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在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最年轻的少数民族。其居住形式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土家祖先使用粗笨的石器,过着十分简单的采集经济和渔猎生活时,生活方式也是“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吃的是“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嬴龙之肉”。穿的是“未有丝麻,衣其(禽兽)羽皮”。住“上古穴居而野处,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甑巢”。他们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其典型民居——吊脚楼,既是土家先民长期同自然斗争的结晶,又是对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一.土家吊脚楼的演变

土家族吊脚楼

据考证,土家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唐宋以前;唐宋至清末;民国时期;建国以后。

1.唐宋以前。在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基本谈不上管束,土家先民还处于半原始时期。生产靠刀耕火种,生活是衣不避体、食不果腹,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狩猎状态。其“住房”是由树枝树叶搭建的“三稳*”,又名“窝屎棚”,遮风避雨功能很差,如遭遇豺狼虎豹的袭击,只能坐以待毙。当时,他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还很差,尤以野兽蛇蝎对他们构成的威胁最大。为了摆脱它们的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有任何支撑,故名——吊脚楼。

2.唐宋至清末。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层人士有机会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其是历代土司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亲眼目睹了宫廷建筑艺术,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少量的土砖土瓦已不算难事,遂在土司衙门实施改造,有钱人家也相继仿效。于是,便有了斗拱飞檐,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但是,由于山区地势和低温潮湿的特定环境,杆栏式吊脚楼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片,形成了“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

3.民国时期。由于政治上相对开明,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改善,因此,有钱人家已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片堆砌,中间大多垒成“品”字型;两头用瓦片提成翘角,虽不及大富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倒也体现了贫民风格。此时的吊脚楼已相当普遍,只是较为简陋而已。

4.建国以后。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土家人民也过上了新的生活。土地改革、改革开放,这些历史性的变革,使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除部分土家群众仍保留传统居住习俗外,大部分已开始建造砖混结构或钢筋混泥土平房了。

二.土家吊脚楼的特点和风格

土家民居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其风格仍有其独到之处:

1.土家族习惯聚族而居。他们几户、十户或数十户聚居一村一寨,寨子层层叠叠,错落有序。以姓氏作寨名,如覃家沟、牟家院子、冉家坝、郜家山等。

2.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土家族民居最大的特征是“杆栏式”或“半杆栏式”建筑,这种结构和居住形式主要受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与资源的制约,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能就地取材,这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充分地体现了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土家居住多为高山或二高山,地势凸凹不平,要想平整屋基,在过去的条件下,其工程之浩大是不可想象的。普通老百姓所居住的地方更是糟糕至极,由于当时是土地私有制社会,好田好地都归土司或有钱人家占有,一般百姓只能在高山上栖身。有首歌谣曰:“人坐湾湾,鬼坐凼凼,背时人坐在挺梁梁上”。当时的“背时人”就是土家平民。加之这里海拔较高,常年气温较低,空气湿润。因此,修房造屋只能依地势而定,屋后靠山,前低后高,所以厢房多成吊脚楼。楼外有阳台,以木制成各式各样的雕花栏杆。即使居地平坦,也多采用半杆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具有防潮、通风、防蛇虫等优点。栏杆上便于晾晒衣服及其他农作物,楼下饲养牲畜既可防盗又可以作为野兽袭击时的“报警器”,人住在楼上如听到响动,可立即到吊脚楼上观看,若遇强者则避之,若遇弱者则驱之,人畜共存,相依为命。

3.房屋布局十分合理。土家屋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一”字型、“7”字型、“撮箕口”、“四合院”等四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注重正屋的风水和堂屋的造型。正屋设“吞口”(即在大门前留一步水),吞口后是堂屋。堂屋的大门极为讲究,由六扇大小相同的门组成,又称“六合门”。如亡者上有老人是不能从大门抬出的,只能走侧门。堂屋是迎宾客和办红白喜事用的地方。正壁上有神龛,供“天地君亲师”和祖先牌位。堂屋两侧为偏房(亦叫耳房,一般都铺木地板),偏房又前后分隔为两个半间,分别置火铺、歇房、灶屋。火铺是烤火和做饭菜的地方,一般比地平高出两尺,其结构三分之一为土地面,三分之二为木地板,有的人家不修火铺,即在地面挖一深坑后用石条砌上,称之为火坑。火钳插在火坑的一边,是主人家姑娘、媳妇坐的地方,任何人不能在那里落座。堂屋后面有的还接上拖延放置农具、堆放柴草或饲养牲畜。

4.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吊脚楼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又称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支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土家人建吊脚楼一般先建正屋,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需要再建厢房。双吊式吊脚楼的建造较为普遍;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层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都适用。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往往高于正屋。

一幢吊脚楼的诞生,体验匠心独运的土家建筑之美

或许

你曾见过屹立在城市的高楼大厦

也见过匠心独运的宫殿式别墅

但只要对深山里的吊脚楼看上一眼

就会被深深吸引

吊脚楼既美观又实用

其底层吊脚,高层居住

深受土家人喜爱

在石柱境内分布尤其广泛

2011年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幢吊脚楼的诞生

吊脚楼源于古代的杆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这种传统建筑技艺,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多建于清代,在当地又称作“杆栏”、“千柱落地式”或“转角楼”。

建造一栋吊脚楼,对于土家人来说,是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在土家山寨,建造吊脚楼的过程被称作造“华堂”。无论哪家竖屋安梁,从来都视为人生的一件喜庆大事,这也是土家建宅过程中最能表现民俗风情的一个镜头。

户主择良辰吉日,请建房的总设计师——“掌墨师”进山伐木采石,前后历时三四个月。

在整个建房过程中,“立屋”是吊脚楼基本建成的标志,包含排扇、起扇、拜梁、开梁口、缠梁、上梁、翻梁木、赞梁木等程序。

▲上梁

吊脚楼的层顶是坡面,两坡相接处的梁木最神圣。“上梁”是土家人为庆贺吊脚楼落成而举行的盛大欢庆仪式,按照习俗,主人选定“黄道吉日”,并逐一通知亲朋好友。“上梁”当天,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仪式。

▲抛梁粑

土家建房礼仪伴随着整个造房过程。

“一对粑粑往下抛,主东快点来接到。自从今日生财道,满堂都是财和宝。快过来,主人家,送你一对大金瓜。自从今日落成后,坐进华堂好发家。”

这是穿插在“上梁”过程中的唱词,两位“上梁”人在屋顶互相说唱,然后将主人家准备好的粑粑从梁上往下抛,让男女老少去抢,场面好不热闹。

土家吊脚楼,见证了土家儿女同命运不息抗争的风风雨雨。那木楼的斑斑点点、那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那各式各样的竹背篓、那墙壁上的一排排镰刀,正是土家人历史悠久的印证。

如果你想体验土色土香的吊脚楼

就一定不要错过石柱的这些地方

万寿古寨

万寿古寨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架空的木制结构,高高低低的吊脚楼,沿山势铺排,层层叠叠,逐级向上,错落有致,格外壮观。

飞檐翘角、木门木窗、傍崖飞栖,凌空危挂,出自于深山的吊脚楼以独有的形态和韵味,给城里人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感觉,撩起人们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西沱古镇

西沱古镇云梯街两旁,保存着明清时遗留下来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层层叠叠,蜿蜒起伏。

古镇保持着最原始穿木斗拱的建筑特色。古房屋、古商铺、古老的青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它们无一不述说着古镇悠远的历史,徜徉其间,心灵顿时得到了宁静的洗涤。

中益乡

在中益乡,一栋栋上百年的土家吊脚楼与农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画。

古老的石板路、清清的山泉水......流连在土家山寨间,原汁原味的吊脚楼,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回龙寨

层层吊脚楼,浮沉于朝雾夕烟之中,叠波涌浪,令人脑海里浮现出海市蜃楼的幻觉,不禁遐想联翩。

金玲乡银杏村

金铃乡银杏村因境内遍布的天然银杏林而得名,村内有挂牌上百年的银杏树上百棵。这里的吊脚楼形态庄重,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给人一种粗犷洒脱、淳朴深沉的艺术美感。

沙子镇

在沙子镇保存着多处完好的土家传统院落,院子之间相互连通,这些院落群至今仍有人家居住,居民们早耕晚息、和睦相处。

走进一座传统院落就是走进一段故事中,整个院落非常安静,只有聒噪的蝉鸣声和鸟叫。在森林、菜园绿色的掩映下,它们仿佛如世外桃源般清幽。

八龙村

八龙村是中国“莼菜之乡”,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毗邻。这里是重庆最大的生态湿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土家民风民俗。

这里拥有纯正的田园风光,蓝天白云映照着山间田野,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另外充满浓郁土家风味的酸辣酢、大块肉、坛子酒,也不容错过。

胡家溪土家族古村落,一脚踏五县,距今已千年

很快又要到五一小长假了,对于许多放弃了春节假期留守的人来说,对这个假期充满期待。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许多人惆怅“每逢假期堵堵堵”,与其堵在路上,堵在景区,不如去一个小众景点。我给您推荐一个冷门却又很值得去的景点,沅陵县胡家溪,清明小长假前一周,我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胡家溪景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距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远。景区内有千年古寨环抱,溪水穿村寨而过,村民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朴生活,对许多人来说,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是一个一脚踏五县的土家族古村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古寨风貌,在2016年被国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胡家溪古寨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像是整个隐匿在白雾中,初来乍到,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胡家溪古寨仍然保留了不可复制的二十七座水碾房,土家吊脚楼、封火墙、古驿道、天井、古井、石门、流水风雨桥等古朴风物。

漫步村中,穿梭在吊脚楼之间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里,充满诗意,仿佛古村落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款款向我们走来,犹如穿越到几个世纪前,置身于古时候的风貌中,让人心旷神怡。胡家溪村前有一棵披红挂彩的黄连树,这棵树被当地群众视为“神树”、“龙树”,寿达千年。

除了原始的古朴,景区也设置了一些现代娱乐场,玫瑰园、含泉、吊桥、胖瘦门等,迎合年轻人欢乐的需要。

在这里,您可以静静的享受自然美景,也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放肆嗨一把,你觉得怎么样?

我用三天时间,游玩了沅陵县的胡家溪,借母溪、辰龙关等景区,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县城西北角虎溪山麓的大唐龙兴讲寺,这里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之一。还有二酉山,是一座中华文化圣山,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就出于此。所以说,沅陵,你一定要去一趟,相信会有很多惊喜。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走进不朽的「家族之城」

2016年,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横空出世,浪漫的国风、精致的画面……击掌赞叹之余,电影中的美丽景色也让我们心生向往。

但其实,“穿越”这事没这么难。毕竟,电影中“围龙屋”的原型,就是客家的土楼建筑。

作为被誉为“东方城堡”“世界建筑奇葩”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甚至由于它独特的造型,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

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闽西南这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

谁建造了土楼?

为何要造土楼?

有方有圆,土楼的结构和技术如何?

土楼何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切的答案,都在福建西南隅。

作为客家土楼群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点,福建的土楼群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从厦门出发,走进客家人核心聚居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以及客家与闽南融合的漳州华安,感受三地各成体系的建造风貌。

厦门-南靖

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

田螺坑土楼群

有名的“四菜一汤”说的就是这里!

“四菜一汤”格局的田螺坑土楼群 图源:摄图网

经典的俯视款“四圆一方”5座土楼的格局,成就了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土楼里最精美的组合”,几乎成了所有土楼爱好者必打卡之地。

5座土楼分别是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步云楼。步云楼是唯一的方楼,也是此处最古老的土楼,椭圆楼“文昌楼”则是村里最年轻的土楼,也是所有土楼中唯一一座椭圆形土楼。

看田螺坑土楼群最佳视角有两处:一为俯视、二为仰视,即“上看一朵花,下看布达拉”。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是《爸爸去哪儿》和《大鱼海棠》的取景地,共有13座土楼入“世遗”名录。

裕昌楼 图源:马蜂窝

东歪西斜裕昌楼 图源:何陈文

最著名的就属这座“中华第一奇楼”——东歪西斜700年的裕昌楼。裕昌楼由众多东歪西斜的柱子支撑着,看着岌岌可危,然而主人们依然淡然居住其间数百年。裕昌楼另一特别处是——拥有水井最多的土楼。

朝水楼 图源:稀有记忆

绳庆楼 图源:问拍天下

南熏楼 图源:Limard

朝水楼——是河坑土楼群年代最早的土楼,建于1549年。绳庆楼——位于山谷最深处,是这里最古老的土楼,保留了典型的客家“厝包楼”的建筑形式。还有南熏楼——则是所有土楼中唯一的五角楼形态。

河坑土楼群 图源:途家旅行

数百年前,河坑的张氏先祖们在这条山谷中,建了7座方形的土楼,随着族人繁衍,也因着建造土楼的技术更趋成熟,后人逐渐又在方楼的间隙穿插建成了7座圆形土楼,从高处俯瞰河坑,7座方楼和7座圆楼,分别连成了2个北斗七星。

俯视河坑土楼群 图源:微博@见书V

在这座没有被大肆开发的土楼村落,保留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在此感受汉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

和贵楼-怀远楼(云水谣古镇)

和贵楼和怀远楼,都位于美丽的“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古镇 图源:摄图网

云水谣原名“长教”,因电影《云水谣》而改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这里有幽长的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灵山碧水,给人以超然清新的感觉。

俯视和贵楼和怀远楼 图源:摄图网

和贵楼和怀远楼,就是由镇里的千年古道串连起来的,它们是46座世遗土楼中的2座,沿途溪水潺潺,有水车和大榕树,被称为最浪漫的土楼。

南靖-华安

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初溪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为江氏家族聚居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四座土楼组成: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

高北土楼群 图源: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五云楼 图源: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其中,最早的土楼——五云楼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江氏家族中最古老的建筑。

承启楼及其剖面图 图源:时光侣行、网络

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由四环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4环,外环4层,全楼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日本建筑专家称之为“家族之城”。

图源:时光侣行

全楼有400间房,最多时800多人共同生活,全是江姓同族人,这种聚居方式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典范,它厅堂的一副对联便是最好的说明: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

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

最后,世泽楼、侨福楼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土楼。

世泽楼 图源: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洪坑土楼群

宋末元初(13世纪)林氏在此开基建楼,现存土楼多为明、清两代所建。

洪坑土楼群 图源: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洪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重要代表,其造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实地考察可以见证土楼从五凤楼——方楼——圆楼的变化过程。

“土楼王子”振成楼 图源:永定客家文旅

图源:摄图网

全村现存土楼40多座,有638户2310人居住于此(2000年统计)。其中入世遗名录的有七座:光裕楼、福兴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庆成楼。

振福楼

振成楼的“姐妹楼”,按八卦布局设计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外土内洋、中西合璧是它最大的建筑特色。

图源:摄图网

除了建筑本身,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传统土楼在选址布局上的自然思想——楼建于峡谷两侧山峦之间,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既是山与山之间的“过渡”,又将建筑完美融于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环境之中,反映了传统“天地人融于一体”的思想。

图源:摄图网

衍香楼

衍香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是福建土楼中风格独特的圆形土楼,楼主为苏氏族人。该楼历来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著称,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图源: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衍香楼内景 图源:环球旅行Y档案

初溪土楼群

最原生态的土楼群。

图源: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漫步初溪可尽享“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居民安然生活,鸡鸭闲庭信步,坐在土楼墙根,吹风晒太阳,感觉自己似乎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

初溪土楼群是徐姓客家族人的聚居地,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其建筑布局保留着古代的传统格局。而且,世遗土楼中最古老(600多岁高龄的集庆楼)和最年轻(30多岁的善庆楼)的楼均在初溪。

集庆楼内景 图源:见书行摄、摄图网

明永年间建成的集庆楼,它也是楼梯最多、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建筑规模比周遭的要大得多,土楼以隔板分隔成72个单位,与一般的土楼设计不同。

集庆楼 图源:网络

华安

大地土楼群

大地土楼群

世遗土楼中最清净的了,一般游客很难到达。

图源:摄图网

这里主打的是客家与闽南结合的土楼,大地土楼群的代表——二宜楼就是其中范例。

图源:漳州新闻网

图源:华安土楼景区

来二宜楼非看不可的几处细节:

①所有土楼中“脸皮最厚”的土墙(厚达2.3米,正常在1.5米左右)。

②到处糊着西洋报纸、画、美女、钟表,可见楼主当年的海外交流。

③4楼土墙有一条隐形“通廊”,抵达全楼任何一处。

大地土楼群另有方楼——东阳楼,还遗留着从五凤楼演变到方形土楼的痕迹。圆楼南阳楼是土楼博物馆,此二楼方圆搭配阴阳相济,共成“天圆地方”之意。另附近有多处五凤楼,可以看到福建土楼早期原型。

东阳楼与南阳楼 图源:华安土楼景区

冬日南国暖如春,不如启程前往福建,开启一场土楼“世遗”之旅!

-END-

编辑丨艺旅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全平台同名)坚持做有温度的文化旅行,邀请文化专家同行讲解,看古迹、刷国保。所有的文化游学,都可以私人定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68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