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民权白云寺

AA级旅游景区

白云禅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上。民权、睢县、杞县三县结合部。坐落于尹店乡白云寺村。

白云禅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始叫观音堂,又名白衣庵。唐开元十四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散去,故改名为白云禅寺。

民权白云寺

白云禅寺在1300多年的历史上,历经兵火战乱,社会变革,磨难重重,但香火始终未断,经受了毁坏、再建、再毁坏、再复建的曲折历程。唐、宋、元、明、清代高僧大都逐年复建、扩建、规模恢弘。特别是清顺治皇帝出家,康熙寻父,三下白云寺,亲笔御书,树碑铭记。从此,白云禅寺名声大振。当时又有31世方丈佛定-主持寺务工作,该寺得以迅猛发展,是白云禅寺空前发展的鼎盛阶段。寺院占地达到了546亩,庙地700余亩,建筑5000多间,僧众达1250人,-为皇家寺院。是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四大古刹之一。

建国后,白云禅寺受到政府和多方呵护,尽管如此,文革期间仍受到了冲击。围墙被扒掉,猪、羊、鸡、鸭乱跑,房倒屋塌,污水熏天。几座大殿已被粮店、学校、土产门市部、副食品商店等单位占领。各种佛塑像、珍贵文物被破坏已尽,昔日盛况已荡然无存。时局稳定后,上级及时派来了印法老和尚主持寺务工作。印法大师到此后,不顾当时八十余岁的高龄,四处奔波,历尽寒暑,募化筹资,投资千余万元,对整个寺院进行了整修。几个大殿修葺一新,使寺院重新焕发了生机。整修后的寺院异彩纷呈,闪闪夺目。

白云禅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一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是养心殿,后左侧是禅堂,禅堂左右是厢房。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均系清代建筑。

白云禅寺大雄宝殿的屋脊,朝阳的一面是滚龙脊,背阴的一面是舞凤脊,这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主要特点。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之一。位于白云禅寺内后侧有一个精致的小院落,这里是印法老和尚清修的地方。小院门里那个闪门,两边刻有两条龙,这个闪门从古至今,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只有皇帝才能有福分从这扇门下通过,所以这个闪门已经有几百年没人从这里出入了。印法大师现住这里,他住的床就是顺治皇帝出家白云禅寺时所住的床。这些都是皇家寺院的重要见证物。

大雄宝殿背后墙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朲寘”二字(同音“认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静,严守戒规。清朝时文武百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白云禅寺还有很多珍贵稀少的历史文物,如“铁锅槐”、“经幢”、“佛公灵塔”、“照泉”、康熙亲笔“當、堂、常、赏”碑、“井0木”、鲁班帮建“藏经楼”、“韦陀托钵化缘”等等。现有缅甸雪化玉佛60余尊,居河南首位。且美妙绝伦,堪称国宝。该寺是豫东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筑群,现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的佛乐是佛教寺院的一绝,其历史悠久,名扬天下,享誉国外。建国十周年庆典时,该寺的佛乐赴京进行表演,受到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赢得广泛赞誉。其乐器主要有:笙、管、笛、筹,其中“筹”较为罕见。似笛别箫,兼有笛声之悠扬,箫声之委婉。当时吹箫好手释隆江,距10米远就能吹灭燃烧的蜡烛。他带队参加县、省、京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一、二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他们的节目。后隆江调开封相国寺,被聘为乐师。聆听他老人所吹奏的佛乐有腾云驾雾、飘入仙境之快感。被誉为“世界之绝唱,佛家之仙乐”。曾被德国制成了光盘。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禅寺被国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印法老和尚进院住持佛法,中兴白云,不畏艰难,曾三赴缅甸,五去泰国请玉佛,修寮房,为寺院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傅作义的伯母傅凤英(-军长太太)捐款30万美元支持印法老和尚请进大量玉佛(60尊),其中一尊两吨多重,3.2米长的雪花卧佛,价值百万美元,是国内最大的卧佛。其光彩绝伦,雕工精细,形态动人,是稀世珍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年古刹白云禅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占据了五岳之一的嵩山,白马寺占据了九朝古都洛阳,相国寺占据了七朝古都开封,只有白云禅寺位于平淡无奇的小乡村里。一千多年来,袅袅香火升,悠悠钟声扬,不仅香火始终未断,且日渐旺盛,这一切为这座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如今的白云禅寺已初步恢复了当年的繁荣景象。每天都举行庄重的佛事,钟鼓之声响彻天际,经声佛乐经久不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寺院,必将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佛公灵塔经幢(又名多宝塔)

寺内东北五十米处有座“佛灵公塔”。砖石结构。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楷书“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雕工精细、潇洒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塔是为纪念佛定方丈而修建的。佛定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大和尚,对白云禅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佛定来到荒废已久的白云禅寺。进寺以后,他云游四方,讲经说法,南邻江汉,北至幽燕。远近信善者,或奉粟帛,以充衣食,或供木石以供修造。当时的归德知府也深感其佛法深广,捐官银两千两、私银五百两资助修建白云禅寺。当时朝廷信奉佛教,里里有佛寺,户户有观音,中国佛教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白云禅寺最辉煌的时期。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七十五岁的佛定和尚在最后一次南游江淮以后回到白云禅寺。这年八月佛定和尚在香堂沐浴后圆寂。佛定圆寂后,河南布政使牟钦元亲自为他写了塔铭。这就是佛定的灵塔。佛定圆寂后就归葬在这里。后被世人尊称“三大神僧”。号之“南济公、北圆通、中佛定”。

康熙对佛定大和尚十分敬重。他第二次到白云禅寺想父子见面团圆,但没想到父亲外出朝山云游去了,又不知去向。康熙向佛定主持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當、堂、常、赏”四个字,以示奖赏。

白云禅寺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经幢(又称多宝塔),高四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这座多宝塔是康熙年间南阳一位姓彭的居士捐款修建。顺治皇帝圆寂后就归葬在其下面。为什么叫“多宝塔”?其上面六面都有佛,每个里面一尊佛像,其下面当中是心经,下面是僧人鼓乐图,所以其塔佛、法、僧都有,也是佛家三宝,多宝塔因此而得名。多宝塔后是清朝开国皇帝顺治舒情偈:“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与万代,脱去龙袍换袈裟……”。这就引出康熙寻父等一系列故事来。

顺治出家康熙寻父

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基。长大后得到江南美女董小宛,甚是宠爱。但皇后对一汉家女子得宠极为不满。她背着顺治,把董小宛乱棍打死,沉尸河底。皇后这一举动严重刺伤了顺治的心,于是他脱去龙袍,隐姓埋名,愤而出家当了和尚。这就引起了康熙在其母亲的指使下,三下白云禅寺寻父的历史故事。

当时,康熙确不知父亲在哪里当了和尚,曾多次派人寻找。自己也曾多次微服私访过多处寺院,但仍不见父亲的踪影,这成了康熙心中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顺治皇帝从皇宫逃出后,先是在五台山当和尚,后因崇拜-佛定大和尚,不顾一切,从五台山直奔白云禅寺。佛定大和尚想尽一切办法渡化他,保护他的安全。有一天康熙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微服私访到白云禅寺,先是拜访了方丈佛定大和尚,并亲手为1200多名僧人打斋供众,以便能见到父亲的面容,但他怎么也没有发现与父亲容貌特征相吻合的人。因康熙8岁登基时,父亲已出家了,对父亲的音容笑貌并不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康熙问佛定方丈,“僧人可否全部到齐”,佛定说:“还有一烧火的僧人”,康熙急切的说“我前来供众,岂能漏掉一人,快去叫他来”,两鬓斑白的僧厨来后,康熙叫老僧抬起头来,康熙两眼闪出异样的光芒,快步走向前去,激动地问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老僧回答“贫道八”,康熙激动的心立即沉了下来。老僧反问了康熙一句“京城的苗可好”,康熙不知所云,便告别方丈老和尚,满腹惆怅的离开了白云寺回京了。康熙到京把寻父的经历告诉了母亲,当说到老僧名字“八”时,聪明过人的母亲说“那不是父亲的‘父’字吗”?!“苗乃我的乳名,你怎能知晓”。

康熙辞别母亲后,二下白云禅寺,到后找那位老僧,可佛定方丈说“那老僧已外出云游,如今不知去向”。康熙未见到老僧,尽管有些失望,但受到佛定和尚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倾心交谈,得到了思想安慰。康熙对白云寺舍粥济贫,对佛定的情深义厚、知识的渊博深为钦佩,所以对佛定承诺“若找到父亲,一定要对寺院大大奖赏”。康熙走后,佛定对康熙已见到父亲的事,诺言不兑现很恼火,决心讨回人情债。

佛定方丈有一弟子叫释行兴,俗名郭玉明,聪慧过人,知识渊博。他进京赶考时曾夸下海口“不中状元永不回家”,结果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来到白云禅寺,拜佛定为师,法号“行兴”。行兴写有一手好书法,且与康熙是师兄弟,关系密切。佛定大师派他到京城门口卖字画,以见到康欣讨回皇帝老子欠寺院的人情债。一天,见到了康熙,康熙怜惜他咋沦落到这种地步。行兴说,我因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师傅准备把我填到化尸窑烧死,真巧遇到了你,康熙说:“师傅这样对你惩罚太重,我同你一起回白云寺在师傅面前给师兄请情”。二人一起回到皇宫,做了去寺院的准备。在这短时间里,从北京到白云寺专门开辟了一条邮路,每隔30华里设立一个驿站,派专人快马加鞭传递着插有鸡毛的信件,昼夜之间来回不停,使双方的信息相互沟通。其速度相当于今天的“特快专递”。当听说皇帝要大驾光临寺院时,白云禅寺的僧侣们个个欣喜异常,准备以最隆重的接待方式迎接皇帝的到来。康熙四十九年,皇帝一改过去两下白云禅寺微服私访的做法。明文昭告天下“皇帝出行巡视,驻跸白云禅寺,犒劳老方丈,赏赐众僧人”。出行那天,康熙亲自带领12家王爷送行兴和尚,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引来过往州县的百姓沿路观看。三下白云禅寺一是表现皇帝的爱父之举;二是让百姓知晓了顺治皇帝出家的白云禅寺,让白云禅寺顿时享誉全国;三是康熙还了人情债;四是第三次出行康熙皇帝总算见到他朝思暮想的父亲,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康熙皇帝与佛定方丈礼事完毕后,向寺院赐了顺治执政时用的满付銮驾,还赐了8柜藏经、铜云牌、翡翠如意钩、御扇等珍贵物品,并命礼部尚书马奇写了“庄严清净”四个大字,加盖了康熙御印,制成滚龙金匾,悬挂在寺院山门之上。康熙传下圣旨,钦定河南府台归德知州,赐金赠物修复扩建白云禅寺。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和圣旨,白云禅寺不仅名声大振,享誉全国,地位提高,而且为复建、扩建寺院奠定了物资经济基础。所以寺院得到了飞跃发展。康熙年间白云禅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546亩,建房5000多间,僧人增至1250人,加上流动僧人共有2600余人。

顺治皇帝圆寂于该寺后,雍正、乾隆等也多次到白云禅寺祭奠、看望他们的祖辈。从此,白云禅寺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云焦

游遍商丘​:千年古刹 民权白云禅寺

阅读提示

初冬时节,晴空万里。11月19日,京九晚报“游遍商丘”大型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民权县白云寺镇白云寺村,拜谒这里的神秘千年古刹——白云禅寺。

据历史资料显示,民权白云禅寺,始建于唐代,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齐名。同时是豫东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顺治皇帝出家之地。1986年11月,白云禅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禅寺

0

1

康熙皇帝三下白云禅寺

11月19日下午,阳光明媚。采访组一行五人来到白云禅寺前的广场,站在平坦而宽阔的广场上,心里充满着期待。远远看到白云禅寺的山门,红墙金瓦,金碧辉煌,更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白云禅寺内的大钟

白云禅寺坐北朝南,山门上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白云禅寺”四个大字,金匾在阳光的辉映下熠熠生辉。进入寺院,讲解员将我们带到了第一个大殿——观音殿。讲解员说,观音殿后面是大雄宝殿,这样的建筑布局在寺院的建筑中似乎不太合乎礼制。凡是寺院都有一个规矩,只能建,不能毁。因为白云禅寺最早叫“观音堂”,先建的观音殿,所以观音殿就建在大雄宝殿的前面了,随着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相传,白云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由当时高僧杰安大和尚所创建,最初取名观音堂。唐开元年间,第四任方丈一明大和尚主持扩建该寺之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无法正常施工。一明大和尚向佛祈祷,一时间烟雾缭绕,忽然一片祥云如一把巨伞遮住了骄阳,工匠们得以正常施工,直到寺院建成后,祥云方才散去,寺院由此更名为白云禅寺。

康熙皇帝三下白云禅寺寻父的传说,在商丘一带广为流传。也有人说,顺治皇帝并没有去世,而是出家当了和尚,最初是在山西五台山的清凉寺。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顺治皇帝并非一直在五台山,而是随着其师傅佛定大师南下到了白云禅寺,并在此终老。顺治皇帝出家后隐修在白云禅寺,康熙皇帝得知后三次南下到白云禅寺寻父。第一次来,康熙未见其父,却遇到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老僧。康熙回京后与母后说起,聪明过人的母后将“八乂”二字合成一个“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云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白云禅寺遂被封为皇家寺院,成为白云禅寺历史上最鼎盛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寺院占地546亩,聚纳僧众千余人,有佛殿、廊房、僧舍千余间,寺院内僧乐缭绕,游人如织。后来几经黄河决口、兵戈战乱等社会变革,寺院遭到破坏。金、明时期寺院两次毁于兵火战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白云禅寺大规模修葺,至今仍保存下来诸多古老建筑。

0

2

古建筑群气势恢宏

穿过观音殿,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大雄宝殿。古色古香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金瓦金顶,与初冬的古树黄叶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煞是壮观。

白云禅寺一角

讲解员介绍说,现存的大雄宝殿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也是佛家寺院一般皆有的设施。殿内塑释迦牟尼像,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悬山顶,绿色琉璃脊,浮雕行龙和莲花。黄色琉璃瓦覆顶,殿内有金柱8根,上为9架梁结构。大雄宝殿的屋脊,朝阳的一面是滚龙脊,背面是舞凤脊,这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主要特点,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之一。

大雄宝殿右侧为养心殿,后左侧有禅堂,禅堂左右有厢房,均系清代建筑。大雄宝殿背后墙上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朲置”二字(同音“认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静,严守戒规。清朝时文武百官每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大雄宝殿后,有一经栋,又名多宝塔。高4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上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经文,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

出了大雄宝殿,讲解员带我们来到玉佛殿殿前。殿前九块残缺不全的碑文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玉佛殿内的10余尊玉佛,均是缅甸白玉雕琢,宝石嵌银,形象逼真。特别是释迦佛的入涅槃法相,长3米余,为当前国内所稀有。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傅作义将军的姑母傅凤英老居士从缅甸特意为白云禅寺进献的。白云禅寺也是供奉玉佛最多的寺院。

0

3

神奇古树“铁锅槐”

在大雄宝殿东侧,有一棵大槐树,长在一口大铁锅内,锅体理于土中,称为“铁锅槐”。这是白云禅寺的一大奇观。“铁锅槐”,铁锅口径2.5米,腹深1.5米,树干周长2.4米,高4米,枝叶茂盛。原铁锅是僧侣施舍斋饭的用锅,后铁锅弃置不用,锅内淤满土,槐树根透过锅底裂缝扎植于土内,以至于形成了铁锅内长出一棵大树的迷人景象。又传,铁锅内的槐树种子为康熙皇帝所赐。据植物学家推测,“铁锅槐”树龄已有几百年。“铁锅槐”树根朝西北方向,像罗汉朝拜;树当中那个树苞,远看像观音菩萨,近看像弥勒佛,并且胸间还有个“佛”字。

寺内的“铁锅槐”

在观音殿东侧,还有一处石碑,乃是白云禅寺的镇寺之宝。相传康熙皇帝二下白云禅寺寻父不见,便向主持佛定和尚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亲笔御书“当、堂、常、赏”四个字,以示奖赏。“当、堂、常、赏”这四个字全是和尚的尚字头。因为康熙父亲在这里为僧,当时中国著名活佛佛定在这里当方丈,所以他的意思是和尚应该高高在上。四个字代表和尚和庙宇。“尚”字头下面的“田、土、巾、贝”,“田”代表可供人耕种的土地,“尚”和“田”组成的“当”字代表和尚和寺院也需要土地供他们生存。“土”是宅居的意思,“尚”和“土”组成的“堂”字,代表和尚们也要有房屋居住。“巾”代表服装,“尚”和“巾”组成的“常”字代表和尚们不能没有好的衣服穿。“贝”代表钱财,“尚”和“贝”组成的“赏”字,代表和尚们不能没有钱财。这通碑刻代表了康熙皇帝对白云禅寺僧众的殷殷深情。

据随行采访的民权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同志介绍说,近年来,白云禅寺人气旺盛,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仅今年国庆节期间,游客就达10万之多。

夕阳西下,采访组离开寺院。回望这座千年古刹,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古刹虽历尽沧桑,屡毁屡建,却仍经久不衰,香火旺盛,千古不绝的传奇故事,使得白云禅寺更富传奇色彩。

活动策划:孙玉林 秦培林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成绍峰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魏文慧

权威发布丨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云政办发〔2021〕2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4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意义

我省石窟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身,是我国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大力支持开展石窟寺抢救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石窟寺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威胁、理论研究和价值阐释不充分、技术保护力量薄弱、展示利用水平不高、史证实证历史作用发挥不足等突出问题。各地、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切实做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统筹规划,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保护第一,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坚持广聚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和文物修复队伍;坚持传承创新,挖掘弘扬石窟寺文化艺术魅力;坚持交流互鉴,服务和融合“一带一路”建设,为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底,实现全省石窟寺无重大险情,石窟寺“四有”(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基本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寺安防设施全覆盖。到“十四五”末,省级与州市级协同推进、部门间密切合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石窟寺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加强,保护管理机构更加健全,专业技术力量更加适应保护工作要求;保护传承、研究阐释全面加强,石窟寺保护重点项目科技攻关有效推进,文化传播交流持续拓展,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石窟寺专项调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2021年上半年对全省石窟寺基本情况、保存现状、主要风险、保护管理及安全防范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专项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全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打好基础,为在全省范围内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石窟寺保护管理体系提供支撑。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石窟寺保护力度。根据国家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要求,制定全省石窟寺保护利用措施,分级压实政府责任,推动有关内容纳入相应专项规划。坚持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加强石窟寺日常养护和监测工作,实施剑川石钟山石窟等重要石窟寺系统性保护,开展安宁法华寺石窟等中小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同时推进石窟寺文物本体安全防护设施建设,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全省石窟寺重大险情。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财政厅,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深入落实全省石窟寺文物安全分级管理责任,2021年底前实现全省石窟寺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全覆盖。坚持多部门联动协作,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尤其是昭通市、迪庆州等地区石窟寺安全巡护网络,不断壮大石窟寺安全监管和文物保护员等专兼职队伍。开展全省石窟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实施石窟寺安防设施建设工程,并纳入地方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加大石窟寺文物犯罪打击力度,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22年底前开展一次以石窟寺文物盗窃盗割犯罪为重点的全省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文物犯罪。 (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石窟寺学术研究。联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内各专业机构研究力量,以多学科合作研究为抓手,聚焦剑川石钟山石窟等重要石窟寺,积极申报国家石窟寺保护和考古研究课题,推动将重要石窟寺考古工作纳入国家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不断深化全省石窟寺学术研究。2021年底前,制定完成全省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35年底前,完成全省重要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和出版工作。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省新闻办、省社科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依据国家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行业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进全省包括摩崖石刻在内的重要石窟寺数字化工作,将数字资源整合纳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平台,并纳入全国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管理体系,推动资源管理和共享共用,为进一步实施保护、研究、展示与利用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科技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石窟寺展示水平。推进剑川石钟山、昆明西山龙门等重要石窟寺开放展示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石窟寺建设石窟寺遗址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展示方式,提升展览展示水平。依托各级博物馆尤其是石窟寺重点分布区域博物馆省内省际联动机制,开展高品质石窟寺主题展览联展、巡展和云展览,有效提高全省石窟寺文物活化利用效果。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新闻办,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坚持以保护为前提,规范全省石窟寺开放和景区建设。2021年底前,核定并公布剑川石钟山石窟寺、昆明西山龙门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和重点洞窟最大瞬时容量,采用高峰期限时限流、预约服务等方式规范引导参观活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其他未开放的石窟寺,可选取其中文化内涵较丰富,且具备条件的作为试点,在完善保护设施后逐步对外开放。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深化石窟寺文化交流合作。依托全省石窟寺管理机构、专业研究机构和各级博物馆,立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协作,切实搭建常态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深化石窟寺保护技术与专项研究国际合作,举办石窟寺国际学术论坛和文物精品展览交流,讲好云南故事,不断提升云南石窟寺文化影响力。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省外办、省社科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石窟寺科技支撑。加强全省石窟寺科学检测和科技保护能力建设,提升石窟寺保护相关专业实验室设施设备,改善保护性采集和试验条件。联合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内有关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围绕石窟寺病害检测、无人智能监控、保护修复新材料等开展研究,鼓励省内有关单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石窟寺人才队伍建设。在稳定现有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完善全省石窟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合作,选派优秀基层石窟寺专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全省石窟寺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优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和使用途径,加强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在全省石窟寺保护利用中的主体支撑作用。落实文物考古职工野外工作津贴,切实调动全省文物考古工作人员积极性。建立志愿者队伍,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新格局。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联合省内外高校及专业科研机构,依托剑川石钟山石窟寺,建设云南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并争取纳入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范围,在重点保障全省重要石窟寺保护研究的同时,有效带动中小石窟寺保护工作。根据全省石窟寺保护工作规律和特点,完善石窟寺保护利用项目政府采购管理方式,合理选择适当采购方式,综合评价并择优确定专业保护机构开展石窟寺保护利用有关工作。涉及采购方式变更审批的,财政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保障项目有序实施。 (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有关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石窟寺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统筹全省石窟寺保护、管理、监管等责任落实。石窟寺所在地政府要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要落实石窟寺保护具体管理责任,将文物工作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重点地区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投入保障。统筹利用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要石窟寺保护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按照国家要求,落实石窟寺所在地政府财政支出责任。根据现行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范围,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完善支出标准,加快预算执行。严格按照核定后的项目预算控制数推进项目实施,不得重复评审,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或擅自调整项目实施方案、采购需求、采购合同。不足2年的结转资金可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统筹用于其他石窟寺保护项目。加强预算及资金使用监管,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督促落实。强化石窟寺保护工程管理,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项目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结项评估,实行石窟寺保护情况通报制度。省文化和旅游厅要加强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有关部门要严厉查处涉及石窟寺的违法行为,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编辑:母鑫沦

白云寺

-----------------------

白云寺

太原白云寺位于太原市东南,俗称南十方院。始建于唐,原为名相狄仁杰为母还愿所建之观音堂。历代多次增修,明崇祯十三年(1640)建净业庵,后更名清凉寺,清康熙二年(1663)天泽和尚建大雄宝殿,落成后取名"白云寺",命名乃取自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现为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太原市规模较大的佛教道场。

景区简介

古迹列为十方院第一的太原白云寺 白 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住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墓区,有墓塔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30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