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升仙桥

行唐县升仙桥坐落在旧县城西门外护城河上,始建于唐代。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重修,是一座并列砌筑的单孔弧敞肩石拱桥。长15.3米,宽6米,桥面到河底高4.7米,主拱劵用20道单劵并列砌筑,现存跨径11.3米,中间高2.7米。主拱两端各负小劵,用8道单劵砌筑,跨径2.45米,拱矢0.5米。大劵和小劵的劵脸右石上均有雕刻。

升仙桥与赵州安济桥、永通桥结构基本相似,被誉为安济桥的姊妹桥。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民间传说:升仙桥的由来

升仙桥

据传,有家财主收养了一个名叫何仙姑的童养媳,除了财主对她还可以外, 家里所有人都虐待她,让她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不仅如此,动不动就打,好不好就揍,特别是财主的老婆狠不得一下子就把她赶走,但财主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何仙姑俊秀、贤惠、能干、心好。虽不能作为儿子的正房,但作个偏房,还是能到人眼前的。

可她老伴却说:何仙姑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门不当,户不对,有失俯上体统。而她却不当老头子的家,只好火烧乌龟肚里痛。于是,她对何仙姑百般刁难,举鸡骂狗,指桑骂槐。起初何仙姑一点也不生气,她想:自己刚来不久,全家人还不了解自己,只要我诚心对待他们,天长日久没有融化不了的雪。从此,全家人无论如何刁难何仙姑 ,她都一诚相待,就这样连续过了五年,财主的老婆仍然不愿接纳她。

这天,财主的老婆想了一条馊主义:天还没亮透,她就睡在床上打滚地叫着:“哎呀,我的妈呀,疼死我了。”何仙姑 连忙跑进屋里问道:疼在何处?她指着肚子嚷道:“你头秃眼还瞎,没看我的肚子疼得要命。”何仙姑误认为:她因受寒得了胃疼病。于是,她连忙跑进厨房做了一碗生姜汤,送到老婆子面前,可老婆子不但不领情,反而骂道:“你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肠,我拉了一夜肚子,还给清水喝,想叫我死得快些。”

何仙姑也责怪自己做的不对:老人家泻了一夜肚子,是不能喝姜水,应做碗面浆汤给她补补才是。她又跑进厨房做了一碗面浆汤送了上来,这时老家伙大发雷霆:“你头上长疮脚下淌浓——坏透了,我饿得要命,喝面水有啥用?”何仙姑一想也对,暗骂自己不长心。她又跑进厨房做了几个馍馍,炒了一盘素菜端上来,这时财主老婆从床上忽地爬起,一把抓住何仙姑头毛劈脸就打,边打边骂:“明知我消化不良,偏做些硬东西给我吃,纯心想把我整死,今天我非打死你不可。”不多时,何仙姑被打得皮绽肉烂,她跑出门外放声痛哭,暗想:看来不离开这个家是不行了,但生为一个弱女子又往哪里去呢?因为在当时社会嫁出闺女如泼出的水,是不好回娘家的。这时的何仙姑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呀!

第二天,何仙姑在门前干活,发现对面走来一位骨瘦如材的要饭花子,刚到自己面前,突然昏倒在地,她连忙把他扶起,又从厨房里端出一碗稀饭,不顾周围人们的闲言碎语,忙给要饭花子喂饭,不到一袋烟的功夫,要饭花子慢慢地苏醒过来。就在这时,心狠毒辣的财主老婆从屋里出来,泼口就骂:“不要脸的东西,从此再也不准沾俺家的门。”说罢“哗”的一声把大门关了起来。

走投无路的何仙姑“扑通”跪在花子面前,苦苦哀求道:“你就带我走吧,只要领出虎口,丢在哪里都行。”花子说:“男女授受不清,我咋能带你走呢?”“反正我是一死之人,你不带我走,我就死在你的面前,”说罢,她又给花子磕了三个响头。她哪里知道:眼前花子就是天上的八仙之一汉钟离。汉钟离早已得知何仙姑一诚待人却不得好报,特奉观音菩萨之命,前来收她为仙,但汉钟离为了进一步了解何仙姑到底心诚到何等地步,嘴上就是不答应带她走。不仅如此,他忽地从地上爬起转身就走,何仙姑跟后就追,汉钟离走到哪,她就跟到哪。汉钟离一连走了两天两夜没停步,何仙姑也跟了两天两夜没歇脚,她的双脚全部磨破,一步一个血痕,一步一个血印。汉钟离回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一眼望不到边的两行血印远远伸向天边。

第五天,汉钟离带何仙姑来到离王集约五华里的杜郢村,他发现何仙姑已累得筋疲力尽,举步难行,劝道:“你还是回去吧,我本人已饿得要死,根本养活不了你。”说罢,假装晕倒路旁的一口水井边。连四两力气都没有的何仙姑连续用力三次都未从地上爬起,只见眼冒金花,头脑一蒙,昏了过去。何仙姑醒来第一件事并没考虑自己的死活,而是用力向井口爬去,想尽早的取点水为花子解渴。

后来当地人们发现井沿的石板上留一个深深脚印,则认为是何仙姑为花子取水踩的,并把这口井命名为仙人井,该井直到新集建矿后拓路建房时才被压在建筑物之下。当天下午,他俩来到古佛寺,在寺旁边一座小桥上歇脚时,汉钟离发现何仙姑面色苍白,目光痴呆,暗想:她再也没有力气前往了。便试探地问:“你还是回去吧,既然累死在路上,被野兽无辜分尸,不如死家中,留个完整的尸体。”

“不!我一定要跟你走,”何仙姑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是死,也死在你的身边。”汉钟离发现何仙姑吃了称砣铁了心,便又出一道难题:“你若能吃下我吐得东西吗,我就带你走。”何仙姑使劲地点了头说:“可以!”汉钟离脖子一伸果真吐了一地,何仙姑二话没说趴下就吃,吃完后她抬头一看,发现汉钟离已在半空中,何仙姑两袖一甩也腾空而起。

据传,何仙姑起初升仙地点就是古佛寺旁边的这座小桥,后来当地百姓就把这座桥命名为升仙桥。至于以后又流传:“仙人桥上走一走,大病小病都没有;”“仙人桥上稍停留,升官发财不用愁。”如此等等,那就无法考究了。

缪存建 | 春节感怀升仙桥

今年春节,我回乡下老家过年,我们那里有个习俗,每逢除夕之夜或者大年初一,人们往往会往家乡这些为数不多的宫、庙、桥、亭,烧上几柱香,点上几根烛,许上几个愿,以祈求一年之福。大年初一清早,我从“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醒来,想起阔别已久的升仙桥,等不了吃早饭,起床后便独自一人遥奔它而去。

升仙桥位于犀溪乡仙峰村的溪尾,相传古有仙人在此升天得道,故称“升仙桥”,它始建于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时经170多年,旁与建于清康熙壬年(1702年)的“永乐宫”紧靠。在乡亲们眼里,这一宫一桥不仅是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迹,还是村里的“风水宝地”。桥上长期供奉着观世音、土地爷等传统神佛的塑像,以供村民祭拜祈愿,路人经过,绝不敢心生不恭之意。在我童年的成长历程中,几乎每天经过这座古朴的廊桥,可之后相继到外地就学、参加工作,平时回家次数不多,近二十年来竟难得几次回去看看升仙桥。但作为一种纯真的意象,这些年来,升仙桥成了我心头一个难以磨蚀的印痕。每次回乡,我都想前往一睹升仙桥的风采,但几次三番快接近它时却又不敢也不忍走近,生怕破坏了我美好的童真记忆,只想让它在心扉里好好珍存。

升仙桥离脚下越来越近,桥边的古樟树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和桥中神龛上传来的炉香之气味依稀可闻,虽然还未见到虔诚的村民在祈福许愿,但从若明若暗的烛光和袅袅升起的轻烟,显然可以看出早有乡亲来供过香火了。眼前的升仙桥,让我在此不经意之间,重温了一种久违的清新之气,感受到了一种乡俗文明的亲切。历经一百七十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升仙桥不仅凝聚了前人制造廊桥的精湛工艺,更浓缩了农村社会乡俗文化的一个画面。

站在古朴的桥边,很自然地想起先哲们咏桥作赋的佳句,从曹操的“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到陈子昂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从杜甫的“帘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到白居易的“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无不反映了诗人对桥的赞美之情。情感丰富的文人墨客们从桥中体悟到了人情的冷暖与世象的更迭,他们对桥投注了太深的感情,可逝者如斯,不管是我此刻面对的升仙桥,还是现存已为数不多的木拱廊桥,恐怕都已是物是人非,已过了那个“魂断廊桥”的年代,在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人们再也不必靠这些古朴的廊桥来实现“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人与人之间再也不必受“盈盈一水间”的阻隔。

众多的贯木拱廊桥在经历了曾有的繁华和辉煌之后,如今已是落寞而立风光不再,有的早已难逃厄运,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即使是现存的,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曾有的朱颜在屡遭风雨剥蚀之后,也只剩下框架依旧,其萧条与衰败的命运难免总是令人觉得心疼。百多年来,升仙桥虽然几经重修,但桥身还是显得破败不堪,桥两侧早已灰迹斑斑,桥顶上的蛛丝隐隐可见,此情此景,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一个逝去已久的梦。面对几近尘封的桥身,看着桥壁写于二十年前的几行字迹依然清晰的“护桥公约”,想到如今人们对护桥的淡漠之情,哪怕是在这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心中还是难免陡生一丝难言的怅惘。

岁月沧桑,升仙桥垂垂老矣。在它的上游,早已有数座石桥可行,它的下游,如今也正在兴建一座新的石拱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升仙桥早已失去了往日横渡卧波的雄姿,境况日见萧条。即便如此,但桥下潺潺的水声还是依旧,周边古樟的余香还是依旧,乡风民俗的遗韵也还是依旧。是啊,孤桥无语,因为它经历得太多,体验得太多;孤桥平和,因为它早已洞察了一切,领悟了一切。细细琢磨,其实世间的万物何尝不都是如此?一棵青草,一只小鸟,一座古桥,一群路人,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里存在,生命的实质就应该像这升仙桥一样随遇而安。假如眼前的升仙桥也不甘寂寞,还留恋着昔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繁华,面对如今的寂寥,它心中会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还会拥有这般平静祥和的悠态么?正因为它甘于寂寞,桥与自然才显得更加和谐相处,桥与古文化的关联才会更加密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吸引更多的游人驴友前来观光驻足,才会唤起人们那种探幽寻古的文化热情。

“廊桥斜影空遗梦,烟雨无言一生休”。此次升仙桥之行,虽然没有见到热闹非常的景象和少儿嬉耍追逐的情景,虽然对升仙桥境况日下的现状感到一丝隐隐约约的担忧,但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能够领略一番古意盎然的沉静,感受到一种尘埃洗尽的惬意,又何尝不是一种丰悦呢?

作于2007年春,并载《金三角》期刊总第7期

汝州风穴寺升仙桥的传说

河南省汝州市风穴寺有座桥,叫升仙桥。

传说从前有一个大官,叫费长房。他看到朝廷黑暗,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有点厌恶官场。一天夜里,费长房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官不官,民不民,风穴山上做仙人。”说罢哈哈大笑一声,扬长而去。

费长房醒来后,就把官印挂在衙门的大堂上,也不对家里人说一声,连夜出了官府,到四方云游去了。这一天,他来到汝州城北的一座山上,看见柏树成林,翠竹成片,一条小溪从山湾里叮咚流过,环境十分幽静,心中大喜,就问在地里犁地的老农:“这是啥地方?”老农说:“这是风穴山。”费长房忽然想起梦中之事,就顺着山路往里走,来到了风穴寺,在寺里一座悬崖下凿了洞住下啦。

费长房在石洞里日夜苦读佛经,整整三年没有过问人世事。成了一名高僧。这一年,汝州发大水,淹死了很多人,死尸堆得到处都是,埋都埋不及。大水之后,老百姓又有很多人得一种又吐又泻的怪病,谁得了这种病,连一天也不到就死了。不少人被这种病折磨死了。又没人能治这种病,大伙儿都很害怕,而又没有办法儿,就到风穴寺里烧香拜佛,求佛爷保佑

这时,费长房又做了个梦,梦中还是那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官可不官,民不可不民,拐棍一根度仙人。”费长房梦中问那白胡子老头:“咋为民哩?”白胡子老头伸出一个指头往远处一点,费长房眼前现出一座山坡,坡上长满了一种开白花的野草。费长房一看,原来那山就是风穴寺的东山。

第二天,费长房早早起床,来到东山上,果然看见坡上长满了开白花的野草。他把那草挖出来。回到洞里洗净,放到锅里熬,熬了一个时辰,先让附近得病的人喝。一喝,还真有灵验,病立马就好啦。

风穴寺山上的野草能治怪病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老百姓都到山上挖草熬汤喝。病都很快好了。可是费长房身份大家也知道了,还传到了朝廷里。皇帝得知费长房原来藏在风穴寺做了和尚,很生气,马上派了个钦差大臣,召他赶紧回到朝里,继续做官

钦差大臣坐着八抬大桥,一路来到风穴寺。费长房拄了根竹拐棍儿,走出石洞迎接钦差大臣。谁知道他刚走到石洞前的小河上,就把手中的拐棍往河上一扔,竹拐棍就变成一座小桥。费长房脚刚踏上竹桥,只听“忽啦”一声竹桥变成一条青龙,背着费长房飞到了空中。费长房坐着那条青龙,飞到空中不见了。

费长房成了仙,那座桥被人们叫作升仙桥,到现在还在风穴寺,成了风穴寺的八景之一。(常法定 常文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30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