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八里桥

目的地介绍

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一四四六年),南北走向,长三十米,宽十六米,桥两侧有三十三块护栏雕饰、三十三对石狮,刻工精美,是北京三大古桥之一。

八里桥在建国路旁通惠河上,扼京东咽喉要道。咸丰十年七日(一八六零年八月),英法侵略军自天津北犯京师,在此受到三万清军阻击。经过一场石破天惊的血战,三万将士全部殉国,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彪炳清史的壮歌。

八里桥

打开一部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你会惊奇地发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的墨迹未干,英法侵略者便以修约为名,又肆意挑起侵华战争。咸丰七年(1857年)11月,他们派兵攻占广州城,俘两广总督叶名琛囚于印度加尔各答。次年春天又派兵北上,攻占了天津大沽炮台,强行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越明年,英法侵略者在天津武力换约败北,决意“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报复”,咸丰十年(1860年)7月,集中在华军舰一百一十九艘,陆军二万余人,向天津大沽口发起进攻。清军官兵奋力还击,鲜血染红战壕,直隶提督乐善壮烈战死,津门失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连夜撤往通州。

年轻的咸丰皇帝怒火中烧,决心与洋人再次决战,集中僧格林沁部二万余人,胜保(咸丰之弟)部六千余人,分别驻张家湾、郭家坟和定福庄,加强京城防务。8月4日,英法侵略军向张家湾清军展开攻击,并向僧部骑兵施放火箭,战马一时受惊,队形大乱,清军-退至八里桥,扼制进京之路。

八里桥距北京约十公里,是京津咽喉之地。8月7日凌晨,英法侵略军以六千人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大兵直扑八里桥,僧部奋起还击,以血肉之躯和拥有洋枪洋炮的入侵者展开决战。通州城外杀声震天,八里桥边沙尘蔽日,清军将士视死如归。胜保负伤落马,那个身材高大的传令兵站在桥头,挥舞着黑字黄旗,枪弹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镇定自若,巍然不动,直至中弹倒下,令法军头领也赞叹不已。战至当晚,八里桥终于失守,僧格林沁退守桥南咸户庄。

位置:距通州西门八里

桥为石砌之孔拱券式。南北走向,横跨通惠河上。桥全长50米,宽16米。桥西侧有石护栏,实心拉板,两侧望柱各33根,柱头雕饰精美石狮,两端戗以石兽。桥东西两侧的南北河岸上雕饰匍匐镇水兽共四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之役,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都曾在这里进行战争。1984年及1986年,桥南北券洞先后坍塌,后经修复。桥南往东约100米处,立有清雍正御制“石道碑”一座。交通信息312、322、938、848、728、等多条公交线路可到。

景点位置

北京通州区在建国路旁通惠河上

再见,老八里桥!你好,新八里桥

朝通交接 使命重大

新八里桥位于古桥上游约152米处,东五环外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处,通燕高速与京通快速之间,即日起,新建的新八里桥将替代旧八里桥的交通承载功能。

据了解,新建的八里桥全长81.0m,宽26.6m,上部结构为一孔等截面悬链线钢筋混凝土板拱桥,下部结构桥台为实体式台身接承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新八里桥的建筑风貌和老八里桥完全不同,桥上的护栏属于简单的白色设计,护栏不高点缀着装饰的花纹。

桥头两侧的护栏向外延伸似乎模仿了老桥的走势,站在新建的桥上往东可以很清楚的欣赏到老桥的全貌。

自1446年,老八里桥建成起,这里就是通州通往京城市区的门户;如今,在北京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已搬至通州城市副中心后的2019年春天,新八里桥带着新时代的风采向大家款款走来,新旧两座八里桥,沟通着往昔记忆,连接着未来蓝图。

八里桥

运河之畔 钩沉不断

八里桥,是通惠河上唯一一座大型石拱桥,曾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作为京杭大运河起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因是大运河漕运沿线,往来多是运粮帆船,所以八里桥的桥拱建得极高,帆船可以直接通过,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的美誉。桥上,石狮子造型各异,精美程度堪比卢沟桥。

如今,已服役了近600年的老八里桥终于要“退休”了,在经过修缮保养后,将成为一处文物景观,周边增设配套公共空间和绿化等。

预计2019年下半年起,八里桥古桥将开始修缮,未来会恢复古桥的花岗岩石板桥面,完成修缮后八里桥古桥将不再行驶机动车。

如此,这座车流不息,人流不断,饱经风吹日晒而不堪重负的石桥,终于可以喘口气,歇一歇了。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因为它坐落在通惠河上,距通州八里地而得名。

作为通惠河上唯一一座大型石拱桥,曾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作为京杭大运河起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史载八里桥是在明英宗皇帝亲自过问下修建的,属于敕建,而且由皇帝亲自赐名,建完桥后还修建了河神庙和牌楼,说明朝廷对于这座桥的重视。

建成后的八里桥成为了京东要塞,同京西的卢沟桥、北部的安济桥和朝宗桥、南部的宏仁桥(又叫马驹桥)并称为拱卫京城的五大名桥。

而八里桥除了履行要塞职能之外,还因地处通惠河从而控制京通的粮道,战略地位显著。

传说乾隆爷曾带着刘墉、和珅路过八里桥,见到壮观的石桥,乾隆心情大悦,突然得出一上联:“八里桥何为八里?”命二位爱卿对下联。和珅想了半天没对上来,而才思敏捷的刘墉脱口而出:“三间房岂止三间?”

康乾盛世下的君臣玩起文字游戏,都透着天朝上邦的文化优越感,可到了清朝后期,随着国势衰微,扼守京师东大门的八里桥见证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一幕。

因桥而生的金台区八里村

因桥而生的金台区八里村

文/容琳

八里村,坐落于金台区群众路的北端,它不仅是市区的北大门,也是连通宝鸡和千阳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村里人的心中,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不光它的名字,这里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过往。

初听八里村的名字,不禁让人疑惑,这个村名源自何方?

俯卧于村口的石桥,是村民们每天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远远望去,桥上川流不息的汽车,来来往往的人群,让它看着很似寻常。八里村这个名称的来历,与八里桥密切相关。

八里桥始建年代与缘由,如今已没有人能说清,但村民祖祖辈辈相传,自从有这个村子的时候,这座桥就存在。谈到建桥的原因,人们推测说,这与村庄临河而建不无关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坚信,这个村庄的东边曾有一条大河。

关于八里村的村名由来,可追溯至1947年。当时,这个村庄名曰“桥头沟村”,在城市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后,从市区汉中路到桥头沟石桥的距离正好是八华里,“八里桥”就成了这座石桥的名字,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桥头沟村也渐渐被人们改称为“八里村”。新中国成立后,八里村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这个村庄的名字。时间推移,作为宝鸡至千阳的重要路段,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村庄的建设,石桥被不断加固、拓宽,原来略显简陋的桥体,也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涵洞桥。

八里村人从来都忘不了八里桥的好处,村里人常念叨,石桥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承载着村庄的文化,是这里过去和现在的见证者。

其实,让这个村庄出名的,不仅有八里桥,还有“藏身”于村庄内的多处古遗存。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八里村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在此,不得不提及仝家崖遗址,这里曾挖出的一块陶砖,轰动了文物界!

2000年,宝鸡市考古队在八里村四组(仝家崖自然村)发掘面积240平方米,清理出灰坑13座、房址1座,出土1件疑似陶砖的陶残块。有考古专家表示,如果这块陶残块是当时的建筑材料,那么我国用砖的历史提前到距今7000至6000年的仰韶时期,比目前考古已知最早的周砖还早了三四千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处遗址南距北首岭遗址约3公里,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里还采集出仰韶文化的泥质红、灰陶片,纹饰有线纹、绳纹,可辨器物有钵、尖底瓶、瓮、盆等;龙山文化的夹砂红褐陶片,纹饰有绳纹、戳刺纹、附加堆纹、刻划纹,器形有罐等。一时间,仝家崖遗址声名大噪。2003年9月23日,该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保护。

八里村还有两处古遗址——景家崖遗址、八里村遗址,而在村庄下辖组温家寨附近的一所学校内,则是一片汉墓群,屡有汉代遗物出土:1979年,学校在基建时发现了汉墓2座,墓中出土了极为罕见的玉麒麟,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又发现汉墓1座,系砖砌墓,市考古队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及五铢钱、铁剑、小铜镜等物。

古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载,传递着一个地区的古老信息,是见证城市变迁的“活化石”。生活在八里村的人常说,古槐与老碑,是这个村庄的地标。

在村中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广场上,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国槐,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调皮地往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摇曳生姿。走近观赏,只见两树树高20余米,树冠直径达10米,树基部分各围着1.5米高的橙黄木栅栏,树身挂着古树名木保护标牌,牌子上写着“国槐,蝶形花科,树龄300年”,编号分别为15号、16号,保护单位是“金台区人民政府”,保护日期“2005年8月31日”。

这两棵古槐在十里八村远近闻名,被村里人誉为“树神”,它曾经更有“槐抱桑”的奇特现象。当时,桑树就从槐树的中央长出来,形成半边是槐半边是桑的奇观,每到春天,十分好看。在八里村,一直延续着祭树、拜树的习俗,每年的大年三十、清明和庙会,村民都自发来到树下摆上供品,烧香烧纸。也是因为这样,2002年,村民们一次祭祀时的疏忽,未熄灭的火种将桑树烧死,如今,只有槐树还顽强地生长着。至此,村民们自觉地停止了祭树,更为了使这两棵树不再发生意外,他们把这两棵树围起来并培了土,期待着桑树能重新长出来。

在老槐树下面,矗立着两座清代青石石碑——《重修后稷桥碑》、《重修太白庙碑》,它们原是村中后稷桥、后稷庙和太白庙、关帝庙的见证。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后稷桥和后稷庙被拆除,多年前,村民将关帝庙、太白庙分别重建于八里桥头和温家寨的崖头。

2011年,市里在老槐树所在的广场建起了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老碑因此被迁至八里村后面的山上。现在,古槐和老碑虽分立两处,但它们如同慈祥的老者一般,静静地守护着八里村和村庄里善良的人们。

作者简介:容琳,男,1947年生。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在全国各大报刊和微信平台发表散文200多篇,发表古体诗词500余首。

壶关桥上村:八百里太行山中最美的古村

拾阶登顶,移步山间,山峦叠翠,奇峰林立,山泉叮咚,仙境迭出。临涧可观峡闻涛,小憩可与鸟共舞,朝夕能观日出日落,雾雨可赏雾海灵光……俯瞰八泉峡全境,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沟谷断壁对峙,在八百里太行山中,最壮美的风光非八泉峡莫属。

八泉峡景区

八月的一个早晨,太阳已高高升起,湛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连绵而雄伟的高山气势恢宏,笼罩在层层霞光里的桥上村,显得更加清新而美丽。被誉为最美乡村之一的长治市壶关县桥上村,位于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腹地,人流量比较大,是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风景秀丽的古村。

置身于太行山深处的桥上村,这里既有北方群山的豪迈,又有南方水景的灵秀。漫步在这座静卧在峡谷中的美丽村庄,站在桥上,凝视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河水,一时间,仿佛时间已经凝滞。

鼎鼎有名的安然桥,桥头绿意盎然,桥下碧波微漾,一条古朴厚重的百年石板路,绵延向远方。村里农家乐几乎随处可见。一位村民说,现在全村183户中有50多家开起了农家乐,还有的搞土特产加工销售,依托峡谷搞旅游早已成为桥上村村民的经济支柱。

沧桑多变的地质地貌、奇特美丽的自然风光加上源远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增添了景区魅力的同时,也承载着当地人靠山吃山的致富梦。近年来,壶关县积极引导贫困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分类施策、因村施策,大打扶贫“量身定做”牌,为农民栽下了“摇钱树”。仅乡村旅游一项,该县每年投入300万元,在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交通沿线的贫困村,发展农家客栈80家、农家超市100家、“农家乐”餐馆100家,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事实上,早在2006年,该村围绕桥上乡旅游产业这条发展主线,以发展旅游接待服务业为方向,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截至目前,共发展旅游客栈50余户,床位达到1000张,直接间接从业人员150余人,建设资金达到100多万元,可接待游客1600人次/日,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0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农家乐”接待服务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2010年,该村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农家乐客栈实施规范升级,提高接待服务档次,并聘请省旅游局培训中心老师,对旅游服务业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农家客栈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积极规范发展农家乐客栈,该村“农家乐”客栈作为旅游发展的典型参与到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在桥上村,除了成为一景、各具特色的农家客栈之外,闻名遐迩的八泉峡就位于桥上村村北。俯瞰八泉峡全境,她呈南北走向模卧其趾,由南往北渐次抬升,山峡珠联恰如一条腾飞的翼龙。伟大的造山运动造就了八泉峡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独特形貌。经年不息的河流,时阔时狭的滩头,重叠整齐的梯田,陡峭如立的山坡,蜿蜒雄险的悬崖,千奇百怪的峰岩,望天如线的峡缝,群泉汇聚的飞瀑,或明或暗的洞穴,四时分呈的绿色……构成了它非同一般的景致。

作为太行山大峡谷中气势宏大、内涵丰富的一个高品位景点,八泉峡蕴涵了太行山之精髓,更被誉为天赐的瑰宝和浓缩的盆景。这里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海拔600余米,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因峡谷中有八股大的泉水同出一地,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源均为8个泉眼,三处泉数均合“八”数,故称八泉峡,被誉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太行第一雄峡”。

据说,八泉峡北口悬崖绝壁周围有八个泉眼,常年流水不息,喷泉、瀑布直跌谷底,汇成八道水流出,所以得名八泉峡。这些泉水有的源自悬崖峭壁上的天然石灰岩溶洞,高20余米,瀑布飞流直下,声响如雷;有的源泉是谷底平地上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山泉喷涌而出;还有的源泉是埋藏在草丛中的天然石灰岩溶洞,泉水缓缓渗出,潺潺流淌。这些源泉交叉喷射,最后汇成八道水。

在壶关县桥上村,既能闲庭信步地享受宁静古村的雅致与惬意,又可以欣赏魅力无限的高峡平湖,还可以享受幽谷听泉、悬流滴翠、壶穴洞天的美,目睹滴谷九莲、八泉洪纷、生肖拜天、玉皇云顶、百丈天梯、时空隧道的惊奇险峻。这里不仅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更是

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

缤纷四季乡约三晋 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经济日报社合办

本报记者 郝薇

责编:小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5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