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位于桂林市兴安县水源头村。秦家大院目前保留有明、清两代风格建筑群20多座,属典型的明、清建筑典范,集建筑学、美学、雕刻艺术于一体。

秦家大院

相传水源头村是秦琼后人的聚居地。在明洪武年间,山东一位被贬的秦姓官员千里跋涉来到桂北地区,据村民说,他们是唐代名将秦琼的后人。后来秦氏的一支看中了水源头村自周的山形地势,于是选取了这个“风水宝地”落下根基。经过多年繁衍,渐成规模。在后笼山下,依山势拾级而建成了成片的大宅子,当地人称其为“秦家大院”。这些宅子基本为三进三开,房屋分为四组,组与组间隔两米,形成狭长的巷道,均以青石板铺筑。宅子的高堂、戏院、花厅都敞开大门,两旁房子的大门朝里开,很有意思。宅子的墙壁都以几吨重的青石方墩为基,砌上1米多后,改用青砖砌至屋顶,很独特。高大敞亮的上层楼房,窗户上镶嵌的窗花是琉璃瓦烧制而成,上面还画着花卉,温婉中透着古色古香。房中的板壁上刻着各种花纹的图案,庭柱下的石礅上凿有龙凤的花饰,精细美观。

秦家大院在东、南、西、北的出入口处都设有防盗门,抵御外来的盗贼,秦姓人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居乐业,正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

乘车线路:在桂林市内乘大巴至兴安县,再转乘小巴前往景区。

秦光荣在湖南修建的“秦家大院”被曝光

反腐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中就爆“猛料”秦光荣北京和老家各有上千平米大院:

古村探秘—秦家大院考略

原创作者 卯兴明 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秦家大院,今属兴安县白石乡鳌头村委水源头村,旧属怀安乡东四都七甲,名水源头坊。其环村皆山峦起伏,奇峰俊秀,湘江源流绕村而过,有漠川至兴安古道经此,曾经繁盛一时,至今遗迹尚存。

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素萌(左一)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黎勇教授在秦家大院调研。​

水源头秦氏宅院,造型美观,三横四纵,屋宇轩昂。依风水学而言,它的院门坐西北朝东南,避开了南潮浸淫和北风直吹,有冬暖夏凉之意。正对面是乌龟山、骆驼山、宝塔山、石钟山,后面是太子山(亦称龙山),群山环绕如盆地,名为“聚宝盆”,是一块风水宝地。 秦氏信风水,重堪舆,素有“大房石棺材、二房望乡台、三房喜鹊含财、四房猫崽捕鼠”之说。水源头秦氏究竟来自何方?家族何时发迹并建造如此精美的大院?带着这些疑问,本人走访了相关村落,采访该村村民秦子富、秦子恒,并对其祖茔碑记、文献资料、秦氏族谱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秦家大院俯瞰

秦氏祖源之说

水源头秦氏,其祖源来自灵川县四都一图一里水头村,今属灵川县海洋乡。我在水头村采访中,得到了桂林秦氏宗亲会会员、民间历史研究者秦幸福先生的支持,有幸看到民国手抄本《秦氏族谱》,究其秦氏源流,可上溯到唐、宋时代,谱书载:

“籍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为祖根源。中汉有祖讳再雄,刺史南宁及桂林。圆道怀顕卜灵地,壹图石马南宅村。汉唐显官难述备,略将宋世有名推。”

“建炎四年开大比,榜中秦方与秦言。会试进士同及第,学宫里内有碑存。建炎七年乡闱试,时薦时敏联经魁。京中春榜皆进士,一皇座下四名勋。淳道主上有佳祖,秦烨秦秀中高魁。官居书中为侍讲,九举七进表前因。”

以上谱赞记载秦氏先祖于唐代移居广西,卜居桂林。宋代出了九位举人,七名进士,其中有史可查的有秦方、秦言、秦时薦、秦时立、秦时敏。民国十八年《灵川县志》卷五 宋代贡举 进士:

秦方 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张九成榜 四都西岸人

秦言 方弟 同上

秦时立 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癸丑姚勉榜

秦时薦 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陈文龙榜

秦时敏 薦弟同上

由此溯源,秦氏先祖最早居于灵川县四都西岸村,今属灵田乡东田村委。族谱记载,水头村秦氏始祖为秦德裕,洪武年间中举后任仁化县(在今广东韶关)教谕,有乾隆五十年《水头明故始祖秦公德裕官公墓记》墓及碑至今矗立在村前。秦德裕之子秦子坚、秦子亮、秦子昂皆为举人,秦子祥为庠生,子坚的儿子楚诚为举人,至第四世祖秦谦(谱名以吾)在宣德四年(1429年)己酉考取举人为解元(府、县志均有载),在第五世祖“永”字辈中,有秦永弘自水头村迁到兴安白石洞水源头村定居,时间大约在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今有嘉靖壬辰年(1532年)秦妙镇妻文氏墓立于村边,为水源头村现存较完整的、字迹清晰的明代墓碑。灵川水头村有“九头十八尾”之说,意思即凡从该村迁出的族人在新的定居地取名必须带“头”、“尾”二字,因此,灵川海洋乡至高尚一带以及海洋山脉中的村落有“头”、“尾”二字的都是秦氏聚居村落,比如磨头、、砖头、思安头、马头尾、大田头等。

水源头秦氏自始祖秦永弘定居后,族谱字辈在其子“辅”字辈以前与原居地水头村同,从其孙辈开始自立字辈,有景、文、法、镇、进、仲、旺、相、美,康熙年间,再立字辈忠国之邦本,世代永荣昌,子孙承祖德、作善定吉祥,今延至“祖”字辈。

民国《秦氏家谱》手抄本

秦氏兴旺之说

水源头秦氏,自明中期以来,定居于湘桂古商道之中,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康熙年以前,水源头秦氏家族没有分派,人丁不多。康雍年间,秦氏在“国”字辈这一代开始艰苦创业、勤俭持家,成为当地富户。有乾隆元年《生父秦公国裕克丰生前预立碑记》详细记载了这段家族史,其碑文如下:

“我父讳国裕,字克丰,自始祖分派以来,父乃祖考忠盛,祖母赵氏之次子。曾祖富美之孙,高祖美相(美相父隆旺、伯父银旺,祖父仲铭,有万历四十年秦仲铭墓为证)之曾孙,始祖隆旺之玄孙,有伯父国祥,字克庆,与父同胞,祖母赵氏所出,世居水源头坊,宗族蕃盛,未分派衍,世业虽多分拆,渐薄及父之身,田连阡陌,贯杇粟陈,虽未克媲美陶朱,而履丰席盛,亦可谓差强人意,仰承祖功宗德之昭垂,亦由又勤拮据,以致是且也。父之存心公正,无忤无欺,处世醇和,不骄不肆,是以创业垂统,光前裕后,良有以也。第恐盛事不常胜,特难再人生于世,石火电光,爰因 圣主登极之年,寰事升平之际,预立生碑,永垂百世。父生康熙拾捌年己未(1679年)八月十九日亥时,距乾隆戊辰年(1748年)三月廿四日戌时,享年七十一岁,迁葬于寨山脚之阳,正作寅山申向,所有姻族尊卑长幼写序列之于左,乾隆十五年九月十五日戌时安葬。父娶母欧阳氏生吾兄弟三人,长之梅娶妇赵氏、唐氏,孙邦立,双寿。次之相娶妇周氏,女长姑、二姑,长孙邦禹。生女三,长适陈天祥,女秦氏,大孙嗣生。次适刘邦英,女秦氏,二孙杨和。三适外祖阳俸天、外祖母刘氏,母舅阳正高庠生、镇楚、镇宇。伯父秦国祥,伯母黄氏,堂兄之模,侄黑仔。弟之(木翠),侄润仔。弟之楙、之蘭。叔祖秦忠滕,叔祖母李氏,堂伯国祚、国璋、国禹、国光、国典,弟之栢、之林、之耘、之柄、之模、之校。叔祖秦忠龙,叔祖母朱氏,叔国佑、国纪、国伦、国纲、国纬。弟之桴、之森。叔祖忠明,叔祖母莫氏。房兄之桂、之槐,弟之栋、之樑。房叔国禄、国仕、国璧、国元、国优、国信。表兄侯大淑、大祚、大禄。表弟唐世才、唐世爵、世玺。表兄唐一瑶、唐永泰。

庠生吕泰舒撰 晚生萧淮书。土名矮山脚 田二坵作为祭田,每年肉酒豆腐、米食每项三十斤,清明祭扫费用不敢推诿。

乾隆元年三月 日刻石 永远为记。”

清乾隆《生父秦公国裕克丰生前预立碑记》

从碑记中可知,康熙至乾隆初年,秦氏家族已经奠定了基业,但鲜有考取功名者,根据实地采访调查和墓碑所记,秦家大院民居建筑形成初期在乾隆年间,以秦国裕及其次子秦之相为主线,开启秦家大院的建造工程,秦之相生育五子二女,自此分为五房,其中“第五房因财产分割纠纷出走到崔家乡仁山洞村定居”(秦子恒言),有道光七年秦之相发妻《皇清待赠祖妣秦门周氏老孺人之墓》立于村头,主碑碑文:

“祖母系门家田周显邦之女,吾祖之相公之嫡配,曾祖国裕公之孙媳也。自相吾祖以来,主吾父辈有六,姑辈有五,然祖妣所育邦禹大伯口口童年早故,大姑、二姑二人未及成立,而祖妣也先吾祖而逝世,于是吾祖继娶阚氏、阳氏大、二、三房阚氏所出,四、五房阳氏所出。祖妣原命生于康熙癸已年(1713年)正月初十日辰时,殁于乾隆戊辰年(1748年)八月十八日已时,安葬地名矮山脚之阳,正作壬山丙向,吾祖存日已立碑志,迄今子孙浩繁未及记载,故五房分居之后重立碑石,将后嗣刊刻以垂不朽云耳。

兄 之梅出继 嫂 赵氏 外兄 周尔秀 周尔能 周尔先

长男 邦钧贡生 妇唐、王氏 次男 邦鋾国学 媳王氏 三男 邦化邑庠 媳文氏 四男 邦彦贡生 媳唐、胡氏 五男 邦举邑庠 媳欧阳氏、文氏

女婿 宋廷琏邑庠 王际云邑庠 文之鑑 唐名灿 侯之科邑庠

外甥孙 宋献洛武举 宋献治 宋献河武举 王秉钟邑庠 王秉铈 文 宣 唐荣粤 侯裕福邑庠 侯裕堂武举 侯裕策邑庠 ”

秦子恒在祖墓前讲述家族历史

此碑提供的信息十分重要,秦氏自“邦”字辈开始出现贡生秦邦钧,国学生秦邦鋾,贡生秦邦彦,邑庠秦邦化、武庠秦邦举,他们均为秦之相的儿子,都生于乾隆二十年左右(有秦邦彦墓碑为证),“邦”字辈开科没有中举,只考取贡生和秀才,至嘉庆十三年戊辰科,秦本洛考中武举,成为秦氏家族在清代第一位举人。经采访81岁的秦子恒得知,目前的秦家大院最精美的建筑群始建于以秦本洛为首的“本”字辈之手,即在嘉庆年间,此说符合常理,当时“邦”字辈已经是60岁左右的老人,而“本”字辈正当年华,因此父子同心协力,同期建造了十二座房屋,工程浩大,据说石匠、木匠、砌匠都请了十几个,工匠为湖南人,因此,其建筑风格湘味十足。

秦本洛的表兄弟宋献洛、宋献河是兴安县湘漓镇江口村人,两人分别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考中武举(道光《兴安县志》均有记载)。我仔细查看了道光二十二年秦本洛母亲《皇清貤赠正六品安人秦门耄寿母妣王氏墓》的碑文,详实的史料记载了王氏系俸山村王明远之女,生育七子一女,长子秦本洛考取武举;次子本淳出继,从九品职员;三子本清,邑庠生;四子本淑,国学生,其子世则为武庠生;五子本灦,邑庠生;六子本浪,国学生;七子本澜,武庠生。

秦氏清代墓碑记载,大房秦邦钧之子本治,国学生;本润,廪生;本泽,邑庠生;本泮,从九品;世禄,邑庠。三房秦邦化之子本淳为从九品(本洛弟出继,任云南曲靖大使);四房秦邦彦之子本沛、本海均为武庠生;本藻为国学生;本溥为邑庠生。满房秦邦举之子本河、本洙均为国学生;世用,国学生;世远,议叙八品。侄女婿李抡元,国学生;李慧元,武庠生;杨惟统,邑庠生。再醮婿刘应权,国学生。寄男欧阳世甲,邑庠生。

树立在古道上的武举人秦本洛的功名夹石

根据以上碑考资料统计,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之前获得功名的有“邦”字辈5名、“本”字辈中有18名、“世”字辈4名、外戚16名,可见其家族势力之庞大。在王氏墓的附碑上,罗列的祭田有80余块,并将“外杜家庄屋上下二座 ,县里湖广会馆间壁铺屋一座五进并弓铺二间”作为祭祀公产开列,可谓财力雄厚。其中在兴安县城的弓铺,是秦氏尚武的家风在商业文化中的体现。在古代,城里都有弓箭铺,弓箭体现的是骑射文化,是中国传统的“六艺”之一,为习武之人的崇高追求。秦氏家族尚武,有其地缘关系,在水源头附近的大路口村,尚武的欧阳家族曾经闻名乡里,乾隆丙子科(1756年)武举人欧阳占春使用过的两对练武石至今还在村口陈列,秦氏、欧阳氏互为姻亲并为近邻,遥相呼应。董田村侯氏,是武举之家,崇祯、康熙年间均出了文、武举人多名,是秦氏的姻亲,秦本洛的表兄弟侯裕堂于乾隆年间考取武举人,任职广西驻肇提塘官。表兄弟宋献洛、宋献河、侯裕堂年龄长于彼且早于秦本洛考取武举。在古代,儒家传统是重文轻武,一般的武举人极少出仕,多数考取武举后赋闲在乡里,平时姻亲之间经常走动,切磋武艺,他们对秦氏家族习武有着深刻的影响。清乾、嘉时期,秦氏家族人才济济,远近闻名。据秦子恒讲述,秦本洛是长子,武举人,闻名乡里,广交朋友,仗义疏财,家里经常高朋满座,酒席不断,声色犬马,十分铺张,耗费巨大,在他去世之前,家财耗尽,逐步走向衰落,去世时连墓碑都没有镌刻,至今孤冢凄凉。秦本洛去世后,秦氏家族开始分裂,各房分产,自立门户,实力有所减弱。

道光年以后,秦氏家族一直在衰落中,特别是进入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兴安县城,肆虐乡里,秦家大院遭到兵燹,被焚毁戏台一座,房屋一座,财产被劫一空。此次大院被焚,牵出一个人物,他就是秦本洛的侄儿,大伯父秦邦钧的孙子,“世”字辈的秦镜蓉。

秦镜蓉,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举人,授上思厅学正,保举知县。他是秦家大院第二位举人,与漠川榜上村陈秉彝是儿女亲家,其女嫁给陈秉彝第四子陈直明(兴安漠川陈克昌墓碑有记)为室,因此,在陈秉彝为其祖父母修建的大墓中,有“幹枝连理甲子举人保举知县姻晚秦镜蓉顿首拜题”的《诰赠通奉大夫陈太姻翁贻之先生暨淑配程太夫人佳城》祭文碑。

咸丰四年,陈秉彝之父陈玉麟在灌阳盐塘(在灌阳黄关至漠川古道上)抗击太平军不幸殉难,得到朝廷褒奖,恩泽于陈秉彝,祖父陈克昌为其捐纳广东州同衔,获得四品花翎顶戴。陈氏与秦氏联姻,皆为当地名门望族,可谓门当户对。由于秦、陈二氏同为兴安县东乡望族,互为姻亲,秦氏家族有文、武庠生参与陈克昌督办的团练,联手抗击太平军保护地方安宁,作为乡绅当义不容辞,由此激怒了太平军,招徕焚毁之祸。

光绪十三年(1887年),秦镜蓉以会首参与修建湘桂古商道漠川至桂林的化龙桥的捐资,碑记现存,当时他已年过五旬,成为地方知名的乡绅。

秦氏建筑文化

秦家大院地处兴安县东部,距离县城六十余里,四面环山,峰林叠嶂,为岩溶地质结构,古时,灌阳进入兴安县高尚镇的古商道迂回穿梭在群峰之间,其中一条支线从化龙桥(俗称大拱桥)经四十弓田、苏家崎,翻过近峰岭顺着峰林峡谷来到水源头村,如今从峡谷至村口还残留着鹅卵石铺就的“丁字路”,秦本洛的功名甲石依旧在路边挺立,古道从大院的门口穿过,绕村过金盆石桥,出山口下坡至白石圩,翻过葫芦顶,过海洋河到达兴安县城。关于金盆桥,在村巷里还保留着嘉庆庚午年(1810年)《嘉庆庚午岁季冬月建修金盆桥碑记永垂不朽》碑,碑文清楚的记载了以秦邦钧为首的乡绅们捐资修桥的事迹,造桥石匠为湖南宝庆府邵阳人张顺和。这块碑记也佐证了秦氏家族在嘉庆十五年大兴土木,有财力投资兴建秦家大院及路桥的史实。

秦家大院现存主体建筑竣工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主要为秦国裕支系所有,国裕公生有二子,长子之梅,无嗣。次子之相,娶周氏,生二女,早逝。继娶阚氏,生长男邦钧、次男邦鋾、三男邦化,再继娶阳氏,生四男邦彦、五男邦举。大院在秦之相的主导下,由“邦”字辈督造,“本”字辈出力。竣工后,秦之相给五个儿子作了分配,从大院大门开始,依次分配宅院为:

“元亨利金”------长子秦邦钧,贡生。其子本治,国学生、本渊,廪生、本泽,邑庠生、本泮,从九品;其孙秦镜蓉,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举人,授上思厅学正,保举知县。

“户拱三星”---四子秦邦彦,贡生。其子本沛、本海均为武庠生、本溥为邑庠生。宅第内有“世德作求”匾,为年家兄弟、时署兴安县教谕陈宪诏、借补训导容易道共同祝贺新宅落成所赠,落款为嘉庆二十二年,此匾佐证了秦家大院建造时间。

元亨利金与户拱三星大宅院

“紫气东来”---长子秦邦钧所有。亦名“西花厅”。此宅第虽在大门右侧,其内部装饰和结构也颇显大气,为秦邦钧儿孙居住。因邦钧曾过继给伯父秦国祥为嗣,在分配房屋上数量最多,进大院门左前方全部为其所有,包括其中被毁的一座宅第。

“绳其松茂”------三子秦邦化,邑庠生。其子本淳为从九品(二哥邦鋾次子,武举人秦本洛胞弟出继,任云南曲靖大使)。

“永振家声”---长子秦邦钧所有,此宅第与“紫气东来”相连,属于“西花厅”建筑群,内部毁损严重。

“爱日堂”---紧邻“永振家声”,属于秦邦化所有,内有“爱日堂”匾,字迹模糊。此院落为横屋款式,内部厅堂摆设为原物,平常作为客房,接待宾客住宿之用。

“朗照乾坤”---次子秦邦鋾之子秦本洛宅第,亦称“爱月堂”。此宅第建有附厝,旁边一座宅第在清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烧毁,紧邻的戏院看台部分同时被毁,现存墙基和门柱石础。

“辉映古门”---戏台,为秦邦鋾所有,因看台被毁,戏台部分残留,已经分配给他人居住使用。

“本固枝荣”---五子秦邦举,邑庠生。其子本淮为国学生。此宅第与四哥邦彦的“户拱三星”隔一条巷子,居大院的右前方,位置较偏,目前房屋主体已经重建,门脸为原貌。此宅亦名“瑞霭楼”。

从“本固枝荣”沿着洪武路进去,左边的一座宅第已毁,右边有一座“兴庐”建于民国初年,属于秦邦钧后裔。这一片是秦氏家族在明代的老屋基,有明朝嘉靖年秦妙镇妻文氏墓埋于左。这些宅第不属秦国裕支系,为银旺公支系,有“吉门余庆”宅第一座,亦名“吉昌阁”,紧邻是“德裕楼”,为秦氏家族最老的祖屋,“德裕楼”因纪念秦氏始祖秦德裕而名。

秦德裕,洪武年间中举后任仁化县(在今广东韶关)教谕,为灵川海洋乡水头村秦氏始祖,水源头秦氏为其分支。笔者与有关专家考证,该“德裕楼”为乾隆以前建造,共分两进,第一进为乾隆年间的建筑,其彩陶琉璃窗棂来自广东石湾,属于乾隆民居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且山墙、翘角、砌作均与后面的正堂有所区别,时代特征明显。第二进为老屋,屋宇非常陈旧,墙体剥蚀严重,砌工粗糙,梁柱、门窗木雕装饰简单明了,有明代民居特征,因此,它是清初在明代的基础上重建的建筑,村民称之为“明代建筑”。当然,这座宅院肯定是目前该村残存最古老的建筑。

明清建筑“德裕楼”

秦家大院五个儿子的宅第分配和布局,有他的特殊性,比如,大儿子邦钧,因过继给伯父国祥为嗣,分配的房屋最多。二儿子邦鋾,因督造操心最多,有功于家族,在分配房屋时任其选择,故他挑选地势最高处位于院后的宅第居住(村民普遍认可的传说)。三儿子人口少,夹在大哥和二哥之间居住。老四、老五,居大院左侧,地势较偏,后来,老五出走崔家乡仁山洞外家定居。这样的布局分配显然与中国传统的左昭右穆、左尊右卑的思想相违背,但仔细想来,却有其特殊的道理,那就是长子、次子分别居前、后院,实为兄弟们的安危敢于担当,守护着秦家大院的生命财产。

就地位而言,长子邦钧、次子邦鋾地位最高,其子孙考取了武举、文举。

就财力而言,次子邦鋾最富,其妻王氏去世后,子孙祭祀除祭田外,还有“外杜家庄屋上下二座 ,县里湖广会馆间壁铺屋一座五进并弓铺二间”作为祭祀公产开列。

就文人雅士而言,长子邦钧建有“西花厅”,次子邦鋾建有戏台。

可见亦农、亦文、亦商的秦氏家族在生活上的骄奢。

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会员在秦家大院调研、测绘。​

秦家大院的民居因由湖南邵阳工匠所造,整体建筑风格偏向湘南民居,房屋空间高大,院墙高耸,十分封闭,飞檐墀头较为素净,造型变化不大,房屋的建筑格局多为二进式,“四水归堂”。进入门厅都有屏门,中间均为青石料砌成的天井,正厅开间宽阔,地势比门厅略高一台阶,房梁穿斗或象鼻,或龙吻,间有雕花;窗棂、扇门的棂花简单,腰板以花卉为主,鲜有人物、虫鱼、戏曲等题材。整个大院最精美的建筑还是体现在门头、门柱、柱础上,门柱有四方形覆盆式样,四方形须弥座雕花式样,有“喜鹊报春”“一鹭莲科”等图案。四方竹节石柱础雕刻有“羊鸣四海”“鹏程万里”,顶部为石鼓,表现的是秦氏尚武扬名的精神追求。门枕石雕刻有“挂印封侯”“喜洋洋”图案,寓意科举登第、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从秦家大院的装饰文化元素来看,与秦氏尚武、经商的家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结合其家族成员的历史,可以说,秦氏家族是一个尚武、经商、崇文的大家族。

纵观秦家大院,虽地处偏壤,实为世外桃源之胜境,时光回流,无穷无尽。。。。。

本文作者(右一)与秦子恒(前一)、秦子富(左一)等合影

本文作者:卯兴明 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桂林古村落文化研究。

敬告: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可转朋友圈分享。未经作者同意,其它自媒体请勿转载。

关于酒海井的疑问,电视台的记者替我问了话,专家如此解答

桂林市兴安县真的出过武状元吗?

关于凤城秦家大院你了解多少?

“秦家大院”是凤城市内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凤城提起他它的名字,当地的老人都会告诉你,它是清代丹东地区权力最高的衙门口,当时的凤凰城守尉就在这里建成了凤凰城堡,可谓是当时丹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秦家大院门前就,一个巨大的仿古大城门上刻着“凤凰城堡”四个大字。秦家大院是一个两进四合院有三排坐北朝南的正房和六间厢房,每排正房之间都有一个大院,周围是封闭式的青砖围墙。大院内每间正房和厢房都有一米多宽的前走廊,几根廊柱擎着长廊的屋檐,房檐头刻着各种浮雕,门窗都是圆顶木质结构。大院占地约3000平米,建筑面积870平米。文革期间,同类房子难逃劫难,秦家大院由于军爷接管重地,故逃劫难。

秦家大院直到清末一直是官吏的居所和办公的衙门。民国初年,当地的蒙古族大地主秦氏兄弟买下这套大院,重修改建,后人就称为秦家大院,建筑风格和布局结构保留了清代和民国初年的建筑风格,正方整体风格体现清代特点,屋檐和门窗又添民国初年风格。之后,这里又成战地指挥所和医院,近几年又改为幼儿园。

秦家大院是丹东一座具有清朝、民国初期风格的古建筑旧址,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21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