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崇木凼古树林

崇木凼古树林,座落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瑶族群居地的崇木凼村。现存面积3.8公顷,有百年古树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000多年。林中古树属常绿、落叶、高矮杂生,以水青冈和白栎为最多,四季景象更迭,并有清光绪九年禁林碑及“同蔸生异树,树腹中长竹”的古树奇观。既为瑶乡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凝,崇木凼古树林,崇木凼古树林简介,崇木凼古树林-邵阳市隆回县崇木凼古树林旅游指南

崇木凼古树林

叙永故事 | 深山藏美景,2200岁古树独木成林

泸州市叙永县观兴镇普兴村:山顶上有棵千年银杏树,天然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壮观景象。

叙永县观兴镇普兴村,一个藏于大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小山村,多年来,因为一棵千年古银杏树,竟被外人熟知,并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前往。

深山藏美景,2200岁银杏独木成林

叙永县观兴镇普兴村山高地险、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耕种的土地多数是25度以上的斜坡,因此,传统的农业生产多年来并未改变村子偏僻落后的面貌。得益于扶贫政策,公路修到了小山村,解决了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

然而,和其他落后的乡村相似,普兴村的青壮年都统一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留下的多数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和其他山村不一样的是,普兴村有着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千年古银树。

据介绍,这棵古银杏胸径达5米,胸围约15米,要十余人手拉手才抱得完;此树每年产果实近500公斤,是当之无愧的镇山之宝。上世纪90年代,经四川省林科院专家考证并科学测算,古银杏已有2200岁。

古银杏顽强地生长在山顶上,天然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壮观景象。每年银杏叶黄时分,普兴村因众多外来游人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树下村民刘洪亮一家是古树的义务看守者,据族谱记载,刘家义务看守古树,已经有15代人。

刘洪亮向记者讲述了古银杏的传说。明朝时,一位名叫白秀君的英俊后生,进京赶考,中得状元。报喜人员风餐露宿,将喜帖送到了该考生登记的观兴小湾子(现银杏树所在地),经过连续数月查找,却始终找不到这名考生。直到看到这棵银杏树,报喜人员这才恍然大悟。报喜人员将喜帖,挂在了银杏树之上。至此,古树化身考取状元的故事流传至今,而这棵银杏树,也就留下了“千岁状元”的美名。

赏杏路难行 “走到山顶要40多分钟”

每年银杏叶黄之时,这棵古银杏树就会成为不少摄影爱好者的拍摄景点之一。摄影爱好者刘传福曾多次前往普兴村拍摄这棵古银杏树,回忆起初次寻觅古银杏树的经历,刘传福直言:“路太难走,第一次去过后,再也不想去第二次。”

20年前,刚参加工作的刘传福在普兴小学教书,初来乍到,便听村里人多次提及这棵古银杏树,一个周末,刘传福约上三两朋友,准备一看究竟。交通不便的山路里,刘传福和朋友步行了3个多小时才得以看见这棵古银杏树,“可以说是寻山问水了,从山底走到山顶就要40多分钟。”而后,公路修通了,刘传福可以骑着摩托车到山底了,随着公路硬化后,外来的轿车和大巴车也能开到山底了。

20年来,刘传福看着通往山村的道路一步步地完善硬化,而上山的路也从最初的山间小道修成了石板阶梯路,唯一不变的是,坡还是一样陡、一样险。

尽管去过多次,但直到2016年国庆期间,带上了鱼眼镜头的刘传福才终于将这棵古银杏拍摄完整。刘传福介绍,虽然早已不在当地工作,但由于对当地熟悉,每当自己的朋友想去观赏银杏时,都会向他咨询路线和“攻略”。

赏杏热渐起 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2017年12月29日,赶在年末,普兴村一组的村民们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开工典礼,当天,从普兴村一组栋青树(地名)开始,一台挖掘机缓缓向山上驶去,将一条条小道和土地挖开,这标志着,村民们心心念念的银杏公路终于开建了。

对于68岁的许绍扬而言,这一天的意义尤为特别。许绍扬家就在栋青树,这里是每一位游人去观赏银杏树的必经之路。许绍扬曾在当地当了20余年的村干部,谈及修这条路,他言语中的激动和兴奋难以抑制,“90年代就想修这条路了,做梦都想修。”

在许绍扬的记忆中,但凡当地人,都知道村庄山顶有着这么一棵大树。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古银杏树干被拦腰斩断,只剩下一截树桩,然而第二年,古银杏居然奇迹般地在树桩之上吐出新枝。目前,新枝已有120余株,其中,最粗的枝桠直径已达60厘米以上,远远望去,恍若一片树林,呈现出了千年银杏,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

“90年代开始,慢慢就有外面的人来看这棵银杏树了。”许绍扬介绍,近十余年,各地慕名前来的游人越来越多了,逢年过节时,来烧香还愿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集资修公路 “一年修不好修两年”

“看到这一条陡坡,也没有保护措施,车上好多老年人都不敢上山,只能在山底等着。”许绍扬说,游人慕名前来,原始的小山村甚至不能提供一个喝水歇脚的地方,更别说那段陡坡路,即便是身强力壮者爬上山顶后,也可能累得气喘吁吁。因此,每当看到在山底等待的老人和孩子,他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多年来,普兴村村民们一直想从山底修建一条通往古银杏树的公路,直到2017年年底,修路的事情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7年12月9日,在普兴村一组组长刘显培的组织下,召集了全组户代表依法召开了村民小组会议,决定修建通往古银杏的一条公路,全长约3公里,实行占地无偿、自愿捐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村民们当场全票通过决定,并现场筹捐资金近2万元。而后,村里还发出《修路赏银杏捐款倡议书》,并成立了一个筹备小组。截至2017年12月29日的公路开工仪式前,筹备小组一共筹得资金47000元,其中1万余元是一些大户所捐,其余都是村民们三五百凑成的。

村民们知道,要修好这3公里的路,第一阶段筹得的资金还远远不够,不过,全村人已做好了愚公移山的准备。“一年修不好修两年,两年修不好就三年……只要我们人在这里,就会想方设法修好这条路。”许绍扬说。

2018年3月17日,

美景里程四川叙永国际山地马拉松赛暨乌蒙花海彝王骑行挑战赛即将在四川叙永展开,

欢迎报名参赛,一起来看看这棵千年古银杏树!

免费游日喀则贡觉林卡:观古树木赏明珠湖(组图)

贡觉林卡简介

贡觉林卡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年楚河畔,由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兴建,原名德吉经堂,后因清道光皇帝用藏、汉、蒙、满四种文字写成的“贡觉林宫”金字匾额,遂改名为“贡觉林宫”。贡觉林宫曾为七世至十世班禅的夏宫,宫殿及林卡占地约五十三公顷,林卡内古木参天、郁郁葱葱,仅百年以上树木约三千多株,千年以上树木百余株,主要树种为藏青杨、左旋柳、沙棘等,并养有虎豹等多种野生动物,每年藏历八月份后藏人民在林卡内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贡觉林宫1954年被洪水冲毁,后国务院拨专款另选址重修“新宫”,原址成为公众休闲林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名为“东风林卡”,2002年恢复原名“贡觉林卡”。

贡觉林卡重修记

贡觉林卡年久失修,2003年上海市将维修改造贡觉林卡作为第三批援藏项目,在保留原貌基础上对贡觉林卡(南部)重修,重修林卡占地面积约十五公顷,重修工程包括:在拉萨路北段按原南大门风貌新建林卡主入口;在原南大门址新修三层高藏式门楼;将原土坯围墙改造为钢管铸铁透景围墙;原土坯舞台重修整修;新建饮食休闲区;原有河道进行疏浚;沿拉萨路北段新开挖河道并植树绿化;林卡内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车行路为石板路,园内休闲小径铺设卵石、片石、石板等;新建市民健身区、温室大棚花卉养植区、大型花坛等园内新景点;对原夏宫遗留建筑和水井等进行保护性维修等。工程内容共十八大项上百个小项,投资总额八百二十二万元,重修工程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大西南建设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承建,上海市第三批援藏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

贡觉林卡今日风貌

重修后的贡觉林卡风貌一新,成为日喀则重要的旅游景观和人们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每逢重要节日,人们都要去此举行盛大的游园活动。(来源:同庆联盟资讯-)

林卡内的参天古木

林卡边美丽的明珠湖

走进狼山国家森林公园 | 啬园:张謇先生长眠之地 名木古树之园

2016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基本完成,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主体工程也基本完工。从2月3日起,江海明珠网、掌上南通APP推出系列报道“记者初体验丨走进狼山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展示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天将带您走进啬园——张謇先生长眠之地,名木古树之园。

啬园

啬园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的墓园,它建于1924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啬园有一大特点,就是名木古树特别多,不光品种繁多,年代还很久远。

张謇先生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1926年8月张謇病逝于濠南别业,同年11月1日安置于啬园,2001年张謇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謇生前爱树成癖,种树成痴。所以,当他选定了生后地之后,他就着手绿化,国外的一些朋友知道张謇爱树,都从国外带来珍贵的树种,这些古树名木大多集中在张謇墓的四周。

据介绍,园内大概有200株百年以上的名贵树种,种类主要有杜仲、黄金树、香樟、广玉兰,松柏类有赤松、雪松还有璎珞柏,像园内的香樟树,有的树龄都达到了160到180年。

游过啬园的人都会对园中的绿化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名树之园。

走进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丨军山绿野: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南通元素登上国际舞台!奥林匹克博物馆亮起“中国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56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