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交城梨枣

交城梨枣是中国希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被誉为枣中之王。梨枣果形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果达80克。梨枣果皮薄、果肉厚,色泽艳丽、口感极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

地域范围

交城梨枣

交城犁枣分布于交城县中南部,吕梁山东侧,晋中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17′-11124′和北纬3728′-3754′之间。分布面积1822.1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200米;分布于交城县天宁镇、夏家营镇、西营镇、洪相乡、岭底乡、西社镇等地。总生产面积3.5万亩,年生产总量100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为1.37%,最低的有0.7%,全氮平均为0.074%,最低的有0.042%,速效磷平均为11.00ppm,最低2.5ppm,速效钾平均为119ppm,最低23ppm,平川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1.4%-2.0%之间。全氮含量平均0.094%,速效磷平均17.8ppm,速效钾平均为112ppm。主要土体性状有耕种洪积浅色草甸土,耕种洪积褐土性土和淡褐土,质地为轻壤到中壤类型,土层深厚。

(2)水文情况:梨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文峪河流域,水质清洁无污染,灌溉条件良好,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适宜梨枣栽培。

(3)气候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多旱少雨,年降雨量400-68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2741.8小时,

年生理幅射量达66.7千卡/厘米,年均日照百分率62%。热量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山区温差较大,昼夜气温变化明显,平川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平川及边山区年均温度略高于10℃,无霜期165天,≥10℃积温3700,山区平均温度在4-10℃之间,无霜其120-150天。

(4)人文历史情况:交城梨枣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1987年上过国宴,1990年又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交城梨枣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并在“97”“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三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交城梨枣的良种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1、陈俊生、1、宋健、邓南等领导同志亲临交城视察,都为开发梨枣作过批示,并把交城梨枣命名为“国枣”,1题词“开发国枣,大有可为”。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星火项目予以支持。由于种植梨枣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枣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梨枣产业已成为交城县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支柱产业。

3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较肥沃砂壤土,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6.5-8.2;地下水位3m以下;海拔高度1200m以下的地区为宜。要求全年日照时数2300h以上,建园时要采用宽行密株方式。年平均温8℃以上。全年无霜期160d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微风、小风可改变枣园温湿度,有利于结果和果实发育。风级过大时,会造成风害。建园时必须进行防风林带的营造。边山丘陵区建园,作业区以2hm2-3hm2为好,平地枣园以3hm2-6hm2为宜。作业区形状宜采用2:1或5:2的长方形。枣园防护林带建设,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方式进行。林带内株距1m-1.5m,行距1.5m-2m。防护林树种,乔木用杨、柳等,灌木用紫穗槐、荆

条等。防护林带栽植应距离枣树10m以上,大风地区两行乔木中间加栽一行灌木,乔灌比1:1。

(2)品种选择及栽培要求:选用一级苗或二级苗。嫁接苗品种纯度达98%以上,归圃苗品种纯度达90%以上。首先要根据栽植密度,测定栽植点,并作标记,栽植坑要求长、宽、深各80cm,挖坑时将表土与心土分放两旁。每坑施有机肥50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1kg,和表土拌匀后施入坑中下部,边埋边踩实,呈馒头形。然后将苗木埋至原出土部位以上3cm左右。栽苗时应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苗正、根展、行对齐。苗木大小不整齐时,应进行分级栽植。

栽前苗木处理进行短剪二次枝、修根、浸水、生根粉、泥浆等处理。栽后当顺树行的两旁整修两条节埝,形成1m宽营养保护带。栽后及时浇足水分,水渗后,待地面稍干时浅锄一次,并进行地膜覆盖。以后每次浇水或大雨后及时进行中耕锄草。

定干标准60cm左右。从栽植后到发芽前进行。春季定干后及时采取苗干套塑料袋,袋宽10cm,长70cm-80cm的塑料袋,上端高出树干5cm-7cm,下端埋入土中。枣树发芽时,在袋中部打两个1cm的小孔放风,隔1d将孔撕大些,5d左右袋内温度与外界温度相近时于傍晚或阴天去掉塑料袋。枣树主要害虫是枣瘿蚊、枣步曲、枣粘虫、食芽象甲、浮尘子。防治方法:在采取农业防治基础上,喷洒3000倍敌杀死或1000倍25%杀虫星等农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展叶后至落叶前,全年喷药3-4次,每次喷药时可混入适量叶面肥,如农家宝、叶面宝、0.4%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间作物宜选择与枣树共生期短,肥水矛盾小的低杆作物,如豆类、瓜类、绿肥或部分中药材等。生长季节视降雨情况进行2-3次浇水和中耕锄草,做到天旱地不旱,园地无杂草。秋季落叶前,结合扩穴株施农家肥20kg-30kg,施后浇封冻水。11月份进行主干涂白。

(3)生产过程管理: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以适当晚栽为宜。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以早栽为好。平川水地,株行距以2m3m为宜,旱坡地以2m-3m4m-5m为宜。枣粮间作以

2m-3m6m-10m为宜。平地宜采用南北向长方形、品字形栽植,坡地采用等高栽植,梯田采用回字形栽植。

(4)产品收获及处理:鲜枣成熟期一般分为白熟期、半红期、脆熟期三个时期。果实的大小和形态基本形成,果皮颜色由绿转为绿白色。此时果实的糖分积累最快,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作为蜜枣加工原料时,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皮着色面积达到50%以上,即进入半红期,此时糖分积累逐渐缓慢,风味和口感基本体现出该品种应有的特性。作为鲜枣贮藏,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面全部着色,并逐渐由浅红色变为深红色,糖分积累基本完成,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且果皮光滑、硬度、风味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为鲜食和加工酒枣适宜采收期。

由于枣的花期长,座果迟早和成熟期不一致,所以在生产上应按照用途要求分期采摘。采摘方法:必须用人工采摘,采前剪短指甲,轻摘轻放,以保证鲜枣的质量,贮藏保鲜的枣果要采用逆采方法带上果柄。采摘盛枣容器,选用洁净卫生布袋、布包或柳篮、竹篮内铺软绵布料。

(5)生产记录要求:在梨枣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梨枣生产可追溯制度。

4产品典型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鲜枣品质特征:各等级梨枣都应果实完全良好,新鲜洁净,无异常气味,不带不正常的外来水份,细心采摘,充分发育,具有适于市场和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无霉烂、无虫果、无病果、无裂果、无伤枣、果面干净卫生,着色程度半红至全红。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枣果采收后,果实贮藏或销售前要严格按照标准分级。

(2)包装鲜枣的容器要求大小一致,整洁、卫生、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无腐朽变质现象。瓦楞纸箱按GB6543的规定执行;塑料袋按GB4456和GBn588-89的规定执行;塑料箱按GB8868-88《蔬菜塑料周转箱》执行。包装时按品种,等级分别包装,其包装规格,单位重量须一致。包装上应标明品名、等级、重量、产地、企业名称、贮藏条件、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包装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要求。

作为上市销售鲜枣的包装,特别是投放超市的鲜枣包装,还须加注有:注册商标、条形码、执行标准代号、卫生许可证号、食用方法、贮藏方法、保质期、封口日期等标志。

(3)鲜枣的运输要求:鲜枣在采摘、挑选、装箱、装车运输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轻装轻卸,装卸时不得踩蹋包件或在包件上座卧。运输工具及盛装鲜枣的容器要求:洁净卫生、耐压性强、无尖凸物、无尖刺,以防损伤枣果。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途中颠簸。并严禁与有毒物品混装混运。长途公路、水路运输时,要求使用恒温车(船)。市内运输可使用密封防尘车辆。空运、铁路运输时,按照有关航空和铁路运输规定执行。

(4)鲜枣贮藏保鲜技术:气调贮藏管理:气调贮藏是目前较先进的鲜枣贮藏技术,公司聘农科院保鲜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气调库除必须具备机械制冷装置外,要求库体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库内温湿度可自动控制,并配备降O2和CO2脱除设备,虽造价较高,但贮藏效果很好。库内温度,湿度和气体指标要求: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气体指标:O23%,N295%以上,CO2<2%。贮藏库盛装鲜枣容器,使用塑料周转箱,规格质量性能按照gb8868-88的要求标准执行。每箱容量18公斤,按品种、等级分类码垛贮藏,码垛采用1 错位法,垛距0.8米,垛高3-4米。在贮藏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什川古梨园景区2021年旅游高峰期全攻略发布 城际公交开通 可提前预约景区门票

10:31每日甘肃网官方帐号

什川古梨园梨花盛开 董永前 摄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一年一度的什川古梨园旅游高峰期即将来临,3月30日,皋兰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市民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发布。

近年来,皋兰县全力打造的什川古梨园景区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不断提升。“奇峡梨园魅力皋兰”已成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吸引着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有效推动了县域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及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每年梨花花期较短,游客的旅游行为呈现高密度集中、井喷式爆发的特点,景区单日接待人数曾创下8万多人次的记录,由此造成了历年来旅游高峰期“行路难”、“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和生态环保等现实问题。

自今年3月初开始,为切实做好2021年什川古梨园景区旅游高峰期的各项工作,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文明、有序,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做到服务保障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项准备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实。

游客进入景区可提前预约

为提升什川古梨园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疫情常态化条件下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规定,什川古梨园景区日最大承载量目前核定为40000人/天,将通过公共媒体发布预约二维码,游客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兰州什川古梨园”二维码进行免费预约。同时为有效保护古梨树资源,提升游客出行满意度,景区实行旅游高峰期旅游车辆管控措施,所有旅游车辆在古梨园景区高峰期全部停放在景区设定的停车场,不得停放在梨园古梨树下,景区将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做好引导劝导工作。

30辆观光车采取一人一票制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在景区内游览,什川古梨园景区管委会于2021年旅游高峰期在景区内投放观光车30辆,观光车运行线路覆盖什川古梨园景区主要景点和农家乐,实行单向闭环运行,采取一人一票制,每张观光车车票为15元,可限乘2次,当日有效,观光车运行时间为每日早上8时至晚上6时30分。

5处停车场建设车位约6000个

每年梨花节的游客数量,高峰期达到4万人左右,车辆有1万辆左右,停车难一直是困扰什川游客的难题之一。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皋兰县在什川镇建设了停车场5处,占地总面积约200亩。分别位于魏园、游客中心周边、黄河西侧上泥湾村冷库周边、打磨沟村及什川滨河路两侧,共建设停车位约6000个,全部统一安装智能收费系统。通过车牌自动识别、自动计费,采用扫微信二维码支付停车费。收费标准是小型车执行“3元+2元”标准,大型车执行“5元+3元”标准。

设置两处车辆分流服务岗

皋兰县目前已设置两处车辆分流服务岗,一处位于中国农民第一桥吊桥桥头,另一处位于什川魏园路口。车辆进出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什川镇域内群众的车辆,采取将车辆牌照提前录入车辆进出管理系统,群众车辆行驶至闸口自动识别,快速通过;对镇域外旅游车辆,在皋什、盐什公路沿线设置醒目指示牌,大巴车一律停靠在景区外大奔头山或打磨沟停车场,小型私家车由第一个闸口进入,通过景区停车指示牌引导至魏园、滨河路停车场,待魏园停车场和滨河路停车场车位停满后,引导至其他停车场停放。自2021年4月3日起,每天早7时至晚19时实行车辆分流管理。

开通兰州至什川城际公交

皋兰县为保障高峰期运力充足及时,将协调开通盐场堡码头至什川水上巴士,满足游客对不同出行方式的要求;皋兰公交公司提前准备6辆44座应急公交车辆,并安排专人在什川、上川嘉园公交车站值班,根据游客数量随时增加班次并及时调整发车时间间隔;做好公交输送游客站点选址、设立公交临时停靠告知牌等工作;安排交通执法人员配合公安交警,根据实际情况在皋-盐公路采取白天大车限行措施,并安排交通执法人员开展非法营运车辆打击及游客秩序的维持疏导工作。目前已开通皋兰至什川城乡公交(504路)6辆,每辆33座,每30分钟发车一次,每天往返48班次。兰州至什川城际公交(505路)7辆,每辆39座,每20分钟发车一次,每天往返54班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交城的风景美如画~

每周五晚 9:15

山西卫视《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省旅发委 山西广播电视台

倾情打造 年度巨献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首《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唱出了交城的秀美山水。交城在2012年11月30日被评为“千年古县”,拥有卦山、玄中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十里跑马堰风景区和吕梁英雄广场、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旅游等十处自然人文景观。那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睹交城风采~~

卦 山

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是世界唯一的易学研究实体,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早在唐代就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闻名遐迩。

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士宗发源地之一。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庞泉沟景区

庞泉沟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庞泉沟内四季有景,季季不同。春游绿染花香,夏游云海茫茫,秋游霜叶似火,冬游银装素裹。

庞泉沟峡谷漂流

庞泉沟除了看不完的美景,还有闻名中外的峡谷漂流,河段全长10公里,落差130米,以其参与度高、体验性强、落差大、水量足、船行急而成为华北地区最具刺激性的动感、时尚、新潮水上运动娱乐项目,被誉为“华北第一漂”。可谓是三晋大地夏季旅游玩水最佳胜地,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无限乐趣。

每周五晚 9:15

山西卫视《人说山西好风光》

给你一个来山西的惊喜!

【醉美交城】媒体看交城 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让山水交城耸起座座“金山银山”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它浇了文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首《交城山》曾飘扬全国,交城声名远播。

流淌千年的文峪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也是交城的母亲河,她发源于交城山庞泉沟,滋养一方儿女,见证绵延历史,孕育璀璨文明,映照发展足迹。她活在歌词中,留在旋律里,抓住听者的感官,也激起了世人对这片土地的向往。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晋中盆地西缘,距省城太原51公里,是吕梁的东大门。其中山区占92.8%,平川占7.2%,辖6镇4乡150个行政村,县域面积1822.11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万。

自公元596年置县,交城至今已有1421年的建县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交城人民曾创造过无数自然、人文精粹。这里有10万年的旧石器文化、7000年的彩陶文化、5000年的灰陶文化、4000年的道教文化、2000年的冶炼文化、1500年的佛教文化、500年的晋商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可圈可点。

整洁靓丽的交城县城

这里人文厚重、山水灵韵、区位占优,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五彩缤纷交城山、四季沐歌写浪漫”,以山形卦象而闻名遐迩的卦山,蜚声中外的佛教重点寺院、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交城的母亲河———文峪河,被誉为“华北绿肺”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庞泉沟,中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省鸟——褐马鸡,红遍大江南北的原生态民歌《交城山》,这一山、一寺、一河、一沟、一鸟、一歌“六个一”构成了山水交城靓丽的名片。

2016年以来,交城县紧紧抓住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重大机遇,确立了“平川以建设山水园林宜居的大县城为核心,山区以建设庞泉沟大景区为核心”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山上山下遥相呼应、自然人文相映生辉、历史现代交汇融合的大旅游格局,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2016年,交城县旅游人数突破607.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3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达6%。2017年1—8月份,接待游客65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74亿元。

这一成效是如何取得的?交城县的思路是:将旅游产业作为富民的第一大产业全力推进,明确定位、精心组织、通过融合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实现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景区智慧化。同时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区内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圈一带”构筑的旅游格局

交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早在2012年,交城县就邀请专业科研院所,制定出《交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立足县情实际,交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圈一带”发展思路。

玄中寺风光

如何把山下的县城周边,结合当地的特色,打造成一个旅游区域,交城县从规划到基建,颇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在这里画了一个几何图形:即以县城为中心,以新旧307国道为圆周,把卦山风景区、吕梁英雄广场、玄中寺风景区、如金水上乐园、宏禾园采摘园、瑞景苑鲜花港、天骄红枣采摘园、翠丰葡萄庄园、尚农垣田庄、华鑫湖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连接起来,打造集人文游、采摘游、观光游为一体的旅游圈。交城的大县城建设就是以这个圈为基础,建成包括历史街区、古建筑的老城风情休闲中心,以及包括各个公园、景点在内的环县城游憩带。

出了县城向西,沿着祁方线,以此为主轴,从西社龙门渠渠首至庞泉沟保护区,以分布于文峪河两岸和交城山各沟各岔的景区景点为节点和纽带,包括庞泉沟-果老峰水上乐园、青禾谷水上乐园、红柳湾漂流景区、金蟾湾水上乐园、庞泉沟风景区等主要景区,打造集生态游、体验游、农家游为一体的旅游带。这个庞泉沟大景区以沿文峪河两岸百里黄金旅游廊带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终极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为此,该县聘请了国家著名旅游规划设计院,筹划组建旅游投资开发集团,对全县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品牌。

文化品牌美誉度加速强化

“山水交城,诚交天下。美丽如画的交城山水,热情好客的交城人民和巍巍孝文孕育、款款庞泉滋润、漫漫花海熏陶的‘褐小美’,正精灵般的召唤你走进交城,来一趟唯美尚美地旅行,不醉不归!”今年以来,交城县委书记刘应刚在多种旅游推介活动中,向全国各地游客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交城山水。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交城县充分发挥省级近郊优势、紧邻大学城优势及遍布全县的多样旅游资源优势,用新元素、新技术、新业态改造传统技艺,创出了交城磁窑为代表的交城文化产品,骏枣、羊肚菌、黄芥油等为代表的“交城山”农特产品,以“褐小美”IP形象文旅产品的三大品牌。同时,正在形成以交城为主辐射全省的文旅产品设计研发平台、尝试以3D打印为主的高新技术生产制作平台、线上线下统筹整合的营销平台,逐步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技术、人才、基金全方位跟进的全省文旅全产业链开发体系。

庞泉沟风光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独立参展的县份,交城县以“褐小美带您游交城”为主线,通过打着全域旅游标签的40件文旅“双创”产品和交城云儿香、傅山调料粉、传统堆绫等上百种非遗产品推向前台,将交城的秀美山川、厚重人文完美诠释,展现出了“开放的交城欢迎您”的大格局,让游客们真切感受到了灵秀山水、厚重人文、活力智慧、互融互通的交城魅力。

而“褐小美”这一山西省首个旅游吉祥物,在交城县文旅产品品牌创建中也实现了“开门红”。“褐小美”以山西省省鸟褐马鸡为原型,融奔放、热情、活力、奋进等元素为一体,寄托着交城人期盼幸福吉祥、快乐安宁的美好愿望,甫一推出,就在交城县的各种旅游推介活动中频频亮相,广受好评。目前,“褐小美”已衍生设计出了微信表情包、纪念品等十余款产品。今后,还将陆续推出“褐小美”儿童舞台剧,举办全国“褐小美”童话剧展播,连载漫画、儿童乐园、主题公园以及“褐小美”农特产品、连锁农家乐等系列产品。

交城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菌药资源和文旅资源。基于此,该县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原则,鼓励引导贫困户开展肉牛、枣、核桃、蜂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为全域旅游提供丰富的“名、优、稀、特”农旅产品,借助旅游业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夯实攻克深度贫困的产业支撑。

在文旅产品品牌创建过程中,交城县还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个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3个项目入选山西省“非遗”名录,3个项目入选吕梁市“非遗”名录。以创建文旅“双创”基地为契机,交城县加大了磁窑陶器、交城雕刻、旺英堆锦、琉璃咯嘣等旅游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形成多样性、全季性旅游产品体系。在特色菜系开发方面,重点打造了雪龙黑牛与金色阿奎丹等世界高档肉牛、柏籽羊肉、野生菌美食、交山莜面、中医药膳等系列品牌,促进餐饮与民俗文化体验互动,形成具有交城特色的餐饮文化。

文旅“双创”基地加速崛起

“我们依托‘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旅游+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拓展,以旅游业为中心,融合其它产业,形成旅游综合新产能”。对于如何通过文旅“双创”带动旅游品牌创建,推动旅游新动能打造,交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潞萍如是说。

华北第一漂——庞泉沟红柳湾漂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交城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实体经济和无边界产业所具有的带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作用,创建集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加工生产、展示销售三位一体,农、文、旅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双创基地,通过旅游产品的创新,打开全域旅游的创建,带动旅游产业的创业。

作为文旅“双创”的空间载体,占地4800平方米的“交城创谷”包括文旅“双创”基地在内的8个功能区,能够为各种类型的创业者提供品牌建设、产权保护、金融服务、法律保障、行业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生态链服务,致力打造成为展示交城县域特色产品产业的窗口平台,助推新动能、新产业的孵化平台,提升县域发展水平的载体平台。

文化品牌的创建离不开资金支持。为此,交城县以“创三大品牌,建三大基地”为目标,设立了1000万元的文旅产业发展基金,集中用于民间传统的传承保护、文旅产学研基地等文旅产业的扶持与建设。同时,该县还设立了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为旅游企业安排了一定规模的信用担保额度,县财政对新增贷款给予贴息50%的资金支持,并针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执法、旅游市场、招商引资、旅游培训、旅游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支持,县财政拨款200万元,以无偿补助、贴息、奖励等形式,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发展。

文旅“双创”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是交城县今年的重头戏之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历史,该县深入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促进文旅产业与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休闲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扶贫攻坚、工业转型的结合及与社会事业、互联网等的深度融合,通过文旅产品的创新,促进全域旅游大发展,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工业产业成功转型,不断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推动文旅融合进程中,交城县从全域着眼谋划,从细节入手打造,致力于“全群体体验、全角度开发、全方位服务”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志在实现处处皆风景、处处能旅游的产业发展目标。全群体体验,就是打造老年康养基地、中年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青少年夏令营基地等活动基地,使老中青少幼各个年龄段都能在交城找到净化灵魂、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目前,已与共青团中央签订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与山投集团签订了老年康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全角度开发,就是打造生态、康养、度假、游乐、文化、工业农业体验等各类景区景点构成的立体交融式的组合景区,实现走进交城处处是景点的目标。全方位服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优化内部环境,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目前4座高标准游客服务中心,15座文化旅游星级厕所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智慧旅游、重点景区Wi-Fi全覆盖、新能源旅游直通车全覆盖工程均已启动。与此同时,该县继续强化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磁窑河、瓦窑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在县城东西形成两条大的生态景观,其中水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从而恢复古交城十景的“卧虹烟柳”和“却月晴波”的美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驻足观光,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让交城山水这颗耀眼明珠在新一轮旅游业发展大潮中绽放异彩。

在此基础上,交城县还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市场化管理开发新模式,积极引进阿里巴巴、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公司、山西传媒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宝盖晋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等互联网平台、传媒院校、文化企业,聘请国家著名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全县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创建全省首家文旅产品“双创”示范基地。

为打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推进文旅产品的创作设计和市场推广,交城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重点项目无障碍实施活动,实行“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模式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一项一卡”管理办法,针对性解决问题,全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受理、审批、监管分离服务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文旅“双创”相关政策,设立“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以无偿补助、贴息、奖励等形式,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发展。另外,该县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进一步激活闲置资源,挖掘和整合空置的楼宇资源、厂房场地,巧变创客空间,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平台。

地绿景美、天蓝水清、连山接水,大自然给予了这方水土独特的魅力;包容大气、活力迸发、人才集聚,旅游业在这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在旅游业方兴未艾的新时期,交城县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提档升级给出了独特而富有成效的答案,有力助推着一个发展更加均衡、动力更加多元、结构更加优化、前景更加美好的新交城不断崛起!(李永妙路小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4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