红火玩艺儿的一种形式,由山西传入,是隆盛庄镇六月二十四酬神庙会的一项独特的民间文娱活动,俗称“架子”。已经从事20余年扛架子的魏团圆向记者介绍:“我是隆盛庄人,从80年代就开始扛架子了,对脑阁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们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和正月十五都会举行这项活动,它已经是我们当地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项目了。”

□文/郭奇男 □图/记者 张晓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5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